小议慎独信仰的力量导学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506331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0.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议慎独信仰的力量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议慎独信仰的力量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议慎独信仰的力量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议慎独信仰的力量导学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备课人:牛华明审核人:龚光丽张华芳都启玲小议“慎独”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由此可见, 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 遵道守德, 恪守“慎独” 是十分必要的。“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后汉书?杨震传 )有一则

2、“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泉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 ”杨震义正词严: “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扬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 上下功夫 .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

3、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2005 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十人20 年走了 26 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 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慎独” 也离不开自我反省。一个人要进步, 就要经常地、

4、认真地反省自己。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 ”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我自己认为,在19501960 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自省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 ”科学家们这种勤于反思、严于自律的精神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

5、,明辫是非曲直;.“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踏实做事。坦荡为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小议“慎独” 导学案一、课堂导入: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去做呢?二、预习文本:朗读课文,理清结构结合议论文的结构特点来分析即(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第一部分自然段:第二部分自然段:第三

6、部分自然段:三、精读文本,探究展示研读课文第一部分阅读课文,看看这篇课文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来的?(提示: 什么是论点, 论点的位置都在哪里出现?在开头是怎么提出来的,在结尾又是怎样提出来的,如果没有现成的语句那又是怎样提出来的呢?)总结:综合以上内容试概括作者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研读课文第二部分仔细阅读课文, 阅读第二部分, 思考: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证的? 这两个部分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恪守慎独是必要的?怎样才能做到慎独?证明论点的论据有哪些?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总结:文章第二部分是怎样论证中心论点的。研读课文第三部分课文的结论是什么?归纳主题。课文从和两

7、个个方面有力论证这一中心论点,最后得出的结论。四、拓展延伸根据自己的积累,为本文的中心论点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阅读检测:1. 选文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3 分)2、 阅读选文段,将下面的结构图补充完整。(3 分) 怎样做到“慎独”( ) ( ) ( ) 3、一下面三句话均出自选文结尾段,请选择其中的一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3 分) (1)“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谤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2)“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珞,明辨是非曲直; (3)“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4、请分析第7、8 两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分

8、别是什么?(4 分)2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备课人:孙凤玲审核人:龚光丽都启玲张华芳信仰的力量导学案信仰的力量李 斌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是战无不胜的力量。翻开历史,不难见到这样耐人寻味的历程:1924 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号召,要把革命做成功,便要 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 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然而仅仅十几年过去,抗战“前方吃紧”,国民党要员却在“后方紧吃”,等到抗战胜利,当年的革命理想,更是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反观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 “县长概是民选,官吏如贪污五十元者革职,五百元的枪毙,余者定罪科罚,严令实行,犯者无情面可袒护优容”。在极其残酷的条件下,坚定信仰武装起

9、来的革命队伍,赢得了千千万万民众舍生忘死的紧密追随,让“小米加步枪”生发出战胜“飞机和大炮”的巨大威力。“对信仰的忠诚是爷爷留下的最大财富” ,红色情报员钱壮飞的孙子钱泓这样说。相比物质财富,信仰是更可宝贵的财富,它指引着奋斗的方向,决定着不同的价值抉择。信仰富有,才有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洁白朴素。出生入死的战争年代,方志敏“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他却不动丝毫,清贫如洗;灯红酒绿的和平时期,杨善洲毕生积蓄只是草帽、砍刀和烟斗,但在后人看来,他们留下的岂止是金山银山。“人生是奉献,不是索取” , “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道破天机。信仰纯洁, 方有“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不懈斗志。 革命时期,

10、 信仰是带头种菜纺线,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建设时期,信仰是身先士卒战风沙斗盐碱,是功高不改忠贞志、位尊难移公仆心。改革年代,信仰是锐意创新,不惧毁誉不为财;是青春励志,用心坚守在基层;是奉献到老,退休而不褪色。“活着就该多做事” ,北川民政局长王洪发一语中的。信仰坚定,方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李大钊信仰怀胸,“不怕死,不要钱,丈夫决不受人怜”。殷夫视反动派的爵禄为“薄纸糊成的高帽”,为革命信仰不惜兄弟割袍、舍生取义。虽然“抵御诱惑有时比打仗还难”,但“南京路上好八连”却至今葆守“为人民拒腐蚀”的英雄本色,毋庸讳言, 在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利益至上成为一些

11、人的生存哲学,物质欲望正在侵蚀着信仰的根基。一些干部在市场冲击和利益诱惑下心为物役、贪污腐化、价值虚无、精神空虚。正因如此,我们党始终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建设最重要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 ”人一旦有了高尚的信仰,浮躁的心灵就有了熨帖,繁忙的工作就有了目标,人生的奋斗就有了意义。从南湖到塞北,从瑞金到北京,从陕北窑洞的兴国之光到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信仰是一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是一座抵御诱惑的精神堡垒,更是一种护佑我们到达彼岸的精神力量。坚守信仰,我们将战无不胜

12、。(选自 2013 年 5 月 27 日人民日报 ,有改动)教学过程一、 1、导入语: 人有了“信仰”人才会有力量、人有了“信仰”人生才会闪耀光芒。人有了信仰人活得才坦荡。人有了信仰,人生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信仰的力量。2、出示目标:准确领悟议论文题点的答题思路。确立自己的信仰。二、预习文本1、自读文章,解决字音。2、中心论点的判断(大多数文章的论点都在前半部分就十分明确的提出来,也有些得读完全文,经过分析概括才能找到。) 是一个完整的表意明确的陈述句针对论题表述文中的论据能证明作者的观点不要把号召性的话作观点本文的中心论点是:3、 结构有三种:总分总;总分;分总。总:提出

13、或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分:用各种论证方法证明中心论点(或分论点)总:呼应开头;总结深化论点,发出号召。本文各段段意是:请写在每段的后面。本文结构:三、探究展示1、用文章引述的话来阐释“高尚的信仰”的具体内容。(温馨提示:注意是引述的话,不是事例。)2、本文第二段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温馨提示:各个论证方法的作用要铭记,如果有两个以上的论证方法就答他们的共同作用。)3、具体分析第4 段的论证思路及作用(温馨提示,某段论证思路:先把它分层,假设它是总分总,然后结合内容用“首先“然后” “最后”的语序概括。作用是使文章论证严密。)四、训练检测联系全文,说说第7 段不能删去的原因。(温馨提示:这道题考察的是“段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答。)五、拓展延伸拓展链接请为本文补充一个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温馨提示: 首先审清题干,分清是哪种类型的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想论证的是什么观点 事实论据必须是名人的事例,而且是众所周知的真实的、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表述的时候要遵从“人 +事+结果”的公式进行。“事”要围绕着论点表述。 道理论据:必须是名人的言论。重在平时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