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5872 上传时间:2017-08-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拓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拓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拓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拓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拓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拓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拓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拓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打造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以胡主席关于军事训练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引,我军军事训练在廓清众多基本理论基础上,围绕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这一时代主题,与时俱进扎实开拓,兴起训练新热潮,创造训练新经验,开创训练新局面。特别是部队训练改革风起云涌,信息化条件下训练探索不断取得重要突破,我军军事训练已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强军必须兴训,兴训贵在创新,改革重在突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作为和平时期军队建设基本实践的军事训练如何进一步拓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战略课题。尤其是在长时间缺乏实战检验和 国家安全形势错综复杂、战争威胁严重存在的情况下,

2、我军只有勇于投身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这一开拓性的伟大军事实践,才能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打造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一、深刻认识训练演变客观规律,科学把握训练转变时代方位随着军事训练作为战争“预实践” 的功能不断增 强,科学判定训练的时代方位越来越成为一个战略问题。好高骛远的超前设计,容易使训练脱离部队实际;而落后 于时代发展和安全需求的训练指导,则必然痛失宝贵战略机遇。准确判明和把握我军训练的阶段2性,关系到我们能否把握国防和军队建设难得机遇,能否又好又快地提升军队战斗力,能否在激烈的世界军事竞争中争取主动。(一)信息科技主导训练创新发展。科学技术从来都是国家军事实力发展的首要推动力。

3、如果说,冷、热兵器时代,科技还更多作用于武器本身;那么,机械化战争年代,科技则不仅把物理能量最大化带入战争,还在某种程度上延伸、强化了人的作战能力。然而这一切,都无法与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相提并论,其对军事训练的带动作用,从未像今天这样具有决定性意义。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战斗力生成模式,信息化武器装备成为战斗力的关键性物质因素,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成 为战斗力的基本形态。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天然具有的渗透性、联通性和融合性,已使军队战斗力的生成机理和基本形态,具有了主导性、突变性甚至革命性的深刻 变革。在这一大趋势面前,依然沉浸于机械化条件下训练的渐

4、进性和长期性,看不清信息技术和信息能力所带来的突变性甚至革命性推动作用,只会因彷徨徘徊导致 战略机遇的痛失。近年来,我军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官兵信息意识和观念不断增强,相当一些部队已初步具备开展信息化条件下训练的基 础条件。这种情况下,特别应当在训练中最大限度地拓展信息技术这个战斗力的关键因素,有效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最大限度地开发、引进信息资源,为训练内 容、方法、手段和管理注入科技含量;最3大限度地挖掘、提升科技对训练的贡献率,促进训练向科技密集型和质量效能型飞跃,实现我军训练的信息化转型。(二)作战需求强制牵引训练状态转换。以昨天的作战经验指导今天的训练,曾使军队训练实践始终处于“向后

5、看”的窘境,酿成战争史上众多不堪回首的惨痛教训。法军在一战中采用阵地消耗战,于凡尔登一地尽耗德军主力,最终战胜了德军。一时间,阵地防御战成为法军主流作战和训练样式,导致其对战斗机、坦克等机械化武器装备成军所蕴藏的巨大战争潜能 熟视无睹,热衷以举国之力拼凑各种“防线 ”。结果,二战德军 一番“闪击战”,就使法国 6周内上演了军败国亡的悲剧。随着信息科学技术 的飞速发展,军事训练已不再由战争“ 被动牵引”,而越来越多担负起未来战争形 态和作战样式的“设计”和“验证” 任务 。面对这 一跨越性的军事发 展趋势,训练的作用正沿着信息化战争发展方向革命性跃升。因此,无论直面现实还是着眼未来,我们既然已经

6、确立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战略目标;既然已经看清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客观需要;既然已经认定信息化条件下训练是我军训练发展的时代主题,就应该勇于吹响信息化条件下训练进军 号,毫不犹豫、只争朝夕地把部队信息化建设探索成果集成、转化为现实战斗力,切实推进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提高部队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在未来 信息化作战需求牵引下,当前训练状态的革4命性转换,既是趋势性的,又是现实的;既是强制性的,又必须是自觉的。这是因为,以机械化训练打造基于信息系统的 体系作战能力,困难是难以想象的。(三)以训练转变推动军队整体改革。近年来,军队建设实践突出表明,军事训

7、练既是军队和平时期的基本实践,也是重要的治军方略和管理方式。充分发挥训练的中心作用,能够实现部队战斗力较快提升,促进部队全面建设科学发展。从这一层面思考训练状态转换,拓展信息化条件下训练不仅能够深化军事训练转变,把部队建设各项成果尽快融合、转化为现实战斗力,也可以对部队全面建设发 挥重要的辐射、牵引和推动作用。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军队建设成果难以直接接受战争实践检验。如何使军事训练比较真实地“ 代表 ”战争实践, 对各项建设成果 行使“ 检验”职能,就成为新时期指导和加强军队全面建设的紧迫课题。必须充分发挥信息化条件下训练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促进作用,通过有效的训练创新发展 军事理论、检验完善

8、作战方案、优化部队体制编制、促进武器装备研发和培育官兵战斗精神,这是打造我军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必须,也是部队全面建设迈 向信息时代的强烈需求。按照唯物论的基本原理,符合信息时代发展要求的国防意识和军队建设思路、军队体制编制和建设机制,较难产生于机械化、半机械化条件下训练和军队建设实践,而只能在信息化条件下训5练和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锻造形成。必须清醒看到,我军当前进行复合式跨越发展的要义, 其实更在于以信息化主导、带动并改造机械化建设,在于以信息化观念、思维和思路,推进部队全面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不仅决定部队明 天的战斗力,也决定着我军全面建设的未来。二、核心是转变

9、战斗力生成模式,关键是创新信息化训练模式训练模式是指从训练实践中总结、提升,用以规范、指导训练组织实施的基本方式。创新训练模式,提高训练效能,历来都是训练改革的不懈追求。从这一角度研究,我们当前深化训练转变的核心,就是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而拓展信息化条件下训练的关键,又在于创新发展信息化训练模式。这是科学生成信息化战斗力 的革命性创造,也是训练领域能动的深刻实践。(一)训练模式创新是改革的突破口。纵观我军训练发展历史不难发现,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训练改革,都是以训练模式创新为突破口的。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 ,是革命 战争年代训练的主要特点,训练模式是“以 战代训” ,强调作战实 践对训练

10、的直接牵引。新中国成立以后,革命化建设、正规化训练、应急备战成为我军建设主要实践,训练模式是“建训互促” ,强调 由“在战争中学习打仗”向“在 训练 中学 习打仗 ”转变。改革开放的 较长时期里,我军强调把训练提高到战略位置,先进行技术战术基础训练,通过由基础到应用、6由分练到合练、由低级到高级的合成训练模式,逐级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新世纪新阶段,信息化战争形态根本改变了传统战斗力生成模式,必然要求训练采用不同于机械化、半机械化时期的训练模式。形成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成为新训练模式 的灵魂。我军的训练发展表明,训练模式不仅反映训练对军队作战和建设的适应程度,还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训练诸

11、要素乃至整个系统、体系 的发展方向。当前,只有创新发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模式,回答和解决好信息化条件下“ 训什么”、 “怎么训”的问题,才能切实推进战斗力生成模式向信息化转变。(二)创新训练模式的必由路径。创新训练模式的基本途径,是按照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的生成机理,推动我军组训体系、内容标准体系、方法体系、保障体系、管理体系以及训练环境的全面优化和改革。这既是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不可或缺的环节,更是实现战斗力诸要素组合方式变革的原动力。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构成信息化训练模式的诸要素,经由创新发展实现一定程度的量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就必然发生质变。在训练模式创新路径上,组训体系改革应

12、解决部队、院校和训练机构,对信息化战斗力生成各阶段的形成和衔接;训练内容调整主要解决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质量和标准问题;训练方法创 新的重点,是如何发挥联合训练对各军兵种、各层次训练的引7领作用,走开各作战单元、作战要素和跨军兵种集成训练的方法路子;训练保障的完善,在于建立开放共享的训练保障模式,解决战斗力生成的持续和长效;训练管理的规范,则强调精确性训练监管,依法调控、管理训练,确保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实现。(三)训练模式应适应战斗力生成模式。按照胡主席关于军事训练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军委、总部近年指导各种不同类型的部队大胆探索,已初步形成具有我军特色的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模式雏形。这 就是以联合

13、训练为背景,依托信息网络平台,以集成训练为途径,按照单装抓精准、单元抓合成、要素抓联动、体系抓融合的方法,最终形成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 战能力。这一训练模式雏形的核心是改革训练内容,以创新联合训练体系引领诸军兵种训练内容改革,按照信息化条件下联合军事行动需求、 信息流向、网络体系结构和战斗力生成规律内在要求,先作战单元、作战要素、作战体系集成训练,后全系统全体系联合训练,实现各单元、各要素、各体系在作战效能上的有机融合。这一新的训练模式,完全不同于以往“师 傅带徒弟”和“小作坊”、 “小生产” 等相 对 封闭分散的 训练样式,正在不断形成并展开一幅以体系集成为主轴的“标准化 ”、“系统化”、

14、“大生 产”式的训练新画卷。而这种同时兼有“ 流水线 式”“ 大工业生产”和 “集约式”“标准加工”优势的训练模式雏形, 在我军一些军兵种部队训练中其实已具有一定基础,关键在于如何以信息主导实现体系化和模式化,如何按信息8流程谋求更大体系范畴的“联合” 与“融合”。三、破解制约训练发展瓶颈难题,探索我军特色兴训强军之路我军训练领域长期存在、反复出现的观念滞后、机构臃肿、职能交叉、训考不分等深层次矛盾,与新的训练模式不相适应,严重制约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形成。如同生产力的发展必然突破原有生产关系,信息化训练模式生成的“新质”战斗力,也必然强制性地变革传统训练体系,从源头上解决训练领域的结构

15、性矛 盾。(一)呼唤信息化训练新观念。全面贯彻落实胡主席关于军事训练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坚持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战斗力标准,坚持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军队战斗力生成的基本途径,是部队的中心工作,也是重要治军方略和管理模式的战略指导,以信息化条件下训练为重要切入点,科学解决部队建设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从基于安全威胁、基于作战任务的被动训练指导,向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为核心的多样化军事能力,主动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全面履行使命任务的观念转变。全面拓展军事训练本质内涵,切实增强军队信息化作战能力,满足国家发展和利益拓展需求,发挥军事训练战略威慑功能,切实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效益。以加快战斗力生成模

16、式转变为主线,以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9体系作战能力为根本着力点。以拓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引领深化训练转变实践,支撑持续兴起的训练新热潮。联战必须联训。聚焦联合训练这个我军战斗力生长链条最关键、也最薄弱的环节,突出指挥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聚合各类作战单元、各项作战要素、各种作战系统,有效提升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训练效益始终应是衡量训练质量的重要标准,反对偏重“产出”而忽略成本。既应对训练改革方案充分论证和试验,又应对训练实践实施严格成本核算,避免“歧路” 建设 和铺张浪费,杜绝演习“演戏” 和各种形式主义 。紧密跟踪世界军 事领域最新进展,客观认识我军与外军训练差距。既反对闭关锁军、拒绝学习,也不盲目崇外、照搬照套,立足我国和我军实际,走出具有我军特色的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路子。(二)构建信息化条件下训练体系。拓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迫切需要健全完善训练法规制度,创新优化训练机制。强化指导,完善训练法规制度。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传统训练中,各级训练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