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食品安全危害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53413870 上传时间:2018-08-31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性食品安全危害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物理性食品安全危害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物理性食品安全危害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物理性食品安全危害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物理性食品安全危害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性食品安全危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性食品安全危害(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物理性食品安全危害,2008-04-212008-04-22,第四章 物理性食品安全危害,物理危害大多指食品中的外来物质X射线可以发现原料或成品中的杂质,食品中能引起物理危害的材料及来源,玻璃、金属,来源工作疏忽或认为破坏 危害划伤、割伤等 预防与控制仪器探测、建立良好的“GMP” 或“HACCP” 体系,补充: 毒理学基本概念,非损害作用(non-adverse effect) 1)不引起形态、生长、发育和寿命的改变2)不引起机体功能的损伤3)不损害机体对额外应激状态的代偿能力4)接触停止后,发生的改变可逆,且不能检出机体维持自稳态 能力的 损害5)不增加机体对其它有害作用的敏感性,

2、损害作用(WHO)1) 能反映早期临床疾病的效应2)不易恢复并使机体维持自稳态能力降低效应3) 使个体对其它有害因素不良作用易感性增加的效应4) 反映机体功能水平偏离“ 正常”范围的效应5) 反映引起了某些重要的代谢和生化 改变的效应,毒性(toxicity),指外源性物质能引起生物体损伤的能力,所引起的损害作用总称为毒性作用或毒效应。 引起机体某种有害反应的剂量是衡量毒物毒性的指标,但接触条件(如途径、频率等)对之有影响,必须注明,补 充,剂量及有害反应的表征,给予机体或与之接触的外源化学物的数量剂量反应分:量反应和质反应,前者表示发生的反应强烈程度,后者表示有无反应,表征反应发生的几率剂量

3、与反应关系:用曲线描述,补 充,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致死剂量(lethal dose) mg/kg体重能引起死亡的剂量,常已引起机体死亡率不同分为:绝对致死量(LD100)、半数致死量(LD50)、最小致死量(LD01)和最大耐受量(LD0)阈剂量(threshold dose)也称最小有作用剂量使某项灵敏的观察指标出现异常变化或使机体出现损害作用所需的最低剂量,包括急性(Limac)和慢性(Limch),后者是制定卫生标准的主要依据最大无作用剂量(maximal no-effect level)在现有测试水平下,未能观察到有任何有害反应的最高剂量,根据亚慢性或慢性毒性实验确定毒作用带(tox

4、ic effect zone)阈剂量和致死剂量之间的距离,常用来评价外来化学物的危险性,包括急性(Zac, LD50/Limac)和慢性(Zch, Limac/Limch),补 充,安全限值(safe level),依据化学因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成果,规定的能保证不致产生任何功能以及形态损害的化学物限值,或其有害效应的危险度水平被人们所接受的容许限值(permissible level) 根据LOAEL(lowest observable adverse effect level)和NOAEL(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以及安全系数来制定 包括每日允许

5、摄入量、最高容许浓度、阈限值和参考剂量,补 充,每日允许摄入量 acceptable daily intake,允许正常成人每日摄入体内的特定外源化学物的总量单位用mg/kg体重表示,补 充,最高容许浓度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劳动或生活环境中,能接触到人体的某种外源化学物不可超越的浓度由于具体条件不同,同种化学物的MAC也不相同,补 充,阈限值和参考剂量,阈限值(TLV)生产环境中推荐的有害物质的职业接触限值参考剂量(RfD)环境介质中外源化学物的日平均接触剂量的估计值,补 充,其他,毒效应谱描述外源化学物产生毒效应的范围和强度变化靶器官有选择毒性的外源化学物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或组织生物学标志外源化学物进入机体后,对该外源化学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补 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