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检修班--10KV避雷器试验支架创新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3490213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9.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电检修班--10KV避雷器试验支架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变电检修班--10KV避雷器试验支架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变电检修班--10KV避雷器试验支架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变电检修班--10KV避雷器试验支架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变电检修班--10KV避雷器试验支架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电检修班--10KV避雷器试验支架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电检修班--10KV避雷器试验支架创新(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kV开关柜内避雷器 试验支架研制,变电检修班QC小组 2013年12月,前 言,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关系到千家万户。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整个社会对可靠供电的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优质、不间断供电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国家电网公司“大检修”体系实施后,洪泽县域检修分公司目前负责县域电网12座110kV及以下变电站的设备运行、检修试验工作。在日常设备周期性预试工作中,对10kV开关柜内避雷器进行试验,需要把避雷器从底座上取下来,而在地面没有专业的试验支架,给试验带来不便,以至于不能很好的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我们QC小组希望通过努力找到一种更安全、方

2、便的工具来代替,进一步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做出贡献。,一、小组概况,同心协力勇创难关,类型: 创新型,注册时间2013年2月 注册号:HAHZ13008,活动次数16次, 出勤率100,TQC教育时间:30小时,制表人:胡因宝 制表日期:2013年2月15日,二、选题理由,问题的提出,No.1,调查分析,No.2,a、作业时间分析:为了分析具体情况,2013年2月19日,小组成员胡因宝、邵永文 统计了2011年到2012年期间变电所10kV开关柜内避雷器作业工作票,将作业时间进行统计并汇总成下表:,我们从表中可以看出对于10KV开关柜内避雷器进行试验,每个间隔平均用时在45分钟,因为每个间隔由

3、三只避雷器,每只避雷器从拆、试验、装平均用时15分钟。,二、选题理由,制表人:胡因宝 制表日期:2013年3月10日,调查分析,No.2,小组成员杨金宝、许夕友进一步分析发现:由于避雷器没有一个固定支架,临时架设的支架随时可能发生倒塌、滑落等,而且如石块、砖头等不具备良好的绝缘性,不满足接地要求,不能及时的将试验电荷导入大地,安全系数存在问题大。,二、选题理由,b、 作业危险点分析:,确定课题,No.3,二、选题理由,10kV开关柜内避雷器试验支架研制,小组活动计划,No.4, 计划进度 实际进度,制表人:胡因宝 制表日期:2013年3月15日,三、确定目标及目标可行性,3.1目标值我们小组成

4、员经过讨论,将本次活动目标值设定为:在满足现场设备情况和规程要求的前提下,避雷器试验支架研制成功。且我们做了个简单操作计时,单只避雷器拆、装时间为8分钟左右,在检修车间直接开展避雷器试验为3分钟左右,为此,我们设定单只避雷器拆除、试验及安装时间11分钟。,制图人:胡因宝 制图日期:2013年4月11日,3.2目标可行性分析,三、确定目标及目标可行性,为了保证活动目标切实可行,小组成员结合现场情况进行了目标可行性分析。 3.2.1 领导重视公司领导及部门主任对本小组的QC活动寄予了热切的期望并给与了极大的支持。 3.2.2 人员配备、资金在人员方面,小组成员汤亚军、邵永文等具有丰富的机械加工方面

5、的工作经验,胡因宝、杨金宝等具有一定的科技研发经验,小组由班组技术骨干组成,实力雄厚。在资金方面,公司领导根据小组活动进度给予资金保障。,3.2.3 制作情况分析 1、便携式的支架只要在质量和体积上加以控制是可以实现的。 2、支架结构能够保证避雷器直立稳固,且有足够的对地安全距离是可行的。 3、采用金属材料作为支架,而且带有接地端,这样就能保证试验安全。,四、提出并决定最佳方案,4.1 提出方案2013年4月20日,小组成员运用头脑风暴法,讨论出研制10kV避雷器试验支架的各种思路,利用亲和图对各讨论方案进行了综合归纳:,制图人:胡因宝 制表日期:2013年4月19日,10kV避雷器试验支架类

6、型亲和图,小组将亲和图中所提出的设计、观点加以整理,初拟出以下两种方案:,四、提出并决定最佳方案,4.2 方案分解针对上述两种方案,小组分别从设计原理、特点分析、制作成本估算等方面逐一进行分析对比。,制表人:胡因宝 制表日期:2013-04-28,四、提出并决定最佳方案,4.2 方案分解,制表人:胡因宝 制表日期:2013-04-28,四、提出并决定最佳方案,4.3 方案论证综上所述两种方案,小组人员分别从成本、难度系数、易操作性、适用性四个方面进行论证。,制表人:胡因宝 制表日期:2012年5月3日,分析结论:经过数据分析和小组成员的综合评估,方案二优于方案一,因此,我们选定最优方案为:,方

7、案二:研制固定式避雷器试验支架!,四、提出并决定最佳方案,4.4 方案分解细化为了有效达成目标,小组针对方案二研制固定式避雷器试验支架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并制定了方案二分解图(图1):,图1 制图人:胡因宝 制表日期:2013年5月5日,4.4.1 材料的选定 小组成员针对固定架的选定考虑了两种,如图2:,图2 制图人:胡因宝 制表日期:2013年5月7日,于是开展了相关的讨论,由于铁板容易锈蚀,时间久了会影响支架效果,而不锈钢材料避免了这一情况发生。结果一致认为不锈钢板更适合。另外与避雷器接触的部分需采用绝缘材料,经过讨论认为环氧树脂材料更合适。,四、提出并决定最佳方案,4.4.2 框架模型构

8、造,班组成员充分发挥想象力,最后勾勒出一幅简易图(如右边所示),后来考虑上方U形口放置会有倾斜且不美观,改为在上方中间开孔,这样既保证美观又稳固效果。,4.4.3 固定方式的选择简易图已经勾勒出,该研究何种方式进行固定,这里大家讨论出焊接、螺丝固定、铆钉固定等方式。最后大家认为底板采用焊接,而上方板是环氧树脂板,与立脚采用螺丝或铆钉固定。,制表人:胡因宝 制表日期:2013年5月10日,4.5 确定最佳方案根据最优方案分解细化分析的结果,我们得出最佳实现方案如下图所示:,四、提出并决定最佳方案,最佳解决方案树图,制图人:胡因宝 制表日期:2013年5月15日,五、制定对策,为了更好地实施对策,

9、5月20日,小组成员根据方案按照“5W1H”原则制定了对策计划表,如下表所示:,制表人:胡因宝 制表日期:2013年6月2日,六、对策实施,6.1 实施一 确定避雷器支架结构,实施时间:2013年5月25日至2013年6月5日,实施地点:检修办公室,实施人员:邵永文、杨勇林、胡因宝、杨金宝,实施情况:,由邵永文负责,根据避雷器自身重量和尺寸设计避雷器支架的形状以及长、宽、高,以及保证安全距离的具体数据。 底座:200mm200mm 立柱:270mm50mm 顶板:120mm120mm 孔直径:10.5mm,实施一结论,确定避雷器支架结构达到预期目标。,制图人:胡因宝 制表日期:2013-06-

10、05,实施效果: 1、标注了各部件之间的尺寸,能精确反映支架结构,为支架加工制作提供了依据。 2、立脚高度270mm。对地安全距离足够,而且在地板加接地端,保证安全可靠接地。,六、对策实施,6.2 实施二:制作避雷器试验支架,实施时间:2013年6月15日至2013年6月18日,实施地点:修造厂,实施人员:胡因宝、汤亚军、邵永文、杨金宝,实施情况:,6.2 实施二:制作避雷器试验支架,六、对策实施,从上面一组照片按顺序加工,最后得出我们的成果如最后一张照片所示。,制表人:胡因宝 制图日期:2013-06-20,小组成功加工了避雷器试验支架!,实施二结论,六、对策实施,6.3 实施三 避雷器支架

11、试验,实施时间:2013年7月1日至2013年7月5日,实施地点:检修车间,实施人员:许夕友、杨勇林、汤亚军、杨金宝,实施情况:,制表人:胡因宝 制图日期:2013-07-15,15,避雷器支架试验合格!,实施效果:经过相关试验,避雷器试验支架安全性能良好,强度也很好。,七、确认效果,7.1技术指标确认,将支架运用到工作中,得出一组避雷器试验时间对照表:,由表中可以看出,每只避雷器拆、试验、装的时间由原来的平均15分钟降低到10分钟左右,时间上达到了目标值,同时安全系数也得到了提高。,制表人:胡因宝 制表日期:2013年10月20日,避雷器固定式试验支架研制目标成功实现!,7.2 目标值完成情

12、况确认:,避雷器试验时间明显缩短,安全系数也得到了提高,圆满的完成了预期目标。,制图人:胡因宝 制图日期:2013年10月22日,七、确认效果,7.3 有形效果,七、确认效果,效果绝对!,通过本次QC活动,小组成员积极开动脑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a、效果一:新设计避雷器支架在实际应用中,重量1.5KG,体积300立方厘米左右,方便携带。b、效果二:不锈钢和环氧树脂板组合而成,具有良好的立体形状,能够很好的稳固避雷器,环氧树脂板具有良好的绝缘,保证避雷器泄露电流数据准确。底板接地端与大地良好的接触,保证试验安全。,7.4 无形效果,1、经过实际工作中的使用,我们设计的避雷器支架能够很好的达到我

13、们当初设计时的要求,并且非常方便好用,充分保证了试验时人身和设备的安全。2. 减少了作业时间,缩短电网停电时间。3. 在本次QC小组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工作素质、协作精神、专业知识,对QC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应用,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七、确认效果,效果不错!赶快制定标准化!,八、标准化,1、强化对班组培训,创建学习型团队,争做知识型员工。在今后使用过程中继续开动脑筋,收集反馈信息,对成果进一步优化。,2、们在创新结束以后,小组将研制器试验支架的设计图纸和使用说明资料进行整理并归档。,九、总结及下一步打算,1、总结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成功地研制避雷器试验支

14、架,降低了作业时间,达到了预期效果。QC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小组成员集思广益、齐心协力解决问题,不仅个人能力得到了提高,更加增进了小组成员之间团结,提高了协作精神,为解决以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促进了班组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 2、自我评价下面是活动前后自我评价折线图和雷达图:,折线图,制图人:胡因宝 制图日期:2013-11-23,九、总结及下一步打算,雷达图,让我来总结一下!,制图人:胡因宝 制图日期:2013-11-25,九、总结及下一步打算,2、下步打算此次QC小组的活动,我们采用QC的科学方法,按照QC解决问题的PDCA流程,运用不同的数理分析工具,来确定和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实施并进行评估。活的运用了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吸取经验和教训,成功制作了避雷器试验支架,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安全系数。在活动过程中,我们遇到过不少困难,这些经验都为以后QC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下一步我们将重点研究电容器放电的问题。因此本小组确定2014年QC课题为电容器放电棒的研制。,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