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3404953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5.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个铁球同时着地》(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资料宝袋,比萨斜塔,比萨斜塔在意大利比萨城内,建于1174年。塔体共8层,高54.5米。该塔建至第三层时,便发现地基开始倾斜,当整座塔体完工后,塔顶中心线已经偏离塔体中心垂直线2米左右。该塔由于“斜而不塌”名声远扬。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试验。该塔名声更大了。目前,斜塔仍在倾斜,科学家正在采取措施保护这一世界名塔。,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试验科学的先驱者。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试验,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物体下落速度与重量成正比”的学说,纠正了这个坚持1900年的错误结论。,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

2、科学家,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他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美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预习检查,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他是什么时期的哪国人? 3、他做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按什么样的顺序叙述的? (请你用上“先然后接着最后”叙述),略,辩,奉,违,磅,拴,省略,辩论,信奉,违背,一磅,拴住,l,bin,fng,wi,bng,shun,tu,sh,xun,s,wng,zh,拖,释,宣,萨,妄,执,拖住,解释,宣布,拉萨,胆大妄为,固执,字词乐园,一、朗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亚里士多德 和伽利略之间的什么事情?,课

3、文讲了意大利科学家( )在年轻时代对( )的一句话产生了( ),并通过 ( )和( ),得出( )的结论。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追求真理的精神。,伽利略,亚里士多德,怀疑,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分析,多次试验,课文详解,不要多一点,不要少一点,我会读词语:,辩论 寻常 解答 信奉 怀疑 责备 违背 曾经 疑问 拖住 事实 结论 解释 试验 证明 的确 教授 宣布 斜塔 固执 惊讶 呼喊 哲学家 忍不住 不容更改 胆大妄为,一、朗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亚里士多德 和伽利略之间的什么事情?,课文讲了意大利科学家( )在年轻时代对( )的一句话产生了( ),并通过 ( )和( ),

4、得出( )的结论。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追求真理的精神。,伽利略,亚里士多德,怀疑,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分析,多次试验,课文详解,二、划分段落,第一部分(1):简单介绍伽利略。 第二部分(24):在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德的情况下,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了疑问决定在比萨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第三部分(56):伽利略的试验使人们看到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事实。,三、第二部分,1、找出第二自然段中的一对反义词。 信奉怀疑 2、人们是怎样信奉亚里士多德的?人们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3、亚里士多德说

5、的哪句话让伽利略产生了怀疑?,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亚里士多德,这句话说明: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 )关系,物体越( ),落下的速度越( ) 。,有,重,快,两个铁球,快,慢,3、伽利略产生了怎样的疑问?画出伽利略怀疑亚里士多德的句子。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伽利略的思考过程:,10+

6、110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的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 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两个铁球不同时着地,1+10慢于10,10,11,快,慢,慢,两个铁球不同时着地,1+10快于10,10,11,快,慢,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一个事实,两个相反的结论,正确的 结论,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他向学生们宣布了实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成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实验。,经过严密推理和反复实验后证明自己是对的,才向学生宣布结果。目的:打破当时科学界盲目崇拜,迷信权威的思想,让人们形成科学态度,一个事实,

7、两个相反的结论,正确的 结论,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公开证实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是什么呢?,伽利略做这个实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人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着地追求真理。,胆大妄为、固执, 会让他丢尽脸,忍不住惊讶地叫了起来,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真理,明白: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

8、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也不是对的。( ),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全都是对的。( ),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全都是错的。( ),亚里士多德说的话,有的对有的错。(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这句话让我明白了: 对权威要尊重,但不应盲从,权威也有错的时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三 、伽利略是一个怎样的人?,1、伽利略是十七世纪意大利的科学家,是一个( )科学家。,善于思考的,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老师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25岁时就对亚里士多德

9、的话提出了质疑。亚里士多德在人们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经过严密思考后却发现了疑点。所以说他善于思考。,2、伽利略是一个( )的科学家。,执着追求真理,在当时,人们都信奉亚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却大胆质疑,说明他不迷信权威,只追求真理。,3、伽利略是一个( )的科学家。,勇敢,面对人们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读了课文,我明白了:,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要尊重权威,但不迷信,要有怀疑精神。,要从小养成爱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受到的启示,怀疑也

10、要讲科学,讲证据;坚持真理要有足够的勇气;许多科学创新和发明都是在对权威的批判中诞生的。,课件PPT,善于提问(1),被称为“辩论家”,质疑是获得成功的前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提出质疑(2、3),人们信奉亚里士多德,萝卜花谢结种子,质疑亚里士多德的话,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图解结构,反复求证,敢于挑战权威,科学探究 (4-6),公开实验,实验前嘲讽,试验后惊呼,执着追求真理,概括主题,本文主要讲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 在年轻时代不迷信权威,干预提问题, 进行试验,以认真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故 事,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 格和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拓展提升,让想象插上翅膀:想象一下,当伽利略试验结束后从比萨斜塔上下来后,人们围住了他,会怎样说,怎样做。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对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心灵感悟,通过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伽利略有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献身科学的精神,同时,我们自己也有了这种意识。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勇于思考,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学习。,随堂练习,比一比,填一填。竞( ) 辩( ) 腊( ) 忘( ) 竟( ) 辨( ) 蜡( ) 妄( ),竞赛,竟然,辩论,辨别,腊月,蜡烛,忘记,妄想,找反义词:,特殊,遵循,谬论,相信,( ),( ),( ),( ),寻常,违背,真理,怀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