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知识简介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3406014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6.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中药知识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常用中药知识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常用中药知识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常用中药知识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常用中药知识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中药知识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中药知识简介(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用中药知识简介,单位:*,2015年5月11日,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解表药一般都具有发汗的功效,通过发汗而达到发散表邪,以解除表证的目的。,解表药多属辛散之品,主要治疗外感表证。症见怕冷、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无汗、脉浮等。,根据药性及适应证的不同,解表药可分为以下两类: 发散风寒药:主要用于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涕清、喉痒咳嗽、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的风寒表证。 发散风热药:主要用于发热恶寒、头痛目赤、咽痛口渴、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的风热表证,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者。,生姜,别名:大肉姜,鲜生姜。 来源: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状茎。 性味:味

2、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解毒。,主治用法:用于风寒感冒,咳嗽,胃寒呕吐以及由生半夏、生南星中毒引起的喉舌肿痛麻木等。用量39g,水煎服。,发散风寒药,防风,别名:铜芸,茴草,百枝。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 性味:味辛、甘,性温; 归膀胱、肺、脾、肝经。,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 止痉。,主治用法:用于感冒,头痛,发热,无汗,风湿痹痛,四肢拘挛,皮肤瘙痒,破伤风等。用量4.59g,水煎服。,发散风寒药,苍耳,别名:常思菜,地葵,道人头,猪耳,老苍子,刺儿棵。 来源:为菊科植物苍耳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 性味: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归肺、肝经。,功效:祛风

3、散热,解毒杀虫。,主治用法:用于风寒头痛,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麻风等。,发散风寒药,荆芥,别名:香荆芥,假苏,姜芥,四棱杆蒿,稳齿菜。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功效:解表散风,透疹,消疮。,主治用法: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麻疹不透,荨麻疹初期,疮疡初起等。炒炭止血。用量4.59g,水煎服。,发散风寒药,麻黄,别名:龙沙,狗骨,卑相,卑盐。 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干燥草质茎。性味: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功效: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治用法:用于风寒感冒,胸闷

4、咳喘,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用量29g,水煎服。,发散风寒药,柴胡,别名:地熏,茈胡,菇草,柴草。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性味:味苦,性寒;归肝、胆、肺经。,功效: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主治用法: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肝炎,胆道感染,胆囊炎。用量39g,水煎服。,发散风热药,桑叶,别名:铁扇子,蚕叶。 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 性味: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主治用法: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肝阳上亢眩

5、晕,目赤昏花,血热妄行之咳血、吐血。 用量69g,水煎服。,发散风热药,菊花,别名:甘菊,金菊,金蕊,药菊。 来源: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 性味:味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功效: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抗菌,降压。,主治用法: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耳鸣,目赤肿痛,眼花目昏,心胸烦热,疔疮,肿毒,结膜炎,乳腺炎,高血压等。用量59g,水煎服。,发散风热药,薄荷,别名:土薄荷,蕃荷菜,南薄荷,仁丹草,野薄荷。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味辛,性凉;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主治用法: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头痛,目赤,口疮

6、,皮肤瘙痒,风疹,麻疹,透发不畅等。用量39g,水煎服。后下,不宜久煎。,发散风热药,蝉蜕,别名:蝉衣、蝉壳、知了皮。 来源:为蝉科昆虫黑蚱的幼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 性味:味甘,性寒;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主治用法: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等。用量310g,水煎服;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发散风热药,清热药,凡药性寒凉,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清热药大多药性寒凉,味多苦,或甘,或辛,或咸。多入肺、胃、心、肝、大肠经。能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退虚热,兼能燥湿、利湿、滋阴、发表等。清

7、热药主要适用于表邪已解、内无积滞的里热证,如外感热病高热、热痢、痈肿疮疡以及阴伤内热、湿热泻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阴虚潮热等。,清热药按其性能及临床应用之别,分为以下五类:,清热药,清热泻火药:主要清泻湿热郁火,主治外感热病气分高热症,以及肺热、胃火、肝火、心火等脏腑火热证等。 清热燥湿药:主清热燥湿,兼以清热泻火、主治无论外感或内伤所致湿热火毒诸证。 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主治外感或内生湿热火毒诸证。 清热凉血药:多入心肝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主治外感热病热入营血之神昏谵语,以及火热内生之火热妄行诸证。 清虚热药:清虚热、除疳热,兼凉血。主治热病后期之阴伤发热、久病伤阴之骨蒸潮热以及小儿

8、疳热。,芦根,别名:芦茅根,苇根,芦菇根,顺江龙,苇子。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新鲜或干燥根茎。 性味: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主治用法: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吐血,衄血等。 用量15 30g;鲜品用量加倍或捣汁用。,清热泻火药,莲子心,别名:苦薏,莲薏,莲心。 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干燥幼叶及胚根。 性味:味苦,性寒;归心、肺、肾三经。,功效:清心除热。,主治用法:用于心烦少眠,热病口渴,口舌生疮,高血压等。 用量1.5 3g,水煎服。,清热泻火药,淡竹叶,别名:碎骨子、金鸡米、山鸡米,迷身草。 来源:为禾本科

9、植物淡竹叶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味甘、淡,性寒;归心、肺、胃膀胱经。,功效:清热泻火,除烦,利尿。,主治用法:用于热病烦渴,小便赤涩淋痛,口舌生疮。 用量6 9g,水煎服。,清热泻火药,苦参,别名:地槐,苦骨,川参,牛参,地参,山槐,野槐。 来源: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 性味: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主治用法:用于血痢,便血,黄疸,浮肿,小便不利,肠炎;外用于疥疮瘙痒。用量3 10g。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清热燥湿药,黄芩,别名:山茶根,黄芩茶,土金茶根。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性味: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

10、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治用法: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用量3 9g,水煎服。,清热燥湿药,椿皮,别名:臭椿,椿根皮,樗白皮、樗根皮,樗木。 来源: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干燥根皮或干皮。 性味:味苦、涩,性寒;归大肠、肝、胃经。,功效:清热燥湿,收涩止带,止泻,止血。,主治用法:用于慢性痢疾,肠炎,腹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便血,遗精,白带。用量6 9g,水煎服。,清热燥湿药,金银花,别名:忍冬花,银花,双花,二宝花。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忍冬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性味: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凉

11、散风热,抗癌。,主治用法:用于温病发热,风热感冒,热毒血痢,痈肿疔疮,喉痹,丹毒,扁桃体炎,急性乳腺炎,急性结膜炎,钩端螺旋体病,子宫颈糜烂,肺脓疡,大叶性肺炎,外伤感染等症。用量6 15g,水煎服。,清热解毒药,马齿苋,别名:马苋,五行草,长命菜,五方草,瓜子菜,马齿菜,蚂蚱菜。 来源: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味酸,性寒;归肝、大肠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主治用法:用于肠炎,菌痢,疔疮肿毒,蛇虫咬伤,痔疮肿毒,湿疹,急性、亚急性皮炎,带状疱疹,产后及功能性子宫出血,阑尾炎。 用量915g;鲜品30150g。水煎服或鲜品捣汁内服。外用适量,干品研末或鲜品捣烂

12、敷患处。,清热解毒药,北豆根,别名:蝙蝠葛根,北山豆根,山地瓜秧,蝙蝠藤。 来源: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干燥根茎。 性味:味苦,性寒;归肺、胃、大肠经。,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通便。,主治用法:用于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牙龈肿痛,肺热咳嗽,湿热黄疸,哮喘,痢疾,湿疹,疥癣,痈疮肿毒,便秘。用量39g,水煎服。,清热解毒药,连翘,别名:旱莲子,空翘,空壳,落连翘。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 性味:味苦,性微寒;归心、肝、胆经。,功效: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主治用法: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期,咽喉肿痛,斑疹,丹毒,痈结肿毒,淋巴结结核,高烧烦渴,神昏发斑,瘰疬,尿路感染等症。用量615g

13、,水煎服。,清热解毒药,蒲公英,别名:蒲公草,黄花地丁,黄花草,蒲公丁。 来源:为菊科植物蒲公英和碱地蒲公英等同属植物的干燥全草。 性味:味甘、苦,性寒;归肝、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散结。,主治用法:用于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用量915g,亦可捣汁或入散剂;外用适量,捣敷患处。,清热解毒药,地黄,别名: 生地,生地黄。 来源: 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性味:1、鲜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2、生地黄:味甘,性寒;归心、肝、肾经。3、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归 肝、肾经。,清热凉血药,

14、主治用法: 1、鲜地黄:用于温病热盛,烦躁口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尿血,咽喉肿痛。用量1230g,水煎服。 2、生地黄:用于热病烦躁,发斑发疹阴虚低热,消渴,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用量915g,水煎服。 3、熟地黄: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仲,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用量915g,水煎服。,功效: 1、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2、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3、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地黄,清热凉血药,牡丹皮,别名:牡丹根皮、丹皮、丹根。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 性味:味苦、辛,性微寒;归心、肝、肾

15、经。,功效: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主治用法: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头痛,烦热,气血凝滞,痈肿疮毒,跌打损伤,产后恶血,急性阑尾炎,高血压病,神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症。用量612g,水煎服。孕妇慎用。,清热凉血药,地骨皮,别名:枸杞根,枸杞根皮,狗根皮。 来源: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干燥根皮。 性味:味甘、淡,性寒;归肺、肝、肾经。,清虚热药,主治用法:用于虚劳发热,盗汗骨蒸,肺热咳嗽,喘息,血热吐血,小便出血,咯血衄血,消渴等症。用量915g,水煎服。,功效:清虚热,降肺火,凉血止血。,青蒿,别名:草蒿,臭蒿,香蒿,蒿子。 来源: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味苦、辛,性寒;归胃、肝、心、肾四经。,清虚热药,主治用法:用于暑邪发热,痢疾,骨蒸劳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用量4.59g,水煎服。,功效:清热解毒,除蒸,截疟。,感谢各位同仁的积极参与!,有不妥之处还请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