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津液窄版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3405282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7.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血津液窄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气血津液窄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气血津液窄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气血津液窄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气血津液窄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血津液窄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血津液窄版(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气血津液,1,2018/8/30,中医诊断学 周旋,1.气,2.血,3.津液,4.精,2,5.神,6.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目 录,3,目的与要求,1.掌握人体气的概念,气的生成、运动、功能及其分类。,2.掌握血的概念,血的生成、循行和功能。,3.掌握津液的概念,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及其功能。,4.熟悉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既是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产物,又是脏腑经络及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4,一.气,5,1.气的概念,2.气的生成,3.气的运动,4.气的功能,6,5.气的分类,气,7,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

2、物质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素问宝命全形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素问宝命全形论 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耳。 正蒙太和篇,当知万物化生,虽出阴阳五行之陶冶,实由混元一气之转旋气凝而成质,质消还为气,气无形而质有形。 医门棒喝,8,人体之气,后天之气,先天之气,9,气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 素问六微旨大论,气的运动(升、降、出、入),正常:气机调畅 平衡 异常:气机失调(气

3、滞、气逆),气滞:气在局部发生阻滞不通。,气逆:气的上升太过,下降不及。,气陷:气的下降太过,上升不及。,气脱:气的外出太过,不能内守。,气闭:气内结于里,不能外出。,气机失调,12,13,1、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脏腑经络功能,2、推动血液、津液的生成、运行、输布及排泄,14,气具有气化生热,温煦人体的作用,是人体热量的来源。,维持体温,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肾阳、脾阳),血、津液的正常循行 “血得温而行,得寒而凝”,少火生气,壮火食气。,15,约束体内的液态物质,防止其无故丢失的作用。,气不摄血各种出血;,气不摄津津液外出自汗、泛吐清水痰液、流涎、尿频、小便清长、遗尿、泄泻、

4、遗精、滑精、白带量多、小产、滑胎,泪 血、汗 胃液、肠液、月水 涕 精液、尿、胎,16,1、可抵御外邪的入侵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2、邪气入侵人体后可积极抗邪、甚至还可驱邪外出,桂枝汤,玉屏风散,17,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的运动所产生的变化。即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18,胸中,清气,谷气,宗气,肾中精气,卫气,水谷之精气,水谷之悍气,营气,脉中,脉外,膻中,元气,19,1、走息道以行呼吸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2、贯心脉以行气血气血的运行、肢体的寒温和活动,3、资先天之气

5、,“虚里” 搏动状况和脉象来测知宗气的盛衰,20,“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 内注五脏六腑” 灵枢邪客,“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 素问痹论,1、化生血液,营养全身,21,22,1、护卫肌表,防御外邪,2、温养脏腑、肌腠、皮毛,3、调节腠理,控制汗孔开合,“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23,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藏。 灵枢卫气行,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灵枢营卫生会,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

6、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灵枢口问,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 故目不瞑矣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跷满, 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灵枢口问,24,2. 饮食不节,1.情志所伤,3.素体虚弱或大病、久病之后,半夏,4.劳逸失度,25,人体最根本、最重要而根源于肾之气 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肾为先天之本”,通过三焦循行全身 “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 1、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 2、激发和调节各个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功能,26,二、血,27,一、血的概念,二、血的

7、生成,三、血的循行,四、血的功能,28,血,29,血是运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色液体,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30,“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 灵枢决气 “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 灵枢痈疽,“血之与气,异名同类,虽有阴阳清浊之分,总由水谷精微所化。其始也混然一区,未分清浊,得脾气之鼓运,如雾上蒸于肺而为气;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 张氏医通诸血门,31,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

8、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32,33,“血主濡之”。 难经二十二难 “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素问五脏生成篇,(一)濡养,(二)化神,“血者,神气也” 灵枢营卫生会,34,35,面色萎黄,偏瘫,三、津液,36,一、津液的概念,二、津液的代谢,三、津液的功能,37,津液,38,概念: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分泌物,如胃液、肠液、涕、泪、唾等。,39,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素问经脉别论,40,食物,41,42,“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

9、变化而赤为血。” 灵枢痈疽,(一)滋润濡养,(二)充养血脉 津血同源,“水人于经,其血乃成。” 脾胃论用药宜忌论,43,“水谷人于口,输于肠胃,其液别为五,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热衣厚则为汗。” 灵枢五癃津液别,(三)调节阴阳,(四)排出废物,津亏:口唇、鼻咽、皮肤、毛发干燥、二便、干咳无痰或痰少 而粘难咯,苔黄干,脉细; 液脱:两目干涩,目眶深陷,皮肤松弛,尿少,面色枯槁,骨瘦如柴,烦躁/萎靡,舌红绛干瘦,少苔/无苔,脉虚。,津液亏虚,44,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四、精,45,一、精的含义,二、精的生成,三、精的功能,46,精,47,夫精者,身之本也。 素问金匮真言论,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决气,精有四:曰精也,曰血也,曰津也,曰液也。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素问通评虚实论,人始生,先成精。 灵枢经脉,48,“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 水浒传第一百零七回,49,50,(一)繁衍生殖,(二)生长发育,(三)生髓化血,五、神,51,一、神的概念,二、神的分类,三、神的异常,52,神,53,(一)广义之神,(二)狭义之神,(三)宗教之神,六、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54,55,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