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帮助贵州纳雍没午饭吃的贫穷孩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30023 上传时间:2017-08-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午餐帮助贵州纳雍没午饭吃的贫穷孩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午餐帮助贵州纳雍没午饭吃的贫穷孩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午餐帮助贵州纳雍没午饭吃的贫穷孩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午餐帮助贵州纳雍没午饭吃的贫穷孩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午餐帮助贵州纳雍没午饭吃的贫穷孩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午餐帮助贵州纳雍没午饭吃的贫穷孩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午餐帮助贵州纳雍没午饭吃的贫穷孩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免费午餐帮助贵州纳雍没午饭吃的贫穷孩子2011 年 04 月 06 日 13:35 杭州网-都市快报导读“大概 60%的学生中饭什么东西也不吃,老师们看着心痛,也没有办法”幸福,对于中西部贫困山区的孩子来说出奇简单,只是一餐热腾腾的午饭。当城市里一些父母担心孩子营养过剩的时候,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今年 2 月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西部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摄入严重不足,受调查的学生中 12发育迟缓,72%上课期间有饥饿感。男女寄宿学生体重分别比全国农村学生平均水平低 10 公斤和7 公斤,身高低 11 厘米和 9 厘米。这份报告针对的是“贫困地区寄宿制学校的儿童”,可是,在贵州省一些山区,很多小学

2、还没有建立寄宿制,一些学生每天上学来回要走 4 个小时的山路,中午只能吃从家中带来的土豆、苞谷饭,甚至有为数不少的学生什么都没吃,饿着肚子上课。来自全国各地的义工从去年开始,在贵州贫困山区实施小学生免费午餐项目。3 月 25 日到 3 月 31 日,都市快报特派记者走访了贵州省黔西县、纳雍县、大方县的 8 所山村学校,实地走访这一项目。在纳雍县羊场乡,目前已有三所山村小学的学生吃上了免费午餐,伙食标准是每人每顿 2.3 元。4 月 1 日,黔西县中建乡红板小学的学生吃上了免费午餐。4 月 2 日,黔西县花溪乡沙坝小学的学生也吃上了免费午餐。这些地方众多孩子的家长常年在外务工,不少家长的务工地就

3、在浙江。纳雍县羊场乡政府工作人员说,全乡 6000 多个外出务工人员中,至少有 40%在浙江。他们为浙江经济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而在他们身后,自己的孩子还在为午饭发愁。我们是不是该为他们身后留守的孩子做点什么?采访中,我和摄影记者许康平常常这样问自己。如果你愿意为这些孩子提供一份午餐的钱,请联系我们:057185051661(下午 2 点5 点)。钱不在多少,在于一份心意!从贵州省纳雍县羊场乡场坝小学再往山里走,爬上一座山顶,有一片平地,平地上有一座小学,校舍用石头和砖木垒成。学校没有正式名称,叫中坝教学点(挂靠在场坝小学)。山头叫大梁子山,海拔 1700 多米,所在村叫曾底坝村。学校最初

4、是由村民自发所建,“200 多户人家的村子,却没有一个学校”,一开始在农家租了间房,让 40 多个学生在这里读书,后来学生多了起来。50 元学杂费很多人交不出也就不收了2003 年,穆其玉 18 岁,从中专毕业。村里通过熟人把他请到了学校任教,一直到现在。开始时,学校是民办性质。后来,分管教育的一位副县长来视察后,拨了 2 万元,老百姓出工,从山下将水泥、砖瓦一篓篓背上来,花了一年多时间,硬是把学校给盖了起来。现在,学校有 4 位老师,都是代课老师穆其林,今年 30 岁,2007 年时到的中坝教学点;穆其礼,今年 61 岁,初中毕业,曾经在老家赫章县的乡村学校代课,代了 20 多年,再加上在中

5、坝教学点的代课生涯,已经代课 30 多年。穆其礼是穆其玉和穆其林的父亲,一家三口在这山头已经呆了好多年。后来,学生越来越多,老师不够用了,学校又招聘了当地村庄的一位女孩子。她 1996 年出生,初中辍学后成了这里最年轻的代课老师。4 人目前还都是代课老师,没有正式编制。代课老师的工资是每月 600 元,一个学期算下来是 3000 元。最初办学的时候,还收取每个学生每个学期 50 元学杂费,在很多学生交不起后,也就不收取了。一位老师说:“有什么办法,不然就真的没有老师了。”做饭的水是挑来的去年 9 月,山下的场坝小学开始供应免费午餐后,一些学生家长宁肯多走山路,也要送孩子去山下读书。“前后有五六

6、个孩子流失到场坝小学”。一位义工得知情况后,亲自来学校考察,后来募集了一笔款项,从今年 3 月 7 日开始,中坝教学点也开始免费供应午餐,菜式和山下的场坝小学一样:米饭、芸豆酸菜汤、一个煮鸡蛋,每周五加 2两肉。山上没有水,做饭的水是厨师从山腰挑上来的,一次两个桶,共 70 斤。自从山上供应免费午餐后,流失的学生又回到了山上。最近两星期,又有两个学生重新来读书了。学生总数达到 189 个。一粒米饭也不剩学校很简陋,食堂占用了半间教室,一些杂物堆放在隔壁教室。没有宿舍,老师们自己用砖石在屋顶上砌出了两个房间,当宿舍。顶上的石棉瓦已被风刮破,下雨天漏水,出太阳时能看到光线射进来。剩下的 4 个教室

7、,有三个是复式班,学前班和一年级坐一个教室,直接上一年级的课。由于实在太挤,学前班的小朋友四个人挤一张桌子上课。课桌大多已经破旧不堪,靠钉上木条才没散架。讲台更破,摇摇欲坠。3 月 29 日中午,排队打完午餐,孩子们安静地在教室里吃。多数孩子吃得干干净净,盆里一粒米饭也不剩。吃完饭是午休时间,男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你追我逐。有些男孩滚“铁环”废旧塑料做的,女孩们跳“橡皮筋”各种颜色的绒线一截截接上的,没有弹性。贵州纳雍县羊场乡场坝小学学生金婷婷,有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她桌上的餐具印着灰太狼图案。3 月 27 日,贵州省黔西县中坪镇中坝小学里,11 岁的朱安辉和弟弟朱安才在玩耍。他们的爸妈都在浙江

8、打工。问他,平时在学校有吃饭吗?朱安辉说,不吃。问他,饿了怎么办?朱安辉说,“饿了,就忍着”。中坝小学校长王俊祎说,学校里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中午不回家吃饭,“少数同学花 1 块钱买个面包吃,大多数同学没钱买就不吃饭”。中坝小学并不特别,都市快报记者走访的纳雍、黔西、大方等县农村的多数小学生,一样没有午饭吃。纳雍县沙包乡中心校校长陈旭说,全乡 11 个学校,4402 名小学生,大概有 70%的学生吃不上午饭。 3 月 30 日中午 12 点,都市快报记者在大方县马场镇抬沙小学看到,中午放学铃声响过,一些学生留在教室啃土豆或苞米饭,一些学生跑校外小店购买 5 毛钱一个的包子、1 块钱一包的方便面。更

9、多的学生在操场上玩起了游戏。他们这样打发午餐时间。唯一让人欣慰的是,每到一地,最漂亮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学校。即使还有一些老房子,也都即将改建。留下“996138 部队”中坪镇是个传统农业乡镇,没有矿产,也没有一家企业,人均年收入 2800 元。“是全县 26 个乡镇里经济最落后、最差的乡镇了”,中坪镇中心校党委书记张天才说。“近三分之一的孩子是留守儿童。”张天才说,全镇有 19 所小学,1 个教学点,小学生有 2980 人,一些小学还没有水喝。全镇35000 多人中,有 11000 多人在外务工,出去的都是青壮年。同处一县的太来乡乌江小学边一块山地里,一位老人赶牛,一个孩子把犁耕地。孩子叫王遥,

10、6 岁,在乌江小学读学前班,爸妈都在浙江桐乡一家生产汽车篷布的工厂打工。这是当地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家庭。黔西县还不是最穷困的,拿当地人的话来说,威宁、赫章、纳雍三个县才是贵州最穷困的县。“纳雍最边远的乡镇,40%的村缺水。”纳雍县羊场乡人武部部长说,全乡 29000 多人中,有 6000 多人在外务工,其中 40%左右去了浙江。“留下来的人被称为 996138 部队,99 指老人,61 指儿童,38 指妇女”。因为父母离开家乡外出务工,孩子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去学校路程很远,到八九岁才去上学的人很多,学习跟不上。辍学的也很多,政府去劝导,但很多时候劝不动,“主要还是家长观念的问题”,乡镇干

11、部说,还有个别女学生,才十多岁就嫁人了。“心理有一种叫做理想的东西”在贵州山区,活跃着一批年轻的支教老师,他们基本过着与外界隔绝的生活,在学校上不了网,也很少能吃到肉。但老师们戏称:“饭菜很丰盛。每顿都是土豆炒马铃薯,马铃薯炒洋芋,洋芋炒土豆”,其实三种称法都是一种食物土豆。他们只要有机会去镇上,一定会买一点肉回来。一些学校没有多余的教室可供改造成教师宿舍,他们只能租住在周边农户家里。黔西县中坪镇新厂村冷家沟组的新中小学,在一座山顶上,去学校先要经过 8 公里崎岖颠簸的山路,然后还得走 2 公里上山的羊肠小道。这所小学有 131 个学生,教室是石木结构的一座平房,只有 6 间教室,幼儿园和一年

12、级组成一个复合班,一起上课。5 位老师中,一位正式老师将要退休,2 位是特岗老师,1 位是代课老师。学校有一位男老师叫罗维斌,1987 年出生,已经教了三年书,租住在学校对面农家的泥房子里。他为了能上网,从别处拉了五六百米的网线。这也是我们探访的多所学校中唯一一所能上网的学校。罗老师说,他在这里很开心地过着每一天,“因为心里有一种叫做理想的东西”。“我喝饱了,就不饿了”被网友誉为“中国最美支教女教师”的贵州支教志愿队队长蔡加芹,去年在黔西县素朴小学支教。一天早上蔡老师准备洗漱,看到一个小男孩来到学校,对着水龙头咕咕地喝水。蔡老师拉住小男孩说:“喝这么多冷水会拉肚子的!”小男孩调皮地说:“老师,

13、我喝饱了,就不饿了。”还有一位支教女志愿者,中午时分正在吃饭,忽然发现一群没有饭吃的学生,眼睁睁地看着她。她再也吃不下饭,以后每次吃饭,都躲到门背后偷偷流着泪吃。郑义(化名)来自山东泰安,今年 20 岁,1 米 9 的个头,身材很魁梧,他已经在黔西县花溪乡沙坝小学支教了快一年。第一次来沙坝小学时,他坐车在山路上颠簸了 3 个小时,“颠得反胃,想吐又吐不出,很难受”。他一直叮嘱记者,不要把他名字写出去。黔西县中坪镇中坝小学校长王俊祎说,老师每年都来,每年都走,最长的一位老师呆了 6 年,最后还是走了。现在学校有 288 名学生(包括 50 名学前班学生),13 位老师,其中 3 位代课老师工资每

14、月 650 元,有人初中一毕业就当起了代课老师。面对孩子没午饭吃,“老师们疼在心里,但确实有心无力”,他说。“绝对是个很好的计划”对于当地孩子吃不上中饭,纳雍县教育局局长左红兵很揪心。他也是山区农村出来的,上世纪 70 年代末读小学的时候,用编织袋遮挡的教室四处漏风,中饭没得吃。“胃病都是那时候饿出来的,4 点多放学时跑回家,胡乱吃一点,再去干农活”。采访中接触的很多乡镇干部和老师,都有过和现在孩子共同的经历。羊场镇一位乡干部说,“三十年前是这样,三十年后还是这样,没变。”左红兵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是很大的,在纳雍农村,环境最美的是校园,房子最漂亮的是学校。但“初中基本解决了住宿问题,小学还没

15、有”。经济条件比纳雍稍好一点的黔西县,也还没有在小学建立起寄宿制。黔西县教育局教育股副股长刘汉军说,据他们了解,全县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小学生不吃中饭。刘汉军说,今年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是 350 元,并不包括住宿制的配套,也不能发放代课老师的费用。“按纳雍县出台的十二五规划,其间县里 40%的小学要搞寄宿制。”左红兵说,下一步打算在边远山区教师周转房修葺时,把建设食堂考虑进去对于义工们实施的免费午餐计划,左红兵称赞“绝对是个很好的计划”。“凡是有爱心的个人、企业或公益组织,我们都大力去支持,做好力所能及的服务。”左红兵说。(特别鸣谢贵州志愿者蔡加芹为本次采访提供全程向导)早上 5 点多,天还没亮,贵

16、州省纳雍县羊场乡 15 岁的穆梦就要起床。匆匆吃了前一天做好的苞谷饭,她和村里的 10 多个孩子,借着手电筒的光,一路小跑上学。快到羊场乡场坝小学时,天才亮起来。以前,她的书包里每天都会装 5 个煮熟的土豆,到中午,已经凉透的土豆就是她的午餐。这样的午餐她已经吃了 6 年。“不好吃。”穆梦说。“不吃土豆吃什么?”她又说。去年 9 月 13 日,一个义工组织在场坝小学实施爱心午餐项目,结束了她每天中饭吃土豆的日子。只有吉普车才能开进去羊场乡距县城 91 公里,从县城到羊场乡需要坐 2 个半小时的车,都是盘山公路。羊场乡属于典型的高海拔岩溶山区,最高海拔 2476 米,最低海拔 1280 米,高低落差大,沟壑深。场坝小学海拔在 1870 米左右,学生分散居住在山谷里。从乡里到场坝小学的山路很艰险,路是前几年才开山辟石修起来的,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山峰,有些路段坡度有 40 度,还需要180 度大转弯。只有吉普车才能开进去。站在场坝小学操场上,举目四望,四周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