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中的心理描写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3431995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中的心理描写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记叙文中的心理描写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记叙文中的心理描写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记叙文中的心理描写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记叙文中的心理描写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叙文中的心理描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中的心理描写(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次作文问题:,1、未能理解“考试”内涵,“考试”写成了“尝试”。 2、详略失当。(考前、考后) 3、文体意识淡薄。 4、心理描写不够突出。,此时无声胜有声,记叙文中心理描写,1.内心独白 2.动作暗示 3.神态描写 4.幻觉描写 5.景物烘托,1.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 2.语文课开始了,看着老师严肃的表情,我心里一阵阵发紧。我好象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我默念着:上帝啊,保佑我吧!,一、分析以下两个片段,谈谈心理描

2、写的好处。,一、心理描写的作用:记叙文中运用心理描写能够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文章内容更加充实、生动。,有远胜于无,二、研究下列语段续写的内容,体会心理描写的方法,可我能够感受到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似乎能听到妈妈平和温柔的呼吸声。我微微睁开眼睛,仿佛看见妈妈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一条毛毯,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一)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里的晚霞对嫩柳的辉映 (二)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在这眼神的普照下,顿时有种异样的感觉:我好象变成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在酣然入眠 (三)我分明地感觉她的

3、目光在我的头发上抚摸,妈妈好长时间没有爱抚我的头发了,她在回忆那逝去的岁月吗?妈妈的目光抚上了我的眉,漫上了我的眼,我的眼珠不自觉地转动了几下,她的目光便一如我儿时她那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按摩着我的眼睑,二、心理描写的方法 1.运用直接刻画或间接刻画的方法 2.运用修辞,画出神韵 3.展开联想,增加层次 4.细化动作,延长过程,北京奥运会上邹市明庆祝夺金 神舟七号航天员即将飞往太空 北京奥运会礼仪小姐笑迎世界雨雪冰冻中艰难前行的农民工抗震救灾中眼含热泪的护士 汶川地震后惊魂未定的孩子 汶川地震后意外相逢的恋人 在巴黎奋力保护奥运圣火的金晶 汶川地震后救护人员在转移伤员,他那紧皱的眉头,透露出多少

4、坚强;他那暴起的的青筋,表现出多少力量;他那弯曲的身体,折射出多少希望。他一定在想:即使再苦再难,我也要挺过去!他仿佛嗅到了妻子烹煮出的饭菜香,仿佛见到了孩子亲切的脸庞,盼望的目光。他一次又一次地对自己说:“纵使冰雪无情,我也要把家的责任扛在肩上!”,心理世界如天空,变幻多姿妙无穷: 内心独白胸臆抒,景物描写来烘托; 神态动作展心声,细腻真实众口称; 梦幻想象若齐到,神游万里显高妙; 巧用修辞神韵出,动作细化真情露。,心理描写技巧口决,三、比较以下两段话,说说心理描写应注意的问题。,1. 昨天,老师找我谈话,说:“你妈待岗在家,你爸踏三轮车,挣点钱不容易。好好想想,不认真学习,能行吗?” 那时

5、,我心潮澎湃,想道:黄继光、董存瑞等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这样不好好学习对得起牺牲了的英雄们吗?又想到,邓爷爷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技术日新月异,不努力学习,就会被时代淘汰。我不好好学习,怎么向祖国交代呢?我一定要学习雷锋叔叔的“钉子” 精神,努力学习,争取成为一名三好学生。,2. 昨天,老师找我谈话,说:“你妈待岗在家,你爸踏三轮车,挣点钱不容易。好好想想,不认真学习,能行吗?” 那时,我不禁涨红了脸,两只手不安的交叉在一起,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想道:妈妈说过,她们小时候都是点煤油灯看书,而我的小屋不仅有明亮的日光灯,妈妈还怕我看不清楚,还给我放了

6、护眼的小台灯,可是我却在数学课本下藏着小说,多么不应该呀!老师辛辛苦苦教育我们,爸爸妈妈拼命干活,为的是什么?不就是希望我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吗?可是我昨天下课还在玩小刀,还不小心把同桌的手划破了,害他今天上不成学我真是太悔恨了,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和父母的希望,争取成为一名三好学生。,心理描写注意事项,1.真实合理,符合人物性格 2.服务中心,绝不偏离主题 3.合乎语境,上下文要融洽 4.语言简练,不能重复赘余,剥 豆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对”

7、。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俯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