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基础概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3154909 上传时间:2018-08-2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4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基础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药基础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医药基础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医药基础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医药基础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药基础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基础概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重点著作及观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整体观念: 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辨证论治: 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有关疾病的资料以确立证候, 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过程。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利润原则,成为中国医药医学发展的基础和源泉。难经: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涉及生理、病理、诊断、病证、治疗等各个方面,尤其对脉学有较详悉而精当的论述和创见,对经络学说以及藏象学说中命门、三焦的论述,则在内经的基础上有所阐扬和发展,与内经同为后世指导临床实践的重要理论性著作。伤寒杂病论:该书为东汉张机(

2、字仲景)所著,为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确立了中医临床医学的辨证论治体系和理、法、方、药的运用原则,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后经王叔和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分:前者以六经辨伤寒,后者以脏腑论杂病。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提出了“四气五味”的药性理论,明确了“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的用药原则。提出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等“七情和合”的药物配伍理论,为组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针灸甲乙经:皇甫谧,是第一部针灸学专著。脉经:王叔和,是第一部脉学专著。诸病源候论:巢元方,是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千金方:孙思邈,既是最早的方剂学说,又可称我国第一

3、部医学百科全书。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陈言(字无择) ,三因学说。刘完素(刘河间)寒凉派,火热论张从正(张子河)攻下派,攻邪论李杲(李东垣)补土派,脾胃论朱震亨(朱丹溪)养阴派,相火论2.证、症的概念,异病同治、同病异治?证:是对人体在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反应的高度概括。症:是人体对疾病的反应而表现出来的症状(主观感觉,狭义)和体征(客观检查,广义)。异病同治:是指对不同的疾病,由于它们的病机相同,并出现了相同的症候,均可采用同一种方法来治疗。同病异治:是指对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机体的反应不同,或病变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采用不同的治法。3. 阴阳和五行的含义

4、?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的特性及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是对自然界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两种事物火现象的以及同一个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概括,体现了对立统一的法则。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对立制约, 2、阴阳互根互用, 3、阴阳的消长平衡,4、阴阳的相互转换。金元四大家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火曰炎上:温热、上升、光明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金曰从革:肃杀、收敛、沉降水曰润下:寒凉、滋润、向下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五行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五行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克制和制约的关系。

5、4. 藏象的概念?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奇恒之腑包括?藏象:指藏于体内的脏腑器官及其表现与外的生理和病理现象。五脏的生理功能特点:化生、储藏人体精气,藏而不泻。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传化水谷,泻而不藏,以通为用。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5. 五脏各自的生理功能及形窍志液?六腑的生理功能?五脏一心:主血脉、藏神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2.在窍为舌,在液为汗。二.肺:主气,主宣发,肃降,朝百脉而主治节1.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2. 在窍为鼻,在液为涕,喉为肺之门户3. 在志为忧三. 脾: 主运化 , 主升,主统血1 . 在体合肌肉,主四肢2. 在窍为口,在液为涎,其华在唇四. 肝:主疏

6、泄,主藏血1 .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2. 在窍为目,在液为泪五. 肾:主藏精,促进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1. 在体合骨,其华在发;2. 在窍为耳及二阴,在液为唾六腑一. 胆:1.贮藏和排泄胆汁2.主决断,调节情志二. 胃:1.主受纳水谷,主腐熟水谷2.主通降,以降为和三.小肠:1. 主受盛化物2.泌别清浊五行的特性四. 大肠:1.主传化糟粕2.大肠主津五. 膀胱:贮尿和排尿六. 三焦:1.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2.疏通水道,运行水液6.气的分类及功能?血的生成?气与血、气与津液之间的关系?元气:一是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二是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

7、活动。宗气:一是上走息道助肺呼吸,二是下贯心脉助心行血。营气: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卫气:一是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二是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三是调节控制汗孔的开合和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血的形成:水谷精微化血,肾经化血气能生血气能生津气能行血气能行津气能摄血气能摄津血为气母津能载气7.经络含义?经络走向交接规律?十二经脉名称及流注次序?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活动的特有的组织结构和联络系统。8. 六淫的共同治病特点及各自治病特点?六淫共同致病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转化性各自的治病特点:一 .风邪

8、: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2. 风性善行而数变 ; 3. 风行主动;4. 风为百病之长。二.寒邪:1.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2.寒性凝滞主痛; 3.寒性收引。三.暑邪:1.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2.暑性升散,伤津耗气;3. 暑多挟湿。四.湿 邪: 1. 湿为阴 邪, 易损 伤阳 气, 阻遏 气机 ; 2. 湿性 重浊 ; 3. 湿性黏气气和血的关系气和津液的关系滞; 4.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五.燥邪:1.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2.燥易伤肺。六 .火 ( 热 ) 邪:1. 火 为 阳 邪 , 其 性 燔 灼 趋 上; 2. 火 热 易 扰 心 神 ;3.火热易伤津耗气;4. 火热易生

9、风动血;5. 火邪易发肿疡。9. 发病的基本原理?基本病机包括?发病的基本原理:一 、 “正气虚”。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二 、邪气侵害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三 、正邪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基本病机: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津液代谢失常。10.气失常包括哪几种及各自的临床表现?血失常包括哪几种及各自的临床表现?气失常:1、气虚:易于汗出,周身倦怠乏力,精神萎顿,头晕耳鸣,脉象虚弱无力或微细,凝痰成饮,水肿,脏腑虚弱征象。2、气机失调: (1)气滞:瘀血,痰饮,脉现迟逆之象,水肿,肺气壅滞,肝气郁滞,脾胃气。(2)气逆:咳逆,气喘,恶心,呕吐,呃逆,嗳气,头痛而胀,面红目赤,易怒。(3)

10、气陷: “上气不足”:头晕,眼花,耳鸣,疲倦发力。“中气下陷”: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少腹胀满重坠,便意频频之症。(4)气闭:闭厥,热厥,气厥,痛厥,突然昏厥,不省人事,四肢欠温,呼吸困难,气急鼻煽,面青紫。(5)气脱:面色苍白,汗出不止,目闭口开,全身软瘫,手撒,二便失禁,脉微欲绝。血失常:1、血虚:面色苍白,唇、舌、爪甲色淡,头晕,目瞑,两目干涩,视物昏花,心悸怔忡,气短乏力,手足发麻,肢节屈伸不利,多梦,失眠,健忘,注意力难以集中,神衰不能用脑。2、血瘀:气滞,肿块,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唇舌紫暗,瘀点,瘀斑,红缕。3、血热:面红目赤,舌色深红,心烦或躁扰发狂,身热以夜间为甚,口干

11、不欲饮,谵语,昏迷,衄血,吐血,尿血,月经提前,量多,舌质红降,脉细数。4、血液妄行:咳血,呕血,便血,尿血,月经量多、提前,衄血,皮下出血或成紫斑。11.正治和反治?1、正治:就是通过分析临床症状和体征,辨明其病变本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 “寒者热之”、 “热者寒之”、 “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来治疗。2、反治:顺从病症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又称“从治”;代表治法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12.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重点著作?基本原理: (1)以表知里(2)见微知著(3)以常衡变著作: 周礼天宫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 脉经、 诸病源候

12、论 、 差病指南 、 诊家枢要、 世医得效方 、 敖氏伤寒金镜录 、 景岳全书、 濒湖脉学、 四诊抉微、 望诊遵经 、 外感温热篇 、 温病条辨,13.得神、失神、假神的典型表现?得神:目光明亮,精彩内含,面色明润,含蓄不露,神志清楚,表情自然,肌肉不削,动作灵活。失神:目光晦暗,目无光彩,面色无华,晦暗暴露,精神萎靡,意识不清,形体羸瘦,动作异常。假神:突然目似有光,但浮光外露,突然两颧泛红如妆,突然精神较亢奋,烦躁不安。突然想下床活动,但动作不灵。14.客色的概念?五色各自主病?客色: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季节,昼夜,气候)而微有相应变化的正常面色。青色 :主寒证、疼痛、气滞、血瘀、惊风赤

13、色 :主热证黄色 :主脾虚,虚证白色 :主虚证、寒证、失血证黑色 :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15.正常舌象?各种舌质、舌苔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正常舌象:舌质滋润,舌色淡红明显,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白苔。舌质 :淡红舌(常见于正常人 ),淡白舌(主阳虚,气血两虚,枯白舌主脱血夺气),红舌(主热证,包括实热和阴虚内热 ),青紫舌(主血行不畅 ) 舌形 :老舌(实证 ),嫩舌 (虚证 ),胖大舌(多主水湿,痰饮证),肿胀舌(多见于热郁,中毒),瘦薄舌(多主气血两虚,阴虚火旺) 舌苔 : 薄苔(胃有生发之气 ),厚苔(病邪传里,病情较重,或肠胃有宿食,痰浊停滞),滑

14、苔(湿邪内聚的表现,主寒,湿,痰饮),燥苔(体内津液已伤 ) ,腻苔(刮之难去 ),腐苔(边中皆厚,揩之可去者),镜面舌(舌面光滑如镜者),地图舌(舌苔大片剥落,边缘突起,界限清楚,剥落部位时时转移者),真苔(舌苔紧贴舌面,刮之难去,亦称有根苔。) ,假苔(舌苔疏松,似浮涂于舌面,刮之即去者,也称无根苔) 苔色 : 白苔(多主表证,寒证,湿证,也见于热证),黄苔(主热证,里证 ),黄腻苔(苔黄而腻者 ) 16.问诊的概念、 问寒热、 问汗、问疼痛的各自的临床意义?问诊的概念: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有目的的询问,以了解病情的一种诊察方法。问寒热:A 恶寒:指病人自觉怕冷,加衣被或近火取暖而寒冷不

15、缓解者。B 畏寒:指病人身寒怕冷,加衣覆被,或近火取暖而寒冷能缓解者临床常见寒热症: 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壮热,潮热,微热),寒热往来壮热:指病人高热体温39 度以上持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者潮热 (阳明潮热,湿温潮热,阴虚潮热):指按时发热,或按时热甚,发热如潮汐之有规律者微热 :指热势不高,一般不超过38 度,或仅自觉发热者,又称长期低热。阳明潮热 :又称日哺潮热,常于日哺即申时(下午 3 到 5 时湿温潮热 :常于午后发热明显阴虚潮热 :午后及夜间低热问汗:1 无汗A: 全身无汗 (表证无汗由于外感风寒之邪所致,里证无汗由于阳气不足) B: 局部无汗(常见于中锋,截瘫病人) 2

16、有汗A: 全身有汗 (表证有汗由于外感风热之邪所致的风热表证或因外感风邪所致风袭表证) B; 里证有汗 (自汗 :气虚或阳虚,盗汗:阴虚 ) 五色问疼痛: 胀痛 (气滞 ) 、刺痛 (淤血 )、窜痛 (气滞 )、固定痛 (淤血 )、冷痛 (寒证疼痛 )、灼痛 (热证疼痛 )、重痛(湿邪 )/绞痛 (气滞淤血,结石 ) 17.诊脉的部位、指法、正常脉象?诊脉的部位:切按前臂腕后桡动脉表浅部位,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左关候肝胆,右关候脾胃,两尺候肾。诊脉的指法: 左手诊病人右手的脉,用右手诊病人左手脉,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关脉的部位,为中指定关,用食指在关前(腕侧 )定寸,无名指按关后(肘侧 )定尺。正常脉象:寸关尺三部均有脉,一息4 至,闰以太息5 至,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尺脉沉取有一定力量,并随着生理活动和气候环境等的不同而相应出现相应的正常变化。18.主要的病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A 浮脉: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稍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