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武陟县八年级物理下册12.2滑轮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3299084 上传时间:2018-08-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1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武陟县八年级物理下册12.2滑轮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河南省武陟县八年级物理下册12.2滑轮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武陟县八年级物理下册12.2滑轮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武陟县八年级物理下册12.2滑轮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滑轮滑轮学 科物理年 级八年级授课教师时 间5.24课 题滑轮计划学时2重 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概念及特点课 标要 求能识别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与实质, 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课 时目 标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2.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教 法主要采用边实验边学习的方法和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学 法小组内、小组间充分讨论、广泛交流等多种学习方法综合优化。教学内容及过程1、激趣导入漫画导入: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三幅漫画,问:有什么科学道理?带着“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这样的兴趣开始学习本节内容 2、感知求疑 出示定滑轮、动滑轮等实验器材,提出问

2、题:你能利用我手上的滑轮把钩码提起来吗?你怎样设计 呢?然后叫学生亲自上台动手操作,经历体验。并让学生来自己总结。 3、探究内化 1、探究动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观察定滑轮、动滑轮拉钩码匀速上升时的示数,和钩码的重力进行对比。 学生在研究动滑轮时会看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不刚好是钩码重力的二分之一,这时我启发学生观 察在提起钩码的同时把动滑轮也提了起来,从而为引入理想情况下拉力和实际情况下拉力为什么不 同做了很好的铺垫。 (2)学生利用米尺来观察定、动滑轮拉钩码匀速上升时钩码移动的距离和拉力移动距离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探究环节中学生容易顾此失彼,光顾看钩码移动或光看弹簧测力计

3、移动,这时我让两个 学生一起来做这个实验并且告诉学生让钩码从整刻度线时开始拉动,这样纪录方便、准确,缩短了 实验所用时间。 2、滑轮组2提出问题:谁能把这两个滑轮组合起来再把钩码提起来呢? 要求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演示,注意观察、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在黑板上画出绕线方法。 提出问题:两次示数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拉动钩码的绳子段数不同。 提出问题:你能数出有几段绳子吊着钩码吗? 学生观察、讨论后进行回答。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出数绳子段数的方法是:数绕在动滑轮上和固定 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拉力就是钩码重的几分之一。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动 滑轮的重力不能忽略,所

4、以在实验中得出的拉力并不是钩码重的几分之一,而是稍大于这个值。 3、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在黑板上画出段数分别是 2、3、4、5 的滑轮组的绕法图,让学生数数是几段绳子吊着物体。 学生观察四个不同的绕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得出关于绳子绕法的结论:奇动偶定。并且进一步 总结出拉力移动距离和物体移动距离之间的关系。 因为在做题的过程中经常要利用这个规律来设计滑轮组并进行相应的计算,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本节 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4、拓展延伸 轮轴和斜面说出轮轴的组成:由轮和轴两部分组成。引导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轮轴:阀门、内门锁、自行车车把、板子方向盘等等。引导学生利用力与距离的关系,分析斜

5、面是省力还是费力。 教学反思滑轮组这一课的科学概念不难,通过实验操作,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建构起“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和“滑轮组组数越多越省力(不考虑绳子摩擦力)”的科学概念。但是,学生在实验中按示意图组装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时候,却显得有些吃力,主要表现在:孩子的空间观念还不够,不能把实物转化为平面图;在合作组装滑轮组时,小组内操作员、协助员、观察员、记录员的配合还不够紧密,在滑轮中穿绳子、绕绳子时耽搁了较多的时间。各小组挂上钩码后,操作员拉动绳子时,部分实验小组第一时间的数据没有记录下来。鉴于上述情况,我启发学生说:“这节课我们用 20 分钟的时间来研究滑轮组(多组)的组装方法,每个同学都要想办法,看一看怎样组装最合理、最省时间?”把自主权放给学生后,我就巡视观察,并强调每个实验小组要关注绳子的绕法,让会的同学去教不会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操作一下,感受一下成功的乐趣。在一声声的欢呼声中,大多数孩子学会了看示意图组装定滑轮、动滑轮、简单的滑轮组,实现了知识的迁移。通过组织孩子们分析自己记录的实验数据,孩子们找到了实验结果:1、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2、滑轮组组数越多越省力。实践出真知,这就是科学实验课的真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