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岷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3304285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岷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甘肃省岷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甘肃省岷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甘肃省岷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甘肃省岷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岷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岷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岷岷县二中县二中 2017-20182017-2018 学年度期中考试试卷学年度期中考试试卷高一高一语文语文命命题教师:高薇题教师:高薇 审题教师:张绪忠审题教师:张绪忠 满分:满分:150150 分分 时间:时间:150150 分钟分钟 第第 I I 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7070 分)分)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 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

2、面用于祭祀、 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 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 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 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 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 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

3、些不在三百篇 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 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 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 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 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 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 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4、。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 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 将仲子一诗。 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 是说女的爱着男的, 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 ,别人看来总是为一 个 叛臣。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 ,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 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文言文艺术了, “赋诗” “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 实际 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 问, 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

5、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 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 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 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 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

6、心意,以 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 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有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来 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 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 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了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的失传,由

7、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 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 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文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 然则仍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 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 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8、(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魏景超:用心守护植物健康成长 魏景超(19081976),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1930 年毕业于金陵大 学园艺系。1933 年。他参加清华大学公费留美研究生考试,名列全国第一。1937 年获美国 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任职,在水稻病害研究、真茵分类学及植物病毒学研究上 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大学毕业后就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获“金钥匙”奖,并成为“斐陶斐”学会会员。在美国 留学期间,他利用可利用的时间和设备,放弃节假日休息,参加暑期学校学习、参观实验 室和农场、访问老教授,以获取知识,汲取经验和新的见解。在学校里,他更是抓住学校 资源

9、,勤奋刻苦。图书馆里,他埋头钻研;实验室里,他观察切片、制作标本,孜孜不倦。 爱恩、善学、勤问的他。努力摄取国外新知识、新技术,汇集大量的宝贵文献与读书笔记。 可惜的是,回国正值抗日战争期间,魏景超积累了四年的书籍、笔记随交运的美国轮船一 起在日机轰炸下沉于太平洋底。 回国后执教于金陵大学的魏景超,面对国内农业教材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边执教边精心 编写讲义、教材。外出采集标本、调查农作物病虫害情况、拍摄照片、绘制讲解图表等, 身体力行。他先后讲授过普通和高级植物病理学、作物病害、真菌学、细菌学、植物免疫 学和病毒学等课程。出版有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真菌重要目、 科、属分类检索表等优秀

10、教材、书籍。 魏景超十分注重课前准备工作,细致地整理授课内容、思路,并结合当时最新研究成果 的讲 解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确保课堂的高效授课。课堂上,他条理清晰、深入浅出; 实验室里,他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操作,及时指正规范;野外实习时,他认真传授观察作物病情和采集标本的知识。他注重因材施教,对低年级学生侧重基础知识的把握,对高年 级学生侧重独立探索、学习的能力培养。对跟随他研究学习的十几个学生,他按各人的进 修计划进行个别指导,耐心细致,诲人不倦。 抗日战争期间,他常到外校兼课,将其所得资助家在沦陷区或家境困难的同学,竭力培 养农业人才。他要求年轻助教作充分的课前准备,上课时还经常跟班听讲,对缺

11、点加以指 正,给予必要的示范。严谨的态度、躬亲的姿态,用“心”教学的魏景超对学生和其他老 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水稻病害方面,魏景超先后发表 8 篇重要的学术报告及论文。他实地调查试验,足迹 遍布江、浙、沪、闽、粤、桂、皖等近 10 个省市地区。他编写了水稻病原手册,详细 记载了我国已发现和国外报道过寄生于水稻的约 250 种微生物,对重要病原茵简要说明其 诱致的症状、发病因素和防治方法。该书作为诊断稻病的工具书,多年来为国内外同行所 采用或引用。 在真菌分类学上,魏景超亦有卓越贡献。1948 年,魏景超重新鉴定了番茄漆腐病的病原 菌,更正了其所属类别,还澄清并鉴定了豇豆和大豆叶斑病病原茵。

12、晚年的他辗转在病榻 与书桌之间,曰夜辛劳长达 6 年,完成了真菌鉴定手册,填补了我国真菌鉴定工具书 的空白。 在植物病毒学研究方面,魏景超历来重视科学研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早在上世纪 40 年 代初期。他在成都附近调查烟草和番茄病害。之后又致力于华东地区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 的考察、研究,阐明了常见病害的症状、病原、寄主范围及防治方法。尤其在油菜病毒研 究方面,总结出油菜远村育秧、避蚜防病毒的有效措施。 晚年身患重病的魏景超,仍心系国家。1956 年江苏省昆山县油菜田发生严重病害之际, 他在同志们搀扶下仍然在田间跋涉,观察油莱病情,同行者无不感动。 “以振兴中国农 业为己任”,上下求索,魏景超用

13、躬行的一生诠释了践行者的姿态。 【相关链接】 分类研究并非易事,寻找理想标本,往往需要连续追索数年。有时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有时也会发生错误甚至失败,但魏景超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有错必纠,从不灰心丧气, 总是再接再厉地干下去。(摘编自“魏景超纪念馆”) 一想到祖国多灾多难,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他便忿然而起。他想自己是中国人,又是 公费留学生,一定要刻苦学习,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摘编自科普中国科技名家 风采录)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魏景超素质超群,参加清华大学公费留美研究生考试,名列全国第一;大学毕业后获 “金钥匙”奖,成为“斐陶斐”学会会员。 B魏

14、景超四年留美期间带回的资料因日机轰炸而随美国轮船沉于太平洋底:任职金陵大学 期间,他边执教边编写讲义教材。 C魏景超曾到多个地区采集标本、考察研究农作物病虫害情况,田间跋涉,身体力行;晚 年带病辛苦工作 6 年,著作颇丰。 D在真菌分类研究中,魏景超也经历了失败,但他不气馁,鼓足劲头继续干;对出现的错 误,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纠正。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 分)( )( ) A魏景超留美期间,深感振兴农业才能解决民生问题,利用可利用的时间和设备,抓住学 校资源,埋头钻研,努力摄取国外的新知识、新技术。 B魏景超回国后任教于金陵大学,授课准备充分,内容新颖,条理清

15、晰,深入浅出;因材 施教,循循善诱,资助困难学生,竭力培养农业人才。C水稻病害研究方面,魏景超发表 8 篇重要文章,在近 10 个省市地区实地调查试验他 编写的工具书水稻病原手册,多年来为同行所重视。 D真菌分类学研究方面,魏景超重新鉴定了番茄漆腐病的病原菌,澄清并鉴定了豇豆和大 豆叶斑病病原菌;晚年填补了真菌鉴定工具书的空白。 E植物病毒学研究方面,魏景超调查了烟草和番茄病害,考察研究了华东地区十字花科蔬 菜花叶病,尤其在油菜病毒研究方面取得了有效突破。 6本文突出了魏景超多方面的宝贵品质,请就其中一个方面结合文本进行分析。(5 分) 三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6、。(14 分) 蚕 儿 从粗布棉袄里撕下一疙瘩棉花,摊开,把一块缀满蚕籽儿的黑麻纸铺上,包裹起来,装 到贴着胸膛的内衣口袋里,暖着。在老师吹响的哨声里,我慌忙跑进教室,坐在课桌旁, 把书打开。 老师驼着背走进来,侧过头把小小的教室扫视一周,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二年级上课,其他年级写字。”老师把一张乘法口诀表挂在黑板上,领我们读起 来:“一六得六” 我念着,偷偷摸一下胸口,那软软的棉团儿,已被身体暖热了。我想把那棉团掏出来, 但瞧瞧老师,那一双眼睛正盯着我,我立即挺直了身子。 一节课后,我跑出教室,躲在房檐下,展开棉团儿,啊呀!出壳了!在那块黑麻纸上, 趴着两条蚂蚁一样的小蚕儿,一动也不动。我用一根鸡毛把小蚕儿沾起来,轻轻放到早已 备好的小铁盒里。再一细看,有两条蚕儿刚刚咬开外壳,伸出黑黑的头来,那多半截身子 还卡在壳儿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