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尽量改变城市面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18317 上传时间:2017-08-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尽量改变城市面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如何尽量改变城市面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如何尽量改变城市面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如何尽量改变城市面貌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如何尽量改变城市面貌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尽量改变城市面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尽量改变城市面貌(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如何尽量改变城市面貌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城市居住环境和城市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一个被普遍接受的事实是:今天的中国依旧处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期。一些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群体,他们在物质形态上与传统进行告别之时,思维方式却依然停留在农业文明层次之内,如将自家杂物堆放在公用空间、在街 头随意抛洒垃圾杂物、露天烧烤、马路市场等占道经营行为屡禁不止。这种思维方式,明显与现代化都市的建设极不相符。如何进一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面貌环境,并以此促进都市人群文明的进步,区市容环卫局从多方位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打造特色街路,彰显城区地域风格什么是特色?依百度

2、百科解释,特色二字之意就是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而特色街路,则是现代化大都市根据街路自身特点发展起的独具风格的人文景观街路;它可分为步行街、文化街、风情街、休闲街和美食街等等,这些特色街的出现,不仅是市民休闲消费的好去处,而且渐渐成为城市的名片,为现代化大都市倾注了斑斓的生活色彩和青春活力。2做为一个新兴的城区,绿园区内历史与文化内容较少,因此打造属于自己特色的标准化街路尤为重要。从 2011 年开始,区市容环卫局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聘请上海知名设计公司进行设计和施工,区政府先后投资 5000 万元对西安大路、景阳大路、青年路、普阳街、春城大街、和平大街、正阳街、迎宾路

3、、锦江路等 9 条街路的广告牌匾、门面和景观围墙进行设计改造。特别是在全市首次把景观围墙改造和街路建设结合起来,在使街路面貌实现大幅度提升的同时, 围 出了街路靓丽风景线和城市文化品位。改造重点放在春城大街上, “以文化引 领城市发展”作为设计方针,充分考虑商业、文化、历史、环境等诸多因素,以“挚爱人生”为全线主题,同时根据不同路段分成青春恋歌、玫瑰婚礼、幸福家庭、金色黄昏、快乐购物 5 个分主题。对有轨电车景观带、绿化、休闲广场及公园、人行步道铺装、大型商业门前广场、牌匾门面装饰、 围墙、雕塑、灯光、城市家具等 10 部分进行全方位改造。共改造牌匾及门面装饰 56 处;建设休闲广场 5 个,

4、 总面积 3.5 万平方米; 改造建筑立面 4200平方米;绿化 4 万平方米;铺装人行步道 8200 平方米;修建景观围墙 200 延长米;设置雕塑 14 个、花箱 149个。通过 提升打造,春城大街更加靓丽,已逐渐成为绿3园区的中心街、商业街、文化街。二、改造广告牌匾,打造现代商业氛围广告牌匾是商家的门面,以往绿园区广告牌匾理念落后,材质成本普遍偏低。为此,绿园区市容环卫局进行了全方位改造。在广告牌匾改造工作中,不到三年的时间, 绿园区可以说完成了一个质的飞跃。从2011 年开始,绿园区对主要街路上的商家广告牌匾进行了大幅度整改,彩钢、钢管、霓虹灯材质的新型广告牌取替了原本以灯箱布为主的旧

5、式广告牌,使区内广告牌匾整体效果得到了一个提升;而在 2012 年,更是为商家广告牌匾引进了全新的理念:槽钢、玻璃、铝塑板、装饰 灯光点辍,并因地制宜在适当地段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相应设计。如锦江路配以一些欧式长廊的设计,将个性元素融入其中,使改造后的视觉效果既协调统一,又突出个性化。打造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街铺风格;而春城大街则围绕原始商业形态氛围,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分配,用橱窗的形式加以修改,点缀,牌匾上的不规则变化及色彩变化铺垫,加上灯光点缀,主次分明,使得春城大街的商业氛围更加突出及受到关注。在大范围广告牌匾改造中,除去整体提升商家门面视觉效果之外,还注重了将来长远地发展。所有的底板全部保留

6、,如果商家店铺进行兑换时,只需更4换新商家的店铺名称既可,从而极大降低了商家经营成本。三、开展市容综合整治,提升市容面貌1、全面推广网格化管理。网络化管理是现代城市管理的一种革命和创新。 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从而建立起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目前,绿园区市容管理划分成 22 个网格,环卫管理划分成 1472 个网格,所有网格定岗、定人、定责。充分发挥了办事处、社区在网格化管理中的作用,确保各种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网格化管理岗位覆盖了全区所有主次干路、重点场所、主要商圈、早晚市场、校园

7、周边、各类违法占道经营易发、多发区域,在市容管理空间方面做到了全方位覆盖。执法人员早 5 时上岗,晚 22 时撤岗。组成夜勤执法机动队,对 22 时以后的露天烧烤等违法违规行为做到随时举报随时清理。在市容管理时间方面做到了全时段、不间断管理。网格化管理实施后,绿园区占道经营、占道加工以及临街乱堆乱放的现象明显改观;日常出现的违法、5违规现象能够得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从而减少了居民投诉量,解决了一项民生问题。2、建立便民疏导点等利民举措长期以来,市容环卫管理的顽症之一就是城区内的流动商贩。这些商贩具有摊点多、流动性强等特点,且多为弱势群体,严管易激发矛盾,因此管理起来比较困难。为破解这一管理难

8、题、改善民生、缓和执法矛盾,绿园区市容环卫局在系统地学习南方城市对流动商贩管理的相关经验后,最终确立绿园区在市容管理方面实施疏堵结合,在“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市容、不造成环境污染、不影响周边居民、不增加经营者负担” 的条件下,寻找空场、空地、空院 设立便民疏导点,方便周边群众购物的同时解决弱势群体生活问题。2012 年 3 月中旬市容环卫局局首先在崇文路进行了试点:设置统一的彩钢板房,为商贩制作统一的便民疏导点准入卡,规定经营范围,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同时与其他相关执法部门配合,分派专人负责便民疏导点的日常管理和规范工作,督促经营业主严格按照管理规定从事经营,并做好卫生“ 三包”工作。崇文路便民

9、疏导点设置后很快就取得了良好的效6果:崇文路曾是绿园区多年形成的马路市场,周边环境有名的脏、乱、差,交通更是经常拥堵。便民疏导点设置后,附近原有的流动商贩均被劝进疏导点内经营,环境整洁的同时交通变得顺畅,并且未给附近群众带来购物难的影响,受到周边群众的广泛好评。 崇文路便疏导点试点成功后,绿园区市容环卫局又先后在青龙路、青川路设置了三处便民疏导点,安排 200 名流动商贩入点经营,并对 18 名特困户和一名吉林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实行免费进入市。目前各疏导点运行效果良好,便民利民的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相关区域市容环卫管理的难点,管理者、被管理者、群众三方都很满意这项举措。3、严格城管执法力度加大对

10、流动商贩、占道经营、马路市场的打击力度。尤其是露天烧烤、不按规定进行渣土清运等易增加 PM2.5 数值的行 为进行严管。四、城乡保洁全面拓展,打造整洁城市全面提升城乡保洁水平是改变城市面貌的又一重点,区市容环卫局按照“打造整洁城市,建 设幸福绿园”的新目标, 进一步细化保洁内容,提高保洁标准和质量。目前,西四环 路以内、 长农公路、 长白公路、长郑公路、西部新城、西客站已全部纳入城区专业化保洁,7机械化清扫面积 732 万平方米;提高机械化清扫率,机械化清扫率达到 60%;四环以内现 有垃圾移动箱站 34个,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分期分批改造现有公厕,争取在未来 5 年内完成我区三环以内的旱改

11、水工作。提升城区保洁的同时,市容局不忘周边乡镇的环境卫生情况,区政府投资 1500 万元,建设 11 座垃圾移动箱站。日处理垃圾达 256 吨,服务半径 60 平方公里,实现农 村全覆盖。在车家、朱家、范家店摆放小型垃圾箱 300 个,成立 363 人的保洁中队,实行全天候全覆盖保洁。 “屯保洁、村集中、 镇管理、区 统运”的四位一体环卫保洁和垃圾清运模式已初步形成,农村及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根本改善。长春市城市周边村屯环境卫生管理现场会在区市容环卫局召开,市领导充分肯定了绿园区的做法,要求全市范围内推广。五、拆除违法建筑,恢复公共空间违法建筑是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一大桎梏,违法建筑的存

12、在不仅破坏城市规划、影响市容市貌、降低城市品位,还侵犯了公众利益、浪费了土地资源。绿园区市容环卫局始终坚持对违法建筑的严管态势,特别是 2013 年 9 月 26 日全区开展拆违攻坚战后,区治违办与市容环卫局合属办公,整合了对违法建筑的打击8力量,各镇、街、成立治 违办。在拆 违的同时,注重控违,成立了 13 个违法建筑巡查组,严防新的违法建筑产生,实现了打击违法建筑长效化。六、坚持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精神文明标准我们现在的市民里还有部分人的生态意识不强,文明素质不高,文明生活的程度还不够高。因此,在大力发展城市市容环卫建设的同时,要树立人民群众是创建主体的意识。建设城市文明不是一日之功,必须长期营造全民参与城市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全民教育,不断加强对市民精神明理念的宣传和倡导,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到改变城市面貌建设队伍中来。改变城市面貌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以人 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从其最本质的意义上来说就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实现改变城市面貌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