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中医防治预案2016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164759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中医防治预案2016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传染病中医防治预案2016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传染病中医防治预案2016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传染病中医防治预案2016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传染病中医防治预案2016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中医防治预案20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中医防治预案201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 年度传染病中医防治预案为了及时处理或预防传染病,为适应疾病预防控制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预防控制突发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我镇区域内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的危害,规范和指导传染病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传染病造成的危害,保障全镇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一、医院成立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组 长:王晓东副组长

2、:周龙伟、马存福、胡自勇成 员:方方、赵艳萍、荆纪哲、各科主任、护士长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报告:1、发生或可能发生严重传染病的;2、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3、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当前主要包含非典型肺炎、手足口病、霍乱、艾滋病、麻疹、不明原因肺炎、结核病、人感染禽流感等重要和重大传染病,以及食物中毒。发现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向分管业务的副院长报告,由公卫科、医务科在2 小时内向区疾控中心报告。4、有专门负责直报的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一旦发现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医疗机构于两小时内电话报告区疾控中心。三、接诊医生对于可疑传染病患者,由医院组织相关科

3、室人员进行会诊,邀请专家进行会诊以尽早明确诊断。对因传染病致病的人员要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护,对就诊病人必须给予及时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重点在于流行病学资料的采集。有利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传染病的疫源追踪、疫点消毒、密切接触者的管理,防止疫情蔓延工作的开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转送到接诊或指定的医院。四、收治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向区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对于疑似传染病的属于一段时间内重点防治的传染病病例(如霍乱)要及时网络直报,不必等检验结果出来后报告,同时做好病人的隔离治疗。五、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或中西医执业医师来开展传染病防治工

4、作,并加强。加强医务人员进行中医药防治知识的培训,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六、储备必要的传染病应急、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七、在门诊设立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宣传栏,按照国家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处方及预防方案或本市应用中医药成功的经验,指导使用中药防治各类传染病,在辖区内张贴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宣传画,增强群众服用中药预防自觉性,扩大中医药预防服务人群,提高群众防病能力。八、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区域内流动人口做好预防工作,落实有关卫生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当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九、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5、、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源扩散。十、充分利用和发挥中医医师资源,积极开展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实践研究并不断探索总结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的方法和规律,同时建立有效、稳定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运行保障机制,确保在突发传染病发生时,中医、中西医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参与救治,为开展中医药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临床总结提供必备条件。汉滨区中医医院2016 年 3 月 5 日附件 2:各类传染病中医药治疗一、手足口病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是一种以手足、口咽部疱疹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儿童传染性疾病。该病属于中医的“时疫”和“温病”范畴。中医治疗手足口病大致可以分为前驱期、发疹期及恢复期3 个阶段,治疗时医家根据

6、患者不同的临床证候进行辨证拟定处方并随证加减。前驱期患者主要症状为发热、微恶风、 咳嗽、鼻塞流涕, 甚至纳差、恶心、呕吐、泄泻等,舌苔薄白,脉浮数,宜清凉解表,疏散风热,选用银翘散加减治疗。方用:连翘9 克、金银花9克、桔梗 9 克、薄荷 9 克、竹叶 4 克、荆芥穗9 克、淡豆豉6 克、牛蒡子9 克、生甘草6 克。在银翘散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灵活地进行加减治疗,为使疱疹早透,可加升麻 6 克、葛根10 克;若肌肤瘙痒甚者,可加蝉蜕3 克、浮萍 6 克解肌透表;发热高者,可加野菊花10 克清热解毒。除此之外,对于手足口病早期以外感表证为主、同时伴有少量疱疹的患者,可以采用托疹透毒外出的方

7、法进行治疗,使邪有所出,热毒得泄,疾病得愈。发疹期发疹期临床主要症状为口痛拒食,手足皮肤、口咽部出现大量疱疹,局部瘙痒,伴有发热、烦躁不安、夜寐不宁、尿黄赤,大便干结或便溏,舌红、苔多黄腻,脉滑数。治疗以清热解毒祛湿为主,或兼以透疹外出。疏散风热,托毒外出对于发疹初期,患者仅见少量疱疹,分布稀疏,或伴有表证, 病位主要在肺, 可以采用疏散风热、透疹外出的方法,佐以清热解毒,使表邪得解,邪有所出,疱疹得消。方用金银花10 克、连翘 5 克、栀子 8 克、防风 8克、蝉蜕 6 克、紫草 8 克、桔梗 8 克、滑石 10 克、车前子6克。发热咽痛者加柴胡、玄参;口唇干燥加芦根。解毒透疹汤方药组成:金

8、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紫花地丁、蝉蜕、浮萍各10 克,黄芩6 克,木通3 克,滑石9 克,生甘草 3 克。发热咽痛者加柴胡、桔梗;便秘者加生大黄;津伤明显者加天花粉、玄参;清热解毒除湿。中医认为手足口病乃由湿热疫毒感染所致;对于湿重于热者,临床症状除见大量疱疹显现,疱中含;朴 9 克、石菖蒲 9 克、黄芩 6 克、板蓝根 10 克、野菊;对于热重于湿者,可见疱疹红,身热不宁,烦躁口渴,;清泄心火手足口病多发于夏季,暑气通于心,此时心火亢盛;此外,本病属于温病的范畴,若毒邪炽盛,或患者素体;恢复玄参。清热解毒除湿中医认为手足口病乃由湿热疫毒感染所致,因此治宜清热解毒祛湿,野菊花、蒲公英、板

9、蓝根、大青叶等清热解毒药以及茯苓、薏苡仁等祛湿药常作为必用药物。用大剂量的清热解毒祛湿药,随证加减,自拟卤地菊汤治疗手足口病。方药组成:卤地菊15 克,金银花、板蓝根各12克,蚤休、萆薢各 9 克,荆芥 6 克,防风、苍白术各 4.5 克,黄连、蝉蜕各3 克。清水煎服,每日12 剂。对于湿重于热者,临床症状除见大量疱疹显现,疱中含有脓液外,还伴有大便稀溏,苔黄腻,脉滑。治疗应以化湿为重点,兼以清热解毒。采用经方葛根芩连汤治疗手足口病患儿,基本方为葛根12 克 15 克、黄芩 6 克 9 克、黄连 2克 4 克、甘草3 克 5 克、升麻 3 克 5 克、赤芍 7 克 9克、浮萍 7 克 9 克、

10、薏苡仁12 克 15 克、白茅根12 克15克、 竹叶 7克 9克。 大便干结加生大黄3克 5克( 后下 ) ;发热无汗加青蒿5 克 6 克( 后下 ) 、 荆芥 5 克 6 克( 后下 ) ;高热持续不退加石膏30 克 45 克、羚羊角1 克 2 克、水牛角 12 克 15 克。选用银翘藿茵汤治疗手足口病患者,其组方为金银花9 克、连翘 9 克、藿香 9 克、茵陈 6 克、薏苡仁 12 克、厚朴 9 克、石菖蒲 9 克、黄芩 6 克、板蓝根 10 克、野菊花10 克。咽痛明显者加牛蒡子、玄参清利咽喉;大便干结者加大黄、枳实以通便泻热;口渴明显者加石膏、知母清泄肺胃之热。对于热重于湿者,可见疱

11、疹红,身热不宁,烦躁口渴,大便干甚至便秘,舌红,脉数。治宜清热解毒为主,佐以祛湿。拟中药散剂进行治疗,基本方药为栀子50 克,生石膏、生地黄、牡丹皮、金银花各100 克,黄芩、黄连、黄柏、甘草各 40 克,朱砂、冰片各25 克。上药共研细末制成散剂。每日服 3 次, 温水送服。 2 月 1 岁者 0.125 克 0.5 克;1 岁3 岁者 0.5 克 0.75 克; 4 岁 12 岁者 0.75 克 1 克。清泄心火手足口病多发于夏季,暑气通于心,此时心火亢盛,临床症状除见手足肌肤、口咽部出现大量疱疹外,伴有夜寐不宁、小便赤黄、舌尖红、脉数等症状。因此部分临床医家主张以清泄心火为主要治疗原则,

12、多在导赤散的基础上随证加减。用凉膈散合导赤散治疗患者,其组方为:芒硝 3 克(冲服 ) 、 大黄 5 克( 后下 ) 、 甘草 10 克、山栀子 10 克、黄芩 10 克、连翘 15 克、竹叶 10 克、细辛 3 克、黄连 3 克、生地黄 15 克、薄荷10 克( 后下 ) 。如病儿有发热加石膏50克( 先煎 ) 、柴胡 10 克、知母 10 克。拟清心导赤散加减治疗患者。药物组成:生地黄、滑石、板蓝根各 15 克,金银花、白鲜皮、苦参各10 克,牡丹皮、竹叶、通草各6 克,黄连 5 克,灯心草5 扎,生甘草3 克。每天 1 剂,水煎分 23 次服。若发热甚者加生石膏、青天葵;口渴不欲饮、苔黄

13、腻等湿热症状明显者加藿香、佩兰、薏苡仁。拟解毒泻心汤加减治疗患者,方用黄连、竹叶各5 克,黄芩、黄柏、栀子各10 克,大青叶15 克,滑石12 克,苦参 8 克,生甘草3 克。若发热甚者加生石膏;口渴不欲饮、苔黄腻等湿热症状明显者加佩兰、薏苡仁;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此外,本病属于温病的范畴,若毒邪炽盛,或患者素体禀赋不足、素体偏亢,则在疾病的传变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危重证候。若邪毒炽盛,内陷厥阴而见壮热、神昏、抽搐者,宜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等。恢复期由于前期病程中邪热之毒耗伤阴液,而且口咽部的疱疹影响患者的进食,因此在疾病的后期患者以阴伤脾虚为主,症见疱疹渐消, 伴有身热渐退、 口渴、纳差、舌

14、红少津、 脉细数,治疗宜健脾助运,生津养阴为主使用陈皮6 克、厚朴6 克、苍术 6 克、砂仁 ( 后下 )2 克、神曲 6 克、麦门冬9 克、芦根9 克。每日 1 剂,水煎 2 次,取汁100 毫升,早晚分服,疗效满意。但是至目前为止,关于手足口病在恢复期的治疗报道甚少,笔者认为手足口病患者在后期以阴液亏少、脾虚失运为主,沙参麦冬汤、四君子汤等方剂均可以作为恢复期调护方。外治方法除上述内治方法外,尚有不少医生对患者疱疹采取外用药物进行局部治疗,尤其是当口唇、咽峡部发生疱疹时,患者疼痛拒食,局部外治更显得尤为重要。在内服药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局部外治,除用西瓜霜合冰硼散吹敷口腔患处外,对手足疱疹还用金黄散或青黛散撒布患处,对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用舌疮散治疗口咽峡部的疱疹。方药组成:生石膏10克、冰片 1 克、青黛 3 克、生蒲黄1 克。上药共研细末,先取金银花 20 克、甘草 10 克,加开水100 毫升浸泡,待冷后用消毒棉签蘸此水清洗患处或含漱口腔,而后将以上药末涂于患处,每日34 次,治疗后患者口腔疱疹明显好转,能进饮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