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3.6古诗二首课件鲁人版必修3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3403160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1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3.6古诗二首课件鲁人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3.6古诗二首课件鲁人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3.6古诗二首课件鲁人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3.6古诗二首课件鲁人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3.6古诗二首课件鲁人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3.6古诗二首课件鲁人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3.6古诗二首课件鲁人版必修3(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观照女性命运,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妇女是最大的受害者,她们所受的各种压迫十分沉重,男尊女卑的道德观念把女性对幸福的追求压制到最低限度,从大家闺秀到良家妇女莫不如此,她们根本没有追求爱情、追求尊严的权利,她们的悲剧命运在冥冥之中似乎早已注定,她们的追求与抗争恐怕也只能以失败而告终。然而,她们仍然进行着不懈的追求与抗争,展现出她们独特的人格魅力。惟其如此,对女性命运的观照才成为文学百花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古往今来的作家才用他们的如椽巨笔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光彩照人、感人至深的女性形象。本单元的主题是“观照女性命运”。围绕这一主题,选编了两首古代诗歌、一篇现代短篇小说,并节选了一个元

2、杂剧剧本,主题突出,题材多样,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能力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着巨大的积极意义。,氓选自诗经今注,是一首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女子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行行重行行是一首反映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诗谱),读之使人悲感无端,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祝福这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窦娥冤是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之一的传

3、统剧目,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封建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6 古诗二首,诗歌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朵奇葩,无数的诗人用真情浇灌它,用心血哺育它成长。它是心灵对现实最纯洁的回答,是心灵与心灵碰撞出的最智慧的火花。“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这种最古老的文学样式,素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称。这个世界,一切都可以老去,唯有诗歌永存。学习文本,要积累相关文学常识,掌握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并揣摩诗的语言,了解古代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体会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喊。,新课助读,自主梳理,

4、1.作者名片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篇(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汉武帝起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现在通常认为诗经为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孔子也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新课助读,自主梳理,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关于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和时代有多

5、种说法,昭明文选杂诗古诗一十九首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曾有说法认为其中有枚乘、傅毅、曹植、王粲等人的创作,例如其中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间。,新课助读,自主梳理,2.背景指南 春秋初,封建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状态,封建的思想意识也还未完全形成。就恋爱而言,当时男女间的交往还比较自由。氓中的女主人公与氓的恋爱、婚姻基本上是自主的。不幸的是,结婚数年后被遗弃。这首诗就是她被遗弃回娘家后

6、写下的。从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的社会悲剧。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从父系氏族公社成立后,妇女就成为家庭的附庸,受到男性的支配和压迫。到了奴隶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就更为下贱,尤其是劳动妇女,她们沦为家庭的奴隶,成了可以随便买卖的商品。氓中的女主人公就是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中,她受到氓的遗弃绝不是偶然的,这是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物。,新课助读,自主梳理,东汉桓帝、灵帝时,皇帝年幼,宦官和外戚常年纷争弄权,他们垄断仕路,胡作非为,而正直的官员和敢于议政的大臣却遭到禁锢和杀戮。由于汉朝实行的是举孝廉制,士子必须通过上层权贵的保举才能进入官僚系统,所以许多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拜见官僚

7、权贵。但是在当时的情势下,他们往往求仕无门,一事无成,只得滞留京师或是周游彷徨,只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古诗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写这样的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抒发了仕途失意的苦闷、人生无常的忧虑、相思离别的愁绪以致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2.识通假 (1)氓之蚩蚩 “蚩”通“嗤”,笑嘻嘻的样子。一说敦厚的样子。 (2)于嗟鸠兮 “于”通“吁”,叹词,表叹息。 (3)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 (4)隰则有泮 “泮”通“畔”,岸,边。,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新课助读,自主梳理,4.辨

8、活用 (1)名词作动词 越鸟巢南枝(筑巢) (2)名词作状语 夙兴夜寐(在早晨,在夜里) (3)数词作动词 士贰其行(背叛,有二心) 二三其德(三心二意),新课助读,自主梳理,5.分古今 (1)总角之宴 古义:欢乐。今义:酒席,宴会。 (2)至于顿丘 古义: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引出另一话题。 (3)以我贿迁 古义:财物,指嫁妆。今义:贿赂,常指用财物买通别人。 (4)秋以为期 古义:把当做。今义:认为。 (5)泣涕涟涟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6)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古义:语气助词,没有实在意义。今义:语言。,新课助读,自主梳理,6.明句式 (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判断句) (

9、2)秋以为期(宾语前置句) (3)与君生别离(省略句) (4)二三其德(主谓倒装句) 7.积名句 (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2011福建高考) (2)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2010江苏高考) (3)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2010全国高考) (4)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5)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6)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新课助读,自主梳理,8.记常识 诗经六义:诗经所收集的诗,都是可以配乐歌唱的。根据音乐及诗歌形式、内容、语言的不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诗经中的“风”是各诸侯

10、国的土风歌谣,大多数是民歌,最富于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风”又分为周南、召南、邶风等十五国风,共160篇。“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共105篇,又分“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用于诸侯朝会;“小雅”74篇,用于贵族宴享。“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共40篇。,新课助读,自主梳理,赋、比、兴是按表现手法分的。赋就是陈述铺叙,雅诗、颂诗中多用这种方法。比就是譬喻,使形象更加生动鲜明,如氓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夫妇爱情的变化。兴的基本含义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像采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开头两句是起兴,它与下面四句没有任何意义上的联系。它的作用只是为了引起

11、下文,使诗歌曲折委婉,而不给人以突兀的感觉。但也有起兴和下文有联系,同样起着比喻的作用,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风、雅、颂与赋、比、兴被统称为诗经的“六义”,成为诗经最具代表性的六个特点。“风雅”和“比兴”更成为诗经中所体现出来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代称。,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译文:那个人忠厚老实,拿着布匹来换蚕丝。其实并不是真的来换蚕丝,而是到我这里来商量婚事的。 点评: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这个男子一脸憨笑、耍着小小的花招,假装换丝,向女主人求婚。一方面男子有点嬉皮笑脸不太严肃,另一方面这一男

12、子求婚心切,不惜乔装冒险。这一句描写既表现了男子的狡黠、急切,又为下文两人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并构成对比。,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2.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文:原认为能与你生活到老,这种想法让我心生怨恨。淇水有岸,隰地有边,而我的痛苦却没有尽头。少年时候一起玩耍,欢欢乐乐,说说笑笑多么亲切。诚信的誓言说得多么诚恳,想不到你后来却变了心。既然你违背了当初的誓言,我也就算了,不老想这事了吧! 点评:这一章抒写了女主人公被弃后的愤恨决绝的心情,感情慢慢转入平静。“及尔偕老,老使我怨”,一股怨恨交集的激愤

13、之感油然而起。回忆往事,对照今天,自己的命运是那样的暗淡渺茫,当初的“旦旦”“信誓”全被氓一手推翻了。而“我”这位女主人公也透过氓背叛誓言的面目,看清了他那卑鄙恶劣的灵魂,于是她变得决绝了。“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她对氓已没有什么企求,也没有半句哀告,更不存一丝幻想,有的只是对氓的愤恨和谴责。至此,诗人为我们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由淳朴热情的少女,到忍辱负重的妻子,再到坚决决绝的弃妇的艺术典型。,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译文:北马来到南方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飞到北方筑巢还在南面的枝头。 点评:别离愈久,会面愈难,相思愈烈。诗人

14、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飞禽走兽尚且如此,何况人呢?这两句用比兴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表面喻远行在外的丈夫,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在外的丈夫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向南的枝头上筑巢了,丈夫啊,你还不归来啊!,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4.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译文:思念让我形容憔悴,倏忽之间,光阴已逝。 点评:诗中主人公极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身心憔悴,有似衰老而已。“

15、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1.氓这首诗有何思想意义? 提示:诗经中的大量民歌深刻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苦难,而在劳动人民中,妇女更是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她们除了和男人一起受到统治阶级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之外,还要忍受夫权的控制和奴役。从父系社会生产关系确立以后,在社会的各个阶层中,都是男人掌握和支配家庭的物质财富。妇女在经济上没有独立的地位,因此,整个人身就隶属于男人。这是妇女在爱情婚姻方面经常遭受不幸的一个根源。氓这首诗的主要思想意义就在于它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劳动妇女的实际处境和

16、遭遇,使人对由社会制度决定的男女不平等以及这种不平等给妇女造成的伤害,有一个感性的、形象的认识。恩格斯说:“每一个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一般解放的天然尺度。”而在这首诗中,劳动妇女的命运是如此可悲。也就足以想象她们所处的社会是多么黑暗。,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2.试结合氓中第三、四章分析诗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提示:第三章前四句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起兴,桑叶鲜嫩,告诫斑鸠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这些起兴的诗句中兼有比的特点,以桑叶肥沃来比喻女子正当年轻美貌之时。第四章前两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成“士贰其行”相对照,是“兴”手法的运用。而桑叶的枯黄也是比喻女子颜色已衰。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而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