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体系建设学习资料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3478890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173 大小:9.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重体系建设学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73页
双重体系建设学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73页
双重体系建设学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73页
双重体系建设学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73页
双重体系建设学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重体系建设学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重体系建设学习资料(1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 排查治理双重体系工作,二0一六年八月,1,学习内容,风险分级管控 隐患排查治理,两个方面,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 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严格实施,弄清概念,厘清关系,掌握方法,制定指南,目的,前 言 构建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目的是要实现事故的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是“基于风险”的过程安全管理理念的具体实践,是实现事故“纵深防御”和“关口前移”的有效手段。是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核心内容,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主要安全生产职责要求之一。双重体系构建对企业来讲不是新生事物,而是OHSAS18001中4.3.1要素的深化、是AQ3013中“风险管理”要素的

2、系统和细化。无意增加企业负担,而是精准治安和源头预防的具体落实。但是,任何管理水平的提升或更新均需要大家认识再提高、掌握再专业、执行再规范!,第一部分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和内容 一、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基本概念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5,学习目的讲清楚,为什么?,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事故 纵深预防,过程安全 管理,识别危险源 管控风险 排查治理隐患,有组织 有系统、有规范,二、

3、生产经营单位的职责 1、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的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3、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鼓励社会公众举办。,7,风险分级管控 基于风险的非强制性思维 管控过程,区别与联系,隐患排查治理 基于后果的强制性思维 管控结果,基于风险

4、:对生产现场焊接切割作业氧气瓶和乙炔气瓶的安全间距问题,国外一般不做硬性要求(我国的安全规程要求,二者间距不少于5m,二者距离明火间距不少于10m。),所以他们在作业过程中二者都是放置在一个推车上使用的,当然防倾倒措施、现场警示标志和灭火器材是要求企业要考虑的。美国对高处作业的高度标准是以1.8m为起点的(因为他们根据人机工效学实验发现,按照人体登高作业时,一旦坠落,势能的转换,与地面的撞击力完全可以使人受到伤害。甚至一些企业自己设定的高处作业管控高度为1.6m。而我国的规定是距离坠落基准面2m及以上。),基于后果:以天津港8.12瑞海公司仓库爆炸事故为例,虽然在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

5、术要求中规定:距离不少于1000m的字样,其实该起事故的爆炸威力的波及范围接近3000m,当然如果在1000m之外的话,损失程度会大大降低。但是即使该仓库满足1000m的要求,仍然规避不了3000m的爆炸波及范围。这里,顺便声明一下,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中,均提到的是“防火间距”而并没有对“安全距离”提出要求。而防火间距是为防止着火建筑在一定时间内引燃相邻建筑,便于消防扑救的间隔距离(例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甲类危险品仓库距离高层民用建筑、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仅为50m)。也就是说:防火间距其实是经验距离,而安全距离则是数学概念。前者是半定量(或定性,属于经验要求),

6、后者是定量(需要根据爆炸当量进行数学模型计算,是客观要求)。,1 概念,2 风险管理,3 隐患排查治理,4 风险等级管控体系,5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讲课提纲,6 安全瓶颈破解探讨,几点说明:,需要大家弄清基础知识和原理,为推行提供支持,建立在“基于风险”的过程安全理念基础上,在做好隐患末端治理的同时,向源头推进,将事故预防“关口前移”向“纵深防御”推进,改变以前的风险分级划分认知,落实主体责任 1、法律法规2、标准规程,安全文化,危机四伏,高度,底线思维 红线意识,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形势的最大禁忌误判,真安全,构建两个体系的最终目的: 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事故致因理论告诉我们: 管理缺陷是

7、事故的根本原因,美国杜邦自1912年开始统计事故规律发现: 96%的事故是人的因素,双体系与OHSAS18001&AQ3013关系如何?,Page 18,与当前推行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关系如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GB/T28001-2011中 4.3.1 危险源管理,Page 19,与当前AQ9006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的关系,风险管理,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应急管理,作业安全 安全管理,设备设施 安全管理,重大危险源 安全管理,职业 健康管理,安全投入(安全科技与工伤保险),隐患排查与治理,绩效评定持续改进,安全组织机构与职责,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安全生产目标,安

8、全标准化创建核心持续改进,1 概念,1.1 定义与术语,1.1.1 危险源 危险源 hazard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引自: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 注:危险源,有时称风险源。即危险的源头、源点。如:部位、场所、设施、行为等等。,(1)危险源的构成,根源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 行为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作业环境的状态二部分。,(2)危险源的分类按照标准分,第一种分类:根据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

9、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危险源可分为以下四类: 人的因素; 物的因素; 管理的因素; 环境的因素。,第二种分类法: 参照GB644119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进行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事故分为20 类: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14、火药爆炸;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第三种分类法: 可按照事故发生致因理论,把危险源

10、划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客体能量或危险物质)和“第二类危险源”(非客体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或泄漏的因素)两类。 第一类危险源:是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往往是一些物理实体。 第二类危险源:是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或限制破坏或失效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比如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等一些异常现象。,第一类危险源的类别 (1)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和设备。 如变电所、锅炉、电炉、转炉等。 (2)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起重提升机械,登高作业等。 (3)能量载体。 如运动中的车辆、机械的运动部件、吊起的重物、带电的导体等 (4)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

11、备、场所。 如液氧储罐、LNG储罐等。,(5)一旦失控可能产生能量蓄积的装置、设备、场所。 如压力容器设备、易产生静电积聚的场所等。 (6)危险物质。 如可燃气体、液体、忌水性物质(高温物料)、混合性危险物质。 (7)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场所、装置或设备。 如燃料罐区、制氧车间等。 (8)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释放的物体。 如锐利的毛刺、棱角等,人体行动中与之碰擦人体的 动能意外释放,将使人体受到伤害。,第二类危险源的类别 (1)人的不安全行为 (2)物的不安全状态 (3)管理的缺陷 (4)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根据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危险有害因

12、素可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作业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其中,涉及人的因素具体表现共计23项;涉及物的因素具体表现共计87项;涉及作业环境的因素具体表现共计45项;涉及管理因素具体表现共计10项。,例如: 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负荷超限(主要包括: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健康状况异常 从事禁忌作业 心理异常(主要包括: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辨识功能缺陷(主要包括: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指挥错误(主要包括: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

13、他指挥错误) 操作错误(主要包括:误操作、违章操作、其他操作错误) 监护失误 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例如:物的不安全状态(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诸如: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耐腐蚀性差、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其他缺陷) 防护缺陷(诸如:无防护、防护装置、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电伤害(诸如: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静电和杂散电流、电火花、其他电伤害) 噪声(诸如: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 振动危害(诸如:机械性振动、电

14、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危害,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诸如:紫外辐射、激光辐、微波辐射、超高频辐射、高频电磁场、工频电场) 运动物伤害(诸如:抛射物、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其他运动物伤害) 明火;高温物体(诸如:高温气体、高温液体、高温固体、其他高温物体) 低温物体(诸如:低温气体、低温液体、低温固体、其他低温物体) 信号缺陷(诸如: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 标志缺陷(诸如:无标志、标志不清晰、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 有害光照;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2)化学

15、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主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粉尘与气溶胶、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主要包括: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其他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例如: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室内作业环境不良 主要包括:室内地面湿滑、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所杂乱、地面不平、梯架缺陷、洞口防护缺陷、安全通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等。 室外作业环境不良 主要包括:恶劣天气条件、场地杂乱、防护围栏缺陷、地面湿滑等。 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主要包括:隧道/矿井顶板缺陷、冲击地压、地下涌水、自发火灾等。 其他作业环境不良(如强迫性体位、综合性作业环境不良及其他上述未涉及的作业环境不良因素等),例如:管理的因素(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2)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 (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主要包括: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未落实、操作规程不规范、事故应急预案及响应缺陷、培训制度不完善等) (4)其他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5)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 (6)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7)其他管理因素缺陷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