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学生网络心理ppt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53499774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0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大学生网络心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6..大学生网络心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6..大学生网络心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6..大学生网络心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6..大学生网络心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大学生网络心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大学生网络心理ppt(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大学生的网络心理,第一节 网络与大学生,一、网络的特点与“双刃剑”效应,1)传播速度的时效性与便捷性; 2)信息容量的广泛性与丰富性; 3)信息内容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4)信息表达的形象性与互动性; 5)网络交往的虚拟性与隐蔽性。,1、网络的特点,2、网络的“双刃剑”效应,网络社会既是一个有序的社会, 又是一个无序的社会。 硬环境-有序性; 软环境(网络行为)-无序性。 网络对心理健康有积极和消极双面影响。,第一,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二,为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途径。第三,可以完善人格构建。,1)网络对网民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民主、平等、隐蔽、发展快捷,功利性少,有助于增强交流障碍

2、者的自信心。,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忠实保密的交流对象,为郁闷、压抑、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找到宣泄出口。,拓宽知识面,挖掘综合潜能,提高能力效率,学习掌握知识、技能,成为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引发心理障碍。引发感情纠葛。产生心理误导。,2)网络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网络成瘾症、 网络性心理障碍和网络犯罪等。,网恋、失恋、多角恋爱、婚外恋、情杀等。,网络心理测验迎合了青年人对自身感知强烈的好奇心。,科学编制、操作和解释。,娱乐性的心理测验的结果将直接导致不必要的心理担忧(心理暗示)。,我国网民是以男性、未婚者、24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主体; 大学本科以下低收入者占大多数;学生、专业技术人员比其他职业

3、的人多。,青年大学生是我国网络使用者的主力军,二、 大学生网民的心理需要,二、大学生网民的心理需要,关注 社会热点问题,是大学生富有爱国信念和具有广阔视野的表现,同时也表现了“成人化”的趋同心理。 但是,现实的身份决定了无法真正参与社会事务,校园环境限制了对社会复杂现象的认知和信息的反馈。 因此,在BBS上“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就成为有志青年抒发抱负的一种形式。,1、完成关注和“管理社会”的需要,境外反动站点利用大学生简单化心理及逆反心理的特点,散布一些不利于安定团结的谣言。 在缺乏综合判断力的情况下,大学生们易信以为真,并产生对社会的不信任感。,仅凭热血以吐为快,观点片面性、简单化,单纯、幼

4、稚,实践可操作性低,却能获得一种替国家出谋划策、参与社会建设的心理满足感,强化了正义理念,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关心国家大事的信念和爱国意识。,值 得 注 意 !,情感萌发的大学生迫切需要纯洁的友谊和精神的共鸣。 但现实人与人复杂关系等因素限制了情感的交流,个体呈现孤独、自闭的心理状态。 网络提供的心理安全意识和非功利意识,能让渴望情感交流的大学生轻易找到自己的心灵家园。,二、大学生网民的心理需要,2、纯洁的友谊和人际交往的需要,网络交往主要通过文字符号,抹去了人的社会属性和自身生理等个体特征,是一种“纯情感”交流,倾诉意识和倾听意识同时得到满足,双方都会产生心理压力释放的愉悦感、依恋感。,缺少家庭

5、父母亲情,网络的想象色彩,易使异性双方进入一种“网恋”状态。 网恋并非真实恋爱,心理学将这种对异性抱有的神秘而带浪漫色彩的现象称为“晕环”现象。 “网恋”现实迅速破灭,形成网友见面的“见光死”。,重过程不重结果,心理及现实中得不到满足的爱情迫切心态;好聚好散,不用负责任网络心态,编织玫瑰色网恋梦。,网恋,近来,媒体报道了许多案例,有些幼稚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在和“网恋”朋友见面过程中被骗或者被害,或者有大学生自愿成为他人的网络“情妇”。,虽然这只不过是一些极端和个别的例子,却不能不引起大家对这种现象的关注。,青春后期大学生有了明显和自觉的性生理和心理需求,由于社会文化的限制,这种需求处于一种性压

6、抑状态。 由此引起的性挫折使青年大学生性心理处于焦虑状态。 性心理对象的直接性和易冲动以及自我安抚行为具有较大目的性。黄色网站便提供了某种低层次宣泄的渠道。,3、性心理需求,二、大学生网民的心理需要,经常“看看”的人大多数表示“看了就看了,没有什么”,但仍有一部分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最近利用网络“拉客”进行色情交易的行为,更是引起了广泛的注意。,找到黄色网站对一个大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调查显示,大学生进行必要的性心理调节显得格外重要。,标榜个性独立的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找到知己,而在网络中得到轻松的解决。 志趣相投的网友贴帖子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回应别人的观点,还可以在聊天室

7、里进行即时交流。 “观点相对一致”的交流,强烈的互动色彩,个体在他人的赞许、支持中得到满足,感到的集体的关怀。,4、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需要,二、大学生网民的心理需要,不仅要求周围人按照成人的角色来对待他,且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尊重。 非理性状态“只要能引起注意就成”。 受传统文化及自身条件的限制,现实生活中这种想法更多呈现为一种压抑状态或零星闪现。 网络张扬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最佳地点。,5、成就感和表现意识的需要,二、大学生网民的心理需要,制作一个有特色的主页,让别人了解自己。 BBS转贴耸人听闻的小道消息或者各种猜测,发表各种怪异的“高见” 。 网络BBS点击率 回复帖子数,有“看头”。,能力表

8、现,话题不离性和其他禁忌; 他人人身攻击; 黑客攻击网站和制造病毒; 对社会进行报复性破坏的行为。,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吸引眼球,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特点,约束力减弱,自由度增强;,道德责任感减弱,游戏心态增强;,群体性减弱,个性化增强;,依赖性减弱,独立性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三、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特点,保守性减弱,创新性增强。,1、约束力减弱,自由度增强,虚拟性的网络以知识、消息、声音、图像、文字等为表达形式,创造了逼真的现实环境,形成了一个时空概念。“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匿名方式、面具化形式,可从事网聊、网恋、网婚,虚拟国家的公民等 虚拟行为。 网络行为没有监控,更加自由;

9、现实社会起规范、监督、控制作用的道德、法律、习俗、礼仪、舆论等,对网络行为的约束力明显减弱。,2、道德责任感减弱,游戏心态增强,道德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人们评价是非的标准,是经过磨练、体验之后形成的共识。 道德规范、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构成。 现实社会大学生除心理变态者外,都能对己对人对社会负责。具备一定道德素养,能按照道德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而且交往对象大都是熟人(老师、同学、朋友、亲戚等)。 依靠熟人的监督,慑于道德、纪律的约束,传统道德能得到相对好的维护,从而使大学生的行为具有较高的道德责任感。,现实生活,虚拟网络社会,由熟人的目光、舆论和感情筑成的防线便很容

10、易崩溃,传统道德存在的基础逐步消解。 年龄、性别、身份、外表等重要特征,在网络中没有意义。 网名是不可信的,行为亦是不可信的。 道德情感冷漠、道德行为失范、道德责任感减弱。 网民还缺乏建立网络道德的知识和经验。 道德意识淡薄、道德责任感减弱带来的游戏人生心态的滋生。 说假话、发假消息、谩骂、欺骗甚至恶意攻击等屡见不鲜。 游戏心态迁移到日常学习生活中,严重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网络世界,大学生对网络能给自己带来什么、自己上网到底是为了什么还存在模糊的认识。 日常生活的行为基本上是自觉的、有计划的、可控可测的,但网络行为盲曰性增强,而目的性明显减弱。,3、目的性减弱,盲目性增强,10%玩游戏,44

11、%收集信息,46%聊天。,全国5所高校800名学生上网目的为调查:,互联网:信息量大且混杂,不可信度高,可选择性强; 大学生:控制力、辨别力弱,上网目的不明确,游戏心态过重,上网有的纯粹情绪使然; 管理 :高校网络德育落后。,主要原因,43%的学生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指导,但家庭及社会基本上还是空白,学校的工作也比较薄弱。,目前大学生上网基本上还处于自发状态。,调查表明,大学生通过网络直接访问各个领域的资深人士或专家; 可针对自己所关心的问题,定期收到最新的信息; 可在网上寻找自己志同道合的工作伙伴,建立工作小组 一种全新的完全不同于班级制时代的群体。,4、群体性减弱,个性化增强,群体性倾向减弱,

12、个性化倾向日益增强。,在网络时代,大学生的行为呈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喜欢标榜个性,不愿随俗,行为标新立异,对成人与社会习俗的拘束常有反抗现象。,5、依赖性减弱,独立性增强,行为不但偏激,而且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产生了反抗性行为,个别的甚至出现越轨行为。,互联网使大学生行为上依赖性减弱,独立性增强。,社会、家庭、教师的束缚,自由、开放、平等的网络空间,不仅得到了极好的学习机会,心理解放,人格独立,主体意识空前提高,迸发了无限创新激情和令人惊奇的前所未闻的创新观念和创新行为。,6、保守性减弱,创新性增强,国家实施“创新工程”,以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现实生活的保守性强,而创新

13、性弱,过多地表现为顺从、保守。,第二节 大学生不良的网络心理及调适,一、网络成瘾及调适,网络成瘾(Internete Addication Disorder)简称 “IAD” 网络依赖(Internet Dependency )、 病理性网络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1、网络成瘾综合症,通常漠视现实生活,无法控制上网时间,常常无休止地上网。 早上一起床就有上网的欲望,晚上睡觉时也梦见白天浏览的内容。,共同特征,2、网络成瘾者的行为特征 综合许多学者的研究,有以下症状中的三个以上,就可能患有IAD。,如果一段时间(从几个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就会变得明显地焦

14、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时刻担心自己错过什么,甚至做梦也是关于互联网的内容。,网瘾越来越大,需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满足程度。,1)耐受性增 强,2)出现 戒断症状,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长。 经常说“再过一分钟就下线”,但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告终; 生活中大量的时间都花费在与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3)时间失控,安装和尝试新软件,整理和编辑下载大量的文件等。,2、网络成瘾者的行为特征,上网时身体会颤抖,不上网时手指会不由自主的做敲键盘的动作。,2、网络成瘾者的行为特征,4) 生活无序,正常的社交、学习和生活变得无序; 经济和情感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威胁。 虽能意识到上网带来

15、的严重问题,但无法克服,仍然继续花费大量的时间上网。,5) 肌体反应,3、网络成瘾的判断标准,1. 上网已经占据了你的身心; 2. 不断增加上网时间和投入程度; 3. 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的冲动; 4. 将上网作为解脱痛苦的唯一办法 ; 5. 由于特殊原因不能上网时, 会感到烦躁不安; 6. 隐瞒迷恋因特网的程度; 7. 面临失学、失业或失去朋友; 8. 上网后有所后悔 , 但第二天却仍然忍不住还要上网; 9. 上网导致睡眠节律紊乱等躯体症状。,具有以下症状 4 条或 4 条以上 , 即可判定为网络成瘾症 :,4、大学生网瘾群体人员组成,1. 来自不和睦的家庭或单亲家庭; 2.缺乏兴趣爱好; 3.

16、被溺爱; 4. 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于交往; 5. 人生目标不明确; 6.学习生活中可能遇到困难而自身无力解决。,迷恋于色情文字、音乐、图片、动画、电影和色情聊天等。,5、网络成瘾的类型,沉溺于色情文学的人能意识到它的危害性却无法控制自己,为此,他们的心理和精神上将变得非常压抑、自卑、脆弱,甚至与他人打交道都会变得困难。,1)色情网络成瘾,第一,引发人的性觉醒; 第二,引导人们错误地理解性侵犯受害者的反应; 第三,直接增加人们的侵犯性、诱发性越轨行为。,美国心理学家佩恩罗德,描写性暴力的色情文学或音像制品至少在三个方面对人产生不利影响:,青年学生正处于性生理成熟之后性满足的延迟期,极易受网络色情内容的诱惑而导致网络色情成瘾。,169名青少年受访者中,80%的人表示曾与异性网友约会,当中更有10.8%的人曾与对方发生性行为。,一项调查发现,从青年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大学生是一个特别渴望与人交往的群体,网络的独特魅力,在其中形成了网络关系成瘾的茧居族、电子隐士族。痴迷网络人际关系,甚至逃避现实中正常的人际交往,从而产生“人机热,人际冷”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