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06278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9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西城区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末测验2016.1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第卷选择题(共 40 分)本卷共 4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 有学者评述某项制度的实施:由姬姜二姓的亲戚各自率领武力长驻于若干要地,以这些“点”拉成几条“线”,来控制广袤的“面”,从而建立起“一个网络结构的模式”。该制度应是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D. 行省制【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题中“以这些“点”拉成几条“线”,来控制广袤的“面”,从而

2、建立起“一个网络结构的模式”反映的是一种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故选A。B 与行政制度无关,它是分封制实行的原则。C、D 出现于秦朝和元朝时期,而材料的点、线说明了当时并没有建立起中央集权,故本题选A。【答案】 A 2.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些思想家认为人性本恶。基于此认识,有人主张以礼乐来规范,也有人主张用法治来震慑。这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孔子庄子 B.孟子荀子 C.荀子韩非子D. 孟子韩非子【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庄子属于道家,倡导无为而治,故 A 错误。 B、D 错误,因为孟子强调性本善。故本题选A。而荀子属于儒学,他的观

3、点有性本恶和礼法并用。而韩非子属于法家人物,倡导以法治国,故本题选C。【答案】 C 3. 汉武帝选拔严助、主父偃等人,加授他们为侍中使他们出入皇宫,接受皇帝垂询参与大政。汉武帝这样做的结果是A.解决了王国问题 B.削弱了丞相权力C.确立了察举制 D.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君主专制加强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材料与地方王国问题无关,故 A 错误。材料也并没有体现选官制度和儒家思想的相关内容,故C 和 D 排除。因为他们接受皇帝的垂询实际上是在牵制宰相,限制相权,故而加强皇权,故本题选B。【答案】 B 4. 光和铜斛( 东汉量器 )上刻有铭文,其中有

4、: “特更为诸州作铜斗斛、称尺,依黄钟律历、九章算术,以均长短、轻重、大小, 令海内都同”。此器物和铭文可以佐证东汉意在加强中央集权开始统一度量衡维护思想上的统一应用数学的发展A. B. C. D.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及材料内容,最早出现于秦朝,而材料并没有体现思想统一,故错误。从“令海内都同”、 “依黄钟律历、九章算术”可知正确。故本题选B。【答案】 B 5. “凡明经,先帖文,然后口试, 凡进士,试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 ”材料表明科举制A. 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B.导致读书人不关注社会实际C.

5、严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 D.成为读书人做官的唯一途径【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材料反映的是进士科和明经科注重对官员文化的考查,故本题选A。从“试时务策五道”可知B 错误。 C 出现于明清八股取士时,D 表述绝对化。【答案】 A 6. 右侧信息概述了某朝代政治上的部分特征。这应该是A 汉朝B唐朝C宋朝D清朝【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可知,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造成了三冗局面,其中之一便是官多。此外,科举制的进一步发展冲击了门阀贵族,故本题选C。ABD 时期无法体现文官地位提高

6、。【答案】 C 7. 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商业现象,按出现的先后排序应为“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平遥生意通天下,票号风云卷聚财。”“柳梢挂月黄昏后,夜市张灯白昼然。”“辉煌金碧店悬牌,洋字洋名一律揩。”A.B. C. D. 来源:学 | 科|网 Z|X|X|K【考点】商业的发展【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指的是汉朝城市的发展,指的是宋朝夜市的繁华,指的是明清商业的繁荣,指的是近代经济的发展,故本题选 B。【答案】 B 8. “他在官职上的地位虽然低,他在政府里的权任却很高。因为一切奏章,政事,看详批答,都要经他们手。”文中“他”的身份可能是门阀政治基本解体文官地

7、位超过武将宰相职事权被分割A. 秦朝御史大夫 B.唐朝尚书令 C.元朝中书令D.明朝内阁大学士【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内阁制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地位不高,但它能够帮助皇帝参与机密要务的处理,故本题选D。 A、 B、C 都有着丞相的权利,地位高。【答案】 D 9. 下图是学者辛向阳综合考虑“社会稳定”“经济业绩”“科技进步” “思想发展”和“疆域变化”等因素绘成的中国历代兴衰图(局部)。以下对、各朝代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 社会稳定、思想发展、疆域广阔 B. 科技落后、经济发展、疆域广阔C. 社会动荡、思想停滞、科技落后 D. 社会稳

8、定、经济停滞、思想活跃【考点】商业的发展【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指的是唐朝时期,A 正确,故本题选A。指的是北宋,科技发达,故B 错误。指的是南宋时期,科技发达、理学兴起,故C 错误。而D 中指的是清朝,此时工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缓慢发展, D 错误。【答案】 A 10. 学者许倬云曾把某一时期的中国比作“兔子”:欧洲已在脱胎换骨,“兔子与乌龟赛跑,不但兔子中途停下来休息,而且兔子根本不知道有此正在进行中的赛跑”。这一时期是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康乾盛世 D.同光中兴【考点】商业的发展【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闭关锁国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明清时期,

9、我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世界缺乏了解,这符合题中故事的含义,而C 属于此阶段,故选C。A 和B 时期我国是对外开放的。D 时期,我国已被迫对外开放。故本题选C。【答案】 C 11. “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刚打完的这场战争不过是一个蛮夷部落的一次闹事而已。这些蛮夷依仗船坚,袭击占领了沿海地区的一些地方,甚至还控制了大运河沿岸的一处要地,迫使皇上作出一些让步。”这场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考点】 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占领了南京, 最终清政

10、府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故本题选A。而 B 时期不符合题中的“袭击占领了沿海地区的一些地方,甚至还控制了大运河沿岸的一处要地”。C 和 D 时期,清政府对西方已有所了解,不会出现题中的“蛮夷部落的一次闹事而已”。【答案】 A 12. 中国历史上第一面国旗出现在19 世纪 60 年代,国旗图案黄地蓝镶边,上绣黄龙,因此也被称作黄龙旗。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中国A.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 B.关注外交方面与国际接轨C.获得完整主权国家的地位 D.开始融入全球性世界市场【考点】 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政府的近代化相关知识。根据所学,A 错误,

11、此时清政府已经开始学习西方,且材料中体现不了“天朝上国”。C 和 D 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已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已经开始融入全球性世界市场。而B 正确,因为国旗反映的是国家的对外形象,这与外交相关,故本题选B。【答案】 B 13. 太平天国后期,在洪仁玕呈送给洪秀全的资政新篇稿本中,洪秀全共写下31 条批语,除4条有所保留外,其余都写上“是”或“此策是也”。由此可以推断A洪秀全的施政纲领发生根本改变 B 资政新篇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C太平天国的命运将因此由衰转盛 D洪秀全希望通过新政策挽救统治危机【考点】 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

12、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洪秀全并没有实施此文献,故 A 错误。 B 错误, 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C 错误,它出现于天京变乱之后,而D 与题中的写上“是”或“此策是也”相符。故本题选D。来源:Z_xx_k.Com【答案】 D 14. 名著充分体现了学术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下表中名著和社会特征对应有误的是选项名著社会特征A 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礼崩乐坏,诸侯割据B 顾炎武认为“引古筹今,亦吾儒经世之用”而作天下郡国利病书理学虚浮,脱离实际C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海国图志内忧外患,求变图强D 严复翻译天演论,倡导“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列强环伺,民族危机【考点】

13、思想解放的潮流【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革命史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A 反映了分封制的破坏,诸侯割据,故A 正确。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故B 正确。而严复在19 世纪后期倡导进化思想,这与民族危机加深相关,故D 正确。而 C 错误,因为魏源的著作出现于19 世纪 40 年代,而内忧外患,求变图强出现于19 世纪后期,故本题选C。【答案】 C 15. 梁启超评价一位历史人物:“综其大纲,不出二端:一曰军事,如购船、购械、造船、 造械、筑炮台、缮船坞等是也;二曰商务,如铁路、招商局、织布局、电报局、开平煤矿、漠河金矿等是也。 ” 该材料可为研究哪一历史事件提供素材A.洋务运动B. 百日维新C.

14、 义和团运动D.清末新政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学习西方创办军事工业、发展民用工业,从“开平煤矿”便可知它与洋务运动相关,故本题选A。B 错误, 因为维新变法运动涉及到了制度 革新。 C 错误, 因为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D错误 , “开平煤矿”与洋务运动相关。【答案】 A 16. 右图是中国18721911 年按经营方式分类的厂矿及其资本总量统计。结合所学判断,形成图中所示现象的原因包括自然经济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列强资本输出逐渐加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蓬勃开展A.B. C.

15、D.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与右图无关,材料更多涉及的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出现于1915 年,故错误。而出现于甲午战争,促使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故本题选C。【答案】 C 17. 晚清政府机构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下列机构中出现最晚的是A. 总理衙门 B.农工商总局 C.外务部 D.责任内阁【考点】近代中国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A 出现于 1861 年洋务运动初期, B 出现于 1898 年戊戌变法时期,C 出现于 1901 年辛丑条约时期,而D 与1910 年清末预备立宪相关,故本题选D。 【答案】 D 18.19 世纪末到20 世纪初,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源于日语的新词汇,如服务、组织、纪律、原则、方针、政策、抽象、商业、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这一现象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影响深刻日本跃居世界一流强国留日教育有了一定发展传统文化遭到彻底否定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