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规院-12年重庆大足城乡空间发展战略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3490235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51.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规院-12年重庆大足城乡空间发展战略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中规院-12年重庆大足城乡空间发展战略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中规院-12年重庆大足城乡空间发展战略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中规院-12年重庆大足城乡空间发展战略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中规院-12年重庆大足城乡空间发展战略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规院-12年重庆大足城乡空间发展战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规院-12年重庆大足城乡空间发展战略(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步研究意见征询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2.03,重庆市大足区城乡总体规划,Urban and Rual Overall Planning 0f Dazu County in ChongQing,序,大足概况,区位交通:重庆边陲,成渝经济区中线中心。 地形地貌:全区1435平方公里,山丘坝比重:32:57:12。 经济人口:2011年GDP23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12.5:56.5:31,地方财政收入50亿元,户籍人口101.69万人,常住人口72.13万人,非农人口31.42万人。 城市建设:现状建成区24.79平方公里,由龙岗、龙水、双桥三个地区构成。,2,200km,80km

2、,成渝经济区,一小时经济圈,区位交通 . 地形地貌 . 经济人口 . 城市建设,3,旅游城市,成渝中线区域中心城市,功能升级,规模拓展,资源整合,生态园林旅游城市:大力发展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成渝之间的经济高地: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世界级的历史人文资源 + 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足双桥合并设大足区:资源整合,功能升级,规模拓展 重庆启动新一轮区县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三规衔接,落实保护区,确保城市发展;城乡统筹,2011年11月27日,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大足区有关问题的决定通过, 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双桥区和大足县,设立大足区。至此,大足区

3、行政辖区包括原大足县的1392平方公里与双桥区的43平方公里,总计达1435平方公里,同时设立双桥市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包括双桥、邮亭共133平方公里。,50平方公里的中等城市,80平方公里的大城市,序,项目背景:合区后新一轮城乡总体规划,发展成为80万人口、80平方公里的成渝中线区域中心城市,序,工作过程,2011.12.5-12.9 初步调研 六场专题座谈会:经济发展,城乡建设、文化旅游、交通设施、资源、设施。 四处城市建设型地区现场踏勘与访谈 2012.2.21 初步交流几点共识 总体定位:成渝中线区域中心城市 组团定位:北部旅游精品城市,南部现代产业新城 城市规模:80万,弹性控制

4、空间形态:依山就势、组团化布局 2.25-3.8 全面调研 动员大会:涉及30多个部门,27个镇街 3天城区现状实地踏勘 7天乡镇调研:镇级领导访谈,村级领导问卷,农村入户调研,4,5,认识大足,1,1 资源本底:优势与制约同样突出,6,1.1.1 交通区位:从边缘末梢到中线之心,一系列区域重大交通设施的投放极大的改善了大足的区位条件: 2013年成渝中线开通,2014年三环高速、成渝高铁建成,大足主城时空距离缩减。,80km,1,1 资源本底:优势与制约同样突出,世界级的历史文化资源:层级高、数量多、非物质遗产丰富,区域唯一具备国际性影响力的区县。 国家级的自然风景:龙水湖是重庆十五个森林公

5、园之一,也是唯一的水利型景区。,1.1.2 旅游:山水田林间的国宝之地,7,1,大足区地处沱江和涪江分水岭,生产生活用水靠区内人工拦蓄的水库解决,外部调水距离远、成本高,是典型的溪涧型水分和水资源贫乏县。 中南部水资源相对丰富:大足中部往西南地势低洼,易于汇水,中南部玉滩水库汇水面最大,库容量远高于其它水库。,8,用水紧张地区,缺水地区,严重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量(m),1 资源本底:优势与制约同样突出,1.1.3 水资源:水源性缺水区域,总量低人均不足,9,1,1 资源本底:优势与制约同样突出,1.1.4 南北资源的天然差异,北以文物遗产类资源为主,南部以大山大水资源为主。 北部以国际化客运

6、交通为主,发展旅游交通的潜力大(成渝中线与机场);南部枢纽型多元化,货运与客运交通并重。,内外资利用少,开发度低;经济总量小,增速低。,1,2 产业发展的特征与问题,1.2.1 内生动力主导的发展模式,1,2 产业发展的特征与问题,1.2.2 工业:产业门类集中,但缺乏规模优势,产业门类高度集中:对比其他区县,专业化部门集中在传统产业,数量少。 缺乏规模优势:交通设备制造主导性突出,但在市域范围内优势不足。,营利服务比重不足:非营利服务过半,缺乏区域专业化职能。旅游相关的交通运输、商贸等功能不突出。生活服务设施不足:学校、医院数量少、等级低,与周边区县有一定差距。,1,2 产业发展的特征与问题

7、,1.2.3 服务业:基本生活设施建设落后,营利服务业比重偏低,12,世遗价值体现不足:石刻景区游客人数仅为全区的13.7%,旅游发展不仅落后于其它文化遗产城市,与其它区县相比也相对落后。 旅游接待能力滞后:尚未形成与世界级资源相匹配的服务和设施支撑。,1,2 产业发展的特征与问题,1.2.4 旅游:世界遗产价值体现不足,旅游接待能力滞后,13,1,3 城乡空间发展的特征与问题,城乡空间架构:小城市带小乡镇。3个城市组团,24个乡镇。城市规模不大,组团分散,乡镇规模偏小。 小城市:城区常住人口31.3万,分三个组团,其中龙岗14.1万人,龙水12.2万人,双桥5万人。 小乡镇:24个乡镇,总人

8、口规模最高为4.44万人,最少0.64万人,城镇规模最大为1.22万人,最少仅为0.06万人,平均场镇规模为0.29万人,1.3.1 城镇化:人口大量外流,异地城镇化比重高,14,2010大足各乡镇人口统计,1,3 城乡空间发展的特征与问题,异地城镇化比重高:由于城市带动力不足,乡村自发性不强,本区产业人口吸纳力不足,全区人口大量外流。同时由于距离主城较远,市外务工人口比重较高农民兼业化比重低:农民致富手段单一,主要依靠农业收入。,1.3.52 城镇化:人口大量外流,异地城镇化比重高,15,乡村家庭经营收入结构分析,1,3 城乡空间发展的特征与问题,千年传承的组团城市结构:龙岗旅游服务,龙水-

9、双桥产业。,1.3.3 城市发展:双核分工的组团城市,16,1,3 城乡空间发展的特征与问题,两版总规的延续与变化: 延续:一主一副的中心格局,北城南业的功能结构。 变化:组团规模调整。 评价:龙岗的高新技术产业规划7年仍无动静,龙水的创意文化基地发展5年起起落落,是定位错误还是时机的不成熟?,1.3.3 城市发展:双核分工的组团城市,17,2005版总体规划 龙岗组团:规划20万人,19.2km,政治文化主中心,适当发展无污染高新技术产业 龙水镇:规划15万人,12.8平方公里,经济商贸副中心。,2008版总体规划 龙岗组团:规划18万人,16.04km。政治文化主中心,适当发展无污染高新技

10、术产业 龙水组团:规划17万人,15.99km,城市副中心,发展现代五金制造,打造市级创意产业文化基地。,1,3 城乡空间发展的特征与问题,组团城市空间发展绩效评价: 规模:集聚力弱,城市规模较小。 功能:组团功能分工导致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空间错位。但在协调工业快速拓展与旅游城市风貌塑造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龙岗组团:现代城市建设与旅游城市风貌控制的矛盾 龙水组团:乡镇级的城市建设水平承载县级的产业发展,1.3.4 城市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不匹配,18,资中,资阳,简阳,璧城,青杠,永川,龙岗,龙水 双桥 邮亭,荣昌,19,目标与策略在这样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本次规划有几个核心问题需要梳理,二级

11、城市崛起主要依托三种动力,20,2,1 从区域格局看发展动力,2.1.1 区域二级城市发展三种动力,区域功能一体化:不同的区位资源条件,在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承担着不同功能角色。,功能:与中心城高度互动的服务职能以及高新产业的核心环节。,功能一:主城退二进三淘汰产业。传统制造业或污染型产业,功能二:面向区域依托特殊资源的新型产业 依托机场布局的航空产业,功能三:高新产业与先进制造业(伴随着区域空间结构的变换从中心集聚向网络结构拓展),50-60公里以内,60公里以外,2,1 从区域格局看发展动力,2.1.1 区域二级城市发展三种动力,依托专项资源直接切入:具有良好的生态人文资源和交通条件的城市具

12、有培育区域专业化节点的可能性,根据功能内涵的不同可以分为高端休闲度假、主题文化旅游和重大遗产地多元推动三种模式。三种模式:1. 观光目的地型:曲阜;承德。2. 高端休闲服务:户外、酒庄、休闲会馆等。3. 特色文化(礼佛、旅游养老):普陀、都江堰,佛学研究,2,1 从区域格局看发展动力,2.1.1 区域二级城市发展三种动力,依托传统区域腹地发展:中心区位与良好的城市建设水平是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关键。 交通区位:80公里以上的空间距离,主要交通廊道与综合交通枢纽 城市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与优越的城市品质是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关键。,2,1 从区域格局看发展动力,2.1.1 区域二级城市发展三种动

13、力,2,1 从区域格局看发展动力,2.1.2 重庆的发展阶段,重庆发展阶段判断 经济发展:2010年重庆的发展水平相当于于北上广05年左右水平。 空间拓展:都市圈发展雏形阶段。人口要素由中心城区绝对集中向都市区范围拓展,经济要素向一小时经济圈、沿长江带扩散等主要交通干线拓展。,一小时经济区产业拓展分布,07-10年GDP增量,07-10年常住人口,产业拓展趋势 高新产业:仍处于集聚阶段,围绕中心城市集中布局 现代制造:区域布局,围绕核心基地和传统基础形成轴带发展态势 资源加工:依托沿江产业带布局化工和材料基地,依托资源优势地区发展特色板块 产业布局规划:四条产业发展带,25,2,1 从区域格局

14、看发展动力,2.1.2 重庆的发展阶段,2,1 从区域格局看发展动力,2.1.3 大足发展动力判断,依托区域产业一体化:强化自身优势,承接主城产业转移,做强五金、装备制造、汽配、循环产业、聚光光伏,积极培育航空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专业性节点培育:拓展旅游内涵,丰富旅游产品。 依托腹地资源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完善公共服务,提升城市品质。 依托本土资源优势跨越式发展:创意、循环经济,2,2 基于发展动力的城市定位,2.2.2 总体定位,全新发展机遇下大足的区域职能与定位:多元动力并存意味着不同阶段的功能侧重点有所不同。 实现现代产业与现代服务与现代城市共同发展,实现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同步推进

15、,对接成都和重庆两大区域性集散中心,打造国际性节点 整合安岳、铜梁等地石刻资源,开发区域性旅游产品,重点辐射安岳、乐至、潼南等川渝交界地区城市 与永川、合川、荣昌等城市争夺区域腹地和中心职能,2,3 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策略:立足本土打造产业集群。 依托核心企业打造跨领域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门类的拓展来延伸产业链。以五金为核心向两端延伸,并向2.5产业升级,从块状经济到链状经济。 空间建设要求: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2.3.1 工业,28,物流商贸,文化创意,工业设计,商贸会展,文化体验,中转集散,交易流通,创意展示,城市矿产,再生铅,现代五金,机械制造,锶盐化工,再生钢铁,五金

16、材料,模具铸件,工具五金,日用五金,汽摩及特色装备,电子五金,通用航空制造,核心零部件,聚光光伏设备,电子信息,废旧塑胶,邮亭循环产业园,龙水五金产业园,双桥经开区,新能源汽车.,2,3 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策略:丰富产品类型,拓展旅游内涵 从观光游向休闲体验游拓展,以千年石刻、千年五金、生态休闲为核心拓展旅游产品类型。 空间发展要求:为旅游开发提供景观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越的特质化空间,从小景区保护转向大景区打造,景城融合。,2.3.2 旅游,29,2,4 分阶段发展策略,31,规模核算,32,3,1 规模,3.1.1 生态承载力,通过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绿色空间、环境容量等资源环境因素的分析,得出各种资源的承载力,其中水资源为最短板,水资源承载力决定了大足生态承载力为88107万,但若采取区域调水等工程措施,承载力可能进一步提升,水资源:,人口承载力:88107万,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255438万,生态敏感性分区(km2) 人口密度(万人/km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