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道医教学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3405815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3.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道医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传统道医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传统道医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传统道医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传统道医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道医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道医教学(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读道医玄机德道子,德道子简介,天路:道号:德道子 道家太上法门第25代弟子 陕西电视台黄帝内经演讲嘉宾 中华道医文化高级研究员 家传中医、师承道医 肤道养生公司高级讲师 歧黄医药公司首席讲师 中华德慧智经典教育公司讲师 擅长道医、中医望诊、治疗。 对多种慢性病、疑难杂症、有独道的治疗方法,效果惊人!,中医的根什么?,你不知道的秘密,中医并不是中华医道的全部。 现在的中医严格上说只是汉医。 中医应该包含中华全医道医学,包括: 汉医(中医、世医)、苗医、蒙医、藏医、禅医、道医中医之根在于道!,中医讲“天人合一”揭示了什么?,天人合一揭示:道家太上老君(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天,医、道同源,道医与世医(道家将国医或中医称之为世医)都是同源共脉,都源自于自然大道。古有:“岐黄源于道”之说 。道医起源于最初伏羲黄老学说中所提及的守一法之中,在2500年前已经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传统医学系统,其代表作以现存的黄帝内经最具有代表性。,道医起源,“岐黄源于道”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下医医病”属于“贤人”内修层次和同时掌握医术的人 “中医医人”则是“圣人”修为水平和内证层次的能力范畴 。“上医医国”则是“至人”和“真人”修养水平和内证层次者的能力所在 。,西医只治形体(只养“精”

3、的层次) 中医可治气血(为养“精、气”的层次) 道医养性命(是 “精、气、神全真层次),“知精者可为常医,识炁者可为良医,达神者则为神医。”,道家认为: 1、我们身体包括:性、命两个系统(即阴阳系统,也叫“藏象系统”和“解剖生理系统”。 2、通过对五德、阴阳、藏象、经络、医药系统对身体性、命两系统的调节;扶正去邪修正身体内外的阴阳平衡; 3、肉体(身)、精神(心)、意识(意)达到统一的整体模式(现代科学证明人体由物质、能量、信息组成。) 4、通过对星象、自然、宇宙、人身(内身国)等系统的调节使我们达到“天人合一相应”的整体和谐之中。道家养生以精满、气足、神旺喻为“三全境界”,人生病的模式:,道

4、家总结: 人身体生病可以分为三类:1、鬼神之病;2、因果之病;3、内外因之病(蛊症)。,人生病原因:,1、五邪六气(外因)2、血气(内因) 3、情志(本因) 七情六欲五运六气 免疫力下降 阴阳神不主性命 五德缺失体内阴阳失调脏腑机能下降 症与病,西中道医诊断,西医诊断用机器(检查已病)中医使用“四诊”(检查未病)道医只用“望炁观光”(检查平衡),解读道医玄机,道医诊断系统除了中医的“四诊”外更重要的是“玄缘望炁观光”。,道医望炁观光,望诊,分为“眼望”和“心观慧察”两大层次 。,解读道医玄机,让新鲜血液流经病灶带来神奇的康复力量,道医望炁观光,“心观慧察”的四个层次,1、剑指掌眼2、慧眼观光3

5、、心观遥感4、天人合一,解读道医玄机,剑指掌眼,解读道医玄机,慧眼观光,心观遥感,天人合一 六眼神通,眼观外卫,人体整体气场强弱对比图,细辨气色论各人,红赤紫色,属火,它又分为阳丙火之气色与阴丁火之气色两类,是心之苗。 阴火性人(心)(失礼德 )(红) 天数为:2。际遇 :受苦 。 对人态度 :常恨人 。为人缺点 :性情急躁、无理争胜、虚荣爱美、记恨憎人 。 易患疾病 :恨人伤心、神志紊乱、失眠颠狂、五心烦热、忡悸健忘、上焦气滞、音哑疔疮 。,解读道医玄机,阴火性人(失礼德 ),阴火性人为心脏系统之疾。道医认为是失礼德 之象,通过对体内“礼德之炁”的培养和调配,人就会变得:礼德明亮、光明圆通、

6、秉规持范、明白道理、不争不躁、不惑不迷、知时达物、能化万物、不为物拘 。身体上就会:血脉畅通、血气调达、神明司理、寒热调适、营和荣卫、口舌灵便 。印堂明亮、神足少疲、行为端正 。,解读道医玄机,青色属木,它又分为阳甲木之气色与阴乙木之气色两类,是肝之苗。 阴木性人 (肝)(失仁德 )(青) 天数为:8。际遇 :受难。 对人态度 :常呛人 。 为人缺点 :自傲抗上、不服人管、怒气常生、白眼冷对 。 易患疾病 :怒气伤肝、气滞血瘀、头晕眼花、四肢麻木、胸闷腹胀、耳鸣牙痛、瘫痪中风 。,解读道医玄机,细辨气色论各人,阴木性人(失仁德 ),阴木性人为肝脏系统之疾。道医认为是失仁德 之象,通过对体内“仁

7、德之炁”的培养和调配,人就会变得:仁德慈柔、至善无恶、宽容忍辱、柔和畅达、举止端正、慈怀虚心、博爱万物、主意合德、能立万物 。身体就会:藏血疏泄、和制魂魄、化生津液、外应眼目、双目有神、慈眉善目、筋柔形舒 。,解读道医玄机,黄色属土,分为阳戊土气色和阴己土气色两类,是脾气之苗。 阴土性人(脾)(失信德)(黄) 天数为:10。际遇 :受累 。 对人态度 :常欺人 。 为人缺点 :猜忌多疑、蠢笨蛮横、疑神疑鬼、埋怨人非 。 易患疾病 :怨人伤脾、消化系病、胸闷腹胀、嗳气吞酸、胃肠溃疡、腹痛吐泻、虚弱气短。,细辨气色论各人,解读道医玄机,阴土性人(失信德 ),阴土性人为脾脏系统之疾。道医认为是失信德

8、 之象,通过对体内“信德之炁”的培养和调配,人就会变得:信德无疑、忠信诚实、稳重厚道、宽宏敦实、笃信不疑、忠一不二、重视因果、能容能化、能生万物。身体就会:运化水谷、调理百味、吸收输布、运化升清、消谷输气、调摄牙齿、齿坚唇红、形无赘肉、身轻体健 。,解读道医玄机,白色属金,分为阳庚金气色和阴辛金气色两类,是肺气之苗。 阴金性人(肺)(失义德 )(白) 天数为:4。际遇 :受贫 。 对人态度 :常伤人 。 为人缺点 :残忍妒忌、虚伪好辩、口是心非、恼人自贡 。 易患疾病 :恼人伤肺、呼吸系病、口舌溃疡、咽喉疾病、气喘咳嗽、肺痨咳血、皮肤发疾 。,细辨气色论各人,解读道医玄机,阴金性人(失义德 )

9、,阴土性人为肺脏系统之疾。道医认为是失义德 之象,通过对体内“义德之炁”的培养和调配,人就会变得:义德道情、济安拔危、助人为乐、处善聚缘、助弱扶危、果断有力、利生舍己、排忧解难、扶生万物 。身体就会:调理气机、宣发肃降、外应鼻腔、脏精源泉 、气无促喘、中岳黄明、肤泽柔润 。,解读道医玄机,黑色属水,分为阳壬水气色和阴癸水气色两类,是肾气之苗。 阴水性人(肾)(失智德 )(黑) 天数为:6。际遇 :受气 。 对人态度 :常厌人 。 为人缺点 :愚鲁迟钝、多愁善感、忧虑自生、自寻烦恼 。 易患疾病 :烦人伤肾、泌尿系病、生殖障碍、骨质病变、腰腿病痛、阳萎遗精、耳聋耳鸣 。,细辨气色论各人,解读道医

10、玄机,阴水性人(失智德 ),阴水性人为肾脏系统之疾。道医认为是失智德 之象,通过对体内“智德之炁”的培养和调配,人就会变得:智德变通、虚怀若谷、处下不争、声色不迷、欲淡不贪、谦虚柔和、不凝不滞、通达调变、能养万物。身体就会:藏精濡养、调理六腑、净化九液、生炁生殖、理内液津、外应两耳 、精足无淫、骨筋强壮、耳聪血清。,解读道医玄机,梦(五脏的附体)与健康,五色不正,就会影响五脏六腑的平衡和健康,同时也会经常在夜里发梦。下面列举几种与做梦相关的脏腑失调之象。,解读道医玄机,肺气虚 之梦象,如果肺气虚,就会梦见白色怪物,见人就杀,和自己哭啼之状。,解读道医玄机,肾气虚之梦象,如果肾气虚,就会梦见自己

11、或别人船沉,人浮水中,心生恐惧害怕之心。,解读道医玄机,肝气盛之梦象,肝气盛的人会梦到自己经常发火、发怒。,解读道医玄机,肝气虚之梦象,如果肝气虚,则会梦见草木阴森,人伏在树下不敢起来。,解读道医玄机,心气盛之梦象,心气盛时就会梦到自己大笑。,解读道医玄机,心气虚 之梦象,如果心气虚,就会梦见被火烧灼。,解读道医玄机,脾气盛之梦象,脾气盛的人就会梦到自己唱歌。,解读道医玄机,脾气虚 之梦象,如果脾气虚,则会梦见吃不饱饭。,解读道医玄机,阴气盛 之梦象,如果阴气盛,就会梦见在大水中惊恐逃窜 。,解读道医玄机,阳气盛之梦象,如果阳气盛,则会梦见大火烧身;,解读道医玄机,阴阳两盛之梦象,如果阴阳都盛

12、,则会梦见刀光之灾 。,解读道医玄机,上焦气血盛之梦象,如果上焦气血过盛,则梦见飞翔。,解读道医玄机,下焦气血盛之梦象,下焦气血盛则梦见自己从空中坠落 。,解读道医玄机,杂梦之象,如果饥饿,就会梦见食物;如果吃太饱,就会梦见扔东西,解读道医玄机,五色显象五色显象各不同,天目观人知其诚。八正八邪察神形,尊道贵德事善能。,解读道医玄机,病例治疗分析,正气场对比图,女性正常与疾病身场气色比较,现场义诊,剑指掌眼表演 10人,解读道医玄机,道医学,简介道医学道医学区别于普通医学的地方,就是道与医疗的关系,道与我们身体的关系。作为一名医生,如果没有悟道,根本就没有资格给我们看病。本书作者深入的慧观,带我们第一次会见了本来的自己,健康无需外求,就在我们身中。,解读道医玄机,人身难得今亦得,真法难闻今亦闻。不在今生身归道,更待何劫度此身!惜 缘! 南无无量寿佛! 南无无量光明道德天尊!,感谢参会!,一朵心莲送给各位有缘人!,愿大家: 生意顺达纳四海之财, 事业荣膺耀八方之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