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件:2016年化学复习 第10讲 硫及其化合物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53483830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7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件:2016年化学复习 第10讲 硫及其化合物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16年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件:2016年化学复习 第10讲 硫及其化合物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16年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件:2016年化学复习 第10讲 硫及其化合物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016年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件:2016年化学复习 第10讲 硫及其化合物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016年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件:2016年化学复习 第10讲 硫及其化合物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件:2016年化学复习 第10讲 硫及其化合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件:2016年化学复习 第10讲 硫及其化合物(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讲,硫及其化合物,考纲导视,4,考点一,硫与硫的氧化物,【基础梳理】一、硫,1自然界中硫元素的存在。,火山口,硫化物,硫酸盐,硫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游离态的硫存在于_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化合态的硫主要以_和_的形式存在,如FeS2、CaSO42H2O、Na2SO410H2O。,2硫的物理性质。,硫黄,黄,水,酒精,二硫化碳,硫俗称_,是一种_色晶体,不溶于_,微溶于_,易溶于_。3硫的化学性质。(1)氧化性。,与金属反应。,FeS,Cu2S,FeS,_;2CuS,_。,注意:硫的氧化性不如Cl2 强,硫与可变价金属(如Fe、Cu)反应时,通常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与非金属反应。H2S_

2、。,H2S,SO2,(2)还原性。,淡蓝色,蓝紫色,3SO22H2O,与 O2 反应。,SO2,_,现象: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_;,在纯氧气中燃烧,火焰呈_。与浓硫酸反应。,S2H2SO4(浓),_。,二、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无,刺激性,大,液,酸性,红,强,弱,易,酸性,不能,晶体(固态),红,SO3H2O=H2SO4,(续表),SO2CaO=CaSO3,SO3CaO=CaSO4,2H2SSO2=3S2H2O,产生浅黄色沉淀,(续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2Fe3SO2,2SO2O2,2SO3,Br2SO22H2O= H2SO42HBr,(续表),2Na2O22SO3= 2Na2SO4O2

3、,Na2O2SO2=Na2SO4,褪色,三、硫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化石燃料,含硫矿物,1来源:_的燃烧及_的冶炼等。2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形成_(pH 小于_)。3治理:向燃煤中加入CaO或Ca(OH)2 以吸收生成的SO2,生成_,再转化为_。,酸雨,5.6,CaSO3,CaSO4,【题组训练】例 1含有下列各组离子的溶液中,通入过量 SO2 气体后,仍能大量共存的是(,)。,思路指导:做此类离子共存题时,紧紧抓住SO2 的化学性质(还原性、酸性)结合离子共存常考形式进行判断。,解析:SO2有较强的还原性,使Fe3、ClO等被还原而不,能共存,A、B 项都错;S2能被SO2 氧化生成S,C

4、 项错误;D 项溶液最终呈酸性,无法生成CaSO3 沉淀,正确。,答案:D,易错警示,例2(2014 年全国模拟题组合)下列陈述、都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解析:非金属性的强弱可以由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大小来比较,陈述非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A项错误;SO2有漂白性,但不能使石蕊溶液褪色,C项错误;SO2Cl22H2O=H2SO42HCl,二氧化硫与氯水混合漂白性减弱,D项错误。,答案:B,归纳总结,1.SO2 使品红溶液褪色,不能使石蕊溶液褪色,表现漂白性。2SO2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滴加酚酞的NaOH 溶液褪,色,表现酸性。,3SO2 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表现还原性。

5、,4SO2 也能与H2S 反应生成S,表现氧化性(氧化性较弱,,仅限于此反应)。,例3(2014 年广东模拟题组合)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燃煤中添加碳酸钙和生石灰可以减少 SO2 的排放B可以用 BaCl2 溶液鉴别 SO2 和 CO2C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 SO3D用下图装置检验乙烯中混有 SO2 和 CO2,解析:SO2 和CO2 通入BaCl2 溶液,均能产生白色沉淀BaSO3和 BaCO3,B 项错误;S 燃烧生成的是SO2,C 项错误;乙烯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无法确定有SO2,且在未确定是否有SO2 是否被除尽之前,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无法推断有CO2,D

6、 项错误。,答案:A,考点二,硫酸与硫酸根的检验【基础梳理】,1硫酸。,无,油,大量热量,(1)物理性质。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溶解时放出_。浓硫酸稀释的方法是_。(2)化学性质。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98%(密度为1.84 gmL1)的浓硫酸是一种_色_状液,将浓硫酸沿着器壁缓缓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浓硫酸的特性。,碱性(如 NH3)、,a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_,_气体。,水,变黑,b脱水性:能将有机物中氢、氧元素按_的组成脱去。,如将浓硫酸滴到滤纸上,滤纸会_。,被钝化,c强氧化性。,CuSO4SO22H2O,Fe、Al 遇冷的浓硫酸_,故可用铝或铁制容器来,盛装浓硫酸。与C

7、u 反应:Cu2H2SO4(浓)与C 反应:C2H2SO4(浓),_;_。,还原性(如 H2S、HI),CO22SO22H2O,不溶于,盐酸、BaCl2 溶液,_盐酸、硝酸。,足量盐酸,(2)试剂:_。,(3) 检验方法:向待测溶液中加入_ ,排除_等离子的干扰(注意一般不用稀硝酸,因为稀硝酸能将_氧化成_而被漏检),然后加入_,现象:_。,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题组训练】例4(2014 年全国模拟题组合)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1.0 molL1 的硫酸与高氯酸(HClO4)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均为 4NAB标准状况下,22

8、.4 L SO3 与水反应生成 1 mol 硫酸C1 mol Cu 与足量浓硫酸反应产生 NA 个 SO2 分子D常温常压下,22.4 L SO2 和 O2 的混合气体中含 2NA 个氧原子,解析:缺少体积无法计算,A 项错误;标况下SO3 是固态,B 项错误;根据Cu 与浓硫酸反应的方程式易知 C 项正确;常温常压下,22.4 L SO2 和 O2 混合气体无法直接换算出物质的量,D 项错误。,答案:C,A除去 NO 中混有的 NO2:用水洗气BAl(OH)3 中混有少量 Mg(OH)2: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向滤液中通入过量 CO2 后过滤C加入新制的生石灰,通过加热蒸馏,以除

9、去乙醇中的少量水D向某溶液中先加入硝酸,然后再加入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SO2,4,答案:D,易错警示,例 6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在下列假设(或猜想),引导下的探究活动肯定没有实际意义的是(,)。,A探究浓硫酸与铁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可能有 H2B探究 SO2 和 Na2O2 反应可能有 Na2SO4 生成C探究 Na 与水的反应可能有 O2 生成DCl2 通入滴有酚酞的 NaOH 溶液中,探究褪色原因是溶液酸碱性变化还是 HClO 的漂白性,解析:C 项 Na 与水反应,Na 作还原剂(升价),H2O 生成O2 没有探究意义(升价,也作还原剂)

10、;A 项常温下铁遇浓硫酸发生钝化,加热后发生反应生成 SO2,浓硫酸浓度降低后与铁的反应生成 H2,A 项正确;SO2 还原性强,有可能被 Na2O2 氧化,最终生成 Na2SO4,B 项正确;氯水有酸性和漂白性,D 项正确。,答案:C,例7(2015 年东北三省八校联考)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1) 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应过程中试管 B 中的现象是_,试管 C 的作用是_。,(2) 导管 D 的下端(虚线段)应位于_(填“液面上”或“液面下”),导管 D 的作用有:实验结束后排除装置中的 SO2,_。实验中发现试管内除了产生白色固体外,在铜丝表面还有黑

11、色固体甲生成,甲中可能含有 CuO、Cu2O、CuS、Cu2S。为探究甲的成分,进行了以下的实验。查阅资料可知:Cu2O2HCl=CuCl2CuH2O,2Cu2O,2CuO 2SO2 , Cu2S ,O22O2,4CuO,2CuS 3O22CuOSO2。,CuS、Cu2S 和稀 HCl 不反应。,(3)固体乙在空气中煅烧时,使用的实验仪器除了玻璃棒、三脚架、酒精灯外,还必须有_。(4)煅烧过程中,除上述反应外,还可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5)结论:甲中有 CuO,还肯定含有的物质是_。,思路指导:实验探究题的开始,一般是对实验试剂、操作、仪器、原理等基础知识进行设问,难度不大。对于探究部

12、分的解题思路,一般是围绕探究目的结合已有化学知识进行合理推测和解析,组织问题的答案,注意答案的科学性、推断的严密性等。,解析:(2)导管D 位于液面上会导致装置漏气;若发生倒吸,导管D 直接连通大气,可以将空气吸入试管中;(4)缺少了Cu被氧气氧化的方程式;(5)从步骤知滤渣在空气中煅烧后质量减轻,而四个相关反应中只有CuS 煅烧后,固体质量减轻(2CuS2CuO)。,答案:(1)Cu2H2SO4(浓),CuSO4SO22H2O,品,红溶液褪色,吸收多余的 SO2,防止污染空气,(2)液面下,防倒吸,(3)泥三角、坩埚(坩埚钳),2CuO,(4)2CuO2(5)CuS,实验探究,硫及其化合物在

13、实验设计题中的考查,考向分析对物质性质的探究与实验设计也成了当前实验考试的热点之一。物质性质的探究强调的是物质性质与实验现象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注意根据物质的性质特征来设计化学实验方案,以此对物质性质进行探究和验证。这类问题主要包括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两类。,(1)验证性实验抓住性质依据,找出适当的物质,在适当条件下进行反应,并根据反应中的相关现象,以证明某物质是否具有这种性质。,(2)探究性实验依据物质间反应的现象,推出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再设计相关实验,并按照验证性实验的方法进行实验求证。这类试题也是近年来人们十分关注的热点之一。,物质性质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程序:,研究物质的组成预测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方案(方法、步骤、仪器、药品、操作要点、现象及分析、结论等)实施实验结论。,物质性质探究或检验必须符合最优化原则,即操作简单、试剂选用少(固体以刚好铺满试管底部为准,液体为12 mL)、实验条件易控制(要控制排除物质之间可能存在的干扰)、现象明显(要考虑各物质或离子的特征反应)等要求。,典例某兴趣小组通过下图装置探究 SO2 的性质,根据实,验装置图,请回答:,(1)写出生成 SO2 的化学方程式:_,_。,(2)证明SO2 有漂白性的现象为_,写出SO2 气体通入 FeCl3 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