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课件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53305850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6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课件(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免疫调节,学习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2免疫细胞3免疫活性物质,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 周围免疫器官:脾、淋巴结、扁桃体,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等)吞噬细胞,:体液中的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免疫系统:由三道防线构成。功能:通过免疫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一)人体的三道防线,皮肤和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

2、)和吞噬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阻挡和杀灭病原体,清扫异物,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抗原),非特异 性免疫,特异性 免疫,(一)人体的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具特异性,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点: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能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抗原的概念:,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二)抗原和抗体,举例:,病原体 寄生虫 花粉 异型红细胞 异体组织 异种动物的血清等异物,抗体的概念:,(二)抗原和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

3、,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球蛋白,抗体的性质:,特异性,抗体的形成:,(二)抗原和抗体,抗原,B细胞,浆细胞,合成 分泌,抗体,抗体的分布:,1)血清(主要) 2)组织液及外分泌液,特异性免疫类型,抗原,被体液中相应的抗体消灭,被相应的 免疫细胞消灭,体液免疫,细胞免疫,1)感应阶段:,(三)体液免疫,抗原,吞噬细胞 (识别和处理),T细胞,B细胞 (识别),呈递抗原,呈递抗原,使抗原隐藏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刺激,记忆细胞,2)反应阶段:,(三)体液免疫,B细胞,增殖和分化,受抗原刺激,浆细胞,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

4、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3)效应阶段:,(三)体液免疫,+ 抗原,效应B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抗体与病菌结合,抑制其繁殖或对宿主细胞的黏附,抗体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抗体与抗原结合,使其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1)感应阶段:,(四)细胞免疫,抗原,吞噬细胞 (摄取和处理),T细胞 (识别),呈递抗原,使抗原隐藏的抗原决定簇暴露,记忆细胞,2)反应阶段:,(四)细胞免疫,T细胞,增殖和分化,受抗原刺激,效应T细胞,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

5、应T细胞,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3)效应阶段:,(四)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释放,靶细胞 (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淋巴因子 (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被激活,使其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变化,最终裂解死亡。,通过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如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增强其杀伤力等,三个阶段:,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识别、处理和呈递抗原,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并形成记忆细胞,抗体、效应T细胞和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五)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引起:,1.自身免疫病 2.过敏反应 3.免疫缺陷症等,1. 自身免疫病,概

6、念:,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发生免疫反应。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就成为自身免疫病。,1. 自身免疫病,举例:,1)风湿性心脏病 2)类风湿关节炎 3)系统性红斑狼疮,1. 自身免疫病,风湿性心脏病:,酿脓链球菌表面的一种抗原决定簇,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抗体,心脏受损 风湿性心脏病,进攻,进攻,2. 过敏反应,概念:,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2. 过敏反应,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过敏原。,举例:,花粉

7、、室内尘土、鱼、虾、牛奶、蛋类、青霉素、磺胺、奎宁等,2. 过敏反应,机理:,过敏原,机体 效应B细胞,抗体,皮肤、呼吸道黏膜、消化道黏膜、血液的某些细胞表面,2. 过敏反应,过敏原,某些细胞,组织胺等,再次刺激,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导致,机理:,与抗体结合,皮肤过敏反应 (荨麻疹、湿疹、血管性水肿),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消化道过敏反应(食物过敏性胃肠炎),全身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2. 过敏反应,预防措施:,1)找出过敏原2)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3. 免疫缺陷症,概念:,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叫免疫缺陷症。

8、,类型:,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由遗传引起 :由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艾滋病,概念 艾滋病病毒 致病机理 病毒分布 传播途径 艾滋病感染阶段 预防措施,概念:,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俗称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致死性传染病。,艾滋病,AIDS: Acquired(获得的) Immune(免疫力) Deficiency(缺乏) Syndrome(症),HIV: Human(人类) Immunodeficiency(免疫力缺乏) Virus(病毒),HIV:,艾滋病,HIV:,艾滋病,致病机理:,艾滋病,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

9、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对病原体及多种疾病的易感性增加而致人死亡。,致病机理:,艾滋病,HIV(蓝色)攻击T细胞,病毒分布:,艾滋病,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 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传播途径:,1)性行为传播 2)血液传播 3)母婴传播,艾滋病感染阶段:,艾滋病,一个健康人从感染上艾滋病毒(HIV)到死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HIV急性感染期2)无症状期3)症状期,艾滋病感染阶段:,艾滋病,1)HIV急性感染期:感染后,少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咽喉炎、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在2一3个星期内,这些症状会自然消失。,艾滋病感染阶段:,艾滋病,2)无

10、症状期:约占从感染到死亡整个过程的80%时间,这时的病人被叫作HIV携带者,表面上大多数感染者与正常人没有区别,只是其体内的免疫系统正在与病毒进行着无形的斗争。感染者的无症状期持续的时间可长可短,少则为2年,多的可达20年。,艾滋病感染阶段:,艾滋病,3)症状期:这时的感染者被叫艾滋病(AIDS)患者,他们的血液中充满了病毒,每一个免疫细胞的细胞核内有可能被几百个病毒占据;这时非常容易受到其他疾病的感染,一些平时根本不会对人的生命产生威胁的普通传染病如肺炎等,一旦进入艾滋病患者的肌体就会无法控制,此时,艾滋病患者一般在6-24个月内死亡。,预防措施:,1)洁身自爱 2)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

11、 3)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纹眉、穿耳等 4)注射器等医疗器械必须严格消毒 5)需要输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艾滋病,三、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艾滋病病人由于免疫功能丧失,所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大大升高。 免疫系统正是通过它的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四、 免疫学的应用,1.免疫预防 2.免疫治疗 3.器官移植,免疫学应用在三个方面:,四 免疫学的应用,特异性免疫的类型:,自动免疫被动免疫,自然自动免疫人工自动免疫,自然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患者患过传染病或隐性感染后自然产

12、生了免疫力。 :对机体进行菌苗、疫苗、类毒素的预防接种,使其产生特异性免疫力。,:通过胎盘、初乳,将抗体传递给胎儿。 :对机体输入免疫血清(含特异性抗体)等,使其获得一定免疫力。,四 免疫学的应用,免疫预防:,预防接种:利用人工制备的各种免疫制剂使个人和人群产生对疾病的特异性免疫。,免疫用的 生物制品,自动免疫被动免疫,如伤寒菌苗、卡介苗 如乙脑疫苗、牛痘苗 如白喉、破伤风类毒素,菌苗: 疫苗: 类毒素:,如白喉抗毒素 如丙种球蛋白,免疫血清: 免疫球蛋白:,四 免疫学的应用,器官移植:,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叫做器官移植。,器官移植的成败取决于什么?,取决于供

13、者和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否一致或相近。只要供者和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进行移植,但为减轻排斥反应,病人还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资料分析:器官移植所带来的问题,讨论,1、最初进行的器官移植,为什么总是不成功呢?,移植的器官对于被移植者来说是异物,免疫系统具有排异反应,但是,当时没有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任何措施。,2、在进行器官移植时,运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成活率。但这些药物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反而容易患感染性疾病。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必须控制适当的剂量,恰到好处才有望使移植的器官能够较长时间发挥作用。,3、仅靠医疗技术的改进,能解决器官移植所面临的所

14、有问题吗?,不能。例如,解决供体短缺的问题,需要有更多的人自愿捐献器官。,4、1992年,中国红十字会创建了中华骨髓库,但在接下来的10年间,库存资料还不足3万份。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从2001年4月起,中国红十字会重新启动了这项计划,更名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并在北京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起分库。你关注过有关报道吗?建立骨髓库或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有什么意义?你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吗?,4、提示:建立骨髓库或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意义。,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现在很多疾病,尤其是白血病的惟一的有效的治疗手段。我国每年约有400多万患者等待着造血干细胞移植。全国每年新增白血病患

15、者4万人,而且主要发病年龄在35岁以下,其中50%以上是儿童。我国现在20岁左右的青年、少年及儿童中独生子女多,这就意味着很难在有亲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中找到造血干细胞供者,而在非血缘关系者中具有相同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能够实施骨髓移植的概率只有1/10000-1/5000,甚至更小(如果供者与受者的HLA不同,便会发生严重的排斥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只有尽快使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扩充到10万份以上,才可以初步适应临床的需要。成立志愿捐献者资料库就成为挽救患者的惟一途径。,本节小结,人体三 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物质基础,

16、特点,物质基础,特点,免疫系统,一、,二、免疫系统的组成,三、特异性免疫的类型,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细胞、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记忆细胞形成的阶段,是效应细胞、抗体和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阶段,四、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免疫缺陷病,艾滋病,五、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清除,六、免疫学的应用,免疫预防,免疫治疗,器官移植,练 习 一,1)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免疫中起作用。( ) 2)淋巴细胞只有在受到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效应细胞。( ) 3)只要接触一次某抗原,记忆细胞就能长期记住该抗原的特征。( ) 4)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5)下列关于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B、抗原能与抗体或效应细胞结合,发生免疫反应C、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都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D、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