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正确使用词语(含熟语)正确使用实词(共24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3405875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文字运用正确使用词语(含熟语)正确使用实词(共24张)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语言文字运用正确使用词语(含熟语)正确使用实词(共24张)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语言文字运用正确使用词语(含熟语)正确使用实词(共24张)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语言文字运用正确使用词语(含熟语)正确使用实词(共24张)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语言文字运用正确使用词语(含熟语)正确使用实词(共24张)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言文字运用正确使用词语(含熟语)正确使用实词(共24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文字运用正确使用词语(含熟语)正确使用实词(共24张)(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高三一轮总复习,语 文,第五章 语言文字运用,第一讲 正确使用词语(含熟语),第二节 正确使用虚词,虚词是指没有实在意义,却有语法意义或语法功能的词。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副词、介词和连词。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主要有两类: 1辨析虚词使用是否正确。 2辨析选择用法相近的词汇或易混的关联词语。,辨析虚词的角度 一、从词性角度 现代汉语中,有许多虚词可以从词性角度区别,但要注意,同一个词语兼具不同的词性。 如:固然、诚然。“固然”只能作转折连词。“诚然”既作转折连词,又可以作副词。如:他诚然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副词)诚然,你的看法是有道理的。(连词)

2、,二、从分句关系角度 1表并列关系 既,又又,又不是,而是 2表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不但不,反而尚且,何况 3表转折关系 尽管,可是虽然,但是 4表条件关系 不管,总是(都)除非,才无论,都只要,就只有,才,5表假设关系 如果,就即使,也 6表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 7表选择关系 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三、从词语适用对象、场合范围角度 对于一些表达功能相近的近义虚词,要辨析出它们的异同点,明确它们的意义和用法的差别,然后依据具体的语境作出选择。 如介词“对”和“对于”,前者适用范围比后者广,一般而言,用“对于”的地方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

3、能换用“对于”。,辨析虚词做题技巧 一、明确语意 虚词是由语素构成的,因此,考生辨析时要比同求异,重点辨析不相同的语素。比如,对于“因而”与“从而”,可重点区分两个词的不同语素“因”与“从”。分析后可知,“因而”侧重结果,而“从而”侧重由于上文的原因导致的结果。 二、分清对象 近义虚词在适用对象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比如,“一律”与“一概”,都是副词,表示“没有例外”,有时可以通用。但前者强调“全部一样”,既可以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而后者强调“全部”,多用于事物。,三、届清范围 近义虚词在适用范围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比如,“对”与“对于”,前者的适用范围比后者的广,一般来说,用“对于”的地方都

4、能用“对”,但有些用“对”的地方,不能用“对于”。 四、把握语气 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在语气上存在差异。比如,“难道”与“莫非”,前者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语气不如前者强烈。,五、认准关系 有怎样的句间关系,就需用怎样的关联词语,因此,弄清分句间关系就可以确定应选用的词语。比如,“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用于递进关系的分句之间;而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用于因果关系的分句之间。 六、用排除法 做题时可先辨析自己较熟悉的词语,判断其正误,再排除掉错误选项,依次缩小选择范围,从而选出正确答案。,1依次填入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衔

5、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当你还是一棵幼苗的时候,别人不容易在远处看到你。_他们从你身边走过_站在你身边,也可能视而不见,_你还不引人注目。而_你长成一株大树,哪怕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 A虽然 甚至 因为 如果 B虽然 或者 除非 只有 C即使 或者 除非 只有 D即使 甚至 因为 如果,解析:本题考查关联词的选用,可从句间关系角度分析。三个句子,第一空横线上的词语应当与后面的“也”配对,选用“即使”,它表示让步,还没有发生。可排除A、B两项。“从你身边走过”与“站在你身边”是递进关系,选用“甚至”,可排除B、C两项。“如果”表示假设,与“哪怕”呼应;“只有”表示条

6、件,与下文不吻合。 答案:D,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民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一是受“从众”心理影响,二是违反了被抓,处罚也轻,_不顾及交通安全。闯红灯在很多国家为人所_。“中国式过马路”_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 A从而 不耻 一经 B进而 不齿 已经 C进而 不耻 已经 D从而 不齿 一经,解析:本题中,“从而”有条件或因果语意;“进而”有层进语意,且关联的一般是两件事。“不耻”即“不以为耻”,能构成一个褒义的组合,如“不耻相师”就是

7、不以相互学习为耻;“不齿”即“不与同列”,表示鄙视。“一经”表示只要经过某种行为或某个步骤,就可以产生相应的结果,后面常有“就”、“便”等相呼应;“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 答案: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虚词和成语。A项,今后:时间词,从今以后。不合语境,应换成“日后”。B项,从而:上文是原因、方法,下文是结果、目的;因此就。结合语境“将”,可知此处运用不当。C项,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此处为望文生义。D项,息息相关:形容彼此关系非常密切。符合语境。 答案:D,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矛盾双方_两天两夜的协商,最终也没

8、有达成一致意见,双方决定_法律程序来解决。 _日前出现在报端的那些言论,我虽然又好气又好笑,但也颇有些高兴,因为毕竟有人回应了。 检方_秦火火以及“拆四立二”编造网络谣言,欺骗群众,蛊惑人心的大量犯罪事实,决定对其提起公诉。 A经过 通过 对于 根据 B通过 经过 关于 根据 C经过 通过 关于 按照 D通过 经过 对于 按照,解析:本题可从适用对象、场合范围角度来辨析。“通过”偏重于表示手段,强调由于采用了某种手段才达到了某种目的。“经过”偏重于表示过程,强调由于经历某个过程才出现了某种情况。根据语境,句前处应选“经过”,后处应选“通过”。“关于”“对于”都是介词,用法相近,有时可以互换。但

9、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用“关于”;指出明确的对象,用“对于”。句用于指出对象,应选用“对于”。“根据”指把某种事物作为结论的前提;“按照”指提出某种行为标准。句上下文之间是一种推论关系,宜用“根据”。 答案:A,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经过传统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的_,我们的精神才有了华夏文化的印记。 “土豪”炫富带来的负能量不可_,它助推了“拜金主义”的蔓延,也加剧了人们的仇富心理。 兵非善器,十多年前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已经证明,武力_就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A熏陶 忽视 从来 B熏染 忽略 从来 C熏陶 忽略 向来 D熏染 忽视 向来,解析:“

10、熏陶”指长期接触的人对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好的影响;“熏染”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两者的感情色彩不同。“忽视”多指有意的漠视,不注意,不重视;“忽略”多指无意的疏忽,没有注意到。“向来”从来,一向,多用于肯定式结构;“从来”从过去到现在,多用于否定式结构。 答案:A,解析:A项,逐渐:渐渐,强调行为、动作等变化缓慢。不合语境,应改为“逐步”。B项,不管:表示一种假设。语境中是事实,不合语境,应改为“尽管”。C项,有口皆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颂扬,语境中“机关作风的变化”不属于突出的好人好事,也不是被普遍肯定

11、的事,不合语境,可改为“有目共睹”。D项,日渐式微:指事物逐渐地由兴盛而衰落,符合语境。 答案:D,4请在下列关联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3个,分别填入句子的横线处。 因为 然而 即使 既然 尤其 甚至 达尼埃尔谢赫特曼的经历告诉我们,容忍异类其实也是社会进步的阶梯,_参差多态才是幸福的本源。从这个意义上看,一个社会_容忍一些所谓“荒谬”言论和行为,_是在学术领域,天也塌不下来。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作答时,可以通过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恰当的关联词语。从“也是”可以判断第一句是因果关系的复句,并且是结果在前,原因在后,从而可以判断处应填写“因为”。由“天也塌不下来”可以看出,第二

12、句是假设关系的复句,因此处应填写“即使”。处前后是递进关系,从而可判断出处应填写“尤其”。 答案:因为 即使 尤其,5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 头渡小镇精巧_秀丽,藏在一片狭长的山谷之中,一边是金佛山的主峰,一边是柏枝坡的山峦。_处于两个巨人的脚下,_让人感到的不是局促的压抑,而是一种舒缓的安定,像如歌的行板,_风吹雨打,_世事变迁,_在大山的怀抱中酣然高卧。 解析:本文段的情景性较强,有描写,有评论,表达方式富于变化。“精巧”和“秀丽”属于并列关系,所以应选用“而”;“处于两个巨人的脚下”和下文的“让人感到的不是局促的压抑,而是一种舒缓的安定”形成一种转折关系,所以应该选用“虽然但是”;三处总体构成了一种条件关系,只是此处属于条件部分的复合使用。 答案:而 虽然 但是 无论 还是 都,Thank you for watchi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