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管理创新-零缺陷管理模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11344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管理创新-零缺陷管理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基层管理创新-零缺陷管理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基层管理创新-零缺陷管理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基层管理创新-零缺陷管理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基层管理创新-零缺陷管理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层管理创新-零缺陷管理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管理创新-零缺陷管理模式(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建“零缺陷”管理模式打造高质高效作业尖兵孤岛采油厂作业519 队作业 519 队按照油田、采油厂提质增效工作要求,针对孤岛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后井下状况日趋复杂、疑难井例日益增多、作业难度不断加大等问题,创新构建实施以“六零质量准则”为内容的“零缺陷”管理模式,通过“方案论证零盲点、标准执行零偏差、风险削减零死角、疑难处理零失误、跟踪维护零延误、责任落实零缺失”,确保每道流程、每个环节、每项节点精确执行,努力打造高质高效的科学作业尖兵。 2012 年初以来,共作业交井138 口,施工一次合格率、维护作业井恢复率、资料全准率均保持100% 。措施有效率达到91.3%。其中, GDB21-4

2、-10 已连续生产1007天,目前日油36 吨; GD1-5P615已连续生产2550 天,目前日油 10 吨。作业时效达到93% ,同比提高7.4%,平均单井施工占井周期缩短5 小时。一、建立标准化流程,确保方案论证零盲点依托采油厂“大作业”管理、多系统联动的运行机制,在方案论证中充分发挥作业队能够直观了解现场情况、生产井况等优势,将论证延伸至施工前中后全过程,实现了从被动执行到主动优化、从机械实施到总结反思的提升,为优质高效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建立“六线三分析”流程,优化施工前方案论证。改进传统的方案论证模式,建立“六线三分析” (液量曲线、油量曲线、含水曲线、动液面曲线、电流曲线、载

3、荷曲线、示功图分析、生产周期分析、同层注水井分析)论证流程,对躺井表象、区块特点、地层特性、历次作业记录进行全面剖析,并由技术人员实地勘查核实井况,找准躺井原因,确定施工要点,制订科学合理的施工设计。二是坚持“油井大夫会诊”,优化施工中二次论证。坚持“油井大夫会诊”,建立常态化的二次论证机制,对照现场施工中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仔细检查诊断现场情况并落实躺井原因及附带问题,经过“会诊” 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必要时进行方案变更。2012 年初以来共变更方案5 次,均见到良好效果。 2013 年 4 月, GDB21-7-18 井原方案为检换绕丝。起出原井试挤地层时发现近井地带堵塞,并洗出泥质物。经

4、过会诊论证,建议增加混排及高压地填,清洗炮眼,疏通地层。实施后该井日液33 吨,日油 10 吨,目前已连续生产295 天。三是编写施工案例库,优化施工后总结论证。施工结束后,对本次作业方案中的主要措施、辅助措施进行梳理总结,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论证评价。建立施工案例库,制定标准化模板,规范记录历次施工总结分析情况,形成经验固化的长效机制,不断深化对区块、地层、单井特性的认识,提高作业施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实施痕迹化管理,确保标准执行零偏差以采油厂“四化”建设为契机,加大数字信息技术应用力度,在施工现场配备视频监控、无线网络、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设备,对单工序执行情况实施“痕迹化管理”,确保了

5、标准执行严格、监督及时有效、整改有的放矢。一是建立“可视档案”,强化标准落实。将视频监控与现场拍照相结合,对施工关键工序、关键节点标准执行情况进行影像留存,建立“可视档案”,督促全员时刻做到“四个一样”。以完井试压工序为例,利用视频监控记录打压时间,通过现场拍照记录压力情况和稳压时间,确保试抽憋压合格。二是开发“电子班报”,提升工作效能。多年来作业队人工手填班报,每天由小班资料员现场填写后,再带回队部由技术员检查修改,重新录入网上数据系统,费时费力,时效性较差。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无线网络、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建立电子班报 采集系统, 持续提高痕迹化管理水平。小班资料员在每道工序完成后,第一时间将

6、数据资料录入电子班报,技术员在队部同步审核上传,确保每一道工序数据及时核实、隐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推行精细化施工,确保风险削减零死角将精细化标准贯穿于作业施工全过程,发动全员开展质量隐患排查整改,坚持提前预判、超前预防,最大限度降低每一次施工、每一道工序的质量风险,切实做到防微杜渐、精准细严,确保了施工过程优质高效。一是完善“作业质量风险规避库”,落实削减措施。将作业施工过程细分为51 道工序、 195 个质量监控点, 对每道工序、每个质量监控点的质量风险做出预判,逐一制订规避和削减措施,建立“作业质量风险规避库”,制订实施工序质量风险评估与削减方案,指导作业现场施工。二是规范“油井

7、大夫”修井档案,深化现场写实。规范修井档案填写类项和标准,将风险削减措施执行责任分解到岗位、落实到个人,实施工序质量“无缝隙管理”和“一卡制”交接,深化现场写实机制,对交接班、单工序耗时、标准执行情况、现场存在问题等进行详细记录,逐一进行质量评定,并由执行人员、跟班干部共同签字确认。三是实施关键工序“差异化”管理,深挖质量潜力。相同的方案设计在不同区块、不同层位、不同单井实施时,质量风险、控制要点、实施效果存在差异。针对这一情况,以质量最优、效果最佳、效益最大为目标,创新实施关键工序“差异化” 管理,深挖单工序质量潜力。压井工序“差异化” :稀油区采取正常反循环压井;稠油区搬上起杆后, 装封井

8、器、转开自旋泄油器,正压井将稠油洗出;针对漏失严重(水平井),将光杆倒出、泄油器转开后采用正反压井。冲砂工序“差异化”:正常井冲砂采用正反冲砂;漏失井(水平井)采取联合冲砂;漏失井(有胶皮)采取正反平衡冲砂,将胶皮压入井底。大型施工“差异化”:孤岛油田中区馆1+2 以绕丝充填防砂为主,对泥质含量较高的井可采用混排+地填 +绕丝充填防砂。馆3-4 以普通滤砂管防砂为主,以地填+绕丝管砾石充填防砂为辅;南区馆1+2 采用腹膜砂 +绕丝绕丝管砾石充填防砂。馆3-4 以普通滤砂管防砂为主,以地填+绕丝管砾石充填防砂为辅;渤 76 馆 1+2 常规井防砂以高压充填防砂为主。热采井转周防砂采用腹膜砂绕丝充

9、填防砂注汽。馆 3-4 常规井以地填 +绕丝管砾石充填防砂为主。热采井以腹膜砂 +绕丝管砾石充填防砂为主。四、推进全员化提升,确保疑难处理零失误针对孤岛油田出砂严重、稠油井施工难度大等问题,大力实施全员素质提升工程,着力提高疑难问题处理能力和标准化操作水平,为作业提质增效提供过硬的素质保障。一是整合技术资源,开展远程技术会诊。依托现场视频监控、无线网络等设备,建立现场与队部的远程技术会诊机制,集思广益破解难题,交流探讨提升能力。借助上级部门技术资源, 针对初次遇到的技术问题、难以处理的疑难问题、井下特别复杂状况等,邀请上级技术部门人员参与远程技术会诊,提出指导性意见,使本队人员在会诊中学习提高

10、。针对疑难措施井、重点施工井、长期停产井等,技术人员主动参与采油厂地质部门措施讨论会,加深对措施目的、技术要点、施工要求的把握,提高执行水平,确保措施效果。二是编制 3D课件,开设“电子移动课堂”。将重点工序技术标准编制成10 套 3D课件,以更加直观的方式便于员工掌握。在施工现场安装移动存储和播放设备,开设“电子移动课堂”,将标准化操作视频、施工视频等存储其中,员工可利用休息、工余时间,对照现场实物随时进行学习和讨论。每天早上班前会,由跟班干部利用“电子移动课堂”向班组员工进行重点工序3D演示,提高全员业务素质,确保标准高效落实。三是创新培训手段,开发“尖兵在线”培训考试站。自主开发“尖兵在

11、线”培训考试站,将职业技能鉴定题库、井控安全知识、 HSE管理应知应会、形势任务试题等全部录入电子题库,提高学习培训的便捷性、时效性。依托“尖兵在线”,牵头 5 支作业队联合开展“作业达人秀” 技能拉力赛,在传统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专家辅导、网上竞赛、现场答题、挑战淘汰、技能绝活等环节,月度考核积分,选拔优秀选手进入“作业达人库”,引入动态管理、末位淘汰机制,优选拔尖选手进入年度总决赛,对优胜者给予表彰奖励,并优先推荐外出培训、参加各级别职业技能竞赛和基层技能竞赛,有效提高了学习培训的吸引力、针对性、实效性,促进了队伍综合素质显著提升。五、探索一体化机制,确保跟踪维护零延误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

12、主动介入作业后油井生产环节,提高动态跟踪的及时性和维护措施的实效性,有效改善了油井生产状况,延长了免修周期。一是依托“油井大夫”工作网站,监控油井生产参数。充分发挥网站作用,将作业后油水井按照产量、寿命、增油效果等条件分类排序,通过网上信息平台做好“病历”跟踪服务,对油水井的含油含砂比例、措施增油效果等情况进行全程监控、实时预警,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二是建立“三方会诊”生产模式,改善油井生产状况。生产参数、生产方式是影响油井产量和生产周期的关键因素。为进一步改善油井生产状况,探索建立了“三方会诊”生产模式,在油井生产120 天内,每一次生产参数调整、生产方式变更之前,按照“采油提出、作

13、业建议、技术部门审核”的程序,由采油制定初步方案,519 队根据作业过程中掌握的井况提出参考意见,地质所、管理区技术站审核后实施,最大程度保证了措施的科学性、有效性。三是创新单井责任承包机制,延长油井生产周期。针对作业井分布区域广、 井况差别大等实际情况,创新实施以 “定人、定井、定时、定责”为内容的“四定护理法”,将作业井实地跟踪的责任分解承包到每名员工,每年每人承包2 至3 口井,定期到井场观察作业后生产情况,全面掌控动态信息,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联合采油队采取针对性措施,共同培育长寿高效井。2013 年 9 月 30 日, GDGB1-26包井员工刘俊杰利用休班时间查看井况,发现该井光杆

14、缓下,观察 25分钟后卡住。他立即通知值班干部,并与采油队联系,调派水泥车进行循环洗井无效,随后联系吊车将光杆缓慢提出,循环洗井正常,目前生产状况良好。六、加强节点化管控,确保责任落实零缺失以质量效益为核心,完善业务节点责任管理体系,创新质量考核机制,引导全员落实岗位责任、提高管理水平。一是突出质量责任,完善岗位巡回检查制度。将作业施工现场细分为工具区、管杆区、安全区等8 个区域,制订现场布置、工具摆放等5 个方面的 256 项具体标准,覆盖到各区,精确到厘米。以质量责任为核心,对司钻岗、资料岗、场地岗等 6 类岗位的岗位职责进行梳理,细化为6 大类 68小项的岗位责任节点,构建形成责权明晰、

15、科学规范的岗位责任标准体系。按照岗位责任节点划分,将作业现场防喷井口、专用短接、通井机、液压钳等全部72 项设备工具管理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个岗位。制订“岗位巡回检查路线图”,按照分工不同,分别将每个岗位的现场巡检责任分为质量隐患排查、井架和游动滑车检查、现场交接班等10 至 12 个巡回检查节点,实现岗位自查自改、自我提升的常态化。二是聚焦质量效益,创新“千分制”考核。结合采油厂作业优质优价风险结算机制、特殊井奖励办法等制度,积极探索适合基层作业队伍的新型考核模式,创新实施班组质量“千分制”考核机制。在分值分配环节,每月初为各班组设定 1000 分质量基础分值;在监督考核环节,对照作业质量管理细则和岗位责任节点,通过跟班干部监督、现场写实记录、视频远程监控等措施,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类项进行扣分、整改;在奖惩兑现环节, 对各班组分值情况每天一记录、每旬一分析、每月一汇总,每月底依据分值比例分配奖金的20% ,进一步突出提质增效的考核导向,推动各项工作向质量效益聚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