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前五分钟之唐朝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3155399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课前五分钟之唐朝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历史课前五分钟之唐朝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历史课前五分钟之唐朝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历史课前五分钟之唐朝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历史课前五分钟之唐朝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课前五分钟之唐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课前五分钟之唐朝(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篇语,读史可以鉴今。唐朝重臣魏征死去时,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按顺义主任安排,今天由我和大家一起分享唐朝历史上的那些事儿 ,首先我们一起来重温大唐历史的发展脉络吧!,唐朝,唐朝总揽,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 617年,李渊父子在晋阳起兵,打着安定隋室的旗号,进军关中。 618年李渊称帝,即高祖,定都长安(今西安)。624年统一全国。 627年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登基,开创了“贞观之治”。 649年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 690年武则天正式称帝。 时67岁,自号“圣神皇

2、帝”,以周代唐15年 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还都长安。 712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开创全盛的“开元盛世”。 755年安史之乱后,国力日趋衰败。907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 唐朝共历289年,二十余位皇帝。唐朝声誉远及海外,与南亚、西亚和欧洲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唐诗、科技、文化艺术极其繁盛,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唐高祖李渊(566635年),唐太宗 李世民 (598649 ),唐高宗李治(628683年),武则天(624-705),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唐朝历史发展历程,渐趋衰落,恢复并走向强盛,唐朝的衰落和灭亡,开创了盛世之后,

3、唐玄宗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了。正直的宰相张九龄等人先后被罢官,小人李林甫爬上了相位。李林甫病死后,又是杨国忠掌权,致使政治更加黑暗。,天宝政局,高丽,高仙芝,安西节度使,突骑施,哥舒翰,陇右节度使,突厥,安思顺,朔方节度使,河东节度使,粟特,安禄山,平卢节度使,范阳节度使,重用蕃将、委以重权,安史之乱是唐玄宗、肃宗(756年762年)时边镇守将安禄山(?757年)、史思明(?761年)掀起的反唐叛乱,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安史之乱:“阳刚中国”的终结者,安史之乱,目录,简介 历史背景 事件经过 重要的人物 事件的根源

4、事件对当时的影响,简介,安史之乱,是唐代于755年至763年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唐 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由于发起叛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 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 也称天宝之乱。 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 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也指安庆绪),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 义),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 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 前后达八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 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 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

5、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 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历史背景,唐代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 及唐玄宗的“开元之治”后,国势大增,文治武功在唐玄宗 开元年间达至鼎盛状态,属史无前例的盛世。安史之乱发生 后,对中国后世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事件经过,(一)范阳叛变 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和,安禄山恐杨国忠对 己不利,遂以讨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叛变,安禄山一路南下, 不足两月,已攻陷洛阳,自立为燕帝,国号燕。 (二)肃宗即位 安禄山破潼关,活捉守将哥舒翰,直入长 安。玄宗仓惶入蜀,行至马嵬驿,军士哗变,杨贵妃被逼自缢, 太子李亨即位灵武,是为肃宗。 (三

6、)禄山被杀 不久,安禄山被长子安庆绪所杀。郭子仪 得回纥之助,收复长安和洛阳。 (四)思明叛变 史思明降唐,受封为范阳节度使。唐室恐 怕史思明再反,欲将之消灭,究泄,史思明遂反叛。 (五)思明称帝 郭子仪、李光弼进击安庆绪,包围邺郡, 史思明带兵援助安庆绪,合并其兵,回范阳,称大燕皇帝。 (六)平定乱事 史思明与李光弼相持年余后被养子史朝义 所杀。李光弼再借回纥兵,大破史朝义。史朝义部下田承嗣、 李怀仙降唐,史朝义被杀,安史之乱遂告平定。,大燕皇帝 安禄山:其先祖是西域粟特贵族,因功受唐王朝赏封赐姓“安”;* 安庆绪:安禄山之子。 * 史思明 * 史朝义:史思明之子。 唐军 高仙芝 封常清 哥

7、舒翰 陈玄礼 郭子仪 李光弼 许远 张巡 颜杲卿 鲁灵 张介然,重要的人物,事件的根源,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 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 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影响,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战乱虽平,安史部将 势力并未消灭,藩镇割据局面由此形成;中原战乱地区经 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吐蕃对唐的侵扰也日益频繁,唐朝国 力大为削弱,其全盛时代也从此结束了。,安禄山,(一)安禄山的起家 1、胡人安禄山。“营州柳城胡也,本姓康” 2、多变安禄山。孤独自卑、嫉妒、奸诈、残暴 3、人生第一次转机:偷盗被捕,高呼捡条命 4、人生

8、第二次转机:张九龄断言,乱幽州者必此人也。 “安禄山,营州杂种胡也。小名轧荦山。母阿史德氏,为突厥巫,无子,祷轧荦山神,应而生焉”。 “长而奸贼残忍,多智计,善揣人情,解九蕃语,为诸蕃互市牙朗”。 “玄宗每令作胡旋舞,其疾如风”。,过渡词,唐朝作为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其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然而天下没有不亡之国,不败之家,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朝代,也最终灭亡了。我们今天来看下,它为什么会灭亡。唐朝的灭亡,主要是三大因素的结果,就是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和朋党之争。,安禄山,(二)安禄山邀宠唐玄宗5、安禄山的三大贵人。第一个大贵人 张守硅认为养子 第二个大贵人 邀宠 唐玄宗 ,揣摩圣意, 投

9、其所好。一是京城科举舞弊案二是不知道什么是太子 第三个大贵人。 取悦杨贵妃,做干儿子,安禄山,(三)笼宠安禄山 6、李林甫的政治私心。 看中了安禄山没文化与胡人的身份。7、滥用恩洽其心,亲手养成一匹狼。 高官厚禄。 丰厚物质赏赐 笼络私人感情 “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特别评论:,这对君臣一个清醒一个糊涂一个用心一个开心。各玩各的游戏,最大的受益者是安禄山,玩中越来越强大,朝堂不在他眼中,上朝时,走到龙尾道时,安禄山会站下来,停在一边左右观看,在做梦,自己也能从这儿风光地走上朝堂,坐在高高的位置上,接受人们的朝拜。他的戾气是玄宗宠出来的。,安禄山,(四)杨国忠恶斗李林甫8、杨国忠的政治私心

10、李林甫就是最大的障碍 一是讨好安禄山。 二是联手安禄山。,特别评论:,一个旧时代过去了,新的时代开始了。这些人忙着内耗,却没意识到政治的专制,为了利益而斗时,对国家伤害会有多大。现在没人能与安禄山制衡了。能制衡的李林甫甚至整个集团部被杨国忠整垮了。杨国忠没有李林甫的能耐。权力的最大化,接着就会绞到安禄山的头上。安禄山是看不起杨国忠的,安禄山似乎被解放了,魔鬼出来了。能制约安禄山的人不存在了。后来的政治加速了,唐走向衰落加快了。,安禄山,(五)杨国忠激将安禄山 9、反目成仇,小人手段逼安欲反。 削权 一是找仇人,制约安禄山。哥舒翰 二是在玄宗面前直接揭露安禄山。应招入朝,博得信任。 10、安史之

11、乱的导火索 一是清除安禄山在朝中的耳目 二是抄家,逼出反状。,特别评论:,安禄山和杨国忠的关系,正应了孔子的那句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有共同志向又坚持原则的人,可以坚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和睦相处。为利益而凑在一起的人,看似一伙,实际上却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杨国忠和安禄山的联盟正是这种关系的写照。 为了证明自己没有谋反之心,安禄山应召入朝,在玄宗面前痛哭流涕,表明自己的清白,这一招让唐玄宗既尴尬,又感动。马上信以为真。照理说,重新赢得了玄宗的信任,安禄山该谢天谢地了。以后再做什么,应该更加收敛才是。但安禄山不是普通人,他是一代枭雄。既然唐玄宗表现出了愧疚之情,就利用他这个感情,再从

12、朝廷捞点好处。,安禄山,(六)安禄山起兵 11、稳住杨国忠,积极备战。 一是用蕃将取代汉将 二是建立胡族的特种部队 三是强化禁军,组建警卫部队。 12、全面部署,准备起兵 连出两拳,第一拳要偷袭太原。第二拳直奔京城.13、安史之乱爆发: 第一拳偷袭太原。 第二拳直奔京城,安禄山,(七)安禄山称帝14、安禄山称帝,安禄山,(八)安禄山之死内外交困 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心理的压力,主要来自政治形势的恶化。 第二个原因是内心的大起大落。 第三个原因是因为喜怒无常,韩昇评价安禄山,以史为鉴1、安禄山为一代枭雄这是不争的事实,纵观安禄山的一生除了其最后反叛朝廷的一幕为统治者所不能认可,之前的一切都是唐明皇所认可的!安禄山的狼子野心不是与身俱来的,是与唐明皇的纵容、呵护、培养分不开的,也与当时的政治体制有直接关系,是唐明皇的昏庸与怠政造就了安禄山,如果说安禄山是小恶,那么李隆基就是大恶!没有李隆基就没有安禄山! 2、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韩昇认为:“奋斗的时候大家都有目标、有朝气,而当功成名就,就开始腐败,忘记了理想,没有了目标。”安史之乱爆发,看似是很多偶然因素凑在一起,但其实背后是整个社会转型中出现了问题。,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