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刘破资20131024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53308598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刘破资20131024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刘破资20131024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刘破资20131024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刘破资20131024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刘破资20131024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刘破资2013102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刘破资20131024(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刘破资 主任医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医学院清华大学玉泉医院,1,2,讲座目录,1、脑科学的研究进展与心理症状2、失眠、自动思维、创新灵感与心理症状3、老师与学生常见的躯体形式障碍与心理问题4、压力、压抑与动力的转换、压力管理5、性格、社会成熟度、人格障碍6、心理疾病的诊断与脑认知功能成像7、个人层面如何调节心态与价值体系8、心理治疗与精神药物治疗的利与弊,3,精神活动:认知活动:注意、感觉、知觉、记忆、联想、推理、情绪体验与调节:心境稳定与焦虑抑郁行为适应与调控:自我、环境、社会适应神经活动: 脑电生理:动作电位与节律的电活动Na-KATP,细胞间的:突触、

2、神经递质与受体:DA、5-HT、NE神经生化:神经信号调节与通路:Ca耦合蛋白 细胞内的:基因表达与蛋白质功能:酶,能量代谢:氧合与脱氧血红蛋白、脑红蛋白脑 解 剖:脑皮层、脑髓质(神经纤维)、神经核团 生物进化学观点:适者生存的大脑“符号”活动 生物网络学观点:神经结构网络支持下的精神功能环路脑的社会化网络:学习、思维、推理、行为、空间定位 脑的自主化网络: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平衡,精神活动与神经活动的生物学基础,3,4,4,如何理解心理症状,心理症状是大脑功能区(感觉、知觉、认知过程、思维记忆、情感心境调节、行为调节)脑神经回路可塑性障碍,出现病理性功能失调(低下、亢进或反馈机制失调

3、)。 情绪、思维、认知和行为等过程不能自我调节。 亚健康与双面人格的内心压抑现象。,5,心理活动的网络联系与心理症状分布,躯体化症状,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强迫症状,自知力与疑病症状,幻觉,心境恶劣,6,6,常见的症状性失眠,间断性失眠:醒来2-3次 浅睡性失眠:易醒、睡眠浅 梦境性失眠:总感觉在做梦、没睡好 境遇性失眠:环境改变,换班、有任务、考试 焦虑性失眠:担心睡不着、总有担心的事 抑郁性失眠:总回忆不愉快的事 强迫性失眠:控制不住想的事、或念头 混合性失眠:,7,7,睡眠条件下部分皮层交替活动,睡眠时部分皮层(扣带回前额叶内侧,海马傍皮层脑桥被盖核团)交替进行活动。睡眠功能环路,8,8,

4、主动思维和自动思维,主动思维是指有目的的,自我感觉在进行思考、回忆、推理、回想、联想,进行逻辑思维等过程。能够自控。与生存需要和发展有利。 自动思维是指无目的、无头绪,在脑内进行的反复思考、回忆、回想、事件像过电影的反复回放。思维过程自觉比较难控制。 自动思维现象常是主动思维的某些片段或生活事件记忆。 自动思维有利有弊,如果影响了情绪、主动睡眠过程,9,9,9,自动思维,自动思维内容与各种精神症状表现,占发病原因1/3,5-10%的自动思维是创新思维基础,10-30%自动思维是强迫思维,与不愉快情绪记忆体验的不自主结合就是心理症状,10,10,查无实据的躯体形式障碍和躯体化障碍,11,躯体化症

5、状,躯体形式混合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肠症状(胃胀、胃痛,持续反复打嗝), 循环呼吸症状(胸部隐痛,心悸、出汗、提气不上、喉部梗阻感,反复看急诊), 各种慢性疼痛(部位不定的头痛、后颈部和背部胀痛) 泌尿生殖系统(尿频、月经不规则或过多)生理:情绪心境与植物神经功能调节有共同“网络通路”。感觉知觉皮层与情绪体验环路互联。 心理:关注躯体不适的感知过程,内感性不适与身体有病的观念在脑内反复出现。抑郁焦虑心境的“转换症状”和 “放大作用”。 社会:躯体疾病易被人们同情和接受的理念的塑型作用。,12,躯体形式感知障碍:,幻觉性疼痛(反复手术,止痛药物成瘾),体型障碍(反复整形)、感觉不适(反复检

6、查) 6年前右面患带状疱疹,1年后出现3叉神经疼痛,做过2次三叉神经手术(消融和切断术)无效。多次刺伤面部感染疼痛分散幻觉性疼痛不适,被摘取右眼和右鼻翼。1月前再次进行颈部脊髓迷走神经刺激术无效。给予大剂量抗幻觉药物治疗20天,疼痛缓解70-80%,能耐受出院。,13,14,需要层次和价值观系统,生活信念,道德法律,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职业观,经济观,家庭观,人际观,社 会 成 熟 度,家庭、社区、教育、经历、事件、同伴,领导者的压力,15,压力、压抑、动力的转换,认知:自信、积极、包容,心境调节,沟通,环境适应,压抑与压力感比值与阶段,生存与发展,工作人际关系

7、家庭人际关系 需求调节,自我调节 睡眠休息户外活动,医学心理诊治,寻求帮助 家人朋友利益相关者,动力与选择,16,压力来源与管理,压力来源表象压力:不愉快生活事件工作压力 生活压力人际关系 心理压力:自我实现自尊感责任感不安全感身不由己感强迫性格完美主义重要性需求性 生理压力:情绪调节功能下降,压力管理暂时回避或积极应对阶段性减负调整生活方式合作或敬而远之阶段性调整自我实现价值降低生活目标、自信与轻微自卑阶段性分担责任明确阶段性安全的边界健康更重要,休息性格微调、缺陷美降低重要性评估调低需求价值休息,运动、请求医学帮助,压力的表现失眠 头痛 心烦 郁闷 厌烦 反感 易疲劳 易发火 易走神 易忘

8、事 无心情 想回避 压抑感,儿童与青少年学习心理问题,儿童多动与注意障碍儿童孤独症的现代医学观点与诊疗(低剂量抗强迫改善多动行为药物+物理治疗+感统训练)初中与高中学习成绩下降的医学理解:心境障碍与不愉快或情绪记忆增强现象(压抑、自卑、记仇、早恋)反叛情绪与反威权主义,12-18岁,社会化与社会成熟度。,重复经颅磁刺激仪,18,人格障碍定义,人格障碍:童年或青少年开始的 ,明显偏离正常的情绪反应和行为模式,明显的社会适应不良或人际关系不良。社区患病率需社会关注的:2%-10% 需医学关注的:10-20%,19,人格障碍与人际关系,偏执性人格障碍:疑心重,不签署任何文件,更换职业频繁,敌意分裂样

9、人格障碍:独自活动,无情感体验,不修边幅,无朋友反社会人格障碍:藐视社会权威和法律,敌意,漠视他人,不吸收教训冲动性人格障碍:急躁易怒,鲁莽,自控差,冲动前紧张冲动后放松感表演性人格障碍:情绪戏剧性,夸大性,暗示性,易变性,追求刺激、放纵强迫性人格障碍:自我怀疑,注重细节,规则,完美主义,谨慎,计划,工作狂焦虑性人格障碍:胆小已惊恐,易紧张,自卑,不安全感,对批评敏感依赖性人格障碍:需别人承担责任,无助,无能力感,要求保证,环性人格:内向抑闷与焦虑兴奋3-9个月交替出现,情绪明显不稳定性, 恶劣心境障碍:持续2年的内心郁闷、不高兴、无兴趣,不愉快、易生闷气、心烦,20,精神医学的边界:行为和感

10、受伤害自己或家人。愿意接受治疗者。社会法律的边界:行为严重伤害了他人在法律框架下的医学干预:,人格障碍的应对,21,精神医学的诊断,精神障碍的临床“二维等级”诊断原则器质病变功能性疾病(医学检查:心电图、生化、核磁、脑电图)重型疾病轻型疾病(精神状况检查、心理量表、脑功能成像) (无自知力) (有自知力) (幻觉、妄想)(抑郁焦虑强迫躯体化)国际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标准(ICD-10)定 义:符合有关障碍的定义。症状标准:必需具备几项心理、精神症状。严重标准:影响学习、工作、人际、家庭、睡眠、痛苦等社会功能。病程标准:症状持续时间(半月、3月、2年)。排除标准:排除其它疾病。,22,无创脑功能成

11、像,检测神经活动 脑电图仪、脑磁波描记器检测神经活动伴随的血流变化 PET、fMRI、fNIRS检测神经活动伴随的代谢活动 PET 、MRS,23,23,近红外光脑皮层成像技术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必备条件: 降噪软件:脉动噪音、头皮涡流噪音等 脑区标准模块定位软件:参考10/20国际脑电电极系统 多窗口人机界面软件任务设计嵌入软件数据截取和报告软件,24,24,临床认知与脑成像研究室 患者正在做检查,25,25,正性的愉快的,26,26,负性不愉快的,27,27,中性的,28,情绪图片,轻度认知任务:了解患者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29,29,正常状态情绪图片任务 前额部位45个光极标准位点的Oxy

12、 Hb、Deoxy Hb时间依赖曲线特征,30,30,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内源性重性抑郁发作 情绪图片任务,31,31,焦虑障碍 治疗前 姓名:* 性别:男年龄:79岁门诊号:79038临床诊断:焦虑障碍 NIRS号:20100823-259 检查日期:2010-8-23检查部位:前额叶任务:情绪图片任务,32,32,焦虑障碍治疗后,姓名:* 性别:男年龄:79岁住院号:74990临床诊断:焦虑障碍NIRS号:20100921-128检查日期:2010-9-21检查部位:前额叶任务:情绪图片任务,33,33,焦虑障碍 治疗前 (病例2),34,34,35,35,强迫障碍治疗前,36,36,强迫障

13、碍治疗后一月,37,37,心理支持,倾听、要点复述、归纳症状、支持建议 患者明白自己是什么症状,原发症状,继发症状,混合症状,交互作用。原因是什么? 我为什么不能很好的自我调节,受到心理症状的干扰。 心理支持或治疗目的,消除心理症状,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恢复自我调节适应能力共享成功的理念(自信积极包容),治疗失败的症状(自卑消极记仇)精神分析或认知行为治,心理咨询理论,指导心理咨询的理论主要是四个学派: 1、心理动力学派弗洛伊德为代表 2、行为主义学派巴甫洛夫为代表 3、人本主义学派马斯洛为代表 4、认知心理学派贝克、艾利斯为代表,临床 心理学家怎样工作,1、支持疗法:以同情、鼓励为中心 2、认

14、知疗法:以矫正思维方式为中心 3、行为疗法:以矫正行为方式为中心 4、意义疗法:以发现生活意义为中心 5、电影疗法:以意象分析为中心 6、音乐疗法:以激发无意识活动为中心 7、放松训练:以缓解紧张为中心 8、生物反馈:以生物信号指导自我调节 9、物理疗法:经颅磁刺激治疗,40,个人层面如何调节心境,个人认知:对职业环境(技术与社会认同层面)、家庭环境(夫妻婆媳子女)、经济环境(生活与发展): 学而忧则仕与知足常乐,成功标准与自尊的压力,阶段性多维度多层次价值比较系统。可缓解生活理念的压抑感。 社会成熟度:以积极的的心态关注、理解、适应好生活环境。完善5个基本的生活价值观系统。有些药物能提高之。

15、 个人心境情感:和告诉能理解和帮助您的人。发展与职业相关的多个研究探索兴趣点(东方不亮西方亮)。 怀才不遇与复合性人才,境遇的改变与生活理念调整更经济和可持续。改变环境时原来的职业和人际资源可用。 休息放松,睡个好觉,玩,爱好,1-2周 。 综合医院看临床心理医师。借助低剂量短期药物调节心境。,心理/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精神药物治疗 条件:出现的心理症状通过适当地的休息和自我调整(半月)或认为心理/精神症状是生物学因素为基础的障碍,患者或家属愿意接受药物治疗。 治疗目的:控制心理/精神症状,改善认知,恢复自我调节力和自知力。回归社会、家庭和工作。 药物类型: 抗抑郁药物: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

16、林、西普酞兰、文拉法辛、米氮平、度洛西汀、氟伏沙明、氯丙咪嗪。 抗焦虑药物:地西泮、阿普(艾司)唑仑、奥沙西泮、氯硝西泮、美托洛尔 心境稳定剂:碳酸锂、丙戊酸钠、拉莫三嗪、托吡酯 抗精神病和改善认知药物:利培酮、奥氮平、阿立哌唑、喹硫平、舒必利、氯氮平、奋乃静,误区2. 慢性躯体疾病伴有情绪低落是正常的 ,不需治疗。,事实: 慢性躯体疾病常常伴有情绪障碍 药物治疗有效 情绪好转有利于躯体疾病的治疗 对症性抗抑郁治疗绝非可有可无,42,误区3. 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应当主要采用心 理治疗,药物治疗效果不好。,事实: 抑郁症具有明确的脑神经生物化学、神经生理学改变 对于原发性抑郁症,药物治疗属首选 对于心因性抑郁,药物治疗也是必需的 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效果更佳 药物治疗是容易施行,应作为首选,43,44,副作用和相互作用问题,一种常见的误解是精神药物会影响智力、使人变傻。 很多精神药物可能对大脑神经有保护作用。 少部分病人有轻度肝转氨酶升高,可护肝治疗,利大于弊。 与心血管药物可合用。可减少心血管、降血糖,降血脂药物剂量。 维持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