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家长会家教知识辅导发言稿[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33098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家长会家教知识辅导发言稿[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六年级家长会家教知识辅导发言稿[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六年级家长会家教知识辅导发言稿[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六年级家长会家教知识辅导发言稿[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六年级家长会家教知识辅导发言稿[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家长会家教知识辅导发言稿[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家长会家教知识辅导发言稿[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六年级家长会家教知识辅导发言稿吕艳霞各位家长:今天,因为孩子们的缘分,我们走进了沪谊希望小学,走进了家长会,欢迎各 位!感谢大家! 各位家长,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们今天坐在了一起,借此机会,我们 探讨一下教育对策。 我有以下几点要说的; 首先让我们听听孩子们想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的心里话:我有时不听家长的 话是因为: 1、他们对我提出的要求太高太严,我做不到。 2、他们曾伤害过我的自尊心。 3、我对他们不服气。 4、当时我的心情不好。 5、我根本不相信他们说的话是真的。 6、我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 7、他们经常打人,我反感他们。 8、我正在生气,心太烦,谁的话也不爱听。 9、他们对我说话

2、时态度不好,语言不文明,不尊重人。 10、他们总拿我跟别的孩子比,我最不愿意听这些话。 11、我经常挨训,已经和他们形成对抗心理。 12、他们说的话是假话,我才不爱听呢! 13、他们说话太罗嗦,让我厌烦,我就赌气不听。 14、他们经常冤枉我,我很委屈,所以他们说话我就听不进去。 15、家长总爱带一大堆人来家喝酒打牌,吆吆喝喝影响我学习,我很反感。 16、家长遇上不顺心的事总爱拿我们撒气,所以我很生气。 17、家长每天看电视声音太大影响我睡觉,所以我就和他们对抗,就不听话。 18、我说的话他们从来不愿听,甚至连我的解释也听不进去,所以他们说话我也 不爱听了。 19、我觉得我已经长大了,不用老让别

3、人管着我了。 20、所有的时间都让老师和家长支配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感觉没有时间做,我一 点自由也没有,越听话越没有自由。 听了这些孩子的话,家长应更多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第一、平等。每个孩子都是鲜活的个体,虽然年龄小,个头矮,可他们有思想, 有头脑,我们成年人不妨蹲下来和他们对话。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 次,其中第四个层次是尊重需要,包括受人尊重与自我尊重两方面,前者希求别人的 重视,后者希求个人有价值。所以,作为老师、家长,应尊重每个孩子的人格,尊重 他们的生命。每个孩子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他可能在某个方面不如别人,但在另一 方面却胜人一筹。如果孩子在学习上已经尽了力

4、,流了汗,我们做家长的就不必太苛 求。 第二、交流。在平等的基础上设法多交流。两代人之间有一种心理隔阂,叫“代 沟”,消除“代沟”,莫过于平等交流,加强对话。比如,孩子回到家随便问问;今 天学校有什么新鲜事?你的同桌有换了吗?喜不喜欢他?你的语文老师讲课有什么特 色?你的课本中有哪些优美的短文,读两段美文给我解解闷等等。寻常的交谈会引起 孩子的兴趣,产生亲近感。 第三、容忍。容忍他的合理性错误,不要遏制个性。罗曼? 罗兰说过:一个人一 生要做点错事,做错事就是长见识。 曾经有一个小孩喜欢动手。有一次他把妈妈刚买回的新表当玩具拆了。妈妈气坏 了,狠狠揍了孩子一顿。恰好老师来家访,妈妈数落了孩子拆

5、表的错误。没想到老师 幽默地答: 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 妈妈感到不可理解。 老师说:“孩 子这种行为虽然没有理性,但却蕴含创造力,你不该打骂他。”老师建议采取补救措 施,带孩子去钟表铺,满足他的好奇心。这位老师就是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正是他积极倡导“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让他任意翱翔。”中国的传统教育比较 注重群体性,忽视个性发展,因而阻碍创造性思维培养。 第四、鼓励。有时候家长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能对孩子产生很大 的影响, 甚至是刻骨铭心的。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实验,随意指出几名学生, 对他们的老师说:这些孩子很有天赋,非常聪明。后来这些孩子果真

6、越来越聪明了。 其实,是因为老师相信了罗森塔尔的话,经常鼓励夸奖这些孩子。这就是著名的罗森 塔尔效应。可见, 正面的鼓励赏识是促成孩子成功的有效途径。比如一次考试考砸了, 与其嘲讽他:瞧你这模样,还有什么出息。不如换一个角度,效果会大不同:这么难 的题目,也得了60 多分,不错呀! 但是,我们的家庭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无意识的错误教育,比如: (1)常询问孩子在班级的名次。家长不能以每次考试成绩的排名来肯定或否定 孩子,对于一个不可能得第一的孩子反复强调名次,势必使孩子陷于自卑。而孩子的 自我否定,不仅会使其学习成绩进一步下降,孩子未来的整体发展都会受到妨碍。 (2)常指责孩子的失败。比如有两个孩

7、子的语文考试不及格,家长甲对孩子说: “妈妈和爸爸都很关心你的语文成绩,我相信这次考试还没有反映出你的水平,你要 加油呀,孩子!”家长乙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你以后肯定考不上大学!”家长甲传达的是关心和爱护,家长乙引发的却是焦虑和憎恨, 前者能激发孩子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注重于问题的解决;后者则会打击孩子的学习 积极性和自信心。孩子通常都实践父母和教师对他们的期望,给孩子摧毁性的预言会 造成伤害。 (3)常阻止孩子玩耍而命其回到书桌前。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味地阻止,迫使 其“学”,而且学之不尽,孩子必然会产生厌烦心理。成功的教育是变“要我学”为 “我要学”,即将外在动

8、机转化为内在动机,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而不恰当 的教育,则只会使孩子原本存在的学习兴趣也没有了。 (4)在生活、学习中包办太多,使孩子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孩子的学 习,家长承担的最主要的职责不是陪读,不是代替,而是培养一个好习惯。如果家长 在孩子的生活、学习中包办太多,孩子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作基础,独立学习能力自然 建立不起来。于是,家长越着急,孩子越不急,反正一切都由别人替自己操心。结果, 家长很累,孩子反而不长进。 (5)有时家长会实行棍棒教育。往往只是因为一时冲动,可是您是否知道:经 常挨打的孩子,会出现以下一些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 说谎-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孩子

9、为了避免皮肉之苦,能瞒则 瞒,能骗就骗,因为对孩子来说,骗过了一次,就可以减少一次“灾难”。可是孩子 说的谎话,往往站不住脚,很容易被家长发现。为了惩罚孩子说谎,家长的态度会更 加强硬;而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后更会说谎,这样就构成了恶性循环。 懦弱-如果孩子经常挨打,时间一久,孩子一看到家长,就会感到害怕,不 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会乖乖服从。 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这样的孩子往往 惟命是从,精神压抑,学习被动。 孤独-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更会使 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他

10、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自感“低人一等”,显得比较 压抑、沉默,认为老师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头来。这样的孩子往往不愿意 与家长和老师交流,不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玩,性格上也显得孤独。 固执-有的家长动不动就打孩子,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 逆反心理。有的孩子用故意捣乱来表示反抗,你要往东,他偏要往西,存心让家长生 气。还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认错,犟劲越来越大,常常用离家出走、逃学来与家 长对抗,变得越来越固执。 粗暴-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强,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尤 其是比他小的孩子。这种粗暴的性格一旦形成,长大后,孩子就会有暴力倾向。家长 打孩子,其实是给孩

11、子做了坏榜样。怪僻-有的家长打了孩子后,还硬要孩子“认错”,以此表明孩子是接受教 育了。事实上,这样做只能促使孩子的排他倾向加剧。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是依照家 长的要求去做了,实际上,他的抵触情绪很大。在被打之后,他会不知所措,惶惶不 安,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怪僻。 喜怒无常 -有的家长打过孩子后,又觉得心痛后悔,就去抚摸孩子挨打的痛 处,甚至抱着孩子痛哭,并加倍给孩子以物质上的补偿。这种情况,在开始时孩子会 感到莫名其妙, 但是时间一久, 他也就习以为常了。慢慢地孩子也会变得喜怒无常了。 其次,有句话说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可以使 孩子有良好的文化教养,养成良

12、好的个性和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使其受益无穷;同 时也会使家庭成员关系融洽、和睦,心境愉快,生活目标高尚,生活质量高,充满安 全、幸福的感觉。 家庭文化氛围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 物质文化方面,如果经济条件许可,居室宽大、明亮、整洁,是最好的。但是,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居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布臵得 体,也同样可以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比如墙壁上悬挂着字画( 或者是名人的、 或者是 朋友赠送的、或者是自己创作的字画)、地图、照片等,书架上放一些古今中外名著和 当前的畅销书刊,等。只要有可能,一定要给孩子安排一间光线充足、安静而不受干 扰的学习室,至少也要在房间一

13、角给孩子摆一张书桌和一个小书架。应该认识到家庭 文化环境对孩子的熏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而现在有些家庭拼命追求居室装修的富丽 堂皇,高档家具和家用电器应有尽有,家里一天到晚是打牌声、喝酒猜拳声和吵吵骂 骂声,却没有读书声,似乎是不可取的。 精神文化方面,一要建立文明、科学的现代家规,形成文明民主家风。家规不是 单纯约束孩子,而要全家共同遵守。父母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明确规定家庭成 员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对传统的家规要批判地继承。良好的家风是一种无声的命令, 有着巨大的力量。二要形成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要互相尊重、互相爱护、 互相关心,讲文明礼貌,讲理解宽容,无论何时不说过头话,不采取

14、过激行动。处理 家庭事务,家庭成员要民主协商,不搞一言堂。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鼓励孩子关 心、参与家庭事务的处理,要经常与孩子沟通,不仅要做他们的老师,而且要做他们 的知心朋友,使家庭关系更加亲密融洽。如有矛盾,妥善解决,切忌无原则的争吵, 甚至酿成纠纷,不可收拾。须知父母的专制只能使孩子变得懦弱无能或蛮不讲理。三 要形成愉快的氛围。家庭成员在劳作和学习之余,不妨在一起讲讲见闻、故事、笑话, 语言风趣幽默些;可养成一些良好的兴趣爱好,如读书看报,写字画画,种花种草, 打球,郊游,下棋,欣赏音乐,收藏,等等,都可以陶冶性情,有益身心健康。但不 可沾染不良嗜好,如赌博、嗜烟、酗酒等。四要爱科学,

15、家庭要有尊重文化知识和科 学的氛围。要有科学精神,不要相信封建迷信。 要认识到 21 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现代科技、不会操作电脑的人。家庭要有浓厚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 学的氛围,这样的家庭才能造就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有用之材。 苏霍姆林斯基说: “家庭的智力气氛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儿童的一 般发展、记忆,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家里的智力兴趣如何,成年人读些什么,想 些什么,以及他们给儿童的思想留下了哪些影响。”卢梭也说:“家庭生活的乐趣是 抵抗坏风气的毒害的最好良剂。”可见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对于培养有文化教养的下 一代,抵制和净化社会不良文化影响的作用是多么重要。从

16、某种意义上讲,家庭的文 化氛围决定了孩子的未来。而不良的家庭文化氛围则会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 害,正如杜威所说:“家庭中正常关系的失调,是以后产生精神和情绪的各种病态的 肥沃的土壤。” 家长最重要的是时刻注意自身形象。孩子的可塑性大、 模仿性强, 而家庭教育的 特点是在于感化、示范和熏陶,如父母鲜明的政治立场、强烈的事业心、高尚的追求 与情操、助人为乐的精神等等,这些都能对孩子起着榜样作用。俗话说,喊破嗓子, 不如做出样子。家长教育孩子,可以说是“ 全天候 “的。家长并不只是在教育孩子时才 教育孩子的。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的教材。这也正是言教与身教必须 兼施、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因。 第三、爱,不可忍辱负重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子决不等于教子,在爱与教的问题上,它留给我 们的思考至少有以下几点。 爱子要理智, “爱自己的孩子连母鸡都会”关键在于怎么爱。有些家长宁可刻 薄自己,一日三餐吃或不吃,也要让孩子吃饱吃好;宁可自己的衣服新三年,旧三年, 缝缝补补再三年,也要让孩子穿得体体面面、漂漂亮亮。这种“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