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竞赛试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08792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竞赛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三语文竞赛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三语文竞赛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三语文竞赛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三语文竞赛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竞赛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竞赛试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语文竞赛试卷亲爱的同学,当你接到这份试卷的时候,也许还在抱怨吧,“语文学习本 来就枯燥无味,还要搞什么语文知识竞赛,真没劲!”千万别急,这一次竞赛 的试题与其他的语文考试试题绝对不一样。做完它,你也许会发现语文学习的 时间和空间都非常广阔, 它不光有趣还能增长见识, 即使不能得奖, 也会觉得 其乐无穷,可要努力哟!一、积累与运用。 30 分 1、3 分写出下列雅号是哪位诗人的?A、诗仙B、诗圣C 、诗佛 2、填空: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主要通过() () ()来 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3 分 3、猜成语: 一年春节前夕,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

2、一家门前, 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 郑板桥读后,掉头就往自己家里跑。不一会儿,他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 几件衣服和一块肉, 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 只见屋里的人缺吃少穿, 愁眉苦 脸,送来的粮食、衣物正好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 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 贫困和急需。 从这副对联里你能看出什么?如果说这副对联是一个谜语,打一 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是什么吗? 2分 4、 “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出自谁之口?2 分 5、写出下列人物: 5 分 A、唐宋八大家: B、王 孟: 6、 四书 五经各指什么? 4

3、分 7、乐府双璧指的是:()和() 。2 分 8、古代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女子之美,其中“闭月”指的是 谁? 2分 9、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巨匠都是谁? 3分 10、下面对联所隐含的年龄是 2分 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下联:古稀双庆再多一度春秋A、121 岁 B、131 岁 C、141 岁 D、151 岁 11、模仿下列括号里的成语对前面数字的形象而别致的描述,在最后一个括号 里填上一个合适的成语以形象地描述最后一个数。(2 分) 10000 0 ( 万无一失 ) 1000000 = 100 100100(千方百计 ) 72 ( 不三不四 ) 1 / 100( ) 二、现代文阅读。

4、(4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一)螳螂(分) 螳螂,善于捕捉害虫,故为益虫。每年一到“芒种”,螳螂就会出现。 古代人们把它作为“芒种”节气的“候应”。 螳螂在国外是一种带有神秘色彩的昆虫。古代希腊人看到螳螂举足而 立,则肃然起敬,称其为“先知”的“预言者”。穆斯林认为,一向麦加的摩 洛哥的牧羊人在迷路时遇上螳螂,它前腿所指的方向一定是北方。 意大利农民 生了病,总认为被螳螂看中了。撒丁山人则从不敢杀死螳螂。螳螂,竟被许多 国家和地区的人当作偶像看待。 这些离奇的传说, 与螳螂奇异的生活方式有关。 螳螂是肉食者, 并专吃 活货。它白天躲在树丛中“守株待兔” ,一旦小昆虫进入它的捕

5、捉地带,立即 用二十分之一秒的速度扑上去,大蝗虫也常被它猎捕,其情景非常有趣。 一次,一只大螳螂在草丛中见到了灰黄色的大蝗虫,立即作出痉挛似的 跳跃,两翅斜斜地伸向两侧,恰像装在背上的两张对称的“帆”。同时,两对 前足把身体高高抬起, 两把大刀缩在胸前。 螳螂摆出了这种奇异的姿势后,一 动不动,眼睛直直地盯着蝗虫, 头随着对方的移动而缓转。 此刻蝗虫早已吓得 魂不附体了, 生死就在这眨眼之间, 虽然它有健壮的后腿可以跳跃,有双翅能 飞,但为时晚矣,就在它企图逃跑的一闪念之间,螳螂的两把“大刀”已狠狠 投去,蝗虫还未挣扎,就一命呜呼了。 在螳螂的“宗族”中,有一种黠螳螂,它的胸节的两侧和前肢的基

6、节, 生着色彩美丽的薄膜。 它们隐藏在树丛和花丛中, 把一对足装成花瓣似的。 有 些昆虫兴冲冲地飞去采蜜, 结果是自投罗网。 还有一种生活在热带沙漠地区的 螳螂,体形细长,颜色微绿,非常美丽。它能隐藏在草丛中,一动不动地蹲上 几小时,伺机猎食,就像渔翁垂钓的样子静待鱼儿上钩。螳螂还有一套不寻常 的本领,就是它的颜色会随着周围的颜色变化。 有趣的是,螳螂喜捉蝉为食,而螳螂和蝉又都是黄雀喜吃的美食佳肴。 说苑正谏里记载: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 在其后也;螳螂委身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又吴越春秋里云: “ 螳 螂 捕 蝉 , 志 在 有 利 : 不 知 黄 雀 在

7、 后 啄 之 。” 后 来 人 们 就 用 “ (,) ”这个成语来比喻那种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 患的人。 、文章引述了国外关于螳螂的传说有什么作用?(分) 答: 、根据文章内容,简要介绍螳螂捕食的特点。(分) 答: 、螳螂为捕食而善于伪装, 请根据文章内容说明它是怎样伪装的?(分) 答: 、第段引用古书记载和成语, 揭示了生物界里的一种什么现象? (分) 答: 、 第段空缺处应填入的成语是什么?这个成语对你有什么启发?(分)答: 、第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分) 答:(二)(分) 说起背书的好处,培养记忆力是最值得一提的“味道”。它的真正好处 是使你熟悉名人名篇的话语, 熟悉了他

8、的话语就能进一步掌握他的性格,掌握 他的性格再进一步就能深入到他的内心世界。从“诵其文”进入到“知其人” 的境界。回过头来,能把他的话语消化而成为你自己的话语。名家的诗文背多 了,如同在他们的话语世界与心灵世界里漫游,最后,“不分彼此”,你自己的 声腔口吻都登上了一个台阶,话语再带动你的思想,人品也能登上一个台阶。 反过来, 你背得出的如果只是些流行歌曲的语句不通的歌词,你一开口 也说不通,更不用下笔成文了。 所以一定要“取法乎上” ,要背就背最精美的文学作品。这就好像临帖 写字,当然要临第一流的名家,或是颜真卿,或是柳公权,甚至是王羲之,多 临多摹仿,能得其形,背帖默帖,能入神。默出一家,你

9、就能写一笔颜字或柳 字;出入多家,你的笔下就有自己的风格,形成自己的一家。背书的作用大致 如此。 其实背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我们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互三味书屋 总认为寿镜先生背书是一件令人可笑的事,殊不知“他总是微笑起来, 而且将 头仰起,摇着”这正是他的得意时刻, 得什么意呢?他是悟出了古人的诗 意,进入了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了。 一个人能背不少书, 就等于为自己建造了一座精神的乐园,闲来无事就 可以在这一座精神乐园里漫步入徜徉, 在这里他们有许多知音, 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他能背诵这些诗文, 陌生的是他随时都会发现这些诗文新的意义,产 生新的感悟。现在许多人喜欢收藏,藏古董藏字画,集邮票

10、集烟花。其实最应 该收集珍藏的是一肚子好诗好文章,它是你一生最好的伴侣,而且永不贬值。 一个人肚子里“有”同“没有”是大不一样的。我最怕看电视上的谈话 节目,有些人甚至是名人,一开口就露底,张口结舌,甚至心里话说不出。什 么道理,肚子里没有,没有适当的话和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太痛苦了。由 此我常想起,这也许是过去在语文课上忽视了朗读和背诵。 说到这里, 不得不得罪年轻的同行了、 你们在读中学时恐怕也不太注意 读书背书,靠“做题目”进了大学。在大学里听老师的“分析”,很佩服,殊 不知,记住“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感悟原作,而感悟原作的最好办法就是读和 背。现在一旦走上讲台,除了分析就是“做题目”,

11、自己也觉得无趣。我看了 不如重新认真读一些名著, 尤其是课本上或与课本有关的文章,丢了课本上台 宣讲,学生会为之一愕;学生在佩服之余,也就模仿你,跟着你读书背书。好 读书的风气一旦形成, 语文课的活力就显现出来了。 这时用得着那句老话:“从 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给下列词语中括号前面的字注音。 (2 分) 临帖()徜()徉 、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 分) 答: 、作者认为背书的好处有哪些?请加以简要概括。(3 分) 答: 、第段中“取法乎上”的具体含义是什么?(2 分) 答: 、作者说“背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谈谈自己的 体会。 (3 分) 答:(三)悠悠父母心( 3

12、 分) 说来你不相信,中村家的变化竟是起因于妻子的一次偶然的疏忽。 中村已经 44 岁了,在一家公司供职,儿子贵之君念高一,女儿和佳才念 初一,一家四口生活过得殷实而不算富裕。令中村头痛的是, 贵之君的出手越 来越大,伸手向自己要钱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只是中村觉得, 自己的家教还不 至于使贵之君成为一个纨绔子弟,况且他很爱妹妹, 也看不出他对这个家没有 感情,也就没有责怪贵之君。为了节约开支,中村的饭都是自己带的,而且十 有八九是以大马哈鱼为下饭菜,这使他在同事中享有“马哈中村”的绰号。 一天,中村用了多年的饭盒坏了, 妻子为他买了一个新的饭盒, 这比原先 的当然要考究一些, 至少它是分层的式。

13、 饭和菜可以分开放。 儿子贵之君的午 饭也是妻子给准备的, 但他的饭盒早就是分层式的。 还是一如既往的 “大马哈 鱼” ,虽然不免有些吃腻,不过想到这样可以节省开支,想到自己一双儿女正 在慢慢长大,中村吃得还是挺有滋味。 突然有一天,中村打开饭盒,不禁倒吸了一口气, 那天的菜是如此的丰盛: 有酱牛肉仁、炒香肠、烤蛋,还有莴苣,而且米饭上还铺有一层黑黑的海苔。 莫非今天是自己的生日?妻子特意为自己准备的?可生日还早着呢!那又是什 么特别的日子呢?中村横想坚想都打不到理由。菜的味道不用说它了, 那一层 海苔下面的米饭,也是中村最喜欢吃的。小时候,家里有什么喜事,或者中村 做了令母亲高兴的事, 母亲

14、就烧海苔铺饭给他吃。 看着眼前的饭菜, 中村想起 了悠悠往事, 想起了妻子多年对自己的照顾,油然生起了一种爱意。 这天下班 后,他特意去商店买了礼物,准备回家后送给妻子,也让她高兴高兴。 中村满心爱意地推开家门, 里面却传来儿子责怪母亲的叫嚷声。这种声音 并不鲜见,只是今天听来有些特别, “那样的饭菜也能吃吗?”儿子在责怪他 母亲。面对儿子的愠怒, 母亲显得局促不安, 可她还是充满爱怜地向儿子解释 着: “对不起,是我把你和你爸爸的饭盒给搞错了!”什么都明白了。中村木然 地站在门口,迈不开自己的脚步。 听到母亲的解释, 贵之君似乎也发现了什么, 他哑然了。当他回头向门口张望时,发现父亲凝重地呆

15、立在那里。从此,中村家发生了变化, 最大的变化是贵之君, 他几乎不再向家里要钱 了。讲话虽然有时还很粗鲁, 然而再也没有听到他对母亲的大声呵责。从他 的眼神和话语中,经常可以看到和听到那一种出自内心的柔情。 中村的饭盒依然少不了大马哈鱼,当然也不尽是大马哈鱼, 因为贵之君说 他也喜欢吃这种鱼。 、文中“妻子的一次偶然的疏忽”是指什么?请加以简要概括。(分) 答: 、通观全文,“中村家的变化”主要指什么?(3 分) 答: 、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4 分) 什么都明白了。 中村木然地站在门口, 迈不开自己的脚步。 听到母亲的解 释,贵之君似乎也发现了什么,他哑然了。 中村明白了什么?贵之君发现了什么? 答: 、请你从文中举出例子来说说标题“悠悠父母心”的含义。(3 分) 答:三、作文( 50 分)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艘货轮卸货后返航,在浩森的大海上,突然遭遇到巨大风暴。 老船长果断下令:“打开所有货舱,立刻往里面灌水。 ” 水手们担忧:“险上加险,不是自找死路吗?” 船长镇定地说: 大家见过根深干粗的树被风暴刮倒过吗?被刮倒的往往是 没有根基的小树。” 水乎们半信半疑地照着做了。虽然暴风巨浪依旧那么猛烈,但随着货舱里 的水位越来越高,货轮渐渐地平稳了。 船长告诉那些松了一口气的水手: “一只空木桶, 是很容易被风打翻的, 如 果装满水负重了,风是吹不倒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