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逻辑6B老子大道的动画片解说(下)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53162727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5.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逻辑6B老子大道的动画片解说(下)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哲学逻辑6B老子大道的动画片解说(下)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哲学逻辑6B老子大道的动画片解说(下)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哲学逻辑6B老子大道的动画片解说(下)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哲学逻辑6B老子大道的动画片解说(下)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哲学逻辑6B老子大道的动画片解说(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逻辑6B老子大道的动画片解说(下)(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子大道的动画片解说(下),第二部分:间接性的目录,一、具有中国特色的逻辑学,中国特色的逻辑学是由象形文字和语言表述形式决定的,它的起点是观点形态的辩证逻辑,由于语言文字中没有极限环节的理念如逻辑、模式等因此长期以来没有形成独立的逻辑学。观点和逻辑分立导致学术理论停留在经验理论的知性层面结果不得不从西方引进各门学科。 随着社会变革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展现出来。它率先完成了哲学逻辑模式的创建工作,并且在理性教学方法上超越了康德的图像法,使它上升到幻灯片、动画片的时代模式。,老子大道是中国特色的逻辑学,老子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逻辑学,属于辩证逻辑的基因形态在

2、西方辩证逻辑的出现源自德国古典哲学的康德以后被黑格尔推到了极致。 老子“大道”的实质是系统认识论和动态同一律这是构成时代哲学理论的基因。它是以讲道理形式出现的,属于时代哲学理论的细胞基因,经过二千多年来的发育,它终于长大成人,以科学的系统逻辑模式展示在世界舞台上,终结了哲学逻辑模式的演化过程。使当代中国哲学率先攀登上金字塔的顶峰。显示出中国人特有的聪明才智。,把握真实运动的科学方法,黑格尔的动态方法没有把握两个层次的对立统一,时代哲学将这一缺陷克服了。 两个层次两种形式三个环节对立统一,就是人类把握运动的科学方法,它是哲学理论的极限规律。,哲学逻辑模式的演化规则,语言逻辑是根基,认识逻辑是本质

3、,形式逻辑是静态,辩证逻辑是动态,逻辑模式把握了四种形式的一体关系。 理性将逻辑形式分割开,系统将它们按照金字塔结构排列起来 按照认识具有的四种形式展示出来。,认识形式、结构和逻辑模式,金字塔是静态认识形式,圆圈是动态认识形式,逻辑是思维把握存在的手段、形式和表述格式。 老子讲述的玄之又玄通过动画演示出来。 玄是完整的认识结构又玄是虚极,即逻辑规则。,真实逻辑的基本格式,大道的逻辑特点是将静态过程和动态过程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第一章的逻辑关系展示出来。 认识过程是否定之否定的形式,运动过程是三位一体的形式。 两个过程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真实逻辑的鲜明特征。,对42章认识论模式的解说,42章的

4、观点是全书的关键,它将老子的认识论模式以完整形态展示出来。 理论基础是动态过程形式,认识结构静态是三角形,动态是环环相套的圆圈模式。 康德是金字塔菱形结构,黑格尔是圆圈模式,各自都是片面性的理论,只有老子将两种不同的认识模式有机结合在一起,这就是老子大道能够与科学发展观联系起来的理论根据。,玄览有无关系的演化模式,有无之间的矛盾关系是辩证逻辑的核心,老子对它的演变形式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解说,为此我们通过玄览方法将它演示出来。 玄览是动态过程的展示,分为属性、本质、具体三个环节。逻辑结构是静态和动态两种形式。 静态是先验逻辑,菱形结构模式,动态是辩证逻辑规则:两极对立中介同一,二、理性环节的逻辑推

5、论,理性环节需要按照逻辑结构绘制出它的动画形式我们按照分段形式将181章的逻辑结构图一一展示出来,作为分段的依据就是老子大道自身具有的逻辑模式。 用动画片展示逻辑关系要求本质上的真实性,它需要使用不同的颜色标注认识的深度、认识的形式、属性和特点。标注的概念表明认识能力达到的水准。 观看动画片关键是把握圆圈之间的关系,相互出台的顺序,不要把重点放在理解和把握标注的概念内涵上面。因为逻辑是关系的形式属性,它没有具体的内容。这是与观点理论截然不同的属性,1至5章大道的属性形式特点,15章讲述了大道的属性、形式和内容。 属性是动态的逻辑,形式是系统矛盾论为基础的系统方法论。 基本矛盾是理论和实践的对立

6、统一。实践环节是有道与无道的对比。 大道实质是思维工具,6至10章五种形式的道喻,用比喻形式解说认识逻辑是东西方两种思维方式共同具有的特点。柏拉图的洞喻和分割线原理就是鲜明的例证。 老子用五种形式的道喻解说了认识论包含的丰富内容:具体、本质、形式、属性、模式。玄德是认识规律,它的属性是深矣、远矣。因此处在更高层次上,由此构成两个层次四种形式的认识模式。,11至15章大道的逻辑结构,11章解说了逻辑关系的表现形式:有无一体,不可分割。 逻辑形式分为四种,12章抽象的是方法,具体的是逻辑格式,13章是立论格式、14章是下定义格式,15章是推理的格式。 它体现了本质是一,系统是四,两个层次对立统一的

7、逻辑规则。,16至20章大道的逻辑模式,16章是大小圆圈环环相套的逻辑模式 17章是金字塔结构 18章是两个层次两种形式 19章是动态同一的逻辑规则 20章是系统认识的完整结构,21至25章五种属性的逻辑图,五种属性分别是本质认识、分为矛盾、逻辑、形式、系统四种形式。 系统属性是整体认识它将分立的四种属性包含在其中,由此构成两个层次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整体认识的特点是动态,基础是过程论。,26至30章五种形式的逻辑图,逻辑的内容是知行一体,形式是袭明要妙属性是过程,整体是静态和动态不可分割的关系。 逻辑规则是两种形式对立统一、三位一体的过程论、四者同一的系统论,静态和动态两个层次二律背反的真

8、理属性。,31至35章是五种逻辑格式,哲学逻辑是科学表述的格式,老子用礼仪来比喻。动态是推论出客观规律,抽象是方法种类,具体是把握矛盾关系,系统是把握存在模式。 表述形式处在外层,里面包含四种形式,由此构成两个层次两种形式的对立统一关系。 五章内容分别解说了大道的功能、属性、形式、威力、形态。,36至40章五种应用形式,微明是辩证方法和辩证逻辑。它是用来把握认识规律和认识属性以及逻辑规则的思维工具。 认识具有九种性质,属性是两个层次,极限本质和转化规则,这是老子用比喻形式解说的内容。 辩证逻辑处在认识的核心位置,其它内容则是环环相套在一起的结构关系。,41至44章是真理属性和形式,真理属性是同

9、一,真理形式分为认识、理论、模式三个环节。 认识是静态形式,理论是动态形式,模式是系统形式。 静态动态系统三者之间构成两个层次两种形式的对立统一关系,45至48章讲述逻辑规则,辩证逻辑是动态的结构和内容,包括极限属性和应用规则。 动态结构和动态内容二者是并列在一起的关系,智慧之道是极限属性,规则之道是应用属性,二者构成两个层次的关系。 逻辑关系体现出两种形式和两种属性的对立统一。,49至51章过程具有三个环节,民本之道是基础,体现了实践的属性,生死之道是具体规律,玄德之道是本质规律即动态演化规律。 玄德隶属于道,可见过程具有的三个环节处在观点理论环节,它与大道不在同一个认识层次上。,52至55

10、章是系统认识结构,系统认识包含两个层次四种形式。 认识是过程形式,把握动态关系,逻辑是系统把握的过程形式观点是具体分析的过程形式。 两个层次三种过程四种形式的有机结合,就是大道讲述的认识论模式。,56至60章讲述动态同一律,玄同的内涵就是模式同一,这种模式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 玄同处在模式环节,里面包含四种形式,应用法则规律方法构成玄同包含的内容。 玄同与四种形式处在层次关系中,这是两个层次四种形式的逻辑规则。,61至66章目的性的逻辑图,理论内容包括辩理、规则范畴、关系。 形式是过程系统,逻辑方法,本质两分法形式三分法。 大道将上述六个方面的内容全都把握住了,由此构成完整形态的认识论模式

11、认识模式用一分为七的模版展示,这里的逻辑图就是系统认识模版的图像。 大道是一,里面包含两个层次两种形式三个环节对立统一关系。,67至69章实践性的逻辑图,致胜需要遵循逻辑规则,把握三位一体的逻辑结构。 理论认识是辩证分析它是静态的格式。 实践表述是逻辑规则它是动态的格式。 由此构成本质属性、静态格式、动态格式三位一体的关系。,70、71为真理性的逻辑图,真理与真知处在理性和知性两个层次上。 真理具有两个层次,理性是本质,知性是形式。 真理是动态的系统形式,这是认识能力不同导致的认识深度不同。 两个层次两种形式构成哲学真理的属性,它是系统矛盾的展示。,72至77为规律性的逻辑图,规律性分为主体和

12、客体、实践和理论两个层次四种形式。 主体是矛盾分析,客体是自然规律。 执法是客观熟练,限制是物极必反。 质变是对立同一的转化,中庸是过犹不及,78至81章为大道的形式特点,实践、应用是老子哲学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真理的实践环节的特点是正言若反,康德成为二律背反,时代哲学用真理的属性和形式二者对立统一表述它。 实践分为个人和社会两种形式的对立统一。 表述的形式特点是美言不信,信言不美,这是老子对正言若反的具体解说,由此构成抽象具体的关系,三、结构环节的逻辑规则,开端是大道属性,终端是大道形式,二者构成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重合关系 1章和81章处在两极环节二者形式对立,本质同一 2章和80章是系统

13、方法和认识形式的关系,相互之间是两个层次对立统一 3、4两章和79章是逻辑环节的三段式,逻辑规则为存在是一,认识是二,两种形式对立统一,5章和78章是系统认识模式两种属性四个层次,二者在形式上绝对同一 6至20章是过程结构 21至40章是认识结构 41至48章是认识模式 49至60是逻辑结构 61至77是逻辑模式 81章整体是菱形结构,两极环节形式对立本质同一,开端是大道的属性、形式和特点,终端是大道的表述规则,二者之间构成本质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形式对立,本质同一,这是辩证逻辑规则的体现。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动态表述格式,老子将它用文章结构之间的关系展示出来。,2章与80章形式同一属性对立

14、,第2章是大道形式,80章是和谐之道,二者都站在形式角度解说逻辑规则,然而,认识层次截然不同由此构成形式同一,属性对立的逻辑规则。 理性形式是方法,分为两分法、三分法和四分法三种,知性形式则是认识属性,分为存在形式和认识形式,两面一体的关系。,3、4两章与79章的关系,3章是工具之道系统方法,4章是认识之道系统结构,79章是行善之道实践过程,理性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论的基础,观点理论是认识形式,方法手段则是思维工具,由此构成认识论的三个环节。 逻辑规则体现出存在是一认识是二的属性。,5章和78章之间形式绝对同一,5章和78章都属于实践之道 5章的实践停留在具体行动环节,是本质运动具有的过程形式。

15、78章的实践进入到认识形式的变化过程中,它是系统认识具有的四个环节,即四个层次。 四分法是系统认识的特点理性是动态的过程形式,以三分法对立统一律出现知性是静态的深化过程。以四种形式的同心圆即四者同一律出现。,本质环节两极之间的矛盾性,6至20章三种模式的过程结构,具体过程分为三个环节,系统过程则是三种模式。 6至10章是从存在到模式的转化,属于观点理论范畴。 11至15章是从本质到形式的转化,属于逻辑形式。 16至20章是从逻辑到规则的质变,属于逻辑模式。 三种模式都以两个层次四种形式的逻辑结构出现,认识深度截然不同。,过程环节矛盾从对立到同一的质变性,21至40章四种形式的系统模式,系统认识

16、模式是两个层次四种形式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它通过四种不同的组合形式展示出来。 21章至25章是认识形式变化,从具体到整体的演化 26章至30章是认识属性,从无矛盾形式到矛盾关系 31章至35章是逻辑格式,从表述形式到表述内容 36章至40章是工具形式,从抽象到具体的动态方法,系统环节认识模式为菱形结构:逻辑方法,41至48章逻辑模式的两种属性,41至44章体现了从同一到对立的认识模式 45至48章体现了从对立到同一的认识模式 逻辑模式具有双向性,既可以证实也可以证伪,只有在实践环节才能够实现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实践是动态的过程,因此逻辑规则强调系统认识和动态同一的原则,认识只有上升到规律的高度才具有真理性。,49至60章动态逻辑的三种模式,动态逻辑模式分为三种:过程、系统、整体。 49至51章是过程模式:三分法对立统一律 52至55章是系统模式:四分法四者同一律 56至60章是整体模式:两个层次四种形式不可分割 把握过程、系统和整体是老子大道的实质,三位一体不可分割,才是真实逻辑的基本特征。,61至71章动态逻辑的三种属性,61至66是理论属性,四分法四者同一律。 67至69是实践属性,三位一体的过程论、两种形式的对立统一。 70和71是真理属性,两分法同一律。 认识模式是从形式到本质、从静态到动态。逻辑模式是从本质到形式,从属性到规律。逻辑是把握真实存在的思维格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