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月考试题_3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08780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月考试题_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三语文月考试题_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三语文月考试题_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三语文月考试题_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月考试题_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月考试题_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语文月考试题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 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蹊跷(q qi o) 嫣(y n)红祈祷(q d o) 征(zh ng)发B.宁(n ng)可诧(ch ) 异慎(sh an)重萌(m?ng)发C.猝(c ) 然绚(xu n) 丽呜咽(w ya) 蹁跹(pi nxi n) D.愠(y n)怒惶(hu ng)惑逶迤(w iy ) 岷(m ng)山2 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充饥 景致 先驱 调虎离山 B惶惑 寥落 诧异 居理力争 C哽咽 祈祷 萌发 故弄玄虚 D焦灼 募集 圣诞 花天酒地 3 默写填空(1) 四渡赤水这首歌词中,运用了比喻

2、修辞形象表现红军和人民群众亲密关系的词句是:(2) 过雪山草地这首歌词中,描写红军过雪山草地时的困难处境的词句是(3)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像山泉在呜咽,。 4 为迎接国庆 60 周年,班级要开展“礼赞祖国、讴歌时代”的主题班会,由你担任主持人,为班会设计一段 开场白,并请你根据所给的节目,在节目一和二之间设计一段生动的串连词。 节目一 :诗朗诵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作者 舒婷) 节目二 :歌曲走进新时代(演唱者张也) 5 下面划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改正过来。 在今天,拥有一部电脑就如同好比拥有整个世界。于是,有的人开始厌倦纸质图书,更愿意在网上快速 阅读。但是网上阅读好像乘火车出差,

3、直来直去毫无悬念;而阅读纸质图书则好像坐牛车去姥姥家,慢悠悠地 观景赏花心含喜悦。对纸质图书的命运,无论怎样担忧,我都始终抱有希望,因为只要你想借助阅读享受快 乐,这种方式就永远不会消亡。 而且,随着整个社会浮躁心态的改变,使传统阅读方式将会受到大众的钟爱。 目前,古典著作图书受到读者追逐,就是最好的印证。 (1)句语意重复,应删去的词是。 (2)句成分残缺,应删去的词是。 (3)句中词语搭配不当,应将改为。 6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并联系第一单元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工农红军, 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用两年时间, 长驱二万五千里, 纵横十一个省, 冲破国民党重兵的堵截,克服雪

4、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胜利地完成了长征。长征的胜利, 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她的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材料二:长征从闽西的长汀、宁化和赣南的瑞金、于都出发时,中央红军主力约有八、九万人(连同后方 机关人员)。1935 年 7 月到达西北毛尔盖地区同四方面军会合时,中央红军只剩下4.5 万人,同年 10 月到达 陕北时只剩下不到2 万人,也就是说,中央红军主力的四分之三牺牲、失散或冻饿死忘在长征途中。 材料三: 1936 年,埃德加斯诺在陕北采访4 个月后,撰写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书中他是这样评 价长征的:“无论你对红军有什么看法,, 但是不能不承认他们的长征

5、是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 请概括红军长征所经历的艰难历程和所做出的牺牲。 对红军的长征,材料中引用外国人的看法说明了什么? 7 请模仿例句,例举一种自然现象,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生存其实很简单,拒绝堕落就行了;生存其实很简单,胜利时,保持冷静就行了;生存其实很简单,在艰 苦 的 环 境 中 选 择 坚 强 就 行 了 ;生 存 其 实 很 简 单 , 把 缺 陷 转 化 为 动 力 就 行 了 ; 生 存 其 实 很 简 单,。二 诗词及文言文阅读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8体现全

6、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_ 。 全诗的诗眼是 _ 。 9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两个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 101935年10月,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没有过岷山,这是历史事实。那作者又为什么要在诗中说成是“三军过后尽开颜”呢? 11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扁鹊投石 注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 “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 “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战国策秦策) 、 注 石:石针,古时治病用

7、的工具。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武王示之病()(2)君与知之者谋之()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14 “君以告扁鹊”中,“告扁鹊”的具体内容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 15扁鹊的话一是针对而言,一是针对而言。 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

8、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16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17红军在狭窄又非常不平的山路上“横着心躺下去” ,表现了他的怎样的精神? 18第三段从哪三个方面描绘了红军夜宿的环境,请简要概括。19第三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阅读下面心灾一文 中国人多数都有一个乳名,又叫小名。这是大人给孩子作的一个永久性记号。它记载着人们各式

9、各样的 思想和情感。大人们的这个寄托和念想对孩子来说伴随终生。 我的乳名就是这样,大人们叫我“x n z i ” ,是什么意思呢?已上学的我求不出这个解。父母说是爷 爷奶奶起的。一天放了学,心软的奶奶在我的追问下打开了话匣子。 “你的名字叫心灾 , ”她说着用手指着自己的胸口说, “你是心里有灾,心灾! ” “怎么能是这两个字 呢?”我心里想着,没有说出口。奶奶把表情愕然的我拉到身边,轻轻抚摸着我的脑袋,眼里忽然射出一种少 见的悲愤的光,牙齿像是咬着似的说: “这得从你的出生说起。鬼子进村时你出生的。” “那天( 1943年 1 月 8 日)天刚亮,外头就有人喊鬼子来了,鬼子快进村了!真是晴天

10、霹雳啊!无 恶不作的日本鬼子从据点出来就是扫荡啊!小鬼子是野兽,没有人性啊!到哪儿都是三光(抢光、杀光、 烧光)啊!该千刀杀的鬼子怎么这时候来了啊!正是你要出生的时候。家里只有我和你娘。我怕你的小命要葬 送到小鬼子的手里, 我更怕你娘月子里有了好歹。听说鬼子已经从村东头进来了,你娘紧张、 害怕,我更紧张。 就因为紧张,还没准备好,你哇哇地落地了。这怎么办呢?日本鬼子是什么都能干得出来的啊!得跑啊!再怎 么也得到野坟地躲一躲。可十冬腊月,你娘俩受了风寒怎么办啊?真是左也怕右也怕。但思来想去,走一步说 一步,先躲过鬼子的刺刀再说。也是急中生智,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急急忙忙烙了两个又厚又大的油饼,

11、 用蒸馍的笼布包起来,让你娘前胸贴一个,后背贴一个,然后用带子勒上。用它抵御腊月里野地的风寒,也能 用它来挡饥。就是这样,我们抱着你,在野地坟间冻了一天一夜。直等到看见日本鬼子驮着粮食,赶着牲口, 狼烟动地地出了村, 知道那是扫荡完了, 然后才回到家里。 幸好你的命大, 活了下来。可你娘从此落下了毛病。 ” 奶奶说到这里,已是气喘得厉害,她用质问的口吻说:“我啥时候想起来啥时候心里打颤,嗓子眼儿里 冒火:咱在自己的家过日子,日本人有日本人的地儿,他们凭什么来到咱们家门口横行霸道啊?世上咋兴这样 的强盗恶魔啊?咋没人治治这些禽兽不如的东西呢?” 奶奶缓过一口气以后对我说: “孩子,你真是有大灾啊

12、!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头就遇到强盗、恶魔!差一 点要了你的小命。你这是胎里带来的灾啊!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消掉这个灾。我听人说要消心里的灾就要把它说出来撂到明处。大家经常喊来喊去,灾就消了。我就给你起了个小名叫心灾!我孙子的这个灾,也是咱全 家的灾,我这一辈子不会忘记,我也叫你永远不忘记。” 我在襁褓时发生的惨烈故事,不可能清晰的存留在我的记忆中。但是,奶奶对我乳名来历的诉说,已经 并将永远成为我人生最深刻的记忆。 (作者:孙荪选自青年文摘 2006 年 6 月绿版,有删改) 20、奶奶为“我”取“心灾”这个乳名的用意是什么? 21、第 4 段的情节可分五个阶段,下面已概括了首尾两个阶段。请根据文章内

13、容,用短语补写出中间三个阶段 的情节。 听说鬼子进村()()()见鬼子出村而回家 22、联系全文,就文中加点和加线的词句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 “眼里忽然射出一种少见的悲愤的光,牙齿像是咬着似的说, ”一句,表达了奶奶怎样的思想感 情? (2) “奶奶说到这里,已是气喘得厉害, ”一句中加点的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23、 文章主体部分主要是通过奶奶的口吻来叙述的,若改用“我”的直接叙述好不好?为什么?根据文章中“我” 和奶奶各自的叙述语言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简要回答。 24、认真研读下面的材料, 结合上文主旨, 说说我们今天应怎样正确对待 “侵略所造成的伤害” 这个历史问题。 (1)作者孙荪

14、在写作此文时说“我所以来告诉世人自己的一点近乎隐私的东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那 些企图淡化甚至涂改日本作为侵略者的历史罪责的人给我的刺激”,又说“一个民族受侵略被蹂躏的历史,和 一个负有侵略罪责的民族的历史,都是人类的惨痛悲剧和经验”。 (2)在南京东南大学工作了12 年的日本老人植松信晴常常告诉他的中国学生,日本人有很多事情要弥 补,破裂的感情需要精心的呵护才会康复。他在1997年获得了“江苏友谊奖” 。东史郎等多名日本老兵,为求 得自己余生的宁静,多次来中国向中国人民忏悔,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他们还用下跪的方式谢罪,赢得了 中国人民的理解与尊重。最温暖的墙 我的朋友是一位中学教师,她的职业

15、性质决定了她要经常与粉笔打交道。当粉笔灰尘雪花一样把她的世 界装点得银装毒裹的同时,也消然腐蚀着她手指。 到了冬天,天冷的时候,她的手指常常被冻裂了,一堂课板书下来,疼痛不已。上课前擦的润肤油,不 到几分钟的时间就被粉笔灰吸得一干二净。为了减轻疼痛,下课后她经常用热水袋焐住冰凉疼痛的手指。 有一堂课,她需要板书一黑板内容,写到一半的时候,她手上的裂口流出很多血,染红了手中的粉笔。 坐在前排细心的学生发现了老师手上的血。那点点血迹像梅花一样,竞将白色的粉笔点缀得分外引人注目。 她拿出纸擦掉上的血,继续书写。不专心上课叽叽喳喳说话的学生见状后不再说话。教室里安静极了, 只听见粉笔头在黑板上轻轻发出的沙沙声,就像秋天的叶子,一片一片凋落在草地上发出的轻微声音。 第二天上课,她一走进教室,发现学生们的眼神和往常不一样,有一种期待、一种激动,那种神情意味 深长,就像捉迷藏的孩子希望自己的秘密不被人发现。班长喊起立,全班学生向老师问好,他们并没有把目光 放在老师身上,眼睛全盯头讲台上的粉笔盒。这让她感到很蹊跷,莫非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当她粉笔盒里 拿出粉笔准备书写时才发现,那些粉笔整整齐齐全部穿上了外套,一根根粉笔被五颜六色的彩纸裹了起来,像 花园里多彩的花枝。 老师以为学生们是开玩笑的,准备撕掉包裹粉笔的彩纸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老师先不要撕,请先 看看那些字!那纸上有字! 细看纸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