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电图基础知识培训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3364118 上传时间:2018-08-30 格式:PPT 页数:164 大小:4.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心电图基础知识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164页
临床心电图基础知识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164页
临床心电图基础知识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164页
临床心电图基础知识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164页
临床心电图基础知识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1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心电图基础知识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心电图基础知识培训(1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心电图基础,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EKG,,概 论,心电图概念 体表心电图-用心电图仪在体 表放大并记录心脏电活动所形成的连续心电曲线。,心电系列检查:属于心脏电生理检查范畴,包括各种体表及体内创伤性心电检查,如:单导联或多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负荷心电图、心电向量图、高频心电图、频谱心电图、心室晚电位、食道心电图、体表电位图、有创或无创心电生理检测等。,心电图临床应用: 1、具有明确诊断价值的疾病: (1)急性心肌梗死:ECG是明确诊断的条件之一,可定位诊断,监测病变进展,指导临床治疗。 (2)心律失常:是明确诊断的唯一依据。,2,具重要的协助诊断价值

2、的疾病: (1)心肌缺血,尤其是一过性、急性心肌缺血。 (2)心脏肥大: (3)心肌损害: (4)心包疾患: (5)电解质紊乱 (6)某些药物作用及毒性作用的监测。3,其他应用:广泛用于内外科临床及非疾病情况,,静息状态除极过程复极过程复极完毕,总 结 心电图是所有参与电活动的心肌细胞电位变化的综合结果。 探查电极与心肌除极方向的关系影响图形:正对着除极方向的电极记录出向上波形,正对着复极方向的电极记录出向下波形。,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 和命名,1,正常心脏电活动的产生:,2,心电图的构成及命名,按时间顺序一个心动周期的波段依次为:,P波(P Wave) 左、右心房除极波; P-R段(P-R

3、 Segment)心房除极结束到心室除极开始,包括房室结、希氏束、束支初始的电活动。 P-R间期(P-R Interval) 自心房除极开始到心室除极开始,包括P波和P-R段。 QRS波(QRS Wave) 左、右心室除极波;,S-T段(S-T Segment) 左、右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T波(T Wave) 左、右心室快速复极过程; Q-T间期(Q-T Interval) 心室除极和复极的全过程; U波(U Wave) 发生机理不明,可能是心室复极后的舒张期振荡电位。,三、心电图的导联系统,导联(Lead):在体表不同的两个部位放置电极,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的电流表相连,所形成的电路。,临床

4、常用导联系统:1.常规12导联系统(Einthoven Lead System):国际通用;2.备选导联:右胸、后壁等导联及其他;3.Franck 导联系统:正交导联,心向量检查用。,常规导联系统-12导联系统,肢体导联(Limb Leads):6个标准双极导联:I、II、III单极加压导联:aVR、aVL、aVF; 胸导联(Chest Leads):6个单极导联V1、V2、V3、V4、V5、V6,爱氏三角 Einthovens trigon六轴系统 six axis system,第二节 心电图的记录、测量、正常值,一、心电图的记录: 记录纸:坐标纸,最小格子1mm2 连续记录; 走纸速度:

5、25mm/s,即0.04s/mm 标定电压:10mm/mv,即输入1mv电压,记录10mm的振幅,0.1mv/mm。,三、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成人),1、P波:(正常窦性P波) 意义:代表两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 方向:P、V4、V5、V6直立,PaVR倒置。 形态:钝圆形,可有小切迹,其峰距0.04s。 时间(时限、宽度):0.12s 振幅(电压、高度):肢体导联,P0.25mv胸导联,PO.20mv,2、P-R间期:P波起点至QRS波起点。 意义: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时间(长度):0.120.20s,随年龄、身材、心率变化。年龄增长、身材高大、心率减慢等,P-R

6、延长,最长1。如:qRs型、Rs型、R型、qR型。,、右室导联(aVR、V1、V2)主波向下,R/S1,如:rS型、QS型等,aVR可呈Qr型。 、过渡导联(V3、V4)呈双向波,RS型,R/S=1。,、在胸导联上可出现R/S逐渐增大的趋势,R/S1, rS型RS型Rs型。,、q波: V1、V2无Q波,其他导联可有波。 一般胸导联q波自V3-V5可依次增大。aVR可有Q波或呈QS型,III导联有时可有 Q波,吸屏后减小正常q波符合以下条件(1) V1、V2无Q波。(2) 时间:0.04s(3) 振幅(深度):同导联中R波的1/4,振幅: R 1.5mv , R、 、aVF2.0mv, RaVR

7、 0.5mv, RaVL 1.2mv, RV1 1.0mv, RV5、V6 2.5mv , 左室综合电压: RV5+SV14.0mv(男), 3.5mv(女)右室综合电压: RV1+SV51.051.2mv,高电压:任一导联电压高于正常值。 低电压: 各肢体导联QRS波振幅(正 向波与负向波的绝对值相加) 0.5mv, 或各胸导联QRS波振幅0.8mv。,4、S-T段:QRS波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段。意义: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位置:一般在等电位上缓慢向上移行与T波前肢相连。正常人可有轻微向上或向下移位,* 向上移位(抬高)0.1mv,V1-V2 0.3mv,V30.5mv。* 向下移位(压低)

8、0.05mv。,5、T波:意义:代表心室的快速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形态:圆钝高大,前后双肢不对称,前肢长、缓升,后肢短、陡降。振幅:一般在R波为主的导联上,T波应大于R波的1/10。,方向:在R波为主的导联上,T波与QRS波主波方向一致。T、V4、V5、V6直立,TaVR倒置。TV1、V2、V3可以直立或倒置,如TV1直立,TV2、V3直立;如TV1倒置,TV2、V3可以倒置。,6、Q-T间期:QRS波起点至T波终点。意义:代表心室复极全过程的时间。时间:随心率改变,心率快时Q-T缩短。Q-Tc正常值0.44s。,7、u波:T波后0.020.04s出现的小波。意义:产生机制不明,多认为是心室舒

9、张期膜电位震荡的后继电位。方向:一般与同导联T波方向一致。振幅:低于同导联T波。,第三节 异常心电图,*心脏肥大*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药物影响,一、心脏肥大,ECG仅有辅助检查的价值,有一定局限性,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ECG反映的是综合电量的相对变化。 影响因素多,(一) 心房肥大,心房除极改变 P波改变,右房肥大(Right Atrial Hypertroph, RAH): ECG:P波高尖,振幅正常,P波时限常。* 、aVF最明显,常称“肺型P波”;* V1、V2导联最高大,常称“先心P波”。* PV1直立时,振幅0.15mv, * PVI双向时,振幅的算术和0.

10、20mv。,左房肥大(Left Atrial Hypertroph, LAH): “二尖瓣型P波” 1、P波增宽,时限0.12s 2、P波常呈双峰型,峰距0.04s 3、PV1呈正负双向时,PtfV1-0.04mms。 (P波终末电势) * PtfV1 = PV1负向波深度(mm) * 时间(s),双心房肥大 ECG:1. P波宽大,时间0.12s,振幅0.25mv。2. V1导联P波常呈正负双向,增大。 临床意义:* 肺型P波主要见于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导致的右房肥大、不完全性房内阻滞、交感神经兴奋等。* 二尖瓣型P波可见于任何原因引起的左房增大(尤其是二尖瓣疾患)、不完全性房内阻滞

11、等。,(二)心室肥大,心室除极改变 QRS波改变,左心室肥大( LVH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 1.左室高电压:以下任一条件R1.5mv, RaVL1.2mv,R、aVF2.0mvRV5、V62.5mv , R+S2.5mvRV5+SV14.0mv(男),3.5mv(女) 2.可有心电轴左偏,一般1。 中度顺钟向转位:V5、V6的R/S=1。 重度顺钟向转位:V5、V6的R/S1。常见于右室大、肺气肿等。 * 逆钟向转位:V4-V1导联的R波增高。如V3、V4导联呈Rs型,V1、V2导联呈RS型。常见于左室大。,低电压,极度顺钟向转位。,双室肥大:可有3

12、种表现 1.大致正常心电图 2.以单侧心室肥大为主,另一侧心室肥大被掩盖或显露个别征象。 3.同时显示双侧肥大的表现。,二、心肌缺血和ST-T改变,心肌缺血是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所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的。所以,有一定分布范围。 心肌缺血首先引起心肌的复极过程改变,即ST-T改变。 缺血的ECG改变类型,与缺血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及部位有关。,(一)心肌缺血 的ECG表现,典型缺血型ST段压低 近似缺血型ST段压低 J点压低型ST段变化 损伤型ST段抬高 缺血型T波变化,1、典型缺血型ST段改变:水平型、下垂型、下斜型压低 0.05mv。,2、近似缺血型ST段改变:-近似水平型ST段压低,3、J点压

13、低型ST改变:J点压低,迅速回升至基线。也可见于正常人。,4、损伤型ST段改变:ST段弓背抬高,与直立T波形成向上的单向曲线。可能是心外膜损伤形成向外的ST向量。 常见于变异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5、缺血型T波改变: 冠状T:倒置的、双肢对称的T波。可能是心外膜缺血导致复极顺序改变,由心内膜先复极,向心外膜推进,产生与正常相反的心电向量。 直立“冠状T”:高大直立的、双肢对称的T波。可能是心内膜缺血时复极延缓,致心外膜复极电量更占优势。,(二)ST-T改变的临床意义,1、心肌缺血可导致各种类型的ST-T改变。伴有临床症状(如:胸痛)的一过性ST-T改变,是诊断一过性急性心肌缺血的有力依据。 2、ST-T改变可为一过性的,或持续性的。可由心肌缺血及各种非缺血性病变引起。对ECG上ST-T改变临床意义的判断,一定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