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毒技术规范与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3466055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消毒技术规范与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新消毒技术规范与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新消毒技术规范与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新消毒技术规范与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新消毒技术规范与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消毒技术规范与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消毒技术规范与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版消毒技术规范与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院感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2012-04-05发布 2012-08-01实施,主要内容,1、空气消毒 2、物表消毒 3、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消毒,常用的空气消毒方法,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普通中央空调通风系统,带有净化装置的中央空调,空气净化方法,自然通风,通风,机械通风机械送风与自然排风自然送风与机械排风,空气净化方法,需提前开启、延后关闭 需定期检查,更换滤器 需经常检查换气效率 防霉问题 漏气问题 阻塞问题,层流,对管理要求较高,紫外线消毒,适用于有人状态下的室内空气消毒,过滤、 紫外线、 静电吸附、 等离子体、 光

2、触媒,消毒时应关闭门窗。 进风口、出风口不应有物品覆盖或遮挡。,空气消毒器,作用原理,适用范围,注意事项,化学消毒法,喷雾法,熏蒸法, 适用于无人状态下的室内空气消毒; 消毒前应关闭门窗,消毒完毕,打开门窗彻底通风。 喷雾前应将室内易腐蚀的仪器设备,如监护仪、显示器等物品盖好,不同部门空气净化方法,手术室,中央空调 (有净化装置),空气洁净技术,细菌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不同部门空气净化方法,中央空调 (有净化装置),通风,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 消毒器,空气洁净技术,细菌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不同部门

3、空气净化方法,中央空调通风系统,其他方法,空气 消毒器,儿科 母婴同室 妇产科检查室 人流室 注射室 治疗室 换药室 输血科 CSSD 血透 急诊 化验室 普通病室 感染疾病科,有净化装置?,化学消毒,细菌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不同情况下空气净化方法,有人情况下,中央空调通风系统,自然通风,通风不良,可机械通风,有净化装置?,不同情况下空气净化方法,无人情况下(上述有人方法均可使用),中央空调通风系统,自然通风,紫外线照射,化学消毒,不同情况下空气净化方法,呼吸道 传染病房间,中央空调(安装空气净化消毒装置),机械通风自然通风,不同情况下空气净化方法,普通患者出院或死亡后房间,

4、紫外线,通风,对感染高风险部门每季度进行监测;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医院应对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部、产房、导管室、层流病房、器官移植病房、ICU、新生儿室、母婴同室、血透室、烧伤病房的空气净化与消毒质量进行监测。,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根据洁净房间总数,合理安排每次监测的房间数量,保证每个洁净房间能每年至少监测一次,其监测方法及结果的判定应符合GB50333的要求,空气净化效果监测,监测部门,监测频度,监测方法,空气净化效果监测,手术室 产房 导管室 洁净病房 器官移植病房 ICU 新生儿室 母婴同室

5、 血透 烧伤病房,常规:每季度监测一次,临时: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洁净手术部及其他洁净场所,根据洁净房间总数,合理安排每次监测的房间数量,保证每个洁净房间能每年至少监测一次,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图示:空气净化逻辑关系简单化,空气净化方法,通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空气洁净技术,紫外线消毒,化学消毒法,不同部门空气净化方法,不同情况下空气净化方法,术语和定义,清洁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清洗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消毒剂 能杀灭传播媒

6、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术语和定义,高效消毒剂 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中效消毒剂 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低效消毒剂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术语和定义,高度危险性物品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中度危险性物品 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

7、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低度危险性物品 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疮 ;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高度危险物品,中度危险物品,低度危险物品,灭菌水平,中水平以上消毒,低水平消毒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术语和定义,高水平消毒 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达到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

8、臭氧、碘酊等以及能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中水平消毒 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达到中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类消毒剂(碘伏、氯已定碘等)、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低水平消毒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如采用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氯已定)等,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消毒、灭菌基本原则基本要求,1.

9、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行清洁, 再进行消毒灭菌。2.被阮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本规范第11章的规定。3.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4.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5.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消毒、灭菌基本原则选择原则(1),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的方法: 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

10、理; 中度危险性物品,应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作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消毒、灭菌基本原则选择原则(2),消毒灭菌方法的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对受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 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 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 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 杀灭

11、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 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消毒、灭菌基本原则选择原则(3),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耐高温、耐湿的诊疗器械和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 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 物体表面消毒,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消毒灭菌基本原则职业防护,应根据不同的消毒与灭菌方法,

12、采取适宜的职业防护措施 在污染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清洗等过程中应预防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避免或减少利器伤的发生。 不同消毒、灭菌方法的防护如下: 热力消毒、灭菌:操作人员接触高温物品和设备时应使用防烫的棉手套、着长袖工装;排除压力蒸汽灭菌器蒸汽泄露故障时应进行防护,防止皮肤的灼伤。 紫外线消毒: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必要时戴防护镜和穿防护服进行保护。 气体化学消毒、灭菌:应预防有毒有害消毒气体对人体的危害,使用环境应通风良好。对环氧乙烷灭菌应严防发生燃烧和爆炸。环氧乙烷、甲醛气体灭菌和臭氧消毒的工作场所,应定期检测空气中的浓度,并达到国家规

13、定的要求。 液体化学消毒、灭菌:应防止过敏及对皮肤、黏膜的损伤。,清洗与清洁,适用范围 清洗 适用于所有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 清洁 适用于各类物体表面。 方法 清洗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CSSD)及时回收后,进行分类、清洗、干燥和检查保养。手工清洗适用于复杂器械、有特殊要求的医疗器械、有机物污染较重器械的初步处理以及无机械清洗设备的情况等;机械清洗适用于大部分常规器械的清洗。具体清洗方法及注意事项遵循WS310.2的要求。清洁 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床头柜、新生儿暖箱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各种擦

14、拭布巾及保洁手套应分区域使用,用后统一清洗消毒,干燥备用。,清洗和清洁的注意事项,有管腔和表面不光滑的物品,应用清洁剂浸泡后手工仔细刷洗或超声清洗。能拆卸的复杂物品应拆开后清洗。 清洗用水、清洁剂等地要求遵循WS310.1的规定。 手工清洗工具如毛刷等每天使用后,应进行清洁、消毒。 内镜、口腔器械的清洗应遵循国家的有关规定。 对于含有小量血液或体液等物质的溅污,可先清洁再进行消毒;对于大量的溅污,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洗和消毒。 用于清洁物体表面的布巾应每次使用后进行清洗消毒,干燥备用。,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无明显污染时,

15、 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感染高风险部门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部、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器官移植病房、ICU、新生儿室、血透、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物体表面,消毒剂浓度选择,地面,采用400mg/L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

16、n,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1 000mg/L2 000mg/L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无明显污染,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湿式清洁,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被排泄物、呕吐物等污染的地面,用漂白粉或生石灰覆盖,作用60min后清理。(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感染高风险部门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手术室 产房 导管室 洁净病房 器官移植病房 ICU 新生儿室 血透 烧伤病房 感染疾病科 口腔科 检验科 急诊等,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地面消毒采用400mg/L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