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山水画 王小英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3328819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8.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山水画 王小英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国古代山水画 王小英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国古代山水画 王小英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国古代山水画 王小英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国古代山水画 王小英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山水画 王小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山水画 王小英(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描绘自然的山水树木、天地云气,表现其阴阳、晦冥、晴雨、寒暑、晨昏、昼夜无穷的妙味。,洛神赋 东晋 顾恺之,欣赏与分享,隋 展子虔游春图中国最早的卷轴画,现存最早的山水画 。,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 隋(从人物画中分离,独立成画科),欣赏与分享,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唐大小李将军(完全成熟),欣赏与分享,“南派”与“北派” “北派”:荆浩他那表现北方山形特点的“云中山顶,四面峻 厚”的雄伟风格,对于北宋前期山水画的发展产生 了极大影响。 “南派”:董源的潇湘图被画史视为“南派”山水的开山之 作 ,与其学生巨然并称为“董巨”

2、,被公认为江南画 派的开创者。运用披麻皴和点苔法来表现江 南一带的自然面貌,神妙地传写出峰峦晦明、 洲渚掩映、林麓烟霏的江南景色。,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宋(从成熟走向高峰),欣赏与分享,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宋(从成熟走向高峰),潇湘图 五代南唐 董源平淡天真,朴茂静穆,与范宽(坚凝厚重,雄峻茂墨)、李成(挺拔雄奇,富有变化,惜墨如金,别具一格)为北宋三大家。,欣赏与分享,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北宋(院体绘画的呈现),宋徽宗 赵佶,欣赏与分享,欣赏与分享,赏名家、名作,赏名家、名作,千里江山图 北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北宋,王希孟,绢本设色,

3、纵51.5厘米 横119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王希孟,原在画院做学徒,后被召入“禁中文书库”,又曾亲得宋徽宗赵佶的指授。此图约在宋徽宗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四月前画成,作者时年一十八岁。作者继承了青绿山水画的传统,用笔傅彩精细,以石青石绿为主色,轻重浓淡,生动活脱。画江山千里,峰峦起伏,烟波浩水。雄伟壮观,又秀丽多姿。景观开阔,浑然一气。交替运用深远、高远、平远构图 法则,撷取不同视角展现江山之胜。,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北宋(院体绘画的呈现),欣赏与分享,欣赏与分享,溪山行旅图北宋 范宽,赏名家、名作,赏名家、名作,晴峦萧寺图 李成(北宋),溪山行旅图 范宽,山水画

4、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北宋(北派山水),欣赏与分享,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北宋(北派山水),早春图 北宋,郭熙,绢本设色,纵158.3厘米 横108.1厘米,北京故宫旧藏,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早春图是郭熙山水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无论从构图、技法,还是对于所描绘的季节的把握,以至呈现出来的诗一般的意境等,一切都体现出一种完美的艺术境界,无疑这是一件山水画杰作。在构图上,画家运用了“三远”的全景式方法,以表达春天来临,大地万物复苏的境界。用冥 迷朦胧的淡淡墨色,晕出春晓潮润 的气氛。迷茫的晨雾,笼罩着山峦、巨峰、楼阁、山泉河流等,孕育着万物的勃勃 生机,仿佛告诉人们,

5、严冬已去,春天即至。,欣赏与分享,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南宋(南派山水),欣赏与分享,由于社会的变迁,情感的变化,以致于在李唐笔下的山水发生了变化,不但没有名山秀水,甚至也没有雄奇险峻,那山石,犹如刀削斧砍,剑劈斧凿,棱角分明,大斧劈皴,就好像有多少仇恨要发泄。说明李唐的山水画风格已经由写实向写意转变。也就是说,山水画的风 格已经从北宋向南宋转变。,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南宋(南派山水),欣赏与分享,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南宋(南派山水),欣赏与分享,第一,由繁密而趋简练,由浓重而趋清淡。第二,由全景而趋于半景。我们可以看到,万壑松风图的山石树木

6、,顶天立地,而清溪渔隐图中的山石树木则挤到了画面的半边,另外半边是空白。 第三,由烟雨朦胧到大劈斧皴。万壑松风图的山 石巍然傲据,而清溪渔隐图的山石如刀劈斧凿(“大斧劈”皴法 ),坚硬无 比。所以,明代王世贞说:“山水, 大小李, 一变也;荆、关、 董、巨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南宋(南派山水),欣赏与分享,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南宋(南派山水),欣赏与分享,四季山水刘松年,溪山清远图夏圭,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南宋(南派山水),欣赏与分享,富春山居图 元 黄公望,欣赏与分享,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

7、元代(文人绘画的呈现),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元代(文人绘画的呈现),富春山居图 元代,黄公望,纸本水墨,纵33厘米 横636.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作品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段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仍沿袭原名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富春山居图描绘富春江两岸山光水色的初秋景色,山峦起伏,坡陀曲折,江水浩淼,林木疏秀,茅亭房舍,烟波钓艇,笔墨纷披,意境萧疏幽淡、苍茫简远,为黄公望的传世之代 表作.被誉为 “画中兰亭序”。,欣赏与分享,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元代(文人绘画的呈现)

8、,黄公望,师法董源,又自出新意,多用披麻皴,干笔皴擦,丛树平林多用横点,林峦浑秀,似平而实奇。创浅绛山水,画风雄秀、简逸、明快,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潇湘图 董源,欣赏与分享,赏名家、名作,赏名家、名作,溪山行旅图 :“景真”、“情真”为美, 令观者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宋初山水画以自然山水为师,写实为本。,富春山居图 :用豪放苍劲的笔墨借山石表现 平和、宁静而冷漠的气氛。元朝绘画主流是以表现性为特征的文人画兴起。 他们追求绘画的文学性,强调“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具有抒情性。,欣赏与分享,幽涧寒松图元 倪瓒,欣赏与分享,赏名家、名作,赏名家、名作,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元四大家,元四大家

9、: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共同特色是以“雅洁淡逸”的风貌来表现祖国山川,强调水墨在绘画上的表现,大力发展了水墨画的表现技法。四人同处一个时代,且年龄相近。他们的风格特点:黄公望是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王蒙是画山多至数十重,树木不下数十种,千岩万壑;吴镇山水苍茫沉郁; 倪瓒山水,所谓“天真幽淡,杀寂寞”, 具有一种荒凉空寂,疏朗消沉的趣味。,欣赏与分享,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明、清(派别林立),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qiu英。清四僧:明末清初四个出家为僧的画家,原济 (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kun残(石谿xi)和渐江(弘仁)。金陵八家:龚贤、樊圻qi、高岑cen、邹喆、吴宏、叶欣、胡慥

10、zao、谢荪sun。扬州八怪:汪士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罗聘。,欣赏与分享,淮扬洁秋图 清 石涛,欣赏与分享,赏名家、名作,赏名家、名作,清凉环翠图清 龚贤,欣赏与分享,赏名家、名作,赏名家、名作,明、清,南宋,元代,唐代,隋唐,整理与品味,中国山水画 发展脉络,萌芽时期,从人物画中分离,独立成画科,完全成熟 (青绿、金碧),高度成熟,居画坛之首,抒情与写意,派别林立,水墨苍劲(“大斧劈”皴法 ),魏晋、南北朝,五代、北宋,整理与品味,中国山水画 表现风格,两幅山水画表现方法有何不同?,水墨山水 :水墨山水画以水墨为主进行勾、皴、擦、染、点来表现山石树木等,其中包括用不同的

11、植物颜料渲染的设色山水画。设色山水: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浅绛山水、没骨山水。,中国山水画 表现风格,青绿山水以石青、石绿为主色,使山水处于浓郁的青翠之中。 始于唐代的李思训,千里江山图为其代表作。 金碧山水比“青绿山水”多泥金一色,在青绿山石的轮廓上勾以金色。代表人物为李思训、李昭道父子 。 浅绛山水以红赭色为主色,素雅青淡,明快透澈。 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黄公望。 没骨山水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大块面的水墨或彩色描绘山水。,整理与品味,把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性颜料涂 在经过勾皴的山峰与坡脚形成主色调, 属于工笔重彩画。,以水墨为主进行勾、皴、擦、染、点来表现山石树木等,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

12、整理与品味,整理与品味,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浅绛山水水墨山水没骨山水,整理与品味,中国山水画 表现风格,整理与品味,中国山水画 观察视角,中国山水画空间表现的准则:自下而仰其巅,曰高远;自前而窥其后,曰深远;自近而望及远,曰平远。北宋郭熙林泉高致,高远,深远,平远,整理与品味,中国山水画 观察视角,整理与品味,中国山水画 观察视角,高远,深远,平远,感悟与总结,中国古代画家为什么而画画?,感悟与总结,意境:是通过有形的景物组合,创造出一种可给人以联想和思索的空间,这个空间包含画家丰富的思想情感,这种空间是虚幻的,是大于画面真实的景物的一种想象的心理空间,让观赏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让我们回味无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从这里体现出作品的价值。,感悟与总结,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 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 秋山明镜摇落,人萧萧;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林泉高致,谢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