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2

上传人:纯*** 文档编号:53230827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上杭、武平、漳平、上杭、武平、漳平、长汀、永安一中长汀、永安一中”五校联考五校联考 2016201620172017 学年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高三历史试题学期半期考高三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 分钟 总分:100 分)五校联合命题、审题第第卷(选择题,共卷(选择题,共 4848 分)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424 小题,共小题,共 4848 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的。 )1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2、。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中央集权B.敬天法祖C.中正有序D.君权神授2. 铜匦,武则天所创,类似于检举箱,惟武则天可拆看,其他人无法打开。初为朝廷接受臣民投书反映各方面问题的匣子,后逐渐成了匿名的揭发官员不当或不法行为的一个容器。铜匦的出现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古代监察制度的进步B. 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 C. 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D. 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3.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

3、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 ”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有可能认为( )A侵略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B鸦片战争是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C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D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4. 1902 年杨廷栋在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中指出:“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撇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该观点主张( )A.领事裁判权的撤废关系中国主权的恢复B.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国家权益C.通过修改不平等条约以废除领事裁判权D.通过改正条约实现救

4、亡图存5. 1912 年 3 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A.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B.革命党人在政治上的软弱性 C.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6.中华民国外交官顾维钧曾指出,当时国内公众团体以及某些省份的督军省长们甚为焦急,纷纷致电代表团,要求“巴黎代表团应采取明确的爱国立场,拒绝签字,以符民意” 。这反映出( )A.民意就是外交方针B.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觉醒2C.官民联合成为潮流D.学生成为救亡运动的主力7.下图为20 世纪编年史图鉴中某一时期的东亚地图,图中分别以白(A) 、灰(B)、黑(C)色标示了三个不同

5、政权。这幅地图最有可能编印于( )A. 日俄战争后辛亥革命前(19051911 年)B. 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 年) C.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年) D.内战爆发后新中国成立前(19461949 年)8标语是社会各种变革力量用来宣传自己的重要工具,以下是红军长征中的有代表性标语,其在当时起到的最重要的作用是( ) A具有史料价值和政治文化内涵B保存了革命的基干力量C宣扬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D启迪民众,参与革命9.1938 年,学者熊十力在中国历史讲话中写道:“中华民族,由满汉蒙回藏五族构成之。古分言之,则有五族;统称之,则唯华族而已。如一家昆季,分言之,则有伯仲;统称之

6、,则是一家骨肉也。”这反映( )A.军阀混战导致各民族关系紧张B.知识分子不闻世事专心学术研究C.家国一体和宗法观念逐渐衰微D.学术界为团结抗战促进民族认同10.伯利克里在演讲时说:“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 ”在此,伯利克里宣扬了( )A雅典民主政体的广泛性B雅典人都有报效国家和升迁的机会C民主政体为公民参政提供了保证D摒弃了财产等级制的思想11.希腊先哲柏拉图在谈到他生活时代的雅典时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觉得受不了,就

7、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 ”这主要表明( )A柏拉图时代的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的精神 B当时雅典尚没有法律来约束公民ABC3C柏拉图因为恩师苏格拉底被判有罪而诋毁雅典民主政治D雅典的直接民主制使他们面临体制性的危机12.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如果无知、笨拙的人开出的不是治病的药而是致命的毒物,这就不可能称之为医生的药方;同样,一个民族的任何法规也不能称之为法律,即使该民族不管这是一个毁灭性的规则而已接受了它。 ”作者意在说明A “恶法非法”是古罗马的立法原则 B法律的制定应该遵循自然理性C法律的合理与否决定国家兴衰 D法律的目的就是保

8、护弱者1317 世纪英国革命中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18 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后将邦联制改造成联邦制,19 世纪初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这一系列现象反映出( )A.新旧交替时代“君权神授”观念影响深远B.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斗争的曲折艰难C.确立制度与稳定秩序是巩固革命成果的必需D.高效的军事体制有利于维护新生政权的统治14“(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宪法含混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这一现象的出现,乃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使然。”材料中的“特殊的政治环境”主要是指( )A.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斗争惨烈B.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C.普法战争法国战败D.资本主义经济

9、发展不充分15.在工业化即将完成的 1832 年,英国开始向贵族寡头制宣战,推行了第一次议会改革,使得新兴的中等阶级进入到政权体系之中,之后又推行了 1867 年、1884 年等议会改革,使英国走向政治参与的普遍化。以上材料反映英国( ) A议会权力逐步扩大B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C民主进程的渐进性D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16“我认为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是团结人民的全部力量以加快取得胜利。我同意国家杜马的请求,由我的兄弟米哈伊尔大公继位,并祝福他登上俄罗斯国家皇位。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就此宣誓绝不违背。”1917 年,这段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诏书说明( )A.二月革命成功完成了俄国社会转型B

10、.俄国革命类似于英国的“光荣革命”C.沙皇专制体制未发生丝毫本质变化D.沙皇试图通过妥协方式维护君主制17.尽管法国主流文化不认可巴黎公社时代的社会主义,但是对巴黎公社还是有很多正面的评价。他们痛恨第二帝国在 1870 年秋天的失败与新政府的妥协,为自己的国家有这样的理想斗士而自豪。4据此判断,法国人正面评价巴黎公社是因为( )A.其对民主政治的推动B.其对国际工运的支持C.其表现出的民族精神D.其改造旧世界的理想18.西方文明史读本载:“启蒙运动思想家质疑了传统对人的所有限制而且确实挑战了传统本身的正当性。他们拥护普通人的权利、市民的权利、奴隶、犹太人、印第安人和孩子的权利,但是并没有拥护妇

11、女的权利。在哲学和艺术中,启蒙运动中的男人支持传统的妇女思想:沉默、服从、恭顺、谦逊和贞洁。 ”材料主要表明启蒙运动( )A全盘否定西方传统文化B哲学和艺术成就突出C捍卫所有人的基本权利D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19.对于父子关系,孔子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认为父慈子孝是一种道德;董仲舒则主张“父为阳,子为阴” ,认为儿子绝对服从父亲是一种义务。这种变化反映了( )A儒家伦理上升为政治法统B生产方式影响到家庭关系C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D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20.明末清初的李渔被称为是我国最早的专业作家,他的一生没有固定职业,主要以卖文为生,稿费收入是他家庭生活的主要来源。这体现了当时(

12、)A卖文足以谋生B文艺的商业化C经济重心南移D商人地位提高21.据不完全统计,晚清时期中国翻译的西方公法类书籍多达 40 部以上,工程、农学、矿学、等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类书籍也有 70 多种。这反映了( )A.西方科技文化在中国的普及B.知识分子摒弃了“天朝上国”的观念C.近代自然经济已经开始解体D.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对封建文化的冲击22.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没有传统的现代化” 。此观点( ) A. 全面肯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功绩B.旨在否定新文化运动的革命性C. 全面概括了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特征D.歪曲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23.彼特拉克(13041374)在致罗马教廷的诗里,控诉罗马

13、教廷是“痛苦的巨流,凶残的庙堂” ,是“万端诡计的熔炉,阴暗的牢房;善良在那里凋谢,邪恶在那里滋长” 。他要传达的核心思想是( )A. 反对罗马教廷的宗教专制B. “以人为中心”的观点C. 要求自由平等的人权D. 呼吁进行宗教改革24. 1600 年布鲁诺因“异端思想”罪被烧死;1633 年伽利略在宗教法庭上被迫公开宣布放弃自己关于地动学说的科学信仰。而到了 1662 年,伦敦成立皇家学会;1666 年,巴黎成立法兰西科学院。此变化最能够说明( )5A基督教神学无法抵挡住科学的进步B牛顿创立经典力学推动科学的进步C法国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影响深远D科学的进步促使宗教影响逐渐消失第第 IIII 卷

14、卷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共共 5252 分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3 小题,第小题,第 2525 题题 2525 分;第分;第 2626 题题 1212 分,第分,第 2727 题题 1515 分分, ,共共 5252 分)分)25 (25 分)权力的分散和互相制衡是人类社会发展中运行的一条政治规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是三个政府机关,是机构设置的概念。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相集体,与皇帝一起在政事堂讨论国家大事并作出决定、制定政策。三省在国家政务的裁决和执行的过程中,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运行机制,叫“三省制” 。三省机

15、关从不同角度参与最高决策,在一般情况下,皇帝不能越过三省直接发布“最高指示” 。三省在制度上对皇权加以制约,避免了君主独裁造成的失误。这是“朝议”的发展,反映了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进步,也是官僚制度发展成熟的表现。国家政令从出台到执行的一整套程序,使政权的中心转移到政府。三省制将皇帝的最后决策权纳入政务运行的程序之中,已不单纯是皇帝的个人行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课程必修专题解析材料二材料二 在西欧中世纪则出现了一些宪政雏形,到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和理论家进一步发展和实践了分权与制衡原则。19 世纪中叶,清朝中央集权受到削弱和变形,这种局面为近代军阀分裂割据

16、埋下了伏笔,但也使讲求经世致用、注重社会实际的地方督抚大员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领导者和推动者。20 世纪初立宪派主导的分权立宪运动迅速开展起来,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革新力量,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化政治进程,对清王朝的覆灭起了重要作用。 据傅兆龙国家权力制约论(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权力的分散和制约方面屡次创新。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唐宋为例,概述政府权力结构是如何解决相互制约问题的?并指出其实质。 (11 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权力制约思想形成的背景,概括近代中国政府权力演变历程并分析其影响。 (14 分)626.(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材料 1901 年为确定辛丑条约的赔款数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