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第12课《科学与艺术》学案 (新版)语文版

上传人:纯*** 文档编号:53356067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第12课《科学与艺术》学案 (新版)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第12课《科学与艺术》学案 (新版)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第12课《科学与艺术》学案 (新版)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第12课《科学与艺术》学案 (新版)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第12课《科学与艺术》学案 (新版)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第12课《科学与艺术》学案 (新版)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第12课《科学与艺术》学案 (新版)语文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科学与艺术科学与艺术 .课外古诗背诵课外古诗背诵【原文】章台夜思 韦庄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注释】章台:宫名,战国时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楚角:楚地音调的角声,形容角声悲凉。【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韦庄寄给在越中的家属写的。忧怨的琴声,在长夜中回荡,弦音悲切,似有凄风苦雨线绕。孤灯下,又听见楚角声哀,清冷的残月,徐徐沉下章台。芳草渐渐枯萎,已到生命尽头。亲人故旧,从未来此地。鸿雁已往南飞,家书不能寄回。诗中通过秋夜中忧怨的琴声、悲哀的楚角以及眼中的凄草、清冷的残月,渲染出刻骨的思乡念故乡之情,最后两句将此情推向极致。.

2、课前准备课前准备一、生字识记一、生字识记阐(chn):讲明白。婵(chn):1姿态美好,如:蝉娟。2指月亮,本文取此义。奠(din):1奠定;建立。2用祭品向死者致祭。辐(f):车轮中连接车毂和轮辋的直棍儿。二、词语识记二、词语识记意识: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其中的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反映现实的高级形式。潜意识:又称下意识。心理学上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是有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本能反映。抽象: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叫抽象,它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自然定律:自然科学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

3、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三、预习效果反馈三、预习效果反馈1本文论述的是什么问题?2科学与艺术有哪些相同点?3本文的论点是什么?4文章列举李白的把酒问月和苏轼的水调歌头 ,是为了说明什么?.课堂跟讲课堂跟讲一、背记知识随堂笔记1人有悲欢离合,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2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就越 ,艺术就越 。23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 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是一种人为的,并不属于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4文学(文体)常识:李政道,美籍华人,著名 , 奖获得者, 科学与艺术选自 。二、整体把握板书设计(一)板书设计(二)段落层次1第 1 段

4、:提出论点: 。2第 26 段:谈 。3第 710 段:讲 。4第 11、12 段:讲 。(三)写作特点表达方式:议论中夹有一定的说明,是本文最突出的表达方式。词语运用:严谨的逻辑推理,准确而科学的说明,使得本文在词语的运用上具有平实、准确、严谨的特点。中心表达:科学与艺术是意识形态相对的两大门类,作者独具慧眼,学力超人,谈到了艺术与科学的两大相同点,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围绕这个中心进行了具体的论证。写作借鉴:本文在论证论点的同时,举了许多例子,这些例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带有一定的说明性。如:“在科学中,人们研究物质的结构,知道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原子

5、又都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中子组成,质子、中子又由夸克组成等等。 ”再如:“一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 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 1900 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 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 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等,才得以存在。 ”议论文中严谨准确的语言,是我们写作时应该学习和借鉴的。三、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一)重难点句子1 “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此句意思是科学3的自然定律,由人的创

6、造性概括和抽象而成,各种艺术品更是人的创造力的体现,没有人的创造力就谈不上科学和艺术,因此,它们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所谓“真理的普遍性” ,对艺术来说,超过时空限制,接受和欣赏的人越多越广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 ,对科学来说,解释的对象越多,应用得越广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 。2 “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 ”意思是说,只有用创新的手法,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珍品,也才能唤起深藏在内心的情感。(二)对课文第 6 段的诠释这一段强调了艺术“真理的普遍性” 。这里的“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的“情感”是指作品

7、所表达的情感, “反响”是指艺术接受者、欣赏者的共鸣。.当堂练习当堂练习1你能写出古诗文中两句咏月的句子吗?2情感与艺术的关系是什么?小幽默小幽默想象力心理学家问一个小孩儿:“一个人如果右耳没有了,他将怎样?”小孩儿说:“听不见右边的声音。 ”心理学家问:“如果左耳也没有了呢?”小孩儿说:“那他什么都听不见,也什么都看不见了。 ”心理学家惊愕地问:“那是怎么一回事呢?”小孩儿说:“两只耳朵都没有了,他的帽子便滑下来,不是把眼睛都遮住了吗?”单元语法知识归纳单元语法知识归纳本单元涉及的语文知识有修辞、表达方式、记叙文和议论文的一些常识。下面一一归纳。比喻、拟人等修辞较多出现。如比喻:我无论在什么

8、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比喻句要弄清是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上面的例句是把生活比作了激流。再者还要注意比喻句运用要恰当、准确。再如拟人:多情芳草和披着薄雾的阳光就吻得更忙。拟人是把其他非人类的东西当作人来描写。表达方式在本单元体现得最为全面,记叙、抒情、议论、描写、说明都用到了,需要注意的是,记叙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记叙文 中除记叙外还可以有议论、抒情、描写等,其他文体也一样。读记叙文应注意体会作者在记叙、抒情之时所表达的中心,读议论文要用心体会作者在文中所持的观点,运用了什么方法(论证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运用了哪些论据。

9、这些问题,我们在阅读时都应注意。口语交际口语交际4.学习重点怎样看待商业广告.口语交际指导我们生活在商业社会里,商业广告随时可见,随时可听,广告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谈谈你对广告认识,与同学们共同提高思想水平。一、目的:提高思想水平,加强语言表达能力。二、实施建议:1每个人先搜集商业广告中可信或不可信的例子,最好是发生在自己或朋友身上的例子,在小组内发言,通过分析评价,讲明你看待广告的观点。2每个小组在评议的基础上,选派代表在班内发言。3其他学生在听完同学的发言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4将同学们介绍的知识编集成册。三、要求:1要采用以理服人的辩论方法,用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2在辩论过程中

10、,注意要尊重对方。.口语交际范例商业广告的真实性在我们的生活中,广告确实充斥于我们的生活空间。广告是不是都内容真实呢?不是这样,那是不是所有的广告都是假的呢?也不正确。那么怎样去辨别广告的真与假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好多大街上、电线杆子上、小区的墙壁上张贴的广告都值得怀疑,而且有些广告是非法的,比如前两天,我在小区的楼墙上看到了手写的办证广告,这样的广告扰乱了社会的安定,影响了社会的管理,我们应该自觉抵制。还有一些广告,采用小报的形式,比如某超市大降价、 “五一”大酬宾。这时你去买东西,一定要小心,看超市的产品是否是过期的、安全的、合格的产品。我们有选择权,可以挑选一些有利于我们的商品。当然真

11、正的新产品、高科技产品也确实需要广告去宣传,没有广告的宣传作用,这些高科技的优质产品便不能被众人使用。不过这些好的产品,一定有防伪商标、举报电话。我们在购买时,要注意寻找这些标识,免得上当。我说的还不够全面,大家可以听听其他同学的看法。.口语交际练习看到下面这句广告语,你想到了什么?请勿摘花,它同样有生命。写作写作.学习重点写一篇小评论.创新作文指导展现个性的平台创新多样的人,就会有多样的思维,就会有多样的答案,正是由于这无限的多样性,才构成了一个如此丰5富多彩的世界。正像人们看一个圆,有人看是一轮红日,有人看则是一轮满月,有人看是一个封闭的不与外界沟通的思想,有人看是一个永远走不出的迷宫,不

12、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而我们需要的正是你独到的富有创新意识的看法。古人在诗词的广阔世界中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个全新的艺术境界。同是送别,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同是咏梅,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王安石“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 ,而毛泽东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你能说谁写得更好,谁写得更妙?不同的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思维,都会表现出他们闪亮的思维。这便是创新。在

13、这个创造的世界里,在这个崇尚创新的时代里,个性的展现,是最不可忽视的。崇尚创造,接纳并鼓励这种无限的多样性吧。因为,没有创造,便没有社会的进步,没有创新,便没有真正的飞跃。.写作练习、片段作文对你熟悉的作品中的人物作一个简单的评析。200 字以内。二、创新作文即将初中毕业的你,一定阅读过许多作品吧?想必有一些作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响了你的生活。写一写你与作品之间的故事吧。自拟题目,不少于 600 字。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学习重点自己给自己“出”一本书。.学习过程一、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资料、合理安排、动手动脑的实际操作能力。二、素材:学生搜集自己初中三年来的课堂作文和课外练笔(随笔、日

14、记、周记等) ,确定入选篇目。三、过程:1对人选文章加以修改和润色。2确定编排体例。可以按写作时间、文章体裁、文章主题等分类编排。3进行页面设置和美术设计。4请同学或老师为作文集写序或跋。5给书起个富有个性的名字,设计封面,装订成册。6在班上展示成果,认真听取同学意见和建议。6参考答案.三、1论述的是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的问题。 点拨:注意看文章的标题。2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点拨:认真阅读文章,答案即在文中。3本文的论点是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点拨:注意看文章的标题和开头。4是为了说明不同朝代的不同作者写

15、同一题材咏月,虽然有相似和不同,却同样感动着不同时代的人们。这就是艺术珍品的“真理的普遍性” 。点拨:举例是为了证明观点,注意找文中的观点。.一、1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点拨:注意“圆”不是“园” 。2广泛 优秀 点拨:注意多朗读课文。3但 点拨:注意关联词的正确搭配。4物理学家 诺贝尔 散文 点拨:注意文学常识的简介。二、 (二)1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点拨:论点一般在开头提出。2谈艺术的“创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 。 点拨:注意概括层意。3讲科学的“创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4综合论述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和情感智慧方面的异同。 点拨:注意文中的中心句。.1床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用。李白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点拨:注意平时古诗词的积累。2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就越广泛 ,艺术就越优秀。点拨:从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