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历史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三 世界近代史 主题十七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课件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3369477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历史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三 世界近代史 主题十七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河南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历史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三 世界近代史 主题十七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河南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历史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三 世界近代史 主题十七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河南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历史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三 世界近代史 主题十七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河南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历史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三 世界近代史 主题十七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历史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三 世界近代史 主题十七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中考面对面】2016中考历史 教材知识梳理 模块三 世界近代史 主题十七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三 世界近代史主题十七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1861年3月,1861年4月,1868年,林肯就任总统,1862年9月,1865年4月,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扩大,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南北战争结束,日本明治维新开始,巩固,美国南北战争,废除奴隶制度,阶段特征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革命或改革,使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巩固和扩大。美国南北战争使美国南方与北方在政治体制上统一起来,在经济上成为一个整体;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扩大了资本主义市场;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2、扶植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考点梳理,考点1 美国南北战争、林肯的主要活动 (2016年是美国南北战争爆发155周年) 1.美国南北战争 时间:18611865年。 背景:美国独立后,南方以奴隶制为基础的种植园经济和北方资本主义经济都发展起来,但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使得南北方之间矛盾无法调和。 矛盾焦点:奴隶制存废问题。 导火索: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过程:(1)爆发:1861年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爆发;(2)初期:由于准备不足和缺乏优秀将领,北方军队虽然士气高昂、作战英勇,却在战 争初期一再失利。军事上的失败,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他们要求政府采取更

3、有力的措施;(3)转折:1862年9月,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言发表之后,广大黑人欢庆解放,踊跃报名参军,北方军队因此获得雄 厚的兵源;(4)结果: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告终,美国的统一最终得到维护。 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意义:(1)维护了国家统一,使南北方在政治体制上统一起来,在经济上成为一个整体,为以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2)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北方胜利的原因:(1)美国南北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战争初期,北方人口、军队数量、工业产量、铁路里程、海军船只等很多方面都优于南方;(2)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

4、言宅地法等法律,得到广大人民特别是黑人奴隶的支持;(3)北方的斗争目的是维护国家统一,而南方是分裂国家;(5)林肯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指挥。 启示:(1)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美国成为当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前提;(2)消除种族歧视,实现自由平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3)改革落后制度会促进社会发展;(4)林肯的高度责任感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值得我们学习。,2.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颁布时间:1862年9月。 目的:调动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斗争的积极性。 内容: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 作用:联邦政府以此赢得了人民支持,同时激发了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

5、使北方获得充足兵源,扭转了战局,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13年25题(2),林肯在演讲,3.林肯的主要活动 主要活动:(1)1861年就任美国总统,主张废除黑人奴隶制,南方奴隶主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战争爆发后,林肯为维护统一积极迎战;(2)在战争中,为调动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斗争的积极性,林肯在1862年先后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3)1865年,领导北方军队取得最终胜利;(4)南北战争结束后不久,林肯遇刺身亡。 评价: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巨大贡献,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材料速查】 材料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

6、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南北战争后的30年对美国来说,是勇于创新的时代,也是开始腾飞的时代。美国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到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已跃居世界首位。 大国崛起解说词 设问:为什么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解题思路:说“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因为华盛顿领导北美人民获得民族独立,开创了民主制度的先河;说“林肯拯救了美国”是因为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消除种族歧视,得到广大人民特别是黑人奴隶的拥护,通过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异同比较】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异同比较,考点2 俄国农奴制改革12年25题(1)、

7、15年14题 (2016年是俄国农奴制改革155周年) 时间:1861年。 背景:(1)经济:16世纪中期,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盛行农奴制,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到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且农奴暴动频繁;(2)政治:农奴制引发尖锐的阶级矛盾和统治危机;(3)军事: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惨败。 前提:保护贵族、地主利益。 目的: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沙皇专制统治。,亚历山大二世,主要内容:(1)亚历山大二世被迫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2)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性质:一场

8、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评价:(1)进步性: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2)局限性: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沙皇专制制度没有发生本质改变,人民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13年16题,认识:(1)19世纪中期,落后的俄国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参与欧美新一轮的资产阶级改革,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潮流,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2)改革对社会进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要积极学习外国的先进文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我所用。,【材料速查】 材料 (亚历山大二世)实行的以解放农奴为中心的资

9、产阶级改革,是俄国统治阶级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以后,痛定思痛,励精图治,追赶西方的重大举措,它把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和亚历山大一世的改革推进到新的阶段,也是俄国自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过渡的重大步骤。当代人不无理由地称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为“大改革”。 刘祖熙改革与革命 设问:为什么在史学家眼里,俄国的农奴制改革被称为“大改革”?,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俄国自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过渡的重大步骤”,俄国农奴制改革以废除农奴制为中心,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农奴制的废除,

10、缓和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有利于俄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实现了俄国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转型,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故被称为“大改革”。,【异同比较】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和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比较,考点3 日本明治维新 时间:1868年。 背景:(1)经济:19世纪中期,腐朽的幕府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外患:列强入侵,国家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险,激化了国内矛盾;(3)直接原因:1868年,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统治。 目的:实现“变法图强”“富国强兵”。 推行者:明治天皇。,明治天皇,内容:(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上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

11、代工业;,(3)军事上模仿西方国家,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称“皇军”。同时建立了警察制度,以维护治安;(4)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性质:明治维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影响:(1)积极: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获得对其国土上所有外国人的法定裁判权,成为亚洲第一个砸碎西方控制的锁链的国家,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14年14题(2)消极: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以及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明治初期的小学课堂,【材料速查】 材

12、料 明治维新不是由于社会内在的成熟而引起的革命,而是由于外部压力所产生的立足于民族主义的“文化革命”。一位被恢复权力的年轻天皇的诏书被用来加强服装、发型的变化以及法律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新的学校制度的创立,西方音乐、文学和会计的采用,以及新银行、新工厂的建立,与一支近代军队、一部宪法和一个新的政治秩序的建立同时并进,都是革命的目的。 (美)弗兰克吉布尼明治一次文化革命 设问:材料体现了明治维新的什么特点?,解题思路:从材料中“由于外部压力所产生”可知日本进行改革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即列强入侵,国家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险,激化了国内矛盾;从“立足于民族主义”可知明治维新有鲜明的民族主义特点;从“

13、年轻天皇的诏书”可见其以天皇为旗帜,排除阻碍改革的势力;从“加强服装、发型的变化”可见其文明开化,脱亚入欧;从“在这些变化中,新的建立同时并进”可见其全面学习西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社会生活等领域。,拓展提升,【异同比较】 1.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2. 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比较,【知识归纳】英、法、美、俄、日等大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分别通过革命与改革的方式。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有:英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法国大革命)、美国(美国独立战争);通过资产阶级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有: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聚焦河

14、南5年中考,命题点1 资产阶级改革的辨识 1. (14河南14题)到1899年时,日本已获得对其国土上所有外国人的法定裁判权,在这种情况下,它成为亚洲第一个砸碎西方控制锁链的国家。这得益于 ( ) A. 日本大化改新的成效 B. 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 C. 西方国家的扶植和支持 D. 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B,【考查点】明治维新 【解题思路】由题干信息可知,到1899年日本已经摆脱了西方国家的控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联系日本1899年之前的历史可知,1868年,日本进行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使日本成为近代强国。故选B。,命题点2 俄国农奴制改革 1. (15河南14题)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宣称:“继续拖延只会更加引起灾祸,只会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材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 A. 摆脱民族危机 B. 解放农奴为自由人 C. 走资本主义道路 D. 维护统治阶级利益,D,【考查点】俄国农奴制改革 【解题思路】由题干中关键信息“拖延”“特别是对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回归教材可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是地主阶级(统治阶级)的代表,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故选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