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区、腹膜腹膜腔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3406189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4.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腹股沟区、腹膜腹膜腔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腹股沟区、腹膜腹膜腔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腹股沟区、腹膜腹膜腔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腹股沟区、腹膜腹膜腔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腹股沟区、腹膜腹膜腔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腹股沟区、腹膜腹膜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股沟区、腹膜腹膜腔(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腹股沟区与腹膜、腹膜腔,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邱国平,腹股沟区境界,内:半月线 下:腹股沟襞 上:左、右髂前上棘间的连线,浅三层:1.皮肤2.浅筋膜:分成两层3.深筋膜 深三层:7.腹横筋膜8.腹膜外脂肪9.前腹膜壁层,腹股沟区的层次特点,Camper 筋膜,Scarpa 筋膜,4. 腹外斜肌,在髂前上棘至脐连线以下移行为腱膜腱膜下缘增厚并卷曲向后上方,形成伸张于髂前上嵴与耻骨结节之间的腹股沟韧带。腹股沟韧带的内侧端续行向后下方,并向外侧转折形成腔隙 韧带(陷窝韧带) 。腔隙韧带更向外侧延续为附着于耻骨梳的耻骨梳韧带 。,往下在耻骨结节外上方形成一个三角形的裂隙,即腹股沟管浅环,内侧附于耻骨联合,

2、外侧止于耻骨结节 腹外斜肌腱膜及表面的深筋膜自皮下环向下延 续,覆盖于精索表面形成精索外筋膜,5. 腹内斜肌 、腹横肌 ,精 索,两者的下缘呈弓状跨越精索,称弓状下缘 于腹直肌外侧缘处融合成腹股沟镰或联合腱 ,止于耻骨梳腹股沟镰居皮下环深方,有保护皮下环的作用向下包裹精索和睾丸形成提睾肌,陷窝(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7. 腹横筋膜,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处呈漏斗状突出,形成腹股沟管深环,位于腹壁下A外侧向下包绕精索形成精索内筋膜腹环内侧加强腹横筋膜的纵行纤维束称凹间韧带随髂血管延续,形成包绕股A、V 上段的股鞘。,凹间韧带,腹股沟三角:腹壁下A、腹直肌外侧缘和腹股沟韧带围成的三角,又

3、称海氏三角Hesselbach triangle;三角内无腹肌,腹横筋膜薄弱 直疝三角前、后方,分别与皮下环和腹股沟内侧窝对应成为腹前外侧壁一薄弱部位,8.腹膜外脂肪腹壁下动脉旋髂深动脉,9.腹膜壁层,脐正中襞(脐尿管脐正中韧带),左右脐内侧襞(脐动脉脐内侧韧带),左右脐外侧襞(腹壁下A、V);膀胱上窝;腹股沟内外侧窝;易形成疝;,脐正中襞,脐外侧襞,脐内侧襞,5个皱襞 6个窝,膀胱上窝,腹股沟区的神经髂腹下神经先行于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于髂前上棘前方约2.5厘米处穿过腹内斜肌,向内下方走行于腹外斜肌腱膜深面,至皮下环上方约2.5 厘米处穿出腹外斜肌腱膜,分布到耻骨上方的皮肤。髂腹股沟神经在

4、髂腹下神经下方约一横指处与之平行,经由腹股沟管走出皮下环。分布于阴囊(或大阴唇)前部的皮肤。,生殖股神经,髂腹下N,髂腹股沟神经,腹股沟管,存在于腹壁肌、筋膜和韧带之间的斜行间隙,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长约4-5cm,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及被膜通过。,腹股沟区是腹壁结构最薄弱的部位,原因: 1.腹外斜肌在该区移行为腱膜; 2.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未抵达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两者间形成了腹股沟间隙; 3.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腹股沟管,形成潜在性裂隙 4.人体站立时承受的腹内压力,较平卧时高出三倍,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外1/3有腹内斜肌起始部 后壁-腹横筋膜,内1/3有联合腱 上壁-腹内斜肌和

5、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 外口-皮下环 内口-腹环,腹股沟管,通过的结构,男性:精索及其被膜女性:子宫圆韧带,疝,是指任何器官或组织离开原来的部位,通过正常或不正常的间隙、缺陷等,进入其它部位,并产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腹股沟疝,在疝的发病率中约90%见于腹股沟区,即腹股沟疝,疝的内容物往往是移动性较大的脏器,如:大网膜、小肠等。,凡引起腹肌张力下降、腹压升高的因素均可诱发腹股沟疝的形成。,腹壁下动脉是区分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的标志 腹股沟韧带是区分腹股沟疝和股疝的标志,股疝,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精索 1.组成从睾丸上端至腹股沟管腹环的条索状结构,一部分位于阴囊内,一

6、部分位于腹股沟管内,由输精管、血管、神经及淋巴管等结构共同组成。,2.被膜 精索内筋膜:出腹环时获得,由腹横筋膜形成 提睾肌:由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下份纤维形成 精索外筋膜:出皮下环时获得,由腹外斜肌腱膜及其表面的深筋膜形成。,(一)概 述,腹 膜:覆盖于腹、盆腔和腹、盆腔脏器 表面的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壁腹膜:衬于腹、盆壁内面、膈下面 脏腹膜:覆于腹、盆腔脏器表面,腹膜和腹膜腔,腹腔内的脏器均位于腹膜腔之外。,关于腹腔与腹膜腔的概念,脏、壁腹膜转折而成的不规则潜在性腔隙。其中含少量的浆液。,腹腔,小骨盆上口以上、膈肌以下,由腹壁围成的腔,腹膜腔,男、女性腹膜腔的差异,男性腹膜腔封闭 女性腹膜

7、腔通过输卵管腹腔口,经输卵管、子宫、 阴道与外界相通。,(二)腹膜与脏器的关系:,内位器官 - 胃、空、回肠间位器官 - 肝、充盈的膀胱 外位器官 - 肾、空虚的膀胱,肝,膀 胱,肾,小 肠,(三)腹膜的生理功能:,分泌(渗出)和吸收,防御和粘着,腹上部腹膜的吸收力较下部强,所以腹部炎症或手术后的病人多取半卧位,使有害液体流至下腹部,以减缓腹膜对有害物质的吸收。同时便于在下腹部引流。,(三)形成的结构,1. 网 膜:与胃相连的双层腹膜结构,(1)小网膜:连于肝门和胃小弯及十二指肠上部 分为肝胃韧带和肝十二指肠韧带,胃,横结肠,肝,胃结肠韧带,从肝门至胃小弯,含有胃左和胃右血管、胃左和胃右淋巴结

8、及至胃的神经等。,肝胃韧带,自小网膜的右侧部连接肝门与十二指肠上部,其内有出入肝的管道系统,即右前方的胆总管、左前方的肝固有动脉和两者后方的门静脉及淋巴和神经组织,肝十二指肠韧带,当肝破裂出血时,可压迫小网膜右侧部内的门静脉和肝动脉 ,暂时减少肝的出血量。,(2)大网膜:连于胃大弯与横结肠之间,4层,(3)网膜囊(小腹膜腔),小网膜和胃后壁与腹后壁腹膜之间的狭窄间隙,横结肠,脾,胃,上壁:肝尾叶及膈下方的腹膜。,前壁:,下壁:大网膜的前、后叶返折部。,后壁:,左侧壁:脾、胃脾韧带和脾肾韧带。 右侧:通过网膜孔通大腹膜腔。,由上向下依次为小网膜、胃后壁腹 膜和大网膜前叶。,由下向上依次为大网膜后

9、叶、横结肠及其系膜以及覆盖胰、左肾、左肾上腺等处的腹膜。,上界:肝尾叶。,下界:十二指肠上部。,前界:肝十二指肠韧带。,后界:腹膜覆盖的下腔静脉。,网膜孔,网膜囊位置较深,胃后壁穿孔时,胃内容物常局限于此囊内,给早期诊断带来一定困难。,2. 系 膜, 小肠系膜: 阑尾系膜:阑尾A 横结肠系膜 乙状结肠系膜,将脏器固定于腹、盆壁的结构,内含血管、神经,小肠系膜,包裹空、回肠 肠系膜根:第二腰椎左侧缘斜行向右下,直抵右骶髂关节上端,阑尾系膜,呈三角形,将阑尾系连于肠系膜下方,阑尾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走行于系膜的游离缘内,故阑尾切除时,应从系膜游离缘进行游离、结扎血管。,横结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系

10、膜较长,故乙状结肠活动度较大,是系膜扭转产生肠梗阻的易发部位。,连接腹、盆壁与脏器之间,或连接相邻脏器之间,肝:镰状韧带、肝圆韧带、冠状韧带脾:胃脾韧带、脾肾韧带十二指肠悬韧带,3. 韧 带,镰状韧带,肝圆韧带,右冠状韧带,十二指肠悬韧带,脾胃韧带,脾肾韧带,4皱 襞,脐平面以下壁腹膜形成的皱襞、陷凹:,脐正中襞 - 脐尿管遗迹脐内侧襞 - 脐动脉遗迹脐外侧襞 - 腹壁下A,膀胱上窝 腹股沟内、外侧窝 股 凹,脏器之间或脏器与腹壁之间腹膜形成的隆起,其 深部常有血管走行。,十二指肠旁皱襞-肠系膜下静脉,胃胰襞-胃左动脉升段,十二指肠空肠曲皱襞,十二指肠悬韧带,5. 陷 凹,肝肾隐窝:肝右叶与右

11、肾之间,男 性:直肠膀胱陷凹女 性:直肠子宫陷凹/ Douglas腔,子 宫,膀 胱,在腹膜皱襞之间或皱襞与腹、盆壁之间的凹陷称隐窝,较大的隐窝则称陷凹。,(四)腹膜腔分区:借横结肠及其系膜区分,1. 结肠下区,左、右结肠旁沟左、右肠系膜窦,升结肠,肠系膜根,降结肠,腹膜腔的交通,2. 结肠上区,膈下腹膜外间隙,左肝上间隙右肝上间隙,肝上间隙,左肝下间隙右肝下间隙:肝肾隐窝,肝下间隙,左肝上前间隙 左肝上后间隙,左肝下前间隙 左肝下后间隙(网膜囊),腹股沟区的解剖操作,1.腹外斜肌腱膜观察皮下环(内侧角、外侧角、角间纤维)、精索外筋膜;循半月线纵行切开腱膜,切口下部偏在皮下环内侧保留皮下环;

12、2.腹内斜肌在髂前上棘内侧2-3cm找到位于腹内斜肌表面下行的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沿髂腹股沟N稍上方斜行切开腹内斜肌; 3.腹横肌观察腹股沟镰跨精索内侧后止于耻骨梳;切开腹横肌 4.腹横筋膜观察腹环、精索内筋膜;切开凹间韧带寻找腹壁下动脉 5.打开腹腔,观察腹膜形成物,一、网膜囊 1.位置 胃后方,横结肠系膜上方 2.境界 前壁:胃后壁,小网膜 后壁:覆盖胰腺、左肾上腺及左肾的壁腹膜 上界:肝尾叶及膈肌 下壁:大网膜反折处,横结肠及其系膜 左侧:脾胃韧带和脾肾韧带 右侧:以网膜孔和大腹膜腔相通,小 结,二、网膜孔 1.位置 小网膜游离缘后方 2.境界 前:肝十二指肠韧带 后:覆盖下腔静脉的腹膜 上:肝尾叶 下:十二指肠球部 3.临床意义,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