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2014版 宣贯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3478879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468 大小:8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2014版  宣贯_第1页
第1页 / 共468页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2014版  宣贯_第2页
第2页 / 共468页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2014版  宣贯_第3页
第3页 / 共468页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2014版  宣贯_第4页
第4页 / 共468页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2014版  宣贯_第5页
第5页 / 共4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2014版 宣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2014版 宣贯(4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2014版 宣贯 第一章 总 则,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修订编写组 2015年3月,宣 贯 内 容,一、修订背景 二、主要工作过程 三、修订指导思想与原则 四、主要修订内容及影响(第一章总则),一 、修订背景,03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2004年1月发布; 执行近10年,对我国公路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公路建设,由总量扩张、向挖潜增效、提高服务转变;同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因素,对公路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和公路事业快速发展,全国各地积累了丰富工程经验; 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科研和技术成果。,一、修订背景,2011年3月,部下发2011年度标准规范修订项目准备工作

2、通知,安排对03版标准进行修订。 2011年4月,编写组成立 主编:部公路局、中交一公院 参编:部公路院、中交二公院,一、修订背景,二 、主要工作,首次开展了标准后评估工作,历时一年。 评估内容 法律地位属性 下一版标准的基本框架 标准条文和技术指标的综合评估 对有问题和争议的条文逐条评估技术指标的适应性 评估结论 总体适应 框架不变 强化功能引导 体现新政策、新要求 指标调整,1. 后评估,公路的功能分类 高速公路适应交通量、车辆折算系数、服务水平等 公路扩建标准 公路运行速度的应用 高速公路横断面型式以及行车道和硬路肩宽度 高速公路纵坡设计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路面设计标准轴载 桥梁汽车荷载

3、 隧道建筑限界 隧道洞口平纵线形 交通工程三大设施等级分类以及标准体系,提出的主要修订建议:,1. 后评估,调研方式: 问卷、分片区座谈、典型项目考察相结合。 调研周期: 两个阶段,历时约6个月。问卷调研: 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设计、施工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等。,2. 系统性调研,系统调研: 覆盖26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重点调研省份6个,参加座谈会的人员共计300人,其中技术人员或技术型管理干部共226人。专项调研: 四川长大纵坡 青海小交通量地区干线公路(2+2) 西北五省戈壁、沙漠、草原地区及部分交通末梢地区全国系统调研,2. 系统性调研,现场考察典型公路项目10

4、个,累计约1800多公里,包括: 典型城市化地区高速 改扩建多车道高速 山区典型高速 人烟稀少地区高速 高寒地区高速 过城镇公路。 同时收集地方法规、标准、规范性文件、科研成果报告、设计竣工文件、交通量统计、车辆载重、交通事故等等资料。,2. 系统性调研,编写组累计收收集到问卷253份、书面报告54份约27万字,收集的其它各类资料累计220份(册)、电子资料约500G、录音资料约2280分钟、录音文字资料约32万字、图片2000多张。,2. 系统性调研,调研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1)公路及其设施的功能与标准和技术指标不相适应,主要技术指标与公路及其设施在路网中的交通功能和特定的服务功能关联度不

5、够,导致了技术指标选用、设施配置与实际功能需要的错位、脱节。,2. 系统性调研,调研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2)部分标准规定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对滞后,如公路服务水平分级、设计车辆外廓尺寸、车辆折算系数、桥梁荷载标准、路面设计轴载、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配置、普通公路的安全设施配置与安全保障、公路环境保护、应急救援通道、临时用地复垦、废旧材料再生利用等。,2. 系统性调研,如:改扩建时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控制指标、高速公路分离式路基分期修建、城市出入口路段的技术要求,沙漠、戈壁、草原等特殊地区高速公路的技术标准,桥梁、路面、隧道等构造物的设计使用年限,基于运行速度的设计检验与安全评价,ETC收费系统

6、等。,调研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3)公路建设急需而标准规定缺项的内容,2. 系统性调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综合预防与处置集成技术开发与示范应用, 国家高速公路安全和服务技术开发与工程应用示范 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 桥梁设计荷载与安全鉴定荷载的研究 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技术指南 高速公路运行速度设计方法和标准研究 双车道公路路线运行速度设计方法 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运输治理关键技术研究 公路限速和速度控制技术研究 路基路面的强度控制参数的研究等,调研梳理的重要科研成果,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在编) 公路路线设计细则(未出版) 公路桥梁

7、抗震设计细则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 公路隧道设计细则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在修订),调研掌握的主要规范、指南,美国AASHTO新版公路与城市道路几何设计 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2010版) 日本道路构造令、道路构造令运用与解说 欧洲、法国等标准、规范等。,调研参考的国外标准、规范,一期专题: (1)公路功能分类及分级 (2)公路设计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 (3)服务水平及适应交通量 (4)汽车荷载标准 (5)高速公路改扩建关键技术 (6)路基横断面组成要素 (7)公路隧道建筑限界指标 (8)公路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9)公路管理与服务设施配置,为梳理总结、验证修订中涉及的重大技术问题,开展了

8、两期共13个专题研究:,二期专题: (1)公路纵坡设计方法和主要控制指标 (2)公路隧道洞口线形指标 (3)停车视距标准 (4)公路隧道群设计指标与安全保障技术,3. 专题研究,编制大纲审查2011年7月22日 北京 编制大纲审查会 征求意见稿审查会2013年10月30日 福州 征求意见稿审查会标准(征求意见稿)面向全国除香港、澳门、台湾以外的各个省份和地区全面征求意见。累计收到有效意见974 条,回函书面材料累计 170 页,约 15万字。经讨论采纳 315 条、部分采纳 392 条,未采纳 267 条。专家对重大修订事项以书面方式表达了明确意见。,4. 几次重要审查,送审稿审查会2014年

9、7月2日 西安 送审稿审查会交通运输部冯正霖副部长、周海涛总工、李彦武局长、李春风处长以及来自全国11个省区交通运输厅主管副厅长或总工程师、11家央企或省级设计院院长或副院长以及高校代表共40余人参加了会议,共计提出了有效意见或建议210条,采纳或部分采纳130条,未采纳80条; 总校稿审查会2014年7月21-26日 北京 总校稿审查会交通运输部主管领导、编写组、行业专家、出版社召开总挍会,6天的会议,对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文字编写的规范性、各章节技术衔接性、文字表述的严密性进行了讨论、审查,会后编写组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报 批 稿;,4. 征求意见,三 、修订指导思想与原则,以人为本,统筹考虑

10、人、车、路、环境 和资源 总结经验和教训、吸收科研成果、借鉴国外先进的标准和技术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国内国外结合, 建立与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相适应的标准和指标体系 建立高效、安全、绿色、畅通的公路交通网,满足公路建设和管理的需要。,1. 修订的指导思想,贯彻国家环境、耕地、资源等基本国策,实现可持续发展; 贯彻“以功能主导原则”,明确功能在确定技术标准和指标中的主导地位 明确指标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使用灵活有序; 合理调整交通工程设施配置标准,以保障安全和服务水平。 规定标准和规范的控制范围,直接影响安全和规模的最低(或极限)指标由标准规定,其余移至规范; 标准的总体框架不变,传

11、承发展,便于接受、理解和使用。,2. 修订原则,四 、主要修订内容第一章 总 则,03版第一章总则,共 10 条,条文修订概况,1.0.1 制定目的 1.0.2 适用范围 1.0.3 公路技术分级(含5款),本条划入第三章一般规定 1.0.4 交通量预测(含3款) 1.0.5 等级选用原则 1.0.6 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原则(含3款) 1.0.7 国家环保政策 1.0.8 分期修建原则 1.0.9 改扩建原则 1.0.10 最佳方案选用原则,1.0.1 修订原1.0.1条 1.0.2 修订原1.0.2条 1.0.3 新增以公路功能为主导选用技术等级和指标 1.0.4 新增总体设计 1.0.5

12、修订原1.0.6条 1.0.6 修订原1.0.7条 1.0.7 修订原1.0.8条 1.0.8 修订原1.0.9条 1.0.9 新增城镇化地区交通需求 1.0.10 新增交通安全性评价 1.0.11 新增救灾通道功能公路 1.0.12 修订原1.0.10条,2014版第一章总则,共 12 条,主要修订七个方面,1本标准制定目的 2适用范围 3以公路功能为主导,选用技术等级和指标 4 总体设计原则 5公路分期修建原则 6公路改扩建原则 7交通安全性评价,主要修订内容,1.制定本标准目的,主要修订内容,制定本标准的目的:03版标准条文;为统一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指导公路工程建设,制定本标准。2014

13、版:【条文】 1.0.1 为规范公路工程建设,制定本标准。修改为“为规范公路工程建设行为,制定本标准”有质的区别,一是明确标准的地位,为行业事实上的技术法规,二是明确标准技术方面的统一性。目的是为统一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合理控制工程建设规模、规范公路工程建设行为、维护公路权益提供依据。,修订内容,1. 制定本标准目的,2.本标准适用范围,03版条文;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2014版: 【条文】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扩建公路。本次修订将改建、扩建合并统称为“改扩建”;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改扩建工程。修订原因是,我国今年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较多,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而且,近年在改扩建方面

14、的大量工程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 ,具备制定相应标准的基础,本次修订增加了扩建方面的内容。,修订内容,3.以公路功能为主导,选用技术等级和指标,本条是新增条文 【条文】 1.0.3 公路建设应按照地区特点、交通特性、路网结构综合分析确定公路的功能,根据功能结合交通量、地形条件等选用技术等级和主要技术指标。,(1)修订内容,公路等级主要由交通量确定;1 03版标准引入了公路的功能概念,但因缺少对公路功能分类完整而系统内容,技术等级实际上仍由交通量所决定。没有体现公路的功能。2 在公路具体指标制定中, 由于没有以功能为主要因素,而主要公路等级为依据制定各类设施的指标。没有体现公路各类设施的具体功能。,

15、(2)修订理由,主要影响1 由于公路功能是定性指标,指向不明确,缺乏实际的操作性,所以在公路技术等级选用时,这些因素往往被相对弱化,唯一量化的交通量由此成为事实上的决定性指标,成为选用公路技术等级的“刚性”约束;归纳起来就是以交通量划分公路技术分级和等级选用实际上由交通量决定,而与功能脱节。我国公路建设初期,这一问题并不突出,但在公路逐步成网并与城市道路系统性衔接时,交通量决定技术等级,导致以下问题:第一,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西部欠发达地区高速公路的建设,一些地方被迫采取了人为放大交通量的“变通”做法。第二,造成路网等级结构不合理,也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第三,造成路网功能分工层次不清晰、功能协作

16、互补不充分,整体运营效率不高。2 由于公路各部分的指标有等级确定,所以对于横断面宽度的尺寸都和等级挂钩,没有按其所有的功能选用指标,对于等级低但是具有抢险救灾功能的公路只能按低等级公路选用指标。,(2)修订理由,在开展专题公路功能分类与分级研究的基础上: 明确了以功能为主导确定公路技术等级和主要技术指标;公路建设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每一条公路在路网中应有其自身的功能。公路建设时首先要根据项目的地区特点、交通特性、路网结构分析拟建项目在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公路功能,再按照公路功能结合交通量、地形条件等选用技术等级、设计速度等主要技术指标,本次修订明确将功能作为确定公路技术等级和主要技术指标的依据。,(3)修订依据,一般情况下,公路采用的技术指标应该满足所需要的功能要求,但是由于功能需求的多样化,满足所有功能需求有困难时,应比较各功能的重要性,判断应该重视的功能,确定应该采用的技术标准和指标。 公路功能应根据公路的区域特点、交通特性、路网结构综合分析确定。公路的区域特点考虑要素:土地利用、气象条件、地形地貌、历史文化、灾害、公共交通、通信、城市建设的现状和规划等;交通特性考虑要素:汽车、行人、自行车等各自的交通量以及车辆类型、出行距离、交通量变化特征速度分布等;路网结构考虑要素:该公路在全国或者区域交通网中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