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22375 上传时间:2017-08-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非智力因素挖掘之我见关于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思考很多时候,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决定他学业所能达到的高度的因素,主要的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兴趣、动机、心态、习惯等)。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倡导以学生为本的今天,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个体的充分发展。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培植学生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到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实践证明,师生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充满了爱心的教育,才是力量无穷的教育

2、。作为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就要主动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爱好和家庭情况等;尊重学生的人格、差异、个性等;保护好孩子的天赋,用一颗童心去感受学生的心灵世界;宽容理解学生;做学生成长的引路者、促进者、热情的鼓励者;积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相信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着美好、善良、要求进步的天性,相信每一个学生最终都能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放下“架子”,走下讲台,和学生交流,向学生学习,与学生共同学习。在浓浓的爱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成了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充满人性的关系,而不是一对对立的矛盾。学生被尊重、被理解、被信任的需要得到满足,教师对学生充满

3、了鼓舞和信任,学生对教师充满了信任和热爱,师生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学生自然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就能学得好,越学得好,就越发对学习有兴趣。二、积极投身新课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的“异步”。传统的教学过程要求全班同学“齐步走”,使得优秀学生受到压抑;学困生经受挫折,感受不到成功,直至学习的兴趣全无。应对新课改,教师必须认真分析研究学生,找准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认知停靠点”,积极切实推行因材施教,分类教学,分层推进。给有差异的学生以有差异的教育,给每一位学生以广阔的天空,使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让每一个学生个体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变革学生个体的学习方式,积极倡

4、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作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承担责任的需要,求尊重、求沟通的需要,将课堂真正回归给学生,大力倡导并推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学的影响引起了学生个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同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之间

5、的矛盾,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就得到了激发和增强。三、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智商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起决定作用的是情绪智商。”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拿破仑 希尔也认为: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这就是著名的 PMA 黄金定律。作为教师,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相信自己是一个很重要的人,认为每一天都是有意义的,在内心深处经常对自己说:我能!我行!我一定成功!我就是第一!抛弃空虚,悲观失望,颓废的消极情绪,笑对人生,笑对学习中的困难、挫折和失败,积极奋发、进

6、取、乐观,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奋斗的热情去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百折不挠,奋勇前进。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根在论述人生时指出:“习惯是一种多么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一切天性和诺言,都不如习惯有力。”作为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给人生定立大的奋斗目标,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定立切合实际的努力目标,目标定立后立即行动、快速行动、凝心聚力求目标的达成的习惯;培养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培养学生惜时守纪、勤学好问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习一丝不苟的习惯;培养学生经常自我反省的习惯;培养学生乐于与他人交流、沟通的习惯;

7、培养学生不断自我激励的习惯;。让学生播下好的行动,收获好的习惯,播下好的习惯,收获成功。当学生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很强的自主学习的动机,积极的心态,良好的习惯时,就能在学习上获得自由、和谐和充分的发展。1、 新课程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答:新的课程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研究性学习为主;(2)教师学生、学生学生之间互动的有效性增强;(3)教材的二度开发具有一定的自主性;(4)属于学生的自主活动空间增大,提供相应的思考时间;(5)加强学生协作能力培养;(6)注重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7)进行了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改革;(8)关注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9)注重教给学生学

8、习方法和思想;(10)课堂教学要与生活融合起来;(11)实行开放性教学。2、如何评价一堂课?答:课堂教学评价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在相应的背景下来评。要明确评课是要培养人,不是要“整人”。所以评课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观察。对课不对人,评课者要提出自己建设性的问题或商榷的问题。要把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改为对教学和学习的评价。这样无论是听课者还是上课者都会有相应的收获,而没有以往上完课后沉重的心理负担,从而提高信心和上好以后的课。具体的操作可以抓住以下几方面: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要求,贴近学生认知水平,可操作性强,体现过程教学,具有一定可检测性,兼顾情感、品德教育。学生活动:参与活动的时间 85

9、以上,参与活动人数 100,参与活动的态度是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的有效率 85以上,学生乐于合作探究,自主探究时间不少于 10 分钟。 教学组织:教学环节条理清晰,教学进程张弛有度,教学语言简洁、通俗易懂、表达准确,教学情绪热情饱满,具有亲近性,指导的范围覆盖全体学生,指导学生活动有效程度高,能参与学生活动,进行有效调控,具有机智灵活应变能力,能够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选择科学而有效的教学 方法,教学具有鼓励性,教学气氛活跃、和谐、融洽、紧张有序,体现民主性、人性化。教学效果:教学目标基本实现,问题的解决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大部分学生学有所获,有成功的情感体验,后进生能体验到学习的愉悦。3、什

10、么样的课算是好课?答: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副所长指出,“一堂好课应该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每个教师都可以围绕这个边界自己去创造。教得有效是指一堂课有一堂课的标准,一个学期有一个学期的标准。要精教精学,别浪费学生的时间;学得愉快指学习的过程应该是愉快的;考得满意是指注重结果。”一堂好课已经不再完全看有没有完成教学目标了,它要关注的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学生的探究新知的投入程度,情感投入是否与整个学习活动融合起来;教师能否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机应变地改变教学,实行“临时教案”;教师本身的教育素养是否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学生最后的收获如何等等,课堂教学是讲究科学和艺术的,追求是无止

11、境的,课堂永远应该是充满活力的,但不能只追求片面的、低效的“表面热闹”。 4新型的课堂教学如何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答: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与学是互动的“整合体”。要实现师生互动,关键是教师要创造富有情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再者,就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能力组织教学,实施因材施教,因生施教,体现教育的公正性和差异性,使每个学生各得所需,并得到相应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发展空间,使不同个性的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5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做什么事?答:现代教学观

12、念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在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中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做到七放手: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放手让学生构建;放手让学生深入生活中进行实践。6教师与学生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答:在这次课程改革中,师生的关系必须跟着改革。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协作者,学生学习小组的“参谋长”,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和方法指导的责任者。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互动”的,应该是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是包办者和师道尊严的

13、教书匠。7如何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中成长?答: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如何提问题。教师可以进行一个过渡,最初由教师指定探究问题,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最后实现由学生独立提出问题。教师要教给学生产生问题的策略:将兴趣转化为问题;呈现矛盾的现象或解释;多问为什么;大胆争议;提供案例分析;多想想怎么办等等。教师要促进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积极互动:协作、讨论、反思、辩论等等,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资源和环境条件,促进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8课程改革是不是不要应试教育了?答:首先我们要明白搞素质教育并非完全否定应试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必定是艰难的,困惑也会很多,受到方方面面的阻力。由于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教师必然对学生成绩有顾忌,这是可以理解的。其实,搞好本次课改必将提升教育质量,其教育绩效必然显著,关键在于是否真正搞好了课改。在积极进行课改的时候,对于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也是重要的,这也是人的一种素质,不能一棍子打死。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关键是我们如何把握尺度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