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麻城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3302334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冈市麻城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7 年秋季高一十二月月考年秋季高一十二月月考地理测试卷地理测试卷第第 I I 卷卷 客观题客观题(选出每题唯一正确的答案,共(选出每题唯一正确的答案,共 3030 题,共题,共 302302 分分=60=60 分)分)新华网 8 月 6 日华盛顿电:美国航天局 6 日发布消息说,已升空 9 年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日前发回了一颗太阳系外行星的高清晰图像。美国“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是世界上首个专门用于搜寻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航天器,在为期 3 年半的任务期内,它将对天鹅座和天琴座中大约 10 万个恒星展开观测,以寻找类地行星和生命存在的迹象。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 “开普勒”望远镜所搜

2、寻的宇宙范围包括的天体系统级有( )A. 1 级 B. 2 级 C. 3 级 D. 4 级2. 假设“开普勒”望远镜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 )A. 行星上有岩石和土壤 B. 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C. 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 D. 行星接受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答案】1. C 2. B【解析】1. 据材料知,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是世界上首个专门用于搜寻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航天器,超出了太阳系范围,而在银河系范围之内,因此包括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3 级天体系统。故选 C。2. 生命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充足的水、适宜的温度范围和光照条件。故选 B。

3、下图是“我国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 图中太阳辐射丰富区丰富的共同原因有 ( )纬度低 海拔较高 云量少,晴天多上空臭氧少A. B. C. D. 4. 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意义非凡,关于我国太阳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我国太阳能丰富区与经济发达区不一致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不但缺少常规能源,也较少像太阳能 这样的新能源 我国太阳能最贫乏地区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由于太阳能分散,利用技术难度大,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成为最主要的常规能源A. B. C. D. 【答案】3. C 4. D【解析】3. 本题考查太阳辐射的丰富程度。海拔越高,空气稀薄,大

4、气对太阳的削弱少,太阳光照强。4. 我国太阳能丰富在西部,经济发达在东部;目前技术条件下,太阳能开发利用的难度大。读“流星雨景观示意图” ,回答下面小 题。 5. 地球上的流星绝大部分都在大气中燃烧掉了,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是 ( )A. 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B. 避免了地球上的生物遭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C. 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D. 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6. 图示流星体属于 ( )A. 绕地球公转的天体 B. 绕太阳公转的天体C. 绕行星公转的天体 D. 绕恒星公转的天体【答案】5. C 6. B【解析】本题考查天体。5. 月球上,由于没有大气,故因流星体撞击月球表面产生众多的陨石

5、坑,故地球上的流星绝大部分都在大气中燃烧掉了,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6. 流星体是存在于太阳系中的微小颗粒,环绕太阳运动。流星群是许许多多沿着相同 的轨道绕转太阳的流星体,它们的共同轨道在一定的宇宙空间同地球轨道相交。地球一年一度经过这一空间,并在同一天空区域形成流星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观测到了一颗距离太阳系不远的红矮星(恒星)的耀斑爆发,它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数千次太阳耀斑释放能量的总和,会吹散行星的大气层。回答下面小题。7. 此恒星耀斑爆发时( )A. 是一个暗黑的斑点 B. 一定会扰乱地球大气层,造成无线电通信中断C. 是一个增亮的斑块 D. 一定会造成地球上气候的异常8. 此次耀

6、斑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附近行星时,行星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大气层被吹散,表面成为不毛之地 行星表面温度迅速下降 行星上出现大潮 行星上出现“磁暴”现象A. B. C. D. 【答案】7. C 8. D【解析】7. 耀斑爆发是由于恒星表面局部巨大能量的释放,故形成局部增亮的斑块,A 错误,C 正确;因为此耀斑发生于一颗距离太阳系不远的红矮星(恒星) ,所以,不一定会对地球产生影响,BD 错误。故选 C。8. 借鉴太阳耀斑爆发的影响,耀斑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附近行星时,行星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大气层被吹散,表面成不毛之地;耀斑爆发扰乱电离层,产生磁暴,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而行星表面的温度不一定会

7、升高,错误;极光只能出现在两极地区,错误。故选D。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太阳活动预报中心 7 月 30 日消息:在过去的 24 小时中,太阳活动为低水平。日面上无可见黑子,该期间无 C 级以上耀斑发生。据此回答下面小题。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9. 黑子主要出现在图中 ( )A. 甲处 B. 乙 C. 丙处 D. 丁处10. 在过去的 24 小时中,最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 地震 B. 水旱 C. 台风 D. 磁暴【答案】9. A 10. D【解析】9. 太阳大气分层从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其中黑子主要发生在光球层,即甲处。故选 A。10. 在本题中四个选择项中, 只有 D 项的

8、产生主要受太阳活动影响,其他三项 都与太阳活动关系不大。故选 D。11. 下图是“中国局部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题。区太阳年辐射总量比区高,主要因为( )A. 夏季大气逆辐射强B. 年平均气温比较高C. 正午太阳高度角大D. 天气晴朗且海拔高【答案】D【解析】区年降水量小于区,区晴天比区多,区比区海拔高。所以区太阳年辐射总量比区高,选择 D。下图为“19 世纪中叶以来太阳黑子数变化示意图” 。读图并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面小题。12. 太阳活动周期约为 11 年,一般是指 ( )A. 地球公转从近日点到远日点所需的时间B. 太阳连续两次直射同一地点所间隔的时间C. 相邻两次太阳活

9、动极大年的平均间隔时间D. 太阳黑子数由最多到最少的平均间隔时间13. 太阳黑子活动增多的年份 ( )A. 耀斑频繁爆发 B. 两极同时出现极光C. 全球降水增多 D. 地球磁场增强【答案】12. C 13. A【解析】12. 相邻两次太阳活动极大年的平均间隔时间,为太阳活动周期。赤道不可能出现极光,极光只在两极地区夜晚出现,全球降水增多和地球磁场增强与太阳黑子活动无关。13. 太阳黑子活动增多的年份,耀斑频繁爆发,黑子和耀斑发生具有同步性。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14. 图中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A. 甲 B. 乙C. 丙 D. 丁15. 如不考虑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与否,假设

10、 a、b、c、d 处各有一河流,那么下面“某河流的剖面图”可能位于以上四点的哪处 ( )A. a B. b C. c D. d【答案】14. C 15. B【解析】试题分析:14.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俯视图中,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丁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与经度的变化矛盾。15. 河流的左岸泥沙大量沉积,说明河流的右岸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强,流水向右偏,应在北半球。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与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应用。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小题 1 学生只要掌握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技巧即可作答;小题 2 学生只要掌握了地转偏向力的应用就不会做错。在

11、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发生偏转。读“地球自转等线速度分布示意图” ,R、T 在同一纬线上。16. 该区域所在的位置是 ( )A. 南半球低纬度 B. 北半球中纬度C. 南半球中纬度 D. 北半球高纬度【答案】A【解析】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图中线速度数值越向南线速度越小,说明越向南纬度纬度越高,所以说该地在南半球,赤道的线速度为 1670 千米/小时,30纬线的线速度为 1447 千米/小时,图中线速度数值介于二者之间,位于低纬度,故选 A。17. R 点地形最有可能是 ( )A. 丘陵 B. 盆地C. 山地 D. 高原【答案】B【解析】纬

12、度和海拔高度是影响地球表面线速度的两大因素。同样海拔高度,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同一纬线上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海拔越低线速度越小。R比同纬度的 T 处线速度小说明该地地势较低,地形类型应为地势较低的盆地,故选 B。【点睛】主要考查了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变化特征,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根据图中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和分布判断所处于的区域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本题难度较小,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自转线速度的变化特征。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8. C 点的人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A.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B. 比地球自转真正周

13、期多 3 分 56 秒C. 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少 3 分 56 秒 D. 为 23 小时 56 分 4 秒19. 在 A,B,C,D 四点中,地球自转速度是( )A. 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 A,B,C,DB. 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 C,D,B,AC. A 无角速度和线速度,B,C,D 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 B 最大,C 最小D. B、C、D 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 B 最小,C 最大,A 无角速度和线速度【答案】18. B 19. D【解析】18. 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周期和速度。地球自转 360,时间为 23 时 56 分 4 秒,称为恒星日,昼夜更替周期为

14、24 小时,称为太阳日。C 点的人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太阳日,24 小时,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多 3 分 56 秒。以本题选择 B 选项。19. 角速度,除极点为 0 外,其它各点均为 15/小时,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所以 B、C、D 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 B 最小,C 最 大,A 无角速度和线速度。所以本题选择 D 选项。北京时间 2017 年 1 月 29 日 20 时整,第 28 届世界大学生冬运动会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国际会展体育中心体育馆隆重开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 此时在美国纽约(74W)的华人华侨开始收看开幕式现场直播的当地时间(区时)是( )A.

15、 1 月 29 日 9 时 B. 1 月 29 日 7 时 C. 1 月 28 日 7 时 D. 1 月 30 日 21 时21. 此时全球处于 1 月 29 日的理论范围是 ( )A. 一半 B. 三分之一 C. 四分之三 D. 全球【答案】20. B 21. D【解析】.21. 此时东经 120为 2 月 29 日 20 时,180为 24 时即 0 时,两个日期界线重合,全球处于同一日期。故选 D。22. 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 2013 年 12 月 2 日 1 时 30 分,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发射时刻的国际标准时间(世界时)是 2013 年 12 月 ( )A. 1 日 17 时 30 分 B. 1 日 21 时 30 分 C. 2 日 1 时 30 分 D. 2 日 9 时 30 分【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时间计算。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