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53318974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5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通信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通信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通信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通信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信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通信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通信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什么要进行差错控制,信道传输特性不理想,加性噪声的影响; 在已知信噪比情况下需要达到一定的比特误码率指标; 合理设计基带信号,选择调制解调方式,采用时域、频域均衡,使比特误码率尽可能降低。但实际上,在许多通信系统中的比特误码率并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三种常用差错控制方式,检错重发(ARQ,Automatic Resend Query) 前向纠错(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混合纠错(HEC,Hybrid Error Correction),检错重发,检错重发是指在发送端经编码后发送能够发现错误的码,接

2、收端收到后,检验若有错误,则通过反向信道把这一结果反馈给发送端。然后,发送端把前面的信息重发一次,直到接收端认为已正确地收到信息为止。 检错重发系统有三种,即停止-等待重发、返回重发和选择重发,前向纠错和混合纠错,在前向纠错中,发送端经编码后发送能够纠正错误的码,接收端收到这些码组经译码能自动发现并纠正传输中的错误。前向纠错方式不需要反馈信道,特别适合于只能提供单向信道的场合。由于它能自动纠错,因而延时小,实时性好混合纠错是前向纠错和检错重发方式的结合。在这种系统中发送端不但有纠错能力,而且对超出纠错能力的错误有检测能力,差错控制编码,按照差错控制编码的不同功能,可分为检错码、纠错码和纠删码。

3、按照信息码元和附加的监督码元之间的检验关系,可分为线性码和非线码按照信息码元和附加监督码元之间约束方式不同,可分为分组码和卷积码,纠错和检错的基本原理,信道编码的基本思想是在被传送的信息中附加一些监督码元,在两者之间建立某种校验关系。当这种校验关系因传输错误而受到破坏时,可以被发现并予以纠正。 这种检错和纠错能力是用信息量的冗余度来换取,纠错和检错的基本原理,若用00,10,01,11表示四种信息,由于每一种码组都有可能出现,没有多余的信息量。因此,若在传输中发生一个误码,则接收端无法检测到 需要有第三位监督码元,保证码组中“1”码的个数为偶数,即形成000,011,101,110 另外四种码

4、组001,010,100,111是禁用码组 接收时一旦发现这些禁用码组,则表明传输中发生了误码,码重和码距,在信道编码中,定义码组中非零码元的数目为码组的重量,简称为码重把两个码组中对应码位上具有不同二进制码元的位数定义为两码组的距离,将其称为汉明距离,简称为码距,码距与纠错能力,一种编码的最小码距直接关系到这种码的检错和纠错能力。对于分组码有以下结论: 在一个码组内检测e个误码,要求最小码距在一个码组内纠正t个误码,要求最小码距在一个码组内纠正t个误码,同时检测e(et)个误码,要求最小码距,奇偶校验码,最常用的是奇偶校验码,因为其简单易行。在我国的7单位字符编码标准中采用7bits码组表示

5、128种字符,为了检查字符传输是否有错,常在7bits码组后加1bit作为奇偶校验位,使得8位码组中”1”或”0”的个数为偶数或奇数。,汉明码,汉明码是纠正单个错误的线性分组码。这类码有以下特点: 码长:n=2m-1 最小码距:d=3 信息码位:k=2m-m-1 纠错能力:t=1 监督码位:r= n-k =m式中,m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给定m后,即可构造出具体的汉明码(n,k),参考文献,贾培军.用MCS-51实现(7,4)汉明码的译码方法.现代电子技术.2006年11期 阮宜武.汉明码检验系统的电路实现.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5年08期 赵建武.提高汉明码对突发干扰的纠错能力.单片机与嵌

6、入式系统应用.2004年01期,循环码,循环码是一种分组的系统码,通常前k位为信息码元,后r位为监督码元。 它除了具有线性分组码的封闭性之外,还有一个独特的特点:循环性。 所谓循环性是指:循环码中任一许用码组经过循环移位后所得到的码组仍为一许用码组。,循环码,为了用代数理论研究循环码,可将码组用多项式来表示,称之为码多项式,即许用码组 可表示为,蓝牙系统差错控制,在蓝牙技术中使用了三种纠错方案: 1/3FEC前向纠错码。 2/3FEC前向纠错码。 用于数据的ARQ方案。,蓝牙系统差错控制,对包进行FEC纠错的目的是减少重传次数,但在可以允许一些错误的情况下,使用FEC会导致效率不必要的减小,因

7、此对于不同的包,是否使用FEC是灵活的 因为包头包含了重要的链路信息,所以总是用1/3FEC进行保护。1/3FEC就是将待编码的数据重复三次。例如,若原数据是b0b1b2,经过编码后成为b0b0b0b1b1b1b2b2b2,蓝牙系统差错控制,2/3FEC码是缩短的(15,10)汉明码,其生成多项式是,蓝牙系统差错控制,ARQ是针对包内的有效载荷进行保护的差错控制方法。 发送端发出一个包,接受端收到包后将检查包的包头的HEC以及有效载荷的CRC是否发生错误。如果检查无误则接受端返回一个AcK(ARQN=1),若是发生错误则返回NK(ARQN0)要求发送端重发。这个过程可一直操作下去直到接收端收到

8、正确的包或者出现超时为止,蓝牙系统的安全性,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都有可能被盗用、暴露或篡改,因此大量在通信网络中存储和传输的数据就需要保护。 对通信网络的威胁可被分为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截获信息的攻击称为被动攻击,而拒绝用户使用资源的攻击称为主动攻击。 对付被动攻击可采用各种数据加密技术,而对付主动攻击,则需要将加密技术与适当的鉴别技术相结合。,流量控制基本理论,流量控制,数据传输中流量控制总是必需的 发方数据的速率必须使收方来得及接收。 当收方来不及接收时,就必须及时控制发方发送数据的速率。,理想化的数据传输过程,假设1:链路无差错,所发送的任何数据都不会丢失或出错。假设2:不管发端以多

9、快的速率发送,收端总是来得及收下,并及时交给主机。,理想化的数据传输过程,假设2相当于认为: 接收缓冲区的容量无限大而永远不会溢出;接收速率与发送速率绝对精确相等。,停止等待协议ARQ,首先去掉第2个假定,认为信道还是无差错的理想信道。为了接收端的缓冲区不会溢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每发送一帧就停下来。接收处理完成后发一个响应。这时,才发送下一个数据帧。,停止等待协议ARQ,停止等待协议ARQ,将第1个假设也去掉,实际中传输信道是不可靠。 通常数据帧后面会加上循环冗余校验,收端返回的响应就必须区分收到帧校验是正确还是错误的; 如果校验无误,返回确认帧ACK;如果校验错误,就向发端发出否认帧NAK

10、,要求重发。,停止等待协议ARQ,发送端必须暂时保存已发送过的数据帧副本。 当线路质量太差的情况下,发送方在重发一定次数后,就不应再重发。 为避免出现死锁现象,需要启动一个超时定时器,超时定时器设置的重发时间需要依据网络延时仔细选定。 为避免这种重复帧的情况,必须给每一个数据帧加上不同的发送序号。 编号所占用的比特数是有限的,发送序号会重复。,停止等待协议ARQ,停止等待协议ARQ,tf是发送一个数据帧的时间,tf=lf/C(s),lf是数据帧长,C(s)是数据发送速率。 tp是电信号在物理链路上传播造成的延时; tpr是接收方主机处理的时间; ta是发送一个确认帧的时间。,停止等待协议ARQ

11、,重发时间为设接收端处理时间tpr和确认帧发送时间ta都远小于传播延时tp。即tout=2tp。,停止等待协议ARQ,设数据帧出错的概率为p,正确传输一个数据帧平均所需时间为当传输差错概率增大,tAV也随之增大, 当无差错时,p=0 ,tAV=tT。 每秒成功发送的最大帧数即链路的最大吞吐量max=1/tAV,停止等待协议ARQ,停止等待协议ARQ的优点是简单,缺点是通信信道的利用率不高。为克服这一缺点产生了连续ARQ技术。,连续ARQ,在送完一个数据帧后,不是停下来等待应答帧,而是可以连续发送若干个帧。 如果这时收到了接收端发来的确认帧,那么还可以接着发送数据帧。 由于减少等待时间,整个通信

12、的吞吐量提高了。,连续ARQ,由于连续发送了许多帧,所以应答帧不仅要说明是对那一帧进行确认或否认,而且应答帧本身也必须编号。发送方每发完一个数据帧时都要设置超时定时器,只要在所设置的超时时间内没收到确认帧,就重发相应的帧,包括在这个超时时间内已经连续发出的数据帧,也就是向回走N个帧。,连续ARQ时序图,连续ARQ,一方面因连续发送数据帧而提高了效率, 另一方面,必须把原来正确传过的数据帧进行重传(仅因为有一个帧出错),又使传送效率降低。 若传输信道的传输质量很差时,连续ARQ并不优于停止等待协议。,连续ARQ,成功发送一个数据帧需要的时间是tf;当发生错误时,重发一个数据帧的时间为tT, 正确

13、传输一个数据帧所需要的平均时间为,连续ARQ,最大吞吐量max = 当传播延时、重发时间、处理时间都远小于一个数据帧的发送时间时(即tT近似于tf)采用停止等待与连续ARQ没多少区别。为了减少开销,连续ARQ协议还规定接收端可以在连续收到好几个正确的数据帧以后,才对一个数据帧发确认信息。,信道利用率和最佳帧长,信道利用率和最佳帧长的关系如下: 如果数据帧取得很短,控制信息占的比例增大,导致信道利用率下降; 如果帧长取得太长,数据帧在传输过程中出错的概率就增大,重传次数增大,也会使信道利用率下降。,最佳帧长,设误比特率为p,数据帧长为lf,每帧中数据为ld比特,控制信息为lh比特,,信道共享技术

14、基本理论,信道共享技术,以动态分配信道资源的多点接入方式提高了网络利用率。多点接入技术主要有以下两类。 1)受控接入:轮叫轮询,传递轮询。 2)随机接入:ALOHA,CSMA和CSMA/CD。,轮询,轮询是一种非竞争的动态分配共享资源的系统主站:某个集中控制点,向各分散用户发出询问信息包,探询用户是否有信息要发送。 分散用户:只有待收到探询后方能使用信道。,两种探询方式,轮叫轮询:由主站按某种顺序原则主从轮询; 传递轮询:既探询信令按某种顺序原则在各用户站间传递。 传递轮询的帧时延小于同样条件下的轮叫轮询的时延;站间的距离越大,传递轮询的效果就越好。,吞吐量,吞吐量S,等于在发送时间内成功发送

15、的平均帧数。0S1,S=1是极限情况,这种情况下表明帧一个接一个地发出去,帧之间没有空隙。,网络负载,网络负载为G,等于发送时间内总共发送的平均帧数,包括发送成功的帧和因冲突未发送成功的帧。,纯ALOHA系统,一个帧发送成功的概率为:吞吐量公式为:上式中,当G=0.5时,吞吐量S可能达到最大值S=0.184。,时隙ALOHA,用同步的代价换取了吞吐量的提高,成功发送的概率:吞吐量公式为此公式说明,当G=1时,S有最大值0.368,是纯ALOHA的2倍。,CSMA,CSMA属于ALOHA方式的改进。由于采用了附加的硬件装置,每个站都能在发送数据前监听信道上其它站是否在发送数据。这种方式是公共信道

16、上的分散用户采用载波检查方法来检测信道上是否有发送信号以判断信道的忙闲状态,各用户只能在信道空闲时发出自己的信息包。,载波检测类型,一为坚持检测,即分散用户保持连续检测信道,一旦发现信道空闲且需要发送便可向信道发送信息包;另一为非坚持检测方式,即分散用户检测到信道忙后,便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再检测,直到信道被检测为空闲才发送信息包。,CSMA随机接入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协议: ALOHA 非坚持CSMA p坚持CSMA。,CSMA/CD,由于信号在信道上以有限速度传播,所以载波监听并不能完全消除冲突。 一种称为CSMA/CD的改进方式,即载波检测-碰撞检测,它能够边发送边监听,只要监听到发生冲突,则冲突的双方就必须停止发送。 由于电磁波在网络上传播需要时间,因此冲突仍有可能发生。这段可能发生冲突的时间间隔称为争用期。,当网络负载G很小时,ALOHA 时隙ALOHA 非坚持CSMA 坚持CSMA CSMA/CD 轮询,比较,在延时传输系统中,当延时系数a较小时,坚持CSMA和CSMA/CD性能较好;当延时较大时,时隙ALOHA性能较好,它与延时无关。对于中央控制的轮询系统,则有最大的通过量,系统稳定。实际上,这种稳定是采用了拒绝排队规则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