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知识应知应会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3488468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5.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知识应知应会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中医基础知识应知应会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中医基础知识应知应会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中医基础知识应知应会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中医基础知识应知应会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知识应知应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知识应知应会(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肾病一区中医业务学习一,主讲、制作人:陈晓玲 参与人员:肾病科一区全体护士 2014-10-5,南方医科大学 中西医结合医院,护士中医药知识应知应会,一、中医基础知识,中医理、法方、药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即四诊、辨证、论治(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 及其 运动变化。,心:(主血脉,藏神),脾:(主运化,统血),肺:(主气,通调水道),肾: (藏精,主水,纳气),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目,泪,魂,怒,筋,爪 酸,青,生,风,冬,春,肝:(主疏泄,藏血),舌,汗,神,喜,脉,面,苦,赤,长,暑,南,夏,口,涎,意,思,肉,唇,甘

2、,黄,化,湿,中,长夏,金,鼻,涕,魄,悲,皮,毛,辛,白,收,燥,西,秋,耳,唾,志,恐,骨,发,咸,黑,藏,寒,北,冬,木,火,土,金,水,(二)五行的生克相侮,(三)藏象学说,脏腑: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1、表证:一是外感时邪,二是邪浅病轻。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 苔薄,脉浮,兼有鼻塞流涕,咳嗽喷嚏,咽喉痒痛,八纲辨证 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2、里证:一是病位深在,二是病情较重。 症见:壮热恶热或微热潮热,烦躁神昏,口渴引饮, 或畏寒肢冷,倦卧神疲。 便秘尿赤或便溏,苔厚脉沉。,3寒

3、证:严寒喜暖,面色晃白, 肢冷蜷(quan)卧,口淡不渴, 痰涎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 舌淡,胎白润滑,脉迟或紧。,4、热证:恶热喜冷,口渴欲饮, 面红耳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 吐血衄(nv)血,小便短赤,大便干结, 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shuo)。,5、虚证: 面色淡白或萎黄,精神萎靡,神疲乏力, 心悸气短,形寒肢冷,自汗, 舌淡胖嫩,脉虚沉迟, 或为五心烦热,消瘦颧红, 口咽干燥,盗汗潮热, 舌红少苔,脉虚洪数。,7、阴证:面色暗淡,精神萎靡, 形寒肢冷,倦怠无力, 语气伐怯,纳差,口淡不渴, 大便稀溏,小便清长。 舌淡胖嫩,脉沉迟,或弱,或细涩。,6、实证:发热,腹胀痛据按,胸闷

4、烦躁, 呼吸气粗,痰涎雍盛, 大便秘结,里急后重,小便不利,淋沥涩痛, 舌质苍老,舌苔厚腻,脉实有力。,8、阳证:面色红赤,恶寒发热,肌肤灼热,躁动不安 语声粗浊,呼吸气粗,喘促痰鸣,口干渴饮, 便秘奇臭,短赤, 舌质红绛,苔黄黑生芒刺, 脉象浮数,洪大,滑实,(五)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五)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六)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指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在正常情况下称六气。,(七)舌诊,望舌质、舌苔。,正常舌象,简称:“淡红舌,薄白苔”。,舌神,有神者,为舌的运动灵活,舌色红润, 鲜明光泽,富有生气,虽病亦属善候。 无神者,为舌的运动不灵,舌质

5、干燥, 晦暗无光,属凶险恶候。,2-1、苔质 Character of fur 厚薄-邪气深浅 润燥-津液盈亏 腐腻-阳气与湿浊 剥落-胃气胃阴 真假-有根无根 瘀点、瘀斑血瘀,瘀癍苔,强硬:多见于热入心高热伤津,风痰阻络。 萎软:见于伤阴或气血具虚。 歪斜:多见于中风或中风先兆。 颤动:可见于肝风内动。 吐弄:皆心脾有热,还见于小儿发育不良 短缩:属危重症候。,舌态,强硬舌例图,痿软舌例图,歪斜舌例图,颤动舌例图,吐舌例图,白苔:常见于表证、寒症。 黄苔:一般主里症、热证。 灰苔:主里证。 黑苔:多属危重。,苔色,厚薄(bo):凡透过舌苔隐约可见舌质为薄苔,病者 多为 初起或病邪在表。厚苔,

6、多为病邪 入里,胃肠积滞。 润燥:滑苔,主痰饮水湿。燥苔,多见于热盛伤津。 腐腻:主痰饮、食积。 剥落:镜面舌属胃气将绝之危候。花剥苔,是胃之气 阴两伤。 真假:苔紧贴舌面为有根苔。有根苔表示病邪虽盛,但胃气未衰;无根苔表示胃气已衰。,苔质,(四)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方法 (1)伸舌姿势 (2)顺序 (3)刮舌与揩舌 (4)舌感觉、味觉,舌诊,2、注意事项 (1)光线 (2)饮食影响 (3)染苔 (4)季节、时间 (5)年龄,3、望舌方法与注意事项,望舌时要求患者把舌伸出口外,充分暴露舌体。 先看舌态 舌质、舌尖、舌边、舌中、舌根。 望舌应以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为好,面向光亮处,使光线直

7、射口中内,避开有色门窗和周围反光较强的有色物体,以免舌苔颜色产生假象。 食物对舌苔影响很大;常使舌形色发生变化。 某些事物或药物会使舌苔染色,出现假象,称为“染苔”。,舌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舌与内脏主要是通过经脉的循行来实现的。心、肝、脾、肾等脏及膀胱,三焦、胃等腑均通过经脉、经别或经筋与舌直接联系。肺、小肠、大肠、胆等,虽与舌无直接联系,但手足太阴相配,手足太阳相配,手足少阳相配,手足阳明相配,故肺、小肠、胆、大肠之经气,亦可间接通于舌。 所以说,舌不仅是心之苗窍,脾之外候,而且是五脏六腑之外候。 在生理上,脏腑的精气可通过经脉联系上达于舌,发挥其营养舌体并维持舌的正常功能活动。在病理上,脏腑

8、的病变,也必须影响精气的变化而反映于舌。,寸口诊法 正常脉象 病脉 相兼脉与主病,脉诊,寸口诊法,遍诊法即素问三部九候诊法。是遍诊上、中、下三部有关的动脉。,1、寸口诊法,分寸、关、尺三部 以高骨(挠骨茎突)为关,关前(腕端)为寸,三部可分为浮、中、沉三候,是寸口诊法的三部九候。 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左肝候肝胆,右关候脾胃;两尺候肾。 医者中指定关,食指定寸,三指呈弓形,指头平齐。布指疏密与身长相适应。每次诊脉必满五十动。,“三部九候”,古称平脉,三部有脉, 一息四至,不浮不沉, 不大不小,从容和缓, 柔和有力,节律一致。,正常脉象,通过位、数、形、势等 四方面来体察, 通常有28种。,病脉,

9、1、浮脉类的脉象, 有浮、洪、濡、散、芤(kou),革脉,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如水上漂木。主表证。 洪脉:脉体大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主里热证。 濡脉:浮而细软,如帛在水中。主虚症,湿困。 散脉:浮散无根,至数不齐,如杨华散漫之象。主元气散离。 芤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主失血伤阴。 革脉:浮县中空,如按鼓皮。主亡血、失精、小产、崩漏。,沉脉类的脉象, 有沉、伏、弱、牢四脉。,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如石沉水底。主里证。 伏脉:重按推筋至骨始得,主邪闭,厥证,痛极。 弱脉:沉细无力而软。主阳气虚衰、气血具虚。 牢脉:沉按实大弦长,坚牢不移。主阴寒内积。,迟脉类的脉象, 有迟、缓

10、、涩、结四脉。,迟脉:一息不足四至(60次/分)。主寒症。 缓脉:一息四至,来去怠缓。主湿证,脾胃气虚,亦见于 平人。 涩脉:迟细而短,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主精血亏少,气滞血瘀,痰食内停。 结脉:迟而时止,止无定数。主阴盛气结,寒痰血瘀,气血虚衰。,数脉类的脉象, 有数、疾、促、动四脉。,数脉:一息六至(90次/分)。主热证,里虚症。 疾脉:一息七八至(120次/分)。主阳极阴竭,元阳欲脱。 促脉:数而时指,止无定数。主阳盛实热、瘀滞、痰食停滞。 动脉:脉形如豆,厥厥动摇,滑数有力。主痛、惊。,虚脉类:有虚、细、微、代、短五脉,虚脉:举按无力,应指松软。主虚症。 细脉:脉细如线,应指明显。主

11、气血两虚,湿证。 微脉:极细极软,按之欲绝,似有似无。主阴阳气血诸虚,阳气衰微。 代脉:迟而时止,止有定数。主脏气衰微,疼痛、惊恐、跌扑损伤。 短脉:首尾具短,不能满部。主气病。有力为气滞,无力为气虚。,实脉类:有实、滑、弦、紧、长等五脉,实脉:举按充实而有力。主实证,平人。 滑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主痰饮、食积、实热、孕妇。 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主肝胆病,痰饮,痛症。 紧脉:绷急弹指,状弱牵绳转索。主寒症、痛症、宿食。 长脉:首尾端长,超过本位。主肝胆有余,火热邪毒。,相兼脉与主病,浮紧:主表寒,风痹。 浮数:主表热。 浮滑:主表证夹痰。 沉弦:主肝郁气滞。 沉细:主阴虚、

12、血虚。 弦紧:主寒症、痛症。 弦细:主肝肾阴虚, 肝郁脾虚。,浮缓:主太阳中风证。 洪数:主阳明经证。气分热盛。 沉涩:主血瘀。 沉缓:主脾虚。 沉细数:主阴虚、血虚有热。 弦数:主肝郁化火,或肝胆湿热。 滑数:主痰热,食积内热、湿热。,论治,治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辛温解表:麻黄汤、桂枝汤、荆防败毒散、小青龙汤 辛凉解表:桑菊饮、银翘散、升麻葛根汤、麻杏苡甘汤 扶正解表:参苏饮,1、汗法亦称解表法,2、吐法亦称涌吐法,代表方:瓜蒂散,寒下: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 温下:温脾汤、大黄附子汤 润下:五仁汤、麻子仁丸 逐水:十枣汤,下法亦称泻下法,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调和肝脾:四逆

13、散、逍遥散、痛泻要方 调理肠胃:半夏泻心汤、黄连汤、平胃散、藿香正气散,和法亦称和解法,温中驱寒:理中汤、小建中汤、吴茱萸汤 温经散寒:当归四逆汤、阳和汤 回阳救逆:四逆汤,温法亦称温阳法,清气分热:白虎汤 清营凉血:清营汤 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 清脏腑热:泻心汤、泻白散、导赤散、玉女煎 清热除湿:龙胆泻肝汤、茵陈蒿汤、白头翁汤、八正散 清热养阴:青蒿鳖甲汤、当归六黄汤、百合固金汤,清法亦称清热法,行气:越鞠丸、半夏厚补汤、苏子降气汤 理血: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小蓟饮子 祛风:川穹茶调散、天麻钩藤饮 利水:五苓散、真武汤、独活寄生汤 豁痰:风

14、痰用止咳散、杏苏散;寒痰用三子养亲汤;热痰用清气化痰丸;燥痰用贝母瓜蒌散;湿痰用二陈汤 化食:保和丸、枳实导滞丸 祛暑:新加香薷饮,消法消导法,补气: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参 苓白术(zhu)散、生脉散、 玉屏风散 补血:四物汤、归脾汤 气血双补:十全大补汤 补阴: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天王补心丹 补阳:金匮(kui)肾气丸、右归丸 阴阳双补:地黄饮子,补法亦称补益法,问题:,1、何为五行?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2、五脏的功能有哪些? 肝主疏泄,藏血;心主血脉,藏神;脾主运化,统血;肺主气,通调水道;肾藏精,主水,纳气。 3、八钢论治指的是? 指的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4、正常的脉象是? 古称平脉,三部有脉,一息四至,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The end!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再见1 谢谢指导与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