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篆刻校本教材的构建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02234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6.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初中篆刻校本教材的构建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村初中篆刻校本教材的构建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村初中篆刻校本教材的构建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村初中篆刻校本教材的构建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初中篆刻校本教材的构建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初中篆刻校本教材的构建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初中篆刻校本教材的构建研究云石初中沈江【提要】篆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集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的传统艺术。我们通过初中篆刻教学实践,创建一种符合中学生学习特点的学习形式,作为初中美术学习的切入点,让学生了解篆刻的历史、学会欣赏篆刻艺术、力求篆刻艺术入门。这对传承篆刻文化,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有着极大的益处。【关键词】初中篆刻课程教学实践新美术课程标准的实施特别要求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发校本课程已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我们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在篆刻实践课程开发与教学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与尝试,现将研究过程与结果简述如下,恳请大家给予批评指正。一、篆刻实

2、践课程设置的条件篆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集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的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文化中仍然保持着活跃的生命力。高中美术课程已将“篆刻”列为选修模块之一, 如从小学起就开设篆刻教学,这为高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小学、 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又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篆刻,因此在中小学开展篆刻选修课教学具备较好的可行条件。我所在学校区域的属杭州市萧山区,紧靠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是国内外著名的集金石篆刻、 书画诗文研究为一炉的印学团体。具有得天独厚的篆刻课程资源开发优势和环境优势。根据美术课程标准 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精神所提出的“广泛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

3、教育活动”,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广泛的分析讨论,结合本校这些年篆刻教学实践,选择提出篆刻逐步进入学校课堂,为参与篆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普及篆刻基础教育教学作出努力。二、篆刻课程教学的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本课程重在发展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美、 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达到传承篆刻艺术的目的。我们将教学目标概括为:篆刻审美、篆刻技能、篆刻意志、与篆刻相关的人文意韵四个方面。1、 篆刻审美: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篆刻艺术修养中学篆刻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篆刻欣赏能力。 要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层次性和全面性, 使学生在不同层次阶段的篆刻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过程中, 形

4、成基本的篆刻艺术修养和学习能力。了解篆刻作品的艺术价值,了解篆刻学习的内容、学习方法;初步学会欣赏篆刻的章法美、篆法美和刀法美;初步养成对印章的关注,学会欣赏他人的篆刻作品,提高印章的欣赏能力。2、篆刻技能:强调创新精神,培养篆刻创造能力中小学篆刻课程应采取多种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勇于实践和乐于探究的精神,激发起一种强烈的创新欲望, 使学生在篆刻的个性化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能力。 初步理解篆刻的篆法和章法等基本原理,初步掌握基本的篆法、 刀法和章法; 初步会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临摹与创作练习,会刻姓名印等简单创作。3、篆刻意志:培

5、养学生学习篆刻的兴趣应通过对优秀传统篆刻的欣赏学习和实践体验,使学生形成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热爱,参与篆刻的传承与发展,使学生在篆刻学习的履践躬行中,陶冶情操,磨练意志。 中小学篆刻课程要强调个性化学习的体现,应充分发挥书篆刻艺术特有的魅力, 以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篆刻的兴趣。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篆刻学习活动,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趣味。在篆刻学习过程中初步具有耐心、细致、专注的品质;在篆刻学习过程中初步具有精益求精的意识。4、与篆刻相关的人文意韵(1)文彭是明朝有名的书画家文征明的大儿子,他的弟弟文嘉也会书画。当时的社会习惯,刻印是被看作“

6、雕虫小技”的,一般由专职工匠刻制,材料大体采用牙章。 文彭喜欢自己设计篆印, 然后交给一位精于雕刻的南京人李文甫刻制,据说文彭的牙章一半由李刻出。一次,他无意中遇到一位老人,赶驴驮着几筐半透明的“灯光冻石”,这是当时用来雕刻妇女装饰品的,他便出高价全部买下用作印材,从此“冻石”才初文人重视起来。(2)“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闲章别具一格,印文耐人寻味,很为人所称道。郑板桥为官清正, 不会奉承上司, 他虽是进士出身, 却当了十二年的县令。所以,他在潍县任职时,书画上常盖“七品官耳”一印,显示了一个失意文人对封建权贵,黑暗官场的蔑视和嘲讽。郑板桥还“有富贵非我愿”,“恨不能填满了普天饥债”,“直心

7、道肠”,“二十年前旧板桥”等闲章。读者这些印文,一个不谋富贵,同情人民厌恨不平社会的书画家的形象就好像出现在我们的眼前。(3)日本人民有一种习俗,即把自己的名字请名家或巧匠刻在一颗较好的印石上藏于家中。据说能使万事须利, 家运隆盛,故称“开运印鉴”或“吉相印章”。且尺寸规定,男女有别,印材的使用还得按年龄配置,不能随意挑拣。刻一方“吉相印”要比一般印章价钱贵得多,但日本人认为,印章刻得好坏会影响命运,为交上好运 , 这方印章总得多化点钱刻好它。(4)明朝人汪东阳,因为获得了一方汉朝留下来的“汪关”印,就改名汪关。他家境贫苦,要坚持学习篆刻实在不容易,但汪关能刻苦努力,一面研究古文奇字,一面去攻

8、汉印, 刻得非常逼真。据说把他的作品跟真正的汉印放在一起,连专家也难以分辨所以明朝末叶,许多大官及大书画家, 都要请汪关治印。 汪关与他的儿子泓如此痴迷于印章,父子俩便服两个绰号“大痴”和“小痴”。(二)教学内容初中生篆刻课程教学内容与一般的成人篆刻是有区别的。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使教学内容体现出趣味性、基础性和普及性特征。因此,教学内容主要设定在识印欣赏与工具材料、刻印过程与方法、刻印技巧、刻印要领、有关篆刻的人文故事等五个方面。 各有侧重,既注重普及性知识技能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各层次教育的较好衔接, 又注重差异教学, 侧重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篆刻课程对认知领域和技能领域的目标要求分为两个层次,认知目标分为知道、领会;技能目标分为学会、初步掌握。具体内容见表1本课程重在发展学生对篆刻艺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美、 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以达到传承拓展篆刻艺术的目的。同时初中篆刻课程目标与一般的成人篆刻是有区别的。 应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使教学内容体现出趣味性、基础性和普及性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