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课件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53494799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 期末复习,七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对所学基础知识进一步掌握,夯实基础。 2、强化大题训练,提高应试能力,自主学习,复习课程同步导学案,自主分析前一阶段历史学习的薄弱环节。,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复习导引,一、原始社会,要点复习,要点复习,要点复习,1、距今约四五千年前,许多部落活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2、黄帝和炎帝是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涿鹿一战,战胜蚩尤,黄帝与炎帝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3、黄帝的陵墓在陕西黄陵县(黄陵县在西安与延安之间),

2、1937年毛泽东和朱德写了祭黄帝文 4、黄帝被尊称为“人文初祖” 5、黄帝的功绩: 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 嫘祖发明养蚕缫丝;指示属下仓颉造字; 指示属下伶伦编出乐谱;命部下制造指南车; 遍尝百草,创立医术。 海外华人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二、华夏之祖,要点复习,1、尧、舜、禹时期,民主推举部落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 2、“禅让制”是一种民主推荐制度。 3、 禅让制只进行了两次:尧禅让给舜,舜禅让给禹。 4、禅让制时期是公天下,即以天下为公;实行的是公有制,即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差别。 5、后来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世袭制的创立者是禹。世袭制时期

3、是家天下,标志着私有制出现。,三 、禅让制,要点复习,四、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早期),要点复习,1、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这种制度称为分封制。 2、西周的等级(从高到低):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3、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跟随天子作战。 4、实行分封制的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五、 西周的分封制,要点复习,1、商汤王重用伊尹商灭夏 2、周文王重用姜尚周灭商 3、齐桓公重用管仲齐桓公称霸,六、重用贤人,要点复习,七 、重大战役,要点复习,八、生产工具的改进,要点复

4、习,九、文字演变,要点复习,书写媒体的演变,要点复习,1、商朝:甲骨文已有日食、月食的记载 2、我国最早的历法是夏历 3、商朝:一年分十二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还有闰年。 4、战国时期:二十四节气产生。“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十、天文历法,要点复习,十一、科学技术,要点复习,十二、思想哲学,要点复习,要点复习,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兵家学派的创始人孙武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急需解决,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自己的主张,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要点复习,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时间:

5、公元前356年 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 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摇役;建立军功的人授予爵位和田宅。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作用: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影响: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十三、商鞅变法,要点复习,要点复习,十四、封建社会,(一)朝代更替,要点复习,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最大功绩) 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货币(秦圆形方孔铜

6、钱)(经济措施) 统一度量衡(经济措施) 统一文字(先小篆,后隶书)(文化措施) 北修长城(派蒙恬,军事方面) 开发南疆(修灵渠)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二)秦始皇的伟大功绩,要点复习,政治上:削藩,削弱诸侯王的实力。 经济上:将地方铸币权收归中央,铸造五铢钱;实行抑商政策。 军事上:派大将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于公元前119年取得漠北战役胜利,匈奴无力再与西汉抗衡,被迫西迁。 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教育上:兴办太学,进行儒学教育,促进了汉朝教育的发展。把“五经”作为主要教材。 外交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

7、域,第一次,公元前138年,第二次公元前119年。开通丝绸之之路。 民生上:两次治理黄河。,(三)汉武帝的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要点复习,目的:巩固北魏政权对中原的统治,促进民族融合 步骤:先迁都到洛阳,后颁布政令 内容:说汉语、禁用鲜卑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通婚;学汉礼法,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风气;运用汉的官制、律令,(四)北魏孝文帝改革,要点复习,南方经济开发始于东汉末年。 意义:我国经济重心往南移。 南方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 自然条件优越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适宜于农作物生长; 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

8、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劳动人民辛勤劳动。,(五) 南方经济的开发,要点复习,(六)科学技术,要点复习,要点复习,A 佛教: 传入我国时间:西汉末年 传入我国的条件:丝绸之路开通 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河南洛阳的白马寺 教义:人死后能转生来世,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注意:佛教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持。 B 道教: 起源:我国,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创始人:张陵(张天师) 教主:老子(太上老君) 兴起时间:东汉 教义:修身养性,炼制丹药、得道成仙。 影响:对我国文化有深远影响 注意:迎合统治阶级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七)宗教文化艺术,要点复习,1、中国是人类

9、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某学习小组准备暑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 陕西蓝田 B. 北京周口店C. 云南元谋 D. 浙江河姆渡2、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 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种植水稻,蒸煮米饭 A. B. C. D. ,C,A,典型例题,1、 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最早可能享受米饭的是(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10、半坡居民 D. 河姆渡居民2、 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 马陵之战 桂陵之战 长平之战 牧野之战。 A. B. C. D. ,D,A,3、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 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 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 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B. C. D. 4、 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 ) 由李冰主持建造 修建于西周时期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 B. C. D. ,C,C,5、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

11、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 统一度量衡、文字,对后世影响深远 B. 结束长期的分裂割据,完成国家的统一 C.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D. 确定的中央集权管理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深刻影响,D,7、自北魏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其中主要是因为他们( ) A. 与汉族贵族联姻 B. 学习汉族的礼法 C. 采用了汉族的官制 D. 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了汉族姓氏,6、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 种写法。秦王说,

12、统一以后只剩下一种。请问:秦统一后写“剑”字使用的规范文字是( )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小篆 D. 楷书,B,C,复习的重点内容,朝代顺序 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 东周分为两个时期春秋、战国 东晋时期,长江流域是东晋政权,黄河流域是十六国,十六国后期氐族建立前秦政权,后前秦被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取代。 南北朝时期并存: 南朝共有四个政权依次更替,即宋、齐、梁、陈 都城均在建康,统治区域在长江流域;北朝自439年北魏建立开始,经分裂后,变成东魏和西魏,后东魏被北齐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最后北齐又被北周吞并。统治区域在黄河流域。 国家发展的趋势是:走向统一。,复习时结合课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