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3302419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双峰一中双峰一中 20172017 年高二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年高二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一、单选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6060 分)分)2015 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 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B. 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C. 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D. 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2. 某年 6 月至 8 月,一艘邮轮沿“21 世纪海

2、上丝绸之路” ,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A. 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 B. 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C. 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 D. 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答案】1. B 2. B【解析】试题分析:1.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密度也大,A 错。东部产业结构层次较低,西部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发达,B 错。东部城市化进程快,城市化水平较低。西部城市化水平高,目前城市化速度慢,C 对。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西部工农业发达,农业中乳畜业占重要地位,D 错。2. 6 月至 8 月北半球是夏季,一艘邮轮沿“21 世纪海上丝绸

3、之路” ,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经南海时不会遭遇梅雨天气,梅雨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区域,A 错。经地中海时,正值副热带高压控制,风浪小,炎热干燥,B 错。经红海时,两岸是沙漠区,看不到大片森林,C 错。经阿拉伯海时,受季风洋流影响,多逆风逆水,D 对。【考点定位】不同区域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差异。【方法总结】读图能力是建立在对图示基本特征了解的基础上,首先要根据海陆轮廓,读出图中东端、西端所在地区。然后才能根据区域的特征,判断正误。能够判断海上航线的分布位置,了解沿线经过主要地区的气候、植被、洋流等自然特征,才能判断。区域基本特征的记忆是基础。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

4、布的变化,下图表示我国19782005 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 GDP 重心变化轨迹。完成下列各题。3. 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 GDP 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 )A. a、b、c B. c、b、aC. c、a、b D. b、c、a4. 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的是( )A. 西电东送 B. 西气东输C. 陕西煤炭资源开发 D. 东海油气资源开发【答案】3. B 4. D【解析】考点:能源的生产、消费及经济发展点评:本题考查我国能源生产、消费和经济重心的转移,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从图中中心轨迹的变化提取解题信息。4. 试题分析:能源生产在西部,能源消

5、费在东部,缩小能源生产与消费的东西差距是开发东部地区能源。故选 D。考点:能源生产和消费点评:本题考查缩小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的措施,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资源的跨流域调配只能加大差距。下图示意我国全国整体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5. 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A. B. C. D. 6. 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地带的是( )东北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西南地区A. B. C. D. 【答案】5. C 6. D【解析】试题分析:5. 联系我国能源供需情况分析,中西部能源丰富,自给率应接近或大于 100%,东部能

6、源短缺,需求量大,自给率应小于 100%,东部对应,D 错。我国能源自给率应该是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平均值,进口量增加,说明自给率呈下降趋势,对应,B 错。西部经济落后,原来开发能源较少,随着“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等资源开发与跨区域调配,当地的供给率应有所上升,西部对应,C 对。所以为中部,A 错。6. 联系“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的能源起点分布,天然气主要是从西北地区的塔里木盆地输出,对。而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丰富,对。青藏地区水能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开发难度大,输出少,错。东北的大部分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只能“稳定东部、开展西部” ,错。A 对。【考点定位】我国能源自给率变化,能源跨区

7、域调配。【名师点睛】注意利用图中的数值,我国能源自给率应该是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平均值,近年来进口量增加,说明自给率下降。中西部资源丰富,应接近或高于平均值,西部开发,使西部自给率呈上升趋势。东部能源需求量大,自给率最低。结合区域实际情况,能源开发状况,判断能源输出地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下列各题。7. 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 B. C. D. 8.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

8、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 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 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D. 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答案】7. D 8. A【解析】试题分析:7. 南水北调工程使华北地区的水量增加,地下水位抬升,将土壤中的盐分带到地表,会加剧土壤的盐碱化问题,排除;丙段至戊段经过山东丘陵,在丁以南不能自流引水,排除,这样就将 A、B、D 三项均排除;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过京杭运河将长江水输送到北方地区,可以增加丙地大运河段的水量,改善航运条件;并缓解华北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故选C。8. 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水调往北方,使长江的入海水量减少,输沙能

9、力减弱,排除 B;由于河流水量减少,河口附近水位降低,会使海水侵入河道的频率增加,排除 C;海洋潮汐现象与日、地、月的运动有关,排除 D。南水北调东线流经经济发达的我国东部地区,水污染较严重。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缓解北方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水质的优劣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故选 A。考点:考查南水北调对沿线地区的影响,考查南水北调对长江的影响【名师点睛】本组题通过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考查资源跨区域调动 带来的影响,一个是对沿线地区的影响,一个是对对长江的影响,南水北调东线目的是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戊地位于华北地区,故能缓解其用水紧张;东线从从扬州江都提水利用京杭运河北调,经过丙地,从而改善丙地的运

10、河航运条件;山东丘陵比南北侧地势高,因此丙到戊不能自流,只有过了山东丘陵后向北能自流。南水北调东线从长江取水,流到海洋中的水少了,导致海水倒灌,向海洋输沙既减少又受阻;海水倒灌,导致河口盐碱化加重;对于河口外海洋潮汐影响不大;东线所经地区为经济发达地区,水污染严重,针对沿线地区备受关注。一些跨国企业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订单的方式,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企业。下图示意其一般模式,在该模式中,制造工厂的国际性转移速度较快。据此完成下列各题。9. 在图示模式中( )A. 发单企业集中在亚洲 B. 接单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C. 产品全部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 D. 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1

11、0. 从事下列产业的跨国企业,适于采用图示模式的是( )A. 普通服装制造 B. 汽车制造 C. 金属冶炼 D. 甘蔗制糖11. 在图示模式中,导致制造工厂国际转移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是( )A. 原材料价格 B. 交通条件 C. 工人工资 D. 市场【答案】9. D 10. A 11. C【解析】试题分析:9. 一般来说,发单企业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A 错;而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分布着大量的接单企业,B 错。从图中可以看出产品除了在接单企业制造外,还有其他工厂,C错。利润随订单流向在逐级递减,D 正确。10. 金属冶炼和甘蔗蔗糖不需要采取跨国生产模式,C 和 D 错;汽车制造精密零部件

12、跨国分工,技术含量较高,一般在在发达国家专门化生产,B 错;只有普通服装制造业技术含量不高,符合图示模式,A 正确。11. 通过分析,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利润,由发达国家向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的发展中国家快速转移,C 正确。【考点定位】工业的集聚与分散,影响工业的因素,产业转移。【名师点睛】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成本、市场、内部交易成本。其他因素: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下图是我国西

13、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2. P 地与 Q 地相比,P 地( )年大风日数少 年降水量多 年降雪日数少 沙尘暴日数多A. B. C. D. 13. 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截留水分 改变气候类型 削弱风力 改变植被类型A. B. C. D. 【答案】12. A 13. C【解析】试题分析:12. P 地与 Q 地相比,P 地因贺兰山阻挡西北风,年大风日数少,对。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年降水量多,对。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年降雪日数少,错。大风日数少,沙尘暴日数少,错。A 对,B、C、D 错。13. 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

14、,其主要生态功能是截留水分,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对。不能改变气候类型,错。可以削弱风力,对。不能改变植被类型,错。B 对,A、C、D 错。【考点定位】区域地理特征差异及原因,草方格沙障的生态功能。下图为我国两大淡水湖。据图回答下列各题。14. 图中甲、乙两湖分别是( )A. 洞庭湖、太湖 B. 太湖、巢湖C. 鄱阳湖、太湖 D. 巢湖、洞庭湖15. 甲湖面积比上个世纪缩小了近一半,其后果是( )A. 造成上游水土流失 B. 导致湖滨土地沙漠化C. 对湘江调节能力减弱 D. 对长江调节能力减弱16. 根据乙湖泊周边地区生活、生产的特点,应主要防治湖水( )A. 富营养化 B. 毒素增加 C.

15、 酸度增加 D. 碱度增加【答案】14. A 15. D 16. A【解析】试题分析:14.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湖为洞庭湖,乙湖为太湖,所以 A 正确。15. 甲湖为洞庭湖,洞庭湖位于湘江口,湖泊对河流以下河段有调节作用,面积缩小后,洞庭湖对长江调节能力减弱。16. 由图可知,乙湖为太湖,太湖地区工农业发达,城市密集,排放的磷等元素多,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考点: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是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7. 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势较高,气候寒冷 B. 冰川众多,湿地广布C.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D.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18. 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A. B. C. D. 【答案】17. A 18. C【解析】17. 本题考查我国的局部区域分析。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