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老王教案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178056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0.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老王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老王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老王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老王教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老王教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老王教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老王教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 老王教学目标:1 把握老王忠厚的性格特点与不幸的命运遭际。2 理解作者对老王这样一位底层劳动者的深厚感情。教学重难点1把握老王忠厚的性格特点与不幸的命运遭际。2理解作者对老王这样一位底层劳动者的深厚感情。教学流程一、课堂导入欣赏诗歌人力车夫 :四季的斑谰悄然地在你奔波的车轮中演绎你生命的履历你的背影曳着旭日升起携着夕阳隐没每一条蜿蜒的崎岖都弹奏着你铿锵的跫音你的足迹涂满东西南北尽把生活的浓彩描绘没有雄浑的豪言壮语没有靓丽的西装革履你擎起人生的火距挺进于时光的隧道为了生存的精彩为了生活的热爱这首诗歌勾勒了人力车夫辛劳的生活、奔跑的身影, 这是一份生活的沉重。我们即将学习的杨绛所写的老王就是一

2、篇展现人力车夫痛苦生活的散文。二、整体感知关注字词惶恐()肿胀()荒僻()闲聊()取缔()镶嵌()纂着()滞笨()侮辱()愧怍()内容探讨1阅读全文,谈谈对老王这个人物的观感。尽管课文导言中对老王这个人物已经作出了总体性的概括,但由于对这样社会背景下的这样的人物的陌生,学生很可能对“忠厚”的评价颇不以为然,所以在自我阅读的前提下先畅所欲言,这可以作为下一阶段人物鉴赏的张本。2老王是怎样的一个人?请你用两个字来概括老王的一生。提示: A、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重意气、讲仁义,地位低下的车夫。B、 “善”和“苦”。 (若学生不能概括,教师可以分别选择表现老王“善”和“苦”的事例来叙述,使学生从

3、中感悟出来并自己概括)3以善良去体察善良。文中,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老王的善良有表现在哪里?(1)作者的善良表现:坐他的车,照顾生意;老王再客气,也要付给他报酬;不能让他白送香油鸡蛋;当三轮改成平板三轮时,关切的询问他的生活;女儿像她一样,送他一大瓶鱼干油。(2)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还担心钱不够;受了人家的好处,总是不忘,总觉欠人情,去世的头一天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4 细致阅读课文,提出问题。教师范例:(1) “前任”、 “强笑”、 “镶嵌”等词好像过于雕凿,但作者为何这样写?(2)第二段中为什么说老王的“脑袋慢”?(3)第三段中为什么说“后者

4、该是更深的不幸”?(4)第八段中既然说“他面如死灰,两只眼, 分不清 , 眼”又为什么问他“你好些了吗” 。这难道语意就不矛盾吗?(5)第十段中为什么说蛋多而数不清?(6)第 14 段“我知道 , 托人捎了”,为什么说“我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7)第 16 段中为什么“害怕”?为什么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为什么不能想象他怎么回家的?(8)最后一段中的第一个问号的作用?“侮辱”的含义?这段文字有了什么意义?(9)从作者一家人对老王的关心爱护中,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10)作者为何要尊重比他地位低下的老王呢?三、局部品味:1 概括 1234 段的段意。并说说这几段在文中的作用?2

5、从第 5 段到第 16 段主要回忆了老王一生中的哪几个生活片段?想一想这些片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3 以上几个方面, 从表面上看是零散的、琐碎的事,但却采用了一条红线把它们串在一起,那么,这条红线(线索)是什么?4 从我与老王的交往中,揭示了什么样的思想意义?注:引导讨论四个问题并板书如下职业( 12) 给我家带冰块车费减半过去(铺垫)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生理缺陷( 3)改用平板三轮拉人勉强度日居住条件( 4) 临终前一天送油和鸡蛋以示感谢现在从因到果线索时间我与老王的交往(互助;团结;以善待善;同情关心不幸者)5重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学生所提出的( 1) 、 (4) 、 (5) 、 (8)

6、 、 (9) 、 (10)这几个问题。提示:(1) :A、 “前任” 专指地位高的人,比如领导换届了,后任对前任而言;而老王是车夫,地位低下,小人物;所以把写大人物的词用于写小人物,则为大词小用幽默、风趣、诙谐。 B、 “笑”仅是高兴、喜悦的;加上“强”字则含有假装的、勉强的。因老王送来油、蛋而高兴, 所以笑; 但此时老王是在临终前,已变成僵尸般的人了,内心感到悲伤。 “强笑”包含着“对老王的不幸而悲伤”和“对老王送油、蛋的感激”双重含义。表达了错综复杂的心理,所以含量大于“笑”。 C、采用夸张的手法,把老王无法支撑身体的姿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表明他的生活之艰难。(4)不矛盾。说话委婉的体

7、现。(5)这里的蛋是人心的代表物了。所以数不完。(8)一个社会总有不幸者和幸运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但作者回想,对老王的关爱不够,所以感到有些“愧怍”。可以说“侮辱”是作者自责和反省的体现。(9)A、平等观念的体现。人,生来是平等的,仅境遇不同而造成了幸运与不幸之别。但这里我们排除鲁迅所说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人。B、作者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反叛。人格是平等的,但地位高的人总是欺压地位低的人,总是人为“老鼠生来回打洞”。(10)是作者人道主义精神的写照,呼吁我们对待下层劳动者的同情、关爱,多给他们以善心,这样一来社会就更加发展和文明了。四、人物鉴赏。1老王的一生无疑是

8、悲剧性的,他的悲剧不仅仅在于病痛中的死去,悲剧的意味充斥在他生活的枝枝蔓蔓里,杨绛是怎样揭示给我们的?听:年龄渐老却没有赶得及加入蹬三轮的组织,孤单惶恐; 没有赖以生活的技能或财产;亲人稀寡。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瞎的。感:别人不愿乘他的车,对他的“瞎“没有同情。遇:住在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几间塌败的小屋里。问:载客三轮取缔后,靠一位主顾的照顾勉强维持生活。2对老王的一只眼是怎么瞎的,你认为是“因为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而瞎的”还是因为“从小营养不良而瞎的”或者单纯是因为得了“恶病”而瞎的?把握老王性格中的最大特点:忠厚老实。送冰: 送的冰比前任大一倍冰价相等,愿意车费半价, 始终没有

9、看透或者想到要去算计好欺负的主顾。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体谅他们的困难。为一个愿意坐他车的主顾装半寸高的边缘。满怀诀别意味地去送鸡蛋和香油,却不会表达。通过这些细节的捕捉,我们可以肯定他一定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因为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而瞎的” 。小结:老王是一个忠厚而不幸的底层劳动者。五、难点探究1 课文首段说“我常坐老王的三轮”,而第六节却说“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是不是矛盾?这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 开始” 这几个字,杨绛不敢坐是因为当时作为知识分子, “不敢”坐劳动人民拉的车,不敢“骑在人民头上”。从侧面也写出了老王不怕被牵累、真诚关心钱钟书夫妇的善良。2老王和钱钟书夫妇之

10、间是一种怎样的感情?钱钟书夫妇对老王的关心赢得了老王的尊重与感激。钱钟书夫妇对老王:别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我”却常坐。 “我”女儿给老王吃鱼肝油治好了老王的夜盲症。询问只有一位主顾的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老王对钱钟书夫妇: 送冰,自愿车费减半、所送之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 “文革”时送钱先生看病,不肯收钱。 临终之前送鸡蛋和香油。进一步探讨: 钱钟书夫妇何以对老王这样一个下层的劳动者这样关心,老王临终之前的送蛋行为背后是一种怎样的心情?这里可以联系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的课文一个摄影记者和四个文化名人,也可结合学生课外对杨绛、钱钟书的资料收集,了解他们的为人,进而把握:在作者夫妇心目中,人是平等的,

11、 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爱,有人道主义思想。据达尔文 人类的由来 一书说,凡属于社会性的动物彼此之间都有一些相爱的感觉。爱与善良是联系在一起的,爱包含善良的因素。杨绛夫妇非常善良,有善心。 像老王这样一个饱受白眼的下层劳动者,能够得到钱氏夫妇这样的知识分子的关心,在他的心中是充满了喜悦、甚至是“受宠若惊”般的感恩的。所以,自知自己不久人世,临终他也要将这份感激表达出来,即使没有华丽的言词(其实根本就没有言词)即使木讷的他还是领受了杨绛给的钱,但透过那几个大大的鸡蛋和香油,透过僵直的身子、无光的延伸,我们还是能够触摸到那份诀别的深情。3 杨绛先生对老王是照顾有加,并没有剥削老王的行为,既没有在物质

12、上亏待老王,也没有在精神上鄙视过他,何以篇尾说“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从“多吃多占” 这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是把自己放在老王同一层面上了,与老王相比,我付出的比老王少, 但我从这个世界上获得的要比老王多好多,这是作者从自我反省的层面表达对老王的歉疚,其实也传递了对像老王这样的劳动者的心灵之声。和老王最后一晤时,当老王拿了香油和鸡蛋来看钱钟书夫妇时,不肯收钱。 他是想表达很想和他们夫妇成为真正的朋友,尤其是在知道自己活不长久的时候。但“我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没能理解老王的心意。想到这些感到十分后悔。这里的“坐坐喝口茶水”,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客套,而是有一种“真正把老王当作平等的

13、朋友相待”的意思了。六、课外延伸(学生可根据兴趣自己结成小组选题研究)1北京的文坛, 是否存在一个 “新京派”,一直有着争论。 国外学者研究北京一些作家,就把汪曾祺、杨绛、张中行等,列为“京派”。因为这些文人的写作,与北平时期的文人写作不同,又有新的特点,所以也有将其视为“新京派”的。这一流派的写作,注重学识,历史感强,文章有厚重的东西在。汪曾祺、杨绛、张中行、陈平原等人的作品一直畅销,看来是“京派”文化的魅力起了作用。试选一两位作家,对他们的创作风格作一分析。2在青浦,特别是青浦城镇里,三轮车也是一种近距离的交通工具。这些身穿黄马甲的“人力车夫”为什么干起了这样痛苦的工作,有什么组织,他们收

14、入如何,风雨兼程的每个日子感受如何,现在的“主顾 “态度怎样等等,可作一社会调查,写作二十一世纪的人力车夫七、相关背景资料附录1人力车在我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名称。北方叫洋车,“胶皮”,在南方叫黄包车,东洋车。 它是一种由东洋 (日本) 传进的一个人乘坐、一个人拉着跑的车辆。清光绪二十六年,人力车由日本传入中国,北京是最早有人力车的地方。民初, 北京有一些车行制造各式人力车;同时,也兴起了许多车厂子,大的有一二百辆车,小的也有一二十辆车。车厂子把车租给人力车夫, 每月或每天收取“ 车份子 “ 。人力车夫除了专作此活的外,还有一些失业或破产的小商人、小职员、工匠等等;极少数公职人员因家庭人口多,负担重,也有以此为第二职业的。他们白天上班,晚上租辆车拉座,一般是拉那些看夜场戏的,往往夜12 点左右才能回家。人力车夫虽不用拜师学艺,但要拉好并不容易。作为车夫必须熟悉交通,会讲价钱,会揽生意,身体好,熟练掌握车性子才行。1937 年以后,日军侵占华北,北京又引进了三轮车,人力车夫改为三轮车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