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06779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临江仙明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导 入,在余秋雨先生的苏东坡突围中有这样一段夜半访谈。一位来自台湾的女记者问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上,您最喜欢哪一位作家?”“苏东坡”“他的作品,您最喜欢哪几篇”“在黄州写赤壁的那几篇”“您说的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么”“对” 先生紧接着写到“我心里立即为苏东坡感到高兴,他的作品是中国文人的通用电码,一点就着,哪怕是半山深夜,海峡阻隔,素昧平生。”,说说你眼中的苏轼,浪漫的诗人 豪放的词家 超脱的文人

2、,一门三父子 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 峨眉共比高-朱德,苏洵、苏轼、苏辙,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文艺全才散文欧苏(欧阳修)诗歌苏黄(黄庭坚)词 苏辛(辛弃疾)书法宋四家,作品 东坡乐府、东坡七集,著名散文有前赤壁赋 思想 儒道释,中国古代第一全才,(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其他 唐宋八大家、三苏,诵读: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 轼,大江东去,浪淘(to)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gun)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hu)发(f

3、)。人生如梦,一尊(zn)还(hun)酹(li)江月。,词牌名:念奴娇 “念奴”是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传说玄宗每年游幸各地时,念奴常暗中随行,念奴娇词调就由她而兴,意在赞美她的演技。 据元稹连昌宫词自注:“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酺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玄宗遣高力士大呼于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bn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 王灼碧鸡漫志卷五又引开元天宝遗事:“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 此令凡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旬四仄韵。宜于抒写豪迈感情。,题目: 赤壁怀古“赤壁”,点明作者所处地点;“怀古”

4、,交代词作的主要内容。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自被捕到结案,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最后,宋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谪苏轼到黄州做团练副使了事。1082年,苏轼47岁,游赤壁时,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的报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其后,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乌台诗案 熙宁年间,宋神宗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 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即元丰二年发生了文字狱。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所谓“乌台”

5、,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由于王安石的求情,苏轼免于一死,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苏轼贬谪黄州任团练副使。,元丰二年三月,苏东坡由徐州调任太湖滨的湖州。他作湖州谢上表,其实只是例行公事,略叙为臣过去无政绩可言,再叙皇恩浩荡,但他在后又夹上几句牢骚话:“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句中“其”为自称,他以自己同“新进”相对,说自己不“生事”,就是暗示“新进”人物“生事”。古代文人因为客观环境使然,总是习惯于在遣词造句上表现得十分微妙,而读者也养成一种习惯,本能地寻求字里行间的含义。六

6、月,监察御史里行何大正摘引“新进”、“生事”等语上奏,给苏轼扣上“愚弄朝廷,妄自尊大”的帽子。明明是苏轼在讽刺他们,而他们反说苏轼愚弄朝廷。偷梁换柱正是小人们的惯技。这里还有一点背景,王安石变法期间,保守派和变法派斗争激烈,两派领袖分别是两位丞相司马光和王安石,因司马光给王安石的长信中有“生事”二字,于是“生事”成了攻击变法的习惯用语;“新进”则是苏轼对王安石引荐的新人的贬称,他曾在上神宗皇帝书里说王安石“招来新进勇锐之人,以图一切速成之效”,结果是“近来朴拙之人愈少,而巧进之士益多”。后来正是曾拥护过王安石的“巧进之士”吕惠卿把王安石出卖了,使其罢相。,朝廷的公报是固定按期出版的,相当于官方

7、报纸,苏轼的文字照例惹人注意,这次谢恩表,使那些“新进”成了读者心目中的笑柄。而他们恼羞成怒,必然对苏轼进行报复,同时也是借新法谋私利、打击异己的一个步骤。 但单凭湖州谢上表里一两句话是不行的。偏偏凑巧,当时出版了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给御史台的新人提供了收集材料的机会。监察御史台里行舒亶(念dn)经过四月潜心钻研,找了几首苏轼的诗,就上奏弹劾。马上,国子博士李宜之、御史中丞李定前脚后脚杀到,他们历数苏轼的罪行,声称必须因其无礼于朝廷而斩首。李定举了四项理由说明为什么应当处苏轼极刑,他说:“苏轼初无学术,滥得时名,偶中异科,遂叨儒馆。”接着说苏轼急获高位,讥讪权要。再次,皇帝冀其改过自新,

8、但是苏轼慢待宽容,拒不从命。最后,虽然苏轼所写诗之荒谬浅薄,影响甚大。这位李定正是当年因隐瞒母丧而被司马光称为“禽兽不如”的家伙,苏轼也讥他“不孝”。虽然群小都要苏轼死,但神宗皇帝不愿杀害他,只同意拘捕他,而且不同意苏轼在进京途中关入监狱过夜。,朝廷特使皇甫遵到时,事先得知消息的太守官衙的人慌做一团,不知会有什么事发生。苏轼不敢出来,与通判商量,通判说躲避朝廷使者也无济于事,最好还是依礼迎接他,应当以正式官阶出现。于是苏轼穿上官衣官靴,面见官差皇甫遵。士兵打开公文一看,原来只是份普通公文,免去苏轼的太守官位传唤进京而已,要苏轼立即启程。苏轼归看家人时,全家大哭。苏轼笑着说了一个故事安慰他们:宋

9、真宗时代,要在林泉之间访求真正大儒。有人推荐大儒杨朴给皇帝。杨朴实在不愿意,但是仍然在护卫之下启程前往京师,晋见皇帝。家人听了故事,心里稍安。 县志记载,老百姓送别太守都泪如雨下。苏轼途经扬州江面和太湖时,都想跳水自杀。等再一想,真跳了水,又会给弟弟招致麻烦。家里烧了他大部分与友人的通信和手稿,御史台又派人搜查他们的行李,找苏轼的诗,书信和别的文件。后来苏轼发现自己的手稿残存者不过三分之一。,怀古诗词常常是“观眼前之景,写历史之事,抒一己之怀”。 作者观了何样之景?写了谁人之事?抒发自己什么样的情怀呢? 明确:上阕:观赤壁之景下阕:写周瑜之事抒发:?,整体感知,读上阕,思考: 上阕具体写了赤壁

10、哪些景观?试抓住关键的词来分析赤壁之景,并形象地概括它的特点。明确:大江,故垒,乱石,惊涛,精彩鉴赏,赏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象恢宏,笼罩全词。大江东去,淘空一切,唤起我们所有的向往。“浪”怎能冲洗千古风流人物呢?显然是作者的感情在起作用,使无数杰出人物在诗人的视野里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这三句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得天衣无缝。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第四句引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这一句进一步提出“三国周郎赤壁”作为一篇主脑,文章由此生发开去。“人道

11、是”三字用得极巧,点明此处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看课文注释3)诗人只是借此抒发感情,并不想做考据家。,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几句具体写赤壁之景。先写江岸石壁,“乱”写出险怪,“穿”写出高峭。再写江面波涛,“惊”写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此句在全篇中起到什么作用? 这一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士。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幽情?于是便引出下

12、面一大段抒情。,人道是 三国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1.上片重写景,下片“遥想”一词接应上文,心往神驰,八百多年前的周瑜就在作者描写的赤壁雄奇壮丽景色中出现了。阅读下片前六句,讨论苏轼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 2.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青有为英气不凡?,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苏轼这年四十七岁,不但没有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千。下面几句就是写自己失意的感伤之情。,故国神游,多情应

13、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后五句是怎样写人生感概的? “故国神游”,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疾情向往。这种向往在两鬓班白年近半百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得可笑。“多情应笑我”是倒装句,须解作:应笑我多情。这里用自嘲方式写自己的感伤,感情大落,最终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也是心境旷达,潇洒酒酬月。,春风得意 风流倜傥 豪放洒脱 年轻有为,仕途坎坷 命运多舛 年老无为 不胜嗟叹,人,景,周瑜,诗 人,气势磅礴 雄奇壮阔,自比,景为人物作铺垫,面对此景多感慨,对比当中,哀叹自我,朗读,理解,鉴赏,退出,鉴 赏,卷,拍,穿,多,功业早成,早生华发,抒感慨,去,雄姿英发,儒雅从容,功业无成,人生如梦,音乐,联想,艺术技巧,1、用豪壮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 2、烘托和映衬,“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俞文豹,有人说,全词结尾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色调灰黯,格调低沉,反映了苏轼思想中消极颓废的一面。你是如何看待的?,问题探讨:,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 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傅雷,启示: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还酹江月”不仅是凭吊“江月”,也是凭吊周瑜,表达仰慕之情。还表达了人生苦短,寄托其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