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写景角度分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3405283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9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诗歌写景角度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古典诗歌写景角度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古典诗歌写景角度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古典诗歌写景角度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古典诗歌写景角度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典诗歌写景角度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歌写景角度分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平时做古典诗歌鉴赏题时,经常也见到这样一类问题:,诗歌的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诗歌的第句写了什么景物?其描写特点如何? 这首诗歌写景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请从描写手法角度分析这首诗或词是如何写景的。,本诗或词写景很有特色(特点),请从手法上加以分析。 诗歌的写景角度是怎样的(或怎样变化的)。 你认为这首诗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简析。 请从 “动”和“静”(或“虚”和“实”)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或词。,(一)空间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或远近、或高低、或内外,无论怎样,总要层次分明。如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

2、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周德清【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二)色彩角度,如杨万里的过杨村中间两联“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

3、天”,诗歌运用色彩的对比,描写了田园风光中的绿色的杨柳和葡萄,红白相间的鲜花,金黄的麦田和碧蓝的天空,为我们勾画了一幅优美、静谧、绚丽的田园风光,也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三)感觉器官角度,如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首诗描写对象是雪。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特点: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雪也就越大。三、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四)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4、写景,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幅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五)运用虚实相生(结合)的手法写景,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

5、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片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片写虚,通过设想“行人”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思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六)运用明暗对比的手法写景,如陈与义的早行“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的第二句 “星斗阑干分外明”,晴朗无风而没有月的夜晚,黎明之前,天还未放亮,星斗纵横,地面上的景物比以前“分外”暗,天上的星斗也就被反衬得“分外”明,明暗对比。,(七)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景,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就运用了

6、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八)运用白描的手法写景,如张养浩的【中吕】朝天曲“柳堤,竹溪,日影筛金翠”“看鸥鹭闲游戏。农夫渔翁,贪营活计”,运用的即是白描的手法写景,以简洁的景物刻画和堆叠,以及人物形象的简笔勾画,描写了一幅闲适、悠远的乡村图画,表现了作者对山水隐逸生活的喜爱之情,(九)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方法写景,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7、“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十)运用修辞手法写景,如苏轼江上看山“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这一静态的景物给动态化,化动为静,既形象又生动,且以“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十一、从锤炼字词的角度赏析,又如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中的“铺”字,形象地勾绘出“残阳”接近地平线的景象,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的感觉。,如岑参武威暮春,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颔联“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中的“飘”和“挂”。“飘”写出游子的思乡之泪随着塞外飞花漫天飘舞,融情于景,形象地突出了客泪之多,乡愁之浓。 “挂”写出游子的乡愁缀满边塞的垂柳,化无形的情感为有形的物象,传神地突出了乡愁的浓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