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53489436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1.“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学记中这句话反应了()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B 教育与科技的关系,C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D 教育与人口的关系2. 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 个人天赋,B 社会分工,C 国家性质,D 教育3. 在教育活动中,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是()A 学生B 家长C 教师D 校长4. 在小学课外活动中,学生摄影小组举办的摄影作品大赛属于()A,游戏活动B 学科活动,C 科技活动D,文学体育活动5. “捧着一颗

2、心来不带,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这句话强调的是,教师应具有()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B 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D,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6. 将观察法分为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的依据是()A 观察条件是否人为控制,B 观察活动是否有规律,C 观察者是否直接进入活动,D 观察内容是否有设计并有结果7. 假如小学生被狗咬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处理方式是()A 立即包扎伤口,B 在伤口的近心端用绳子扎紧,C,用肥皂水、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等冲洗伤口,D 不做处理,直接送往医院。8. 威威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触类旁通,不墨守成规,说明其思维具有()A 广阔性,B 流畅性,C 变通性,D,

3、独创性。9. 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自己的经验,主动接受新的信息,并对其意义进行重构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A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B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D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10. 小强不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就禁止他看动画片,一旦按时完成乘作业就取消这一禁令,随后小强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增加了,这属于()A 正强化,B 负强化,C,自我强化,D 替代强化。11. 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话和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这是因为其道德发展处于()A 权威阶段,B,公正阶段C 可逆性阶段D 自我中心阶段。12. 儿童“多动症”的核心特征是()A,活动过多,B

4、 冲动任性,C,注意障碍,D 学习困难13.课程是“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A 斯宾塞,B 布鲁纳,C,赫尔巴特的,D 夸美纽斯14. 学校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媒介,旨在体现教育理念,实现育人功能,在课程分类中这属于()A 学科课程,B 活动课程,C 显性课程,D 隐性课程。15. 学习了坐井观天一课,学生学会写“信、拾、蛙、答”等生字,理解并熟记“无边无际,坐井观天”等词。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这主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认知与实践,D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6. 能让学生充分交流互动并有利于发挥其主体作用的教学

5、组织形式是()A 道尔顿制,B 个别教学,C 分组教学,D,文纳特卡制17. 课堂教学中,课桌椅摆放方式会影响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一般来说,“秧田型”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是()A 实验法,B 讲述法,C 探究法,D 讨论法。18. 教师通过听写英语单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属于()A 测验评价,B 量表评价,C 实作评价,D 档案袋评价。1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版)规定,小学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意义,第二学段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意义,这要求该部分教学的内容应采取的组织方式是()A 直线式,B 圆周式,C 旋转式,D 顺向式,20. 张老师在课程上出示了一个钟表模型,

6、通过对三个指针的操作帮助小孙很快了解了:时、分、秒的概念,这体现了教学的原则是()A 巩固性原则,B 直观性原则,C 循环渐进原则,D 因材施教原则。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21.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22.简述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23.简述班主任了解、研究学生的主要内容。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24. 材料。在某小学新教师入职培训中,围绕“什么样的教师是真正的好教师?”这一问题,大家展开了热议。有的说:“好教师是热爱学生的老师”;有的说:“好教师应该为人师表”;还有的说:“教

7、学好才是好教师”-这时,培训教师跟大家分享了一位作家的故事:“小时候,我非常胆小害羞,上课从不举手发言,老师也从不叫我回答问题。一次,我写了一篇题为每一片叶子都有一个灵魂的作文。上课时,老师轻轻地走到我面前,问我是否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作文。它的问话是那么柔和,那么的亲切,让我无法拒绝。我用颤抖的声音读了作文,她感谢了我。下课了,当我走到教室门口时,她建议我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可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这些我都做到了。”这个故事引起了大家对于“好老师”更深层次的思考。问题:(1) 结合材料,试着分析“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10 分)(2) 试述小学教师如何为儿童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10 分)2

8、5. 语文教师在教古诗春晓时,小龙禁不住发问:“老师,诗人春天好睡觉,连这都不晓得,那他夜里怎么能听见风雨声呢?”老师不假思索的说:“这有什么好奇怪的,起床到外面一看不就知道了嘛。”小龙还想追问,老师不耐烦地摆摆手让他坐下说道:“大家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不要随便提问。”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小龙也低下了头。问题:(1) 结合材料评析这位教师处理学生课堂提问的做法。(10 分)(2) 谈谈教师怎样保护和培养学生的意识问题。(10 分)四、教学设计:(本大题有 6 小题,任选 1 题作答,多答只按第 1 题计分,40 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 为中文与社会,27 为数学与科学,28

9、 为英语,29 为音乐,30 为体育,31 为美术)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未涂或多涂均五分。26.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10 分)(2)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10 分)(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课导入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20 分)27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请列出在数学“统计与概率”学习时涉及到的三种统计图,分析三种统计图之间的联系和区别。(10 分)(2)若指导高年级段学生学习,拟定教学目标。(10 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20 分

10、)28.(1) 简述英语儿歌在教学中的作用。(2)根据所给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操练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9.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 分)(2)如指导低年级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轮唱特点”的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理由。(20 分)30.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动作方法:支撑脚在球的侧前方,膝关节稍弯曲,身体前倾,运球脚屈膝提起,用脚内侧推球的后中部前进,随后运球脚自然着地。请根据上述材料完

11、成下列任务:(1) 简要说明“脚内侧运球”的教学重点、难点。(10 分)(2) 如果指导水平二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3) 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技术教学环节的步骤并说明设计理由。(20 分)31.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1)什么是版画?版画按颜色分类大致有那几种?(2)如何中学段指小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4)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学习对印版画的作画方法”内容的新授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参考答案】C,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

12、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2、【参考答案】B,马克思认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私有制和旧式分工。3、【参考答案】C,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处于主导地位。4、【参考答案】D,摄影属于艺术类的活动,学校的课外文体活动,包括文学、艺术、娱乐、体育训练与体育竞赛等内容。5、【参考答案】B,陶行知这句话强调了无私奉献的教师职业道德。6、【参考答案】D 根据观察的内容是否有统一设计、有一定结构观察项目和要求,可分为结构性观察和非结构性观察。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又称为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7、【参考答案】C,被狗咬伤后,应用肥皂水和双阳水彻底清洗伤口,不要盖住伤口让它开放。8、【参考答

13、案】C,思维的变通性即为的活动的灵活程度,题目中威威在回答问题时能触类旁通,不墨守成规,说明其思维具有变通性。9、【参考答案】B,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简单的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10、【参考答案】B,负强化,也称为消极强化,指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题目中,小强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取消禁止他看动画片的经历属于负强化。11、【参考答案】A,处于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表现出对外的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是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12、【参考答案】C,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

14、缺陷,多动症”,其核心特征是注意障碍。13、【参考答案】A,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 1859 年发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最早提出“课程”一词,意思“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14、【参考答案】D,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自发课程,它是学校情景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这类课程,自己体现在学校、班级的情境之中,题干中板报,橱窗、走廊等媒介,体现了隐性课程。15、【参考答案】A,知识: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和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取的知识)。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需的活动方式。包括读、写、算的技能,题

15、干中学会写生字,理解词语,体现的正是知识与技能目标。16、【参考答案】C,分组教学中,学生层级相同,可以充分交流,小组成员间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探究讨论合作学习。17、【参考答案】B,秧田式座位是让学生以一排一排的方式面对教师而坐。这种座位布置方式限制了学生之间面对面的接触,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但教师可以随意走到教室任何地方,便于监控和管理学生,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适合讲授法。18、【参考答案】A,测验评价,是指主要以笔试进行,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实作评价,又叫做表现性评价,是指学生通过完成实际任务来表现知识和技能,从而对其成就进行了评价。19、【参考答案】C,螺旋式是指在不

16、同阶段,单元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呈现内容的基础,后面程序的内容是前面呈现的内容的不断扩展和加深层层递进。题目中先认识,后理解,体现的是螺旋式。20、【参考答案】B 直观性原则。教师通过演示的实验,让学生直观理解所学知识属于直观性的教学原则。二、简答题21、【参考答案】加德纳认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八个范畴,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个范畴的具体内容:第一,语言智能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并理解他人,灵活掌握语音、语义、语法,具备言语思维、言语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等结合在一起并运用自如的能力。第二,数学逻辑智能是指有效的计算、测量、推理、归纳分类,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第三,空间智能是指准确感知视觉空间及周围一切事物,并且能把所感觉到的形象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力。第四,身体运动智能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灵巧地运用双手制作或操作物体的能力。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