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卓越企业家及管理故事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3465120 上传时间:2018-09-01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19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最喜欢的卓越企业家及管理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我最喜欢的卓越企业家及管理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我最喜欢的卓越企业家及管理故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我最喜欢的卓越企业家及管理故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我最喜欢的卓越企业家及管理故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最喜欢的卓越企业家及管理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最喜欢的卓越企业家及管理故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最喜欢的卓越企业家及管理故事,企业: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企业简介:,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连续五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三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是“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 集团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湘潭建有六个汽车整车制造基地,拥有年产3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集团现有吉利自由舰、吉利金刚、吉利远景、上海华普、美人豹等八大系列30多个整车产品。吉利集团董事长:

2、李书福。,李书福个人简历:,李书福白手起家,创办吉利集团。李书福,现任吉利集团董事长。1963年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有过多次创业经历。他不是那种可以用商学院教科书定义的企业家,之所以成为如今中国企业界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不仅因为其领导下的吉利汽车超常规地发展为中国最大的民营汽车企业,更因他时常语出惊人,对行业和管理提出有别于学院派、属于自己的独到理解“汽车狂人”李书福被很多人称作中国的“草根企业家”,说他是狂人,源自于他的坚定和执着;说他是草根,那是因为他一切从实际出发,关注细节,深具大道至简的朴素精神。制度经济学大师科斯说:“我尝试着从工厂和办公室,而不是从经济学家们的著作里找寻企业存在的理

3、由。”这句话用在李书福和吉利身上再恰当不过。,企业管理之道:,辩证的领导力权变的至简管理 自有技术是核心竞争力订单式人才培养以人为本的创新文化终端有效主义精神,辩证的领导力,在李书福眼中,领导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矛盾在每个领导身上必须实现辩证地统一。他是群体的领路人,同时也应该是一个言传身教的示范者,言行要经得起众人品评。只有这样,领导才不会超脱于集体之上,团队中的个人能量才能形成集体合力。李书福说:“只有把自己置身于员工的监督之下的领导才能让员工心服口服,才能真正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讲,领导既是管理者,更是被管理者。要当好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就要求各级领导有水平规划与调整系

4、统平衡的能力,也要有容人的宽广胸怀。一方面能保证所辖业务各方面协调良好、综合运作顺畅,另一方面注重培养人才,确保企业有持续的人才供给以充实各领导岗位。在吉利,提拔干部就需要考察:一、所管辖系统运行是否良好;二、是否重视对下属人员的培养与选拔。站在系统的角度,李书福特别强调中层管理人员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面对国外同行洋枪洋炮的挑战,他说,人们走进吉利的大门后,摆在所有人面前的只有一条道路、一个方向,每个层级的领导者要领会上级的战略意图,及时向下级布置、指导、检查与考核工作;在保证秩序和方向的基础上,领导者需要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整个管辖范围内系统的正常良好地运作。此外,如何培养、选

5、拔基层干部,如何发现、重用基层人才,是每一个领导者的责任。,权变的至简管理,“企业不能没有制度,也不能有太多的制度;不能没有程序,也不能有太多的程序;不能没有规矩,也不能有太多的规矩。”关键是就事论事地寻找最简单的方法,用最快捷的速度,最有效地解决问题。一个电话能够解决的问题,不要集中开会;一个工作餐能够沟通的话题,不要集中开会;开小会能够解决的问题,不要开大会;口头能够解决的事情,不要书面;今天能够解决的问题,不要拖到明天;一分钟能完成的工作,不要用二分钟去完成。“管理的目的就是让你的工作做得更好。你把工作做得更好的目的就是为了自身更好地发展,以得到更多的回报,这两者是完全统一的。”李书福认

6、为,最好的管理就是如何用简单有效的方法把自身发展与更多回报统一起来。李书福“因地制宜”的权变思想可以从他对企业管理制度的理解中窥得一二。他认为,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体制,基本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命运。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企业特征,不同的发展阶段,必须要有不同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世界上没有唯一最好的体制,也没有唯一最好的制度,更没有唯一最好的企业组织结构。“三者之间是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需要不断地调整与创新,在动态中完善,在创新中发展。”,自有技术是核心竞争力,李书福称“技术进步与新产品开发是企业竞争的龙头,是决定企业生死的基因组”。对一个汽车公司来说,技术进步能够“提高其产品的技术含量、技术

7、水平,能够增加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又能配合公司实施远景战略。”李书福称“自有技术是吉利的核心竞争力”,他要求吉利在一个设定的技术进步方向上不断取得进步,在赶超同行技术的同时,推广自己的理念,这也是形成自己产品个性和逐渐走进用户心里的过程。虽然不断强调自主创新,但李书福并没有排斥技术设备的引进,2002年他耗资数千万元从大宇国际引进了相关设备来改造吉利生产基地。站在同行的肩膀上后,他对技术发展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技术进步与新产品开发必须做到与众不同,既不能完全否定同行的方法,也不能完全照抄同行的方法。”吉利成立了自己的汽车研究院,对全世界所有车型的研究分析,寻找优点、缺点,通过分析,更好地

8、利用优点,避免缺点。为了提高整车试验水平,提高研究院的研发能力,集团未来还将建设一座大型的功能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大型研发中心。为了培养吉利技术人员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吉利还与德国、韩国、法国等国家的专业技术公司以项目合作或在中国联合成立专业研发公司等形式展开广泛合作,涉及造型设计研发、结构分析研发、化学应用研究,还有物理性能、功能等方面的研究。例如在与韩国大宇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就有十几名大宇的技术专家对吉利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订单式人才培养,李书福用了一个树和森林的比喻来说明他对企业培养人才机制的理解。“企业一开始都缺人才,可以从外面请一些人才进来”,如果把从外面请进的人才说成是大樟树,企业森林

9、里全都是大樟树就不是很生态。“大樟树总有一天枯萎的,所以最终企业要形成自身的人才成长机制,而不能简单的从外面请人进来”,“必须自己培养人才”。为配合企业发展战略,吉利曾经从外部引进了一些高层管理和高级技术人员。以“做中国车”为旗号引进的这批高级技术人员确有巨大优势,但普遍年龄偏大,企业无法长期在技术上依靠他们;而引进的管理人员虽然在相当大程度上帮助了这个家族式的民营企业逐步过渡到规范公司,但通过实际观察,李书福发现从外界引进的人才存在一个很大问题,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理念,所以都比较执着于自己的工作方式,这样企业不容易进行内部整合,难以形成人员的合力优势。这个时候李书福对管理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管

10、理文化无法引进,每个人也许都是好的,但缺乏统一管理文化的结果可能是零合力。于是他做出了一个结论,企业无论管理人才还是技术人才,都要在吉利系的学校中培养选拔。凝聚一股力量,提炼一种精神,完成一个使命是吉利的基本人才发展战略。可以说,通过“订单式”的职业教育从源头上打造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有利于增强员工对吉利集团企业文化的认同,有利于实现这一基本人才战略。相对稳定,动态平衡,优胜劣汰是吉利集团的基本人事管理制度,曾经引进的徐刚、柏杨和郑韶辉等优秀管理人才在无法带动企业继续前行的时候,也不得不按规矩“下岗”。人事管理之中,如何留住优秀人才非常关键,它决定了企业未来发展的潜力。,以人为本的学习创新文化,

11、李书福总结吉利企业精神的核心是“人才和创新”。他说,“培育学习型企业是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与人一样,要生存首先要学习生存术,这是最基本的学习原动力。这种学习是为了保命和生存;在学会了保命与生存后,还要发展,这又需要学习,这种学习是为了继续提高。李书福还把学习上升到道德和文化的高度。“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敢于向别人学习就是谦虚的表现。任何企业、任何人,如果能够坚持谦虚学习,那就有了进步和发展的原动力,也具备了分析是非、认识方向的基本要素。”李书福给吉利定义的学习主要包括管理和思维方式学习两方面的内涵。对于管理方式学习方面,李书福认为,“企业在于管理,管理在于创新,创新在于学习。”

12、企业的成功发展需要管理的创新,创新的管理才有生命力。这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反复的研究与实践后所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而且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企业的变化,及时创新其管理思想与方法。在吉利汽车销售管理刚起步时,一开始采用省级总经销或大区总经销,后来改成一级总经销,销售公司也拆分成浙江豪情公司和浙江吉利公司,之后又合二为一。形移势异,管理也需要随着外部形势和内在的变化不断地进行创新调整。管理的创新调整需要谦虚学习,深入调查,仔细研究。在学习的基础上总结,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善。既要学习国内外汽车企业的成功经验,又要广泛征求吉利汽车内部人员的一线意见,更要结合吉利汽车的特点、国情、企业状况,研究、制

13、订相关政策。广泛地调动企业内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为管理创新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为管理调整打下广泛的基础。在思维方式方面,同样的问题,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其结果也是不一样的。工程师想问题的方式肯定与总经理想问题的方式不同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人在一起工作难免会有误会冲突,李书福认为,这种思维上的不同需要靠总结与学习来弥合。“通过反复的换位思考,更有利于我们全面了解事物的真相,更有利于我们形成共识,更有利于沟通合作、形成合力。”领会得快,学习得快,学习得多,能够真正领会、理解事物的真相,就能避免无谓的争端和矛盾。,终端有效主义精神,李书福提倡“终端有效主义精神”,即及时清理无效的销售终端,确保每一个终端

14、都有有效的营销能力,并充满活力。“产品营销的关键是终端管理,终端管理的核心是客户关系管理”李书福说。“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需要软硬件两个方面的有效配合。”软硬件指的是制度人员和设备设施。“在软硬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还需要关注三个因素,即区域经理、经销商和终端网点的选择。”一位优秀的区域经理,能筛选出优秀的经销商;一个优秀的经销商,能营造良好的营销氛围;一位优秀的区域经理,能提出完美且极具竞争力的终端网点布局计划;完善且极富竞争力的终端网点布局,是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综合力量。营销能力是影响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关键因素,而营销能力中人是核心。李书福说“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有卖不出产品的人;没有开发不了

15、的市场,只是没找到开发市场的人。”吉利要求区域经理和经销商们对待市场要有主动性,有整体的主张、观点和方法。要善于同市场打交道,善于调动各种有利资源,策划与利用各种有利事件,营造良好的销售氛围,吸引更多有效的眼球,创造热烈而受人信赖的用户口碑。李书福强调,要善于“把每一个用户服务好,变成朋友,让这些朋友帮助宣传、推广吉利汽车的优点,形成良好的口碑链,制造良好的吉利汽车营销氛围。从而使更多的人选用吉利汽车,达到卖一辆带动十辆的营销水平。”同时他还坚持要从实践中努力培养“终端卖手”的相关能力,并针对吉利汽车的特点,把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售前、售中和售后的服务,做到用户满意、对公司负责和对零部件制造厂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